前不久在樓下遛娃的時候,碰到了隔壁家的寶媽也在帶娃,於是就聊了幾句。她家孩子開學就上幼兒園中班了,雖說都已經上了一年的學了,但孩子的表現總讓她覺得有點擔心。
比如每次放學去接孩子的時候,總會看到孩子和同齡人打鬧,雖然看起來很開心,但是孩子明顯處於下風,就算被小朋友下了「重手」也只是笑著讓開,從不還手。
回家的路上她問孩子為什麼這麼做,,相比她一臉的義憤填膺,孩子卻很淡定的說道:「又不疼幹嘛還手,把別人打疼了,他還要告老師。」
面對孩子的回答,鄰居有些無奈,她覺得孩子的行為有些窩囊,卻又覺得無法反駁,我聽後反而忍不住大笑起來,「你家孩子這可不是窩囊,相反是聰明的表現!」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從孩子的言語就可以看出來,他秉承的觀念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其實仔細想想,四五歲孩子之間的打鬧能有多疼,小孩子的力道很小,頂多是看著疼而已。
孩子不還手,只是笑著走開,一能讓同學覺得他很謙和,二來他也聰明的保護了自己,不會被打到第二次。
若是孩子還手,不但會影響同學之間的關係,而且告訴老師後,他也會被責罰,這又是何苦呢?
其實除了這種行為會讓家長覺得窩囊以外,有些孩子在吃飯,玩玩具的時候表現出來的謙讓,也會讓家長覺得「吃虧」。
畢竟都是交了學費,自家孩子謙讓出去了,那麼別家孩子就得到了便宜。
家長有這種心理是很能理解的,誰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夠得到最好的,可孩子卻不這麼想。
有的孩子在家玩過這些玩具了,吃過這些好吃的,在外面他就不會爭搶,看到別的小朋友喜歡吃,他或許還會讓給別人,從而得到了一個好人緣,所以你說他是笨還是聰明?
家長不要以大人的眼光來揣度孩子的內心,很多孩子看似窩囊的行為,其實是一種聰明的表現。
特別是對那些上了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學校就是一個小社會,孩子們會優先選擇那些溫柔的小朋友做朋友,而那些過於「霸道」的孩子反而會遭到嫌棄。
幼兒園是孩子第一個交際場所,家長不應計較得失,而應該鼓勵孩子勇於和別的孩子交往,並且以一種謙和的心態去交朋友,而不是什麼都佔強,反而會影響孩子以後的交友狀況。
聽完我的解釋,鄰居終於笑了,「兜兜媽,要不是你開解的話,我心裡不知道有多難受!」
我相信在現實生活,像鄰居這麼想的家長不在少數,有這樣的心情也是因為我們太愛孩子了,生怕他吃虧。
但是孩子總歸長大,他們不是我們的傀儡,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會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判斷。
有些家長平時性格比較強勢,養出來的孩子就會比較溫和,有些家長為人處世很謙和,孩子卻會比較霸道。
其實孩子這是在補充我們性格的不足,所以你想讓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首先要先學會改變自己才行,不要總是埋怨孩子不懂事,太窩囊,吃了虧等等,孩子可比你想像中的聰明哦!
本文由兜兜的媽咪育兒趣事原創,關注我,分享更多有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