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稿人讓我不要用多聚甲醛固定流式樣本!

2021-02-18 實驗小白
小白講實驗,帶你走進科研殿堂,助你從實驗小白變身科研達人實驗小白
1、審稿人虐死「實驗小白」。

實驗小白初稿中寫到:

第一次修回:

Reviewer #2問:Why were the cells fixed after staining? Please provide an explanation (line 12, p7). 

實驗小白理直氣壯的回答:The cells were fixed by 1% paraformaldehyde after staining to preserve the cell structure and the specific staining reaction of the mAbs [1, 2]. In addition, fixed cells, previously stained with fluorescein conjugated antibodies, could be stored at 4°C in the dark for at least a week prior to FACS analysis [3]. In our study, the total number of samples (in groups of patients and controls) is about 300, we needed about 24 hours to analyze all these samples by FACSVerse cytometer. Thus, we had to fix the cells with 1% paraformaldehyde to keep the consistency among samples. 

1.  Berki T, Kumanovics G, Kumanovics A, Falus A, Ujhelyi E, et al. (1998) Production and flow cytometric application of a monoclonal anti-glucocorticoid receptor antibody. J Immunol Methods 214: 19-27.

2.  Grutzkau A, Kruger-Krasagakes S, Kogel H, Moller A, Lippert U, et al. (1997) Detection of intracellular interleukin-8 in human mast cells: flow cytometry as a guide for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J Histochem Cytochem 45: 935-945.

3.  Lanier LL, Warner NL (1981) Paraformaldehyde fixation of hematopoietic cells for quantitative flow cytometry (FACS) analysis. J Immunol Methods 47: 25-30.

第二次修回:

很顯然,審稿人對於我們的回答不太滿意,不依不饒的繼續問:Remark about answer to reviewers: the references for fixing after staining are very old and flow cytometry has developed much since. However, fixing might still be valid. Did you check that no tandem dye degradation takes place, by for example looking at CD19 expression in a fully stained sample and in the CD27 FMO? This should give comparable results if the CD27-APC-H7 is not degraded. Also check this for other tandem dyes.

實驗小白無可奈何,只能補做實驗,然後回答審稿人:Indeed, w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of all tandem dyes with or without fixing within 24h after stainin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MFI of tandem dyes were observed in our experiments.

2、審稿人的理由。

儘管最後文章還是被接收了,但實驗小白還是被嚇出一身冷汗。到底流式樣本染色後,要不要用多聚甲醛固定?我們查了一些資料(bdbiosciences.com/colors):


這次審稿人竟然是對的!

至少PE-Cy7和APC-Cy7染色後的樣本在多聚甲醛中只能放置4個小時,而在沒有多聚甲醛的溶液中可存放過夜。

3、染色前固定細胞對流式結果影響巨大

我們一般因為以下幾種原因採取先對細胞固定,然後進行流式實驗:便利(很多實驗一天無法做完)、安全(有生物毒性的樣本必須固定殺死細胞後進行實驗)以及胞內染色。然而固定會改變蛋白質的表位,造成結果不準確,甚至錯誤。我們查閱資料發現Biolegend公司做了大量的實驗,比較了不固定和固定(4%多聚甲醛)對流式染色結果的影響。

如下圖所示(黑色表示未染色樣本,紫色表示染色樣本):

Human (Lysed whole blood/Lymphocytes)

Mouse (C57BL/6 Spleen)

結果顯示:人外周血來源的淋巴細胞經多聚甲醛固定後,眾多分子的染色水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趨化因子受體(如CX3CR1、CXCR3、CCR5和CCR6等)染色出現了非常多的假陽性,從而導致結果不準確,甚至錯誤;與此類似,小鼠脾臟細胞固定後,也出現了眾多分子(如CD40、CD62L、CD4和I-Ab等)染色水平發生顯著變化。(更多內容請查看 http://www.biolegend.com/fixation)

PS:本例中所有數據均來自於Biolegend官方網站,暫未經過實驗小白驗證。

綜上所述,不管是流式染色前還是染色後,為了結果更加準確,最好都不要用多聚甲醛固定樣本。尤其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胞內/核內染色的時候,一定要先染表面抗體,然後破膜固定,最後染胞內/核內抗體。切不可為了省事,先破膜固定,然後表面抗體和胞內/核內抗體一起染色。如果您迫不得已一定要固定的話,也一定要先驗證待測分子固定前後染色水平無明顯的變化。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刊物和機構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事宜:shiyanxiaobai@126.com                     

實驗小白

任何穩定性高、重複性好的實驗技術實例都可與我們分享。我們也真誠邀請您撰寫某一領域的前沿和今後的發展方向,為大家的課題設計指明方向!

投稿通道:

1.郵箱:shiyanxiaobai@126.com.

2.添加微信號:Cjer0201.

3.添加qq號:315192331.

PS: 添加qq群號: 227441153(免疫學相關領域),下載相關資源。

相關焦點

  • —— 流式細胞術中使用多聚甲醛固定的注意事項
    在這麼多的情況下需要對細胞進行固定,那您有考慮過如下的這些因素嗎?在文中,我們將探索細胞固定過程當中的一些影響因素。本文主要是討論較為常見的多聚甲醛對細胞的固定,更多的固定方式的注意事項將會在以後的微信文章中作介紹。我們常說的PFA,是在流式中使用最多的固定劑。實際上,PFA指固體形式的甲醛多聚物,在溶於溶液中後分解為單體形式的水溶液。
  • 流式螢光染料分哪幾類?
    現有的流式螢光染料可分為以下11大類:1、有機小分子提起有機小分子,大多數人肯定一頭霧水,但是如果我舉出幾個例子,肯定恍然大悟。正是如此,雖然量子點染料亮度高,但由於這些補償問題難以解決,並且將Qdot結合到抗體上較為困難,所以這些試劑在多參數方案中大多被高分子染料取代。
  • 流式細胞術常見問題解答,太實用了!
    %26ldquo; %total或者%gate的結果%26rdquo;代表的是百分率,即細胞佔總體細胞或者是門內細胞的百分比;用百分比作為統計指標,適用於螢光表達較強的指標。我看到你的流式圖上,檢測樣本的螢光強度不是很強,屬於弱表達的指標,若用百分率統計,就是會失去一部分弱陽性的數據。我建議可以用平均螢光強度(也就是mean值)作為統計指標,比較螢光強度的變化。
  • 避免論文中常見的統計錯誤,不給審稿人留下把柄
    究竟在寫論文的時候你該用哪一個呢?字面意思來看,SE與SEM(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是一樣的,是標準誤;而SD(standard deviation)為標準差。有一種說法是多次重複試驗的結果用SE以減少測量誤差,而用SD來展示一次實驗的重複測量數據。那麼這種說法是正確的理解嗎?為此,我查閱了相關文獻(非某某文庫或知道哦~),一起來看看權威的說法吧。
  • 審稿人,我想跟您聊聊
    作為審稿人,我更願意告訴作者這樣一些信息:他有一個研究中閃亮的地方,他沒有意識到;他遺漏了重要的文獻;他可能能夠找到某個數據,從而可以看看從X到Y的某個機制,甚至可以檢驗幾種機制哪個更重要;或者,從X到Y的機制不是作者所說的那樣,在歷史和現實中,故事是另一種可能性,更接近真實的制度背景;我可能還會建議作者,在一篇學術論文中,不要將政策建議講得那麼多;我還會建議作者對於文章的引言部分換個寫法
  • 淺談流式細胞儀十大發展趨勢
    應用對象從細胞到顆粒  一般而言,流式細胞儀檢測的對象是細胞,而且是呈獨立狀態的懸浮於液體中的細胞,即單細胞懸液。組織和器官中的細胞,必須用各種方法製備成單細胞懸液,才能進行檢測。  細菌、浮遊生物等也可以用流式細胞儀分析。  一些不是細胞的單個粒子,如病毒、細胞核、染色體、原生質體等也是流式細胞儀的檢測對象。
  • 推薦 | 審稿人,我想跟您談談心
    作為審稿人,我更願意告訴作者這樣一些信息:他有一個研究中閃亮的地方,他沒有意識到;他遺漏了重要的文獻;他可能能夠找到某個數據,從而可以看看從X到Y的某個機制,甚至可以檢驗幾種機制哪個更重要;或者,從X到Y的機制不是作者所說的那樣,在歷史和現實中,故事是另一種可能性,更接近真實的制度背景;我可能還會建議作者,在一篇學術論文中,不要將政策建議講得那麼多;我還會建議作者對於文章的引言部分換個寫法
  • 說審稿丨作為審稿人的一些心裡話
    專業的審稿報告就應該是富有建設性的,這說明,在審稿人的研究內,他知道他審的這項研究可以做得更好,而且這不是外行話。為此,好的審稿人不應輕易地接受非自己熟悉的領域的審稿要求,否則,說外行話就在所難免。我對 「professional」 的理解就是,審稿人與作者同樣知道,甚至比作者更知道研究的前沿在什麼地方,什麼地方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 ICML 審稿人怒了,不要論文沒寫完就投稿!
    不過這對於會議系統和同行評審流程來說並不公平,要求審稿人為你們的論文提進行「無償」工作,還要指導你們如何構建和呈現你們的工作。把你們的審稿人當做免費勞動力也太不公平。我審一篇論文至少要花費6至7個小時,多的時候要花費我10個多小時。這10個多小時消耗的也是我生命中的10個多小時啊,難道這些作者認為他們有權利讓我花費這些時間來幫助他們發表研究工作嗎?
  • 資源包:流式網絡研討會視頻、常見20問、PPT大放送!附彩蛋~
    流式問題層出不窮,近日,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CST) 做了一場備受歡迎的流式細胞術線上講座,希望帶著大家跳出墨守陳規的定律,更深層挖掘實驗和應用,助力科研及臨床的發展。該講座的獨到之處,在於講授了流式的精髓的同時,也帶大家領略CST流式產品在細胞通路研究的獨到之處,錯過了該精彩絕倫的講座的你,就不要再錯過此次資源放送大禮包:講座回放視頻、現場Q&A、講座PPT、知識彩蛋等。歡迎傳閱!
  • 實驗專欄丨流式細胞儀數據顯示和分析
    科研工具| 作圖| 實驗 | SCI |統計分析流式細胞儀收集細胞產生的各種電訊號,最終以數字及圖式形式表示。每種訊號(除外前向散射光信號)都包括峰值脈衝信號和面積脈衝信號兩種。流式細胞儀採集數據及分析(中洪實拍圖)(一)流式細胞儀的數據參數是指儀器採集的用於分析的信號,包括:1.前向散射光 FS反映顆粒的大小。
  • 【流式機器學習二】淺談FTRL算法(流式邏輯回歸算法)
    點擊藍字關注這個神奇的公眾號~背景信息可以先看前篇:【流式機器學習一】流式計算的認知1.開篇
  • 這些難纏的審稿人遭調查
    愛思唯爾的兩名數據分析專家 Jeroen Baas 和 Catriona Fennell,以 55 萬名學者在三年中為愛思唯爾期刊進行的同行評審活動為樣本,發現433位審稿人評審的論文中每一篇都引用了自己的研究。
  • 科研這點事(六)——C位出道,flowjo帶你玩轉流式數據
    上一期主要介紹了有關流式分析功能的相關內容,而作為剛剛得到數據的科研萌新,你是否還苦於從複雜的數據中抽絲剝繭?為如何做出精美的流式圖而苦惱?不要著急,流式數據分析才剛剛開始...   Flowjo具有全面專業分析功能,簡單易用卻又功能強大,幾乎兼容所有流式儀器採集的數據。除歷史悠久外還具有以下特點:1、專項功能豐富    具有補償調整矩陣,對於各種原因所導致    的未進行事先的補償調節,可以後續在flowjo    一鍵調節;FCS文件全兼容。
  • 今日Paper | 聯合抽取;流式語音識別;差異學習;Skip-Thought向量等
    作者創造性的設計了一種標註方案(tag scheme),拆分關係抽取任務,更巧妙的是,設計了位置注意力機制,將多個序列標註任務放在同一個BLSTM模型中同時訓練,讓我對注意力機制的理解更深了一層。from=leiphonecolumn_paperreview0416推薦原因為了有效地解決在線流式語音識別問題,作者先前提出了一種以BILSTM為基礎結構的流式語音識別模型,本文是對上述的模型進行改進,一方面,採用transformer結構,並對其decoder的注意力模塊進行改造,以提高識別CER分數。
  • 今日Paper|聯合抽取;流式語音識別;差異學習;Skip-Thought向量等
    目錄在序列標註模型中使用位置注意力進行抽取實體與重疊關係的聯合抽取將混合CTC/Attention方法嵌入到Transformer結構中實現在線端到端的流式語音識別架構基於人工反向修正數據的差異學習利用一種基於多屬性鄰近度的方法從可比較的新聞語料庫中挖掘事件
  • 審稿人說,你的數據是偏態分布的,統計方法不對?怎麼辦?
    經常地,有人諮詢我
  • 從審稿人的角度談SCI寫作細節
    從審稿人的角度看,一篇文章的命運往往在審稿人打開它的一瞬間就決定了。一個熟練的審稿人會在接到文章後用幾分鐘的時間通讀一遍,從而對作者和文章的情況有一個初步的判斷。在這裡,審稿人最喜歡兩個極端:一是通篇充滿了細節上的小錯誤,可以直接reject的那種,再就是所謂的well written,提幾條不痛不癢的意見就可以放過的那種。為什麼呢?
  • /林關寧團隊提出單細胞質譜流式技術數據分群方法的基準分析框架
    該文章從準確性(precision)、一致性(coherence)和穩定性(stability)三個層面由淺入深地闡明了不同單細胞質譜流式技術(CyTOF)細胞族群分析方法的優劣及其適用場景。這是國際一線雜誌第一次報導中國大陸學者在單細胞質譜流式技術數據標準化和分析方法學方面的工作。
  • G.Power教程 | 樣本量估計
    Hello,這裡是行上行下,我是喵君姐姐~一入科研深似海,從此假期是路人每次和審稿人鬥智鬥勇,都感覺自己的頭髮少了很多,深刻體會到了「聰明絕頂」的深意。而審稿人常問的一個問題是:這個被試量太少了,我對所得到的結果的準確性感到擔憂~看到這裡我們就慌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