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國民營養報告 | 怎樣的飲食結構最健康,你都知道嗎?

2021-02-13 佑見笑顏

生活中很多人明明每天補充的食物營養都很豐富,卻有著不少健康問題,這可能都是因為飲食習慣造成的。偶然看到知名營養師陳然老師的文章,才得知東方膳食結構存在的一些弊端,中國人普遍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導致的問題重視程度偏低,自己卻渾然不知。陳然老師在文章中用嚴謹的調查數據及專業的營養學知識給大家提供了不少日常生活飲食建議,推薦給你們!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博號「陳然註冊營養師

陳然簡介:中國首批註冊營養師 /首屆十佳青年營養師/新浪微博、KEEP、今日頭條籤約自媒體/人民網、生命時報特約諮詢專家、科普作者

吃飯是人生大事,享受多姿多彩的美食更是讓人愉悅的事情。一個地區吃什麼東西,往往和當地的風俗習慣、地理位置、文化認知水平、經濟因素等原因有關。比如義大利等地中海國家盛產橄欖、又有釀造葡萄酒的習慣,進而演化出了以橄欖油和葡萄酒為重要組成的地中海飲食結構。而飲食結構不僅僅和美食相關,還影響了這個地區人群的脾氣秉性,更是對健康有著重要意義。

今天我們就通過一份超過9000人的調查報告,來看看自己的飲食是否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因為,每天吃的東西,決定了你是健康人,還是病人!

在世界範圍的飲食結構中,比較出名的包括:地中海飲食、日本飲食和北美飲食。您還真別說,調查結果顯示,我們身邊真有一些人吃著這種飲食,不過絕大多數人還是以東方膳食結構為主。

地中海飲食結構強調多吃蔬菜、水果、魚、海鮮、豆類、堅果類食物,其次才是穀類,並且尤其提倡用橄欖油。

日本飲食以水產品和穀物為主,攝入較多的米飯、海藻、魚、蔬菜、綠茶、醃菜,攝入較少的紅肉、咖啡,每餐分量小。

北美飲食以肉類為主,麵包、燻制肉類、油炸食品、乳製品、咖啡較多,蔬菜水果攝入量較少,大部分飲食以快餐為主。

中國飲食則是以東方膳食結構為基礎,植物性食物為主,並形成了「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的中國傳統飲食結構。

在推薦的東方膳食結構中,每日白米麵和全穀物、薯類攝入量的比例約為2:1,但調查顯示受訪者每日實際的比例約為5:1,容易引發肥胖和慢性病的白米麵攝入比例過高,而有益健康的全穀物、薯類攝入相對不足。

從數據來看,全穀物變成白米麵後,很多對人體健康起到決定作用的微量營養素都損失超過六成。缺少了維生素B1,能量不能迅速被消耗,就會堆積在體內;缺少了鋅,很多正常的生理反應不能進行,新陳代謝就容易出現紊亂;缺少了鉀,血壓調節出現問題,高血壓大概也就不遠了!

在推薦的東方膳食結構中,每日應攝入300-500克蔬菜,但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每日實際攝入蔬菜平均約300餘克,每日攝入量不足人群超過50%。受訪者水果攝入量差別較大,有的人吃太多,有的人吃太少。

蔬菜水果是中國人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在多數人蔬菜攝入量不足的情況下,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B2、葉酸、鉀等營養素都很可能存在缺乏的情況。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眼睛疲勞、皮膚乾裂;缺乏維生素B2,很多生理代謝會受到影響;缺乏葉酸,則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動物性食物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畜禽肉類、雞蛋平均攝入量佔一日膳食比例與推薦的東方膳食結構相似。然而,對中國人健康較為重要的水產海鮮攝入量嚴重不足,有98%的人水產海鮮攝入量沒有達到推薦標準。

水產品中含有較為豐富的鋅、碘、n-3脂肪酸等營養素。地中海飲食、日本飲食這些世界公認的飲食結構中都含有豐富的水產品,相較而言,過低的水產品攝入量是中國人目前膳食結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如果說過度精細的主食,讓東方膳食結構健康的基礎被動搖,那麼隨著多元化飲食結構的出現,讓整個膳食結構都面臨著挑戰。「食草族」、「食肉族」、「嗜甜小分隊」等等新興的飲食模式層出不窮,也帶來了更加複雜的健康問題!

特點:認為吃的跟綿羊一樣才健康,每天主要是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認為這樣減重、健康又環保。

健康隱患:長期缺少主食和肉類,蛋白質、VB12嚴重缺乏,鐵、鈣等微量元素吸收率低,貧血、掉發、姨媽出走、性慾減退很容易找上門來。

特點:可以沒有飯、沒有菜,但一定不能沒有肉,餐盤裡肉類佔了多半江山。

健康隱患:畜肉吃得過多,必然會攝入更多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對心血管不利;缺乏膳食纖維,容易引起腸道健康問題,腸道菌群紊亂、腹瀉、乃至各種癌症都容易找上門來。

特點:無甜不歡,喝水要喝甜飲料,零食要吃甜甜的餅乾,吃飯要吃糖醋味兒,生活沒點甜就好像少了什麼滋味。

健康隱患:甜味的糖會引起血糖波動,進而導致能量代謝異常,臉上冒痘、腰腹屯肉、餐後容易犯困、體重不重也有脂肪肝,都是這個小分隊面臨的問題。

面對健康問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買點保健品吃呀!」不錯,保健食品確實是打敗健康問題很重要的「武器」,但它們是不可以亂吃的。

從營養師的角度,會建議大多數人吃的保健食品只有兩種——【複合維生素礦物質】和【深海魚油】。為什麼?就是簡單的一句話,中國人缺乏微量營養素呀!


改善 「東方膳食現狀」中健康隱患的重要方式,就是通過複合維生素礦物質,將膳食結構中缺少的營養素補回來!

所以,面對目前中國人精白主食與全谷雜糧攝入比例嚴重失衡,紅肉攝入較多、水產品攝入較少,蔬菜水果每日攝入量不足的現狀,【21金維他 】有針對性的匹配了 「東方膳食現狀」中普遍缺乏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D,同時也兼顧了食肉族缺乏的維生素B2,以及食草族缺乏鐵和維生素B12。

因為文章篇幅原因對部分信息有所刪減。

---

寫在文末的話:

大家很少會關注到很多身體不適和營養素之間密切的關係,而更多的人都忽略了每天固定的膳食結構對營養,對健康的影響。

比如中國大多數人屬於東方膳食結構, 這種結構就更容易缺少某些維生素,比如VB、VD、鈣、鋅等,而不缺少鎳、矽等。而北美飲食以肉類為主,麵包穀物,燻制肉類、乳製品較多,蔬菜水果攝入量較少,更容易缺乏礦物質。所以在均衡營養時要了解自己缺少的,在選擇營養補充劑時,更要選擇適合自己飲食習慣,膳食結構的產品。

比如陳然老師提到的【21金維他】,其實我之前也跟大家推薦過,它就是根據中國人的飲食、體質特別研發的,含有12種維生素、8種礦物質,還特別添加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賴氨酸,從科學的角度精準配比,補充了中國人更容易缺乏的營養,在含量上也遵循「剛剛好」的品牌理念,其實更適合中國人。選營養補充劑,不是選擇貴的,而是選擇適合的。

另外,【21金維他】中賴氨酸其實對我們的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喜歡吃白面的我們,其實很缺乏賴氨酸的,因為賴氨酸是穀類食物蛋白質中的第一限制胺基酸,它能促進人體對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的吸收,營養吸收不好很容易變成典型的「隱性飢餓人群」。

 很多人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而導致的問題重視程度偏低,提醒大家提升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科學補充意識,擁抱自己的健康美好生活。平時只要放在辦公桌上,有需要的時候按說明書吃兩片,補充複合維生素,還是非常方便的。

參考文獻

[1]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人民衛生出版社[M].北京.2016:68.

[2]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營養大會概念說明

[3]21金維他和丁香醫生的聯合調研《2019 國民營養現狀調研》

相關焦點

  • 《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免疫力並非越高越好,國民對健康生活...
    12月22日,由全球知名的美國營養品公司康寶萊支持、中國保健協會牽頭立項並撰寫的《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正式發布。「我們都知道要提升免疫力、提升抗病能力,那麼如何去提升?我們的免疫力目前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是高還是低?如何去調節免疫力?這是我們做這個報告的核心目的。」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報告課題組組長徐華鋒解讀報告時說。
  • 食育教育一件關乎國民營養健康的大事
    所謂「食育」,其實就是指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教育。目前我國國民對營養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營養意識差、知識缺乏以及不健康的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是引起營養不良和營養失衡的重要原因。從兒童會說話和簡單交流起,就要有意識地灌輸所有飲食的來源、製作、營養價值,以及怎樣吃、吃多少等知識。
  • 健康飲食|你一定要知道的六大健康減脂飲食法衡量要素!
    如何選擇健康而有效的飲食許多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健康狀況:貧血、失明、發育不良,包括免疫機能低下等,幾乎都是非正常飲食的直接後果。很多流行的飲食法,比如:低脂減肥、低碳減肥、低脂高碳減肥、低GI減肥,甚至菠蘿減肥、土豆減肥、蔬菜湯減肥等,五花八門的飲食法讓你頭暈目眩。當你要選擇減脂時會有諸多疑問:這種飲食法健康嗎?它是否真有效果?減脂後會反彈嗎?我該如何選擇?
  • 免疫力並非越高越好《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帶你走出這些誤區
    12月22日,《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正式發布。該報告旨在通過調研國民對免疫力概念的認知程度以及存在的認知誤區,也填補了現階段國民免疫力認知相關研究的空白。整體來看,大部分受訪者對什麼是健康的飲食行為與健康的運動方式有所了解。但同時,國民對免疫力的具體概念和組成結構認知較為模糊,對免疫力的具體內涵缺乏準確的認識。另外,部分受訪者對健康生活習慣也存在一定誤區,比如認為「免疫力越高越好」、「健康飲食就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每日一定要做中高強度的運動」、 「保健食品都是騙人的」等等。
  • 為健康「加碼」!這場免費的國民體質監測活動,你參加了嗎?
    你參加了嗎?街坊李小姐表示:「測試後,我們還能夠拿到體質健康檢測報告,上面顯示了身體各項機能狀況、綜合評價和運動及營養建議。接下來,我要繼續增強鍛鍊和注意飲食,保證營養均衡。」測試完畢後,居民不僅獲得一份體質健康檢測報告,還拿到了一份精美小禮品。了解健康狀況,提高身體素質祝願街坊們身體健康,家庭幸福!
  • 《國民心理健康報告》指示:3000萬孩子存在心理問題,心理諮詢師...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壓抑、焦慮、煩躁、抑鬱這些消極情緒逐漸佔據了當下社會人們的心理。「喪文化」開始鋪天蓋地在社會中蔓延,焦慮與不安成為主流的心理狀態,越來越多因心理問題引發的血案變得習以為常...... 我們不禁發問:你還覺得自己的心理健康嗎?
  • 中國保健協會攜手康寶萊發布《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
    該報告旨在通過調研國民對免疫力概念的認知程度以及存在的認知誤區,為各級政府、行業企業、社會機構等提供決策性參考,同時也填補了現階段國民免疫力認知相關研究的空白。 康寶萊致力於面向公眾倡導『營養+運動』的健康生活方式,這一理念也是科學提升免疫力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將繼續積極助力改善消費者的營養和健康習慣,提高公眾健康素養,為『健康中國』的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
  • 怎樣飲食減肥最健康
    核心提示:怎樣飲食減肥最健康有效?提到減肥時,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控制飲食,但是控制飲食並不是讓大家一味的節食,而且是科學合理的安排飲食,否則不僅不會減肥成功,而且還有可能會給身體健康帶來一定的傷害,那麼,怎樣飲食減肥最健康有效呢?一起來看下面的介紹。 怎樣飲食減肥最健康有效?
  • 《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正式發布 正確認知免疫力概念
    12月22日,在全球知名的美國營養品公司康寶萊的鼎力支持下,由中國保健協會牽頭立項並撰寫的《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該報告旨在通過調研國民對免疫力概念的認知程度以及存在的認知誤區,為各級政府、行業企業、社會機構等提供決策性參考,同時也填補了現階段國民免疫力認知相關研究的空白。
  • 《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正式發布 免疫力並非越高越好
    12月22日,在全球知名的美國營養品公司康寶萊的鼎力支持下,由中國保健協會牽頭立項並撰寫的《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該報告旨在通過調研國民對免疫力概念的認知程度以及存在的認知誤區,為各級政府、行業企業、社會機構等提供決策性參考,同時也填補了現階段國民免疫力認知相關研究的空白。
  • 踐行《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強化和推廣多酶營養主食
    他提到,民以食為天,飲食營養健康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計劃》指出,營養是人類維持生命、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國民營養事關國民素質提高和經濟社會發展。
  • ...嗎?來看看「網紅」杭十一中發布的國內第一份「中學生營養報告」!
    我們每天都在吃飯。但你知道自己一年吃了多少肉、菜和飯嗎?成了「網紅」的杭十一中並未停步,經過一年數據採集,杭十一中發布國內第一份中學生營養報告,用大數據指引學生健康飲食。這也標誌著學校正式邁入了「智慧食堂4.0」階段。有的一年在校吃了70多公斤肉學生吃肉多、吃菜少成為常態「難怪我這一年長胖了4斤多,原來我在學校吃了這麼多肉啊?」
  • 日本料理真的健康嗎? 壽喜鍋和拉麵都是超標的熱量炸彈
    大眾印象中,日本料理口味清淡、包括大量深海魚類,讓國民人均壽命躍居世界第一,自然是當之無愧的健康食物。可是,一眼望去就油鹽超標的拉麵、烤串、天婦羅,又算是什麼呢? 文|劉喜 世界上哪裡的飲食最健康?
  • 匯源助力國民健康新消費,營養果蔬汁「喝」出美好生活
    匯源助力國民健康新消費,營養果蔬汁「喝」出美好生活 2020-09-15 17:11:00來源:北國網
  • 一日三餐的健康飲食,你知道多少?
    飲食健康是老生常談,在很多新聞、雜誌、網站都有廣泛報導,但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時常注意飲食,並且貫徹始終、堅持到底的人並不算多,不然慢性疾病也不會如此普遍。到底一日三餐要注意什麼?我們如何確保飲食健康?早餐有不少上班族都有賴床的習慣,非到「最後關頭」都不願意起床,一旦起床就手忙腳亂地梳洗整理,甚至不吃早餐就上班去。要知道,晚餐至第二天早餐的時間相距較長,差不多10~11小時左右,什麼熱量都差不多消耗得一乾二淨,一大清早的第一餐亟需補充營養和水分,所以顯得尤其重要。
  • 生酮飲食真的有益於機體健康嗎?
    生酮飲食真的有益於機體健康嗎?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為你解讀!酮體產生增強腸道幹細胞的再生能力doi:10.1016/j.cell.2019.07.048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生酮飲食或高脂肪飲食的意外效果:高水平的酮體(ketone body),即脂肪分解產生的分子,有助於腸道維持大量的成體幹細胞,這是對於保持腸道內壁健康至關重要。
  • 少碳水=健康飲食?這些誤區請繞開
    健康飲食就是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每天一定要做中高強度的運動?這些都是健康生活習慣誤區!12月22日發布的《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指出了上述誤區,並給出合理建議。免疫力並非越高越好報告顯示,95%的受訪者認同免疫力對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對免疫力的具體概念和組成結構認知較為模糊,有67%的受訪者認為「免疫力越高越好」,還有16.8%的受訪者對此並不確定,相關知識的科普亟待加強。
  • ESC:你的生活方式、營養結構,更大程度影響你的心血管健康!
    以飲酒為例,曾經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適當飲酒有益健康」都是普遍被接受的觀點。因為確實在早先的臨床研究中發現飲酒量與心血管意外風險的關係為U型曲線,即每日喝2-3杯酒的心血管意外風險最低。
  • 2019全民營養周京啟動 -市縣新聞-食安北京-中國食品安全網
    5月10日,2019全民營養周暨「5·20」中國學生營養日主場啟動儀式在京舉行。此次活動由國民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導,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聯合主辦。
  • 半數以上成年人超重 中華飲食結構有了"直筒腰"?
    中華飲食的平衡構成了一個「寶塔」結構,穀類、蔬菜和水果佔最下面兩層,支撐居民的健康。然而,12月23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國新辦就《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有關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本來在第三層的豬牛羊肉等攝入近年來持續增加,我國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已經達到了34.6%,多於整個日常消耗的1/3。中華飲食結構中段不再「上窄下寬」,竟也有了「直筒腰」!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