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文言文翻譯掌握這10大方法+6個注意點

2021-02-19 語文大師官方

1,增


就是增補,在翻譯時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1、增補原文省略的主語、謂語或賓語例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
例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後省略了謂語「鼓」,翻譯時要補上。
例3:「君與具來。」「與」後省略了賓語「之」。
2、增補能使語義明了的關聯詞例:「不治將益深」是一個假設句,譯句:「(如果)不治療就會更加深入」。

2,刪

就是刪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誌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刪去。
例1:「夫戰,勇氣也。」譯句:「戰鬥,靠的是勇氣」。「夫」為發語詞,刪去不譯。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譯句:「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之」為賓語前置的標誌,刪去不譯。
例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譯句:「從師學習的風尚已經很久不存在了。」「也」為句中語氣助詞,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翻譯時,完全可以去掉。

3,調

就是調整,在翻譯文言文倒裝句時,應把古漢語倒裝句式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才能使譯句通順。這就需要調整語句語序,大體有三種情況:

1、前置謂語後移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調成「汝之不惠甚矣」。
2、後置定語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可調成「能面刺寡人之過群臣吏民」。
3、前置賓語後移例:「何以戰?」可調成「以何戰」。4、介賓短語前移。「還自揚州。」可調成「自揚州還」。

4,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人名、官職、地名等,在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例:「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譯句:「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到巴陵郡做太守。」「慶曆四年」為年號,「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5,擴

就是擴展。
1、單音節詞擴為同義的雙音節詞或多音節詞。
例:「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譯句:「變更你的差役,恢復你的賦稅,那麼怎麼樣呢?」「役」、「賦」擴展為雙音節詞。
2、言簡義豐的句子,根據句義擴展其內容
例:「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譯句:「使敵人降服,讓遠方的人歸附,招撫誰,誰會不來呢?」

6,縮

就是凝縮,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實用繁筆,在翻譯時應將其意思凝縮。
例:「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譯句:「(秦)有吞併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

7,直

即直譯,就是指緊扣原文,按原文的詞句進行對等翻譯的今譯方法。對於文言文的實詞、大部分虛詞、活用詞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譯的,否則,在考查過程中是不能算作準取得翻譯。
例:「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譯句:「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8,意

即意譯,就是指在透徹理解原文內容的基礎上,為體現原作神韻風貌而進行整體翻譯的今譯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辭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譯的要恰當處理,將其意譯。

1、互文不可直譯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錯而又相互補足,交互見義併合而完整達意。
例1:「秦時明月漢時關」譯句:「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
例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譯為:「將軍和壯士身經百戰,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而歸。」


2、比喻例:「金城千裡」中的「金城」,不能譯為「金子修築的城」或「金屬修築的城」,可譯為「鋼鐵般的城防」或「堅固的城防」。


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萬鍾於我何加焉」中的「萬鍾」代高官厚祿等。「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中的「黃髮」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諱。如把國王的死說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說成「填溝壑」,還有把上廁所說成「更衣」。

9,替

1、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
2、替換成同義或近義的現代詞或詞組。
例1:「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這句中的「愚」,要換成「我」;「悉」,要換成「都」;「諮」,要換成「商量」。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換成「出身卑微,見識短淺」。
3、固定結構替換成現代詞或結構。
例:「然則……」:換成「既然這樣,那麼……」;「何以………?」換成「根據什麼……」。

10,選

就是選擇,文言文中一詞多義,一詞多用的現象很常見,因此要選用恰當的詞義翻譯才能使句子正確。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個多義詞,它有「兵器;士兵、軍隊、軍事、戰爭」等義項。例句中的「兵」翻譯時應選擇「兵器」。
為便於同學們記憶,特將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編成一段順口溜:
文言語句重直譯,把握大意斟詞句,人名地名不必譯,古義現代詞語替。倒裝成分位置移,被動省略譯規律,碰見虛詞因句譯,領會語氣重流利。
注意:增、刪、調、留、擴、縮、直、意、替、選」是考試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在具體運用時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幾種方法結合在一起的,要根據表達需要靈活運用。


02六個注意點

1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賓語前置句、定語後置句、狀語後置句等,翻譯時應將其還原成現代漢語的句式。  

①皆汲汲於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此句中「不吾知」屬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吾」做動詞「知」的賓語放到了動詞的前面,翻譯時應調整語序為「不知吾」。譯為:不知道我。


②其豈有勞於求而不得人,密於法而不勝其弊,若今之患哉?  此句中的「勞於求」「密於法」屬介詞結構後置,「於求」是「勞」的狀語,「於法」是「密」的狀語,翻譯時應將其分別調整到「勞」「密」之前。譯為:「在搜求上費力」「在制度法令上嚴密」。


③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張溥《五人墓碑記》)


此句中「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是定語後置句,翻譯時應將「而能不易其志者」移到「縉紳」前。譯為:能夠不改變自己志向的士大夫。

2省略


古代漢語習慣省略而現代漢語一般不省略,所以,在翻譯時應該先將省略的內容補充出來,然後再翻譯。有些語意上不連貫的地方,翻譯時也要做必要的補充。


①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
此句中「越中無足與語」是省略句,介詞「與」後省略了賓語「之」,應為「越中無足與(之)語」。譯為:南越國中沒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談。
②遇人一以誠意,無所矯飾,善知人,多所稱,薦士為時名臣者甚眾。此句中「遇人一以誠意」是省略句,「遇人」前省略了主語「王堯臣」,翻譯時應將其補出。譯為:(王堯臣)對待別人全都真誠。

③聞者為白縣吏,遂遣人下之。
此句是省略句,其中「為白縣吏」中「為」之後省略了賓語「之」;「遂遣人下之」前省略了主語「縣吏」,也應補出。譯為:聽到的人替他報告了縣吏,(縣吏)就派人把他從山上救下來。
④其母一日見敬恆貿絲,銀色下劣,慍甚。
此句中「其母一日見敬恆貿絲」與「銀色下劣」在語意上不連貫,翻譯時應做必要補充。譯為:他(姚敬恆)的母親有一天看見姚敬恆做蠶絲買賣,(使用的)銀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氣。

3詞類活用


文言文中經常出現詞類活用現象,如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做狀語,動詞活用為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名詞和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等,翻譯時要特別注意這些情況,一定要把這些活用現象一一落實。
①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農家或然,故壯而須也。此句中「壯」本為形容詞,在此活用為動詞,譯為「已是壯年」,「須」本為名詞,「鬍鬚」,在此活用為動詞,譯為「長了鬍鬚」。
②名不可得而聞,身不可得而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此句中「聞」本為動詞,「知道」,此處為使動用法,譯為「使……知道」。

4一詞多義

文言文中經常出現一詞多義現象,翻譯時應根據其具體語境在現代漢語中尋找恰當的詞語置換。
①其兄自有時名,滯於冗官,竟不引進。

此句中「名」在古代漢語中有「名字,名稱」「命名,取名」「名號,名分」「名聲,名譽」「有名,著名」等義項,翻譯時應根據語境來確定恰當的義項。「名」在該句中應譯為「名聲,聲望」。
②有華生者,世家江北,備諳村落者也。
此句中「備」在古代漢語中有「完備,齊備」「預備,準備」「滿足,豐足」等義項,翻譯時應根據語境確定其義項。「備」在該句中應譯為「完全,十分」。 

5通假字

文言文中時常有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偏義複詞、固定格式等,翻譯時應仔細辨別。
①章君負濟世長才,當閩寇壓境,嘗樹旗鼓,礪戈矛,帥眾而搗退之,蓋有意植勳業以自見者。
此句中「見」是通假字,通「現」,譯為「顯露」。
②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遽不若漢!
此句中「中國」一詞為古今異義詞,今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古義為「中原地區」,翻譯時切不可用今義替代古義。
③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司馬遷《鴻門宴》)
此句中「出入」為偏義複詞,「出入」在這裡是「進入」的意思,「出」只是「出入」中的襯字,可以不譯出。④朋友之喪而若此,無乃過歟?此句中「無乃……歟」為固定結構,在古代漢語中一般譯為「恐怕……吧」。

6修辭

文言文中有些比喻、借代用法不便直譯,若直譯,意義會發生變化,這就必須藉助意譯,將其準確譯出。  

①而敬恆躬行,與相鼎足,顧未有知之者。  

此句中「鼎足」為比喻說法,若直譯為「鼎的腳」肯定不合語意,應譯為「三方並列」。
②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此句中「兩虎共鬥」為比喻說法,若直譯為「兩隻老虎爭鬥」顯然不合語意,應譯為「如果我們像兩隻老虎一樣互相爭鬥起來」。
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此句中的「口舌」是借代用法,本義為「嘴」和「舌頭」,若直譯為「嘴和舌頭」顯然不合語意,應譯為「言辭」。

相關焦點

  • 答題技巧| 文言文翻譯掌握這10大方法+6個注意點
    十種方法就是增補,在翻譯時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例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例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後省略了謂語「鼓」,翻譯時要補上。
  • 文言文翻譯掌握這10大方法+6個注意點,告別丟分煩惱!
    就是增補,在翻譯時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1、增補原文省略的主語、謂語或賓語。例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
  • 答題技巧點撥| 文言文翻譯掌握這10大方法+6個注意點,告別丟分煩惱!
    )今天於老師分享文言文翻譯的10大方法+6個注意點。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例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例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後省略了謂語「鼓」,翻譯時要補上。例:「不治將益深」是一個假設句,譯句:「(如果)不治療就會更加深入」。
  • 2021高考備考:文言文翻譯掌握這10大方法+6個注意點,高分我有!
    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例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例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後省略了謂語「鼓」,翻譯時要補上。例:「不治將益深」是一個假設句,譯句:「(如果)不治療就會更加深入」。
  • 文言文翻譯10大方法+6個注意點,從此不再丟分!!
    十種方法就是增補,在翻譯時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例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例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後省略了謂語「鼓」,翻譯時要補上。
  • 【文言文】文言文翻譯的技巧和方法
    高考文言文翻譯方法1、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離開了一定的語言環境,句子往往很難準確理解,也就很難能翻譯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兩眼只盯著要求翻譯的句子本身,結果是「欲速則不達」,翻譯中出現偏差甚至錯誤,這就是沒有語境意識造成的。2、翻譯最基本的方法是將單音節詞轉換成雙音節詞。
  • 10個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近年各地的高考試卷古詩文分值都在30分以上,文言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不少同學在文言文翻譯上總會丟分,其實這是因為這些同學不知道文言文翻譯也是有技巧的。文言文翻譯口訣:文言語句重直譯,把握大意斟詞句,人名地名不必譯,古義現代詞語替。
  • 草橋中學: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儘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 文言文句子翻譯是難點,但只要掌握方法,文言文翻譯就不怕了
    文言文句子翻譯,是學習文言文的主要訓練方法之一。怎樣學好語文文言文翻譯?很多同學不是很清楚,翻譯文言文有三個基本原則:信、達、雅。文言文翻譯要想做到雅這一點,必須對我國的古今語言十分熟悉,並有較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和修養,這對於中學生來說是很困難的。尤其是目前對文言文翻譯的考查並不太注重,因此翻譯時能夠做到信和達就已經很不錯了。文言文句子翻譯,它可以讓學生在翻譯文言文句子中積累文言詞語、感受古代漢語習慣,更重要的是準確理解原作內容。
  • 文言文翻譯十大方法及六個注意點,乾貨滿滿!
    此前,很多同學留言說文言文翻譯這塊是自己的短板,而文言文翻譯是中考中常考的題型之一,所以為了幫助大家擺脫文言文翻譯的折磨,提高翻譯的成績,今天將文言文翻譯的方法總結出來分享給大家
  • 中考文言文翻譯的10大方法,名師推薦收藏
    「增、刪、調、留、擴、縮、直、意、替、選」是中考語文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在具體運用時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幾種方法結合在一起的,要根據表達需要靈活運用。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文言文翻譯的10大技巧,再也不讓翻譯題難倒我們!
  • 【分享】拿文言文翻譯沒辦法?那是你沒有掌握這10個翻譯原則
    本文是由廣東高考在線的一位老粉分享的,想提高文言文翻譯得分的同學,來看看帥氣學長的「文言文翻譯十大原則經驗總結」吧!
  • 高考搶分必備文言文翻譯6個注意要領
    文言文翻譯是高考中必考題型,在歷年高考試卷中均有出現。所以對於文言文翻譯方面的方法和注意點大家一定要有所了解。今天分享的是文言文翻譯時需要注意的6個點,可以幫助你們高考提高分~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賓語前置句、定語後置句、狀語後置句等,翻譯時應將其還原成現代漢語的句式。①皆汲汲於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 這才是文言文翻譯的正確方法:記住這九個字就行了
    進入初中,文言文閱讀必考;文言文中,翻譯題必考。只有掌握了文言文翻譯的要求和方法,才能夠輕鬆讀懂文言文,才能拿到翻譯題的滿分。想知道文言文翻譯的要求和方法嗎?總之,文言文翻譯要求用規範的現代漢語,準確、通順地表達原文的內容。二、翻譯方法:留、換、調、引、增、刪古今詞義和語法有所不同,翻譯文言文要根據句子和組成句子的虛詞、實詞的不同用法採取不同的方法。
  • 文言文翻譯十大方法
    ,提高翻譯的成績,今天將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和注意點總結出來分享給大家。  一增  就是增補,在翻譯時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1、增補原文省略的主語、謂語或賓語  例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  例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三年級孩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第一次出現文言文,標誌孩子從三年級後將接觸,學習文言文。文言文在課文中比例不是很大,一進入初中文言文在課文中的比例一下增加了。文言文在考試中所佔分值比較大。因此孩子掌握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是必要的今天以三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司馬光》為例,講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 文言文翻譯十大方法及六個注意點,乾貨滿滿,記得查收~
    一增就是增補,在翻譯時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1、增補原文省略的主語、謂語或賓語例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例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中考」文言文翻譯10大方法
    一、增就是增補,在翻譯時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1、增補原文省略的主語、謂語或賓語例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在翻譯時,完全可以去掉。三、調就是調整,在翻譯文言文倒裝句時,應把古漢語倒裝句式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才能使譯句通順。這就需要調整語句語序,大體有四種情況:1、前置謂語後移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調成「汝之不惠甚矣」。
  • 初中文言文翻譯的10大方法,不愁不會翻譯古文了!
    「增、刪、調、留、擴、縮、直、意、替、選」是考試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在具體運用時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幾種方法結合在一起的,要根據表達需要靈活運用
  • 如何學好文言文翻譯 提高文言文成績的方法
    如何學好文言文翻譯 提高文言文成績的方法文言文是學生無論是在高中還是初中都必須學習的一個內容,很多學生表示文言文超出了自己的語文水平,學起來很難。其實文言文也是有一些不錯的學習方法的,下面小編為各位介紹幾個學好文言文翻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