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現代人最惡劣的毛病之一。經常因為拖延,事情沒搞好,自己還特別累。
拖延是因為我們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感到不安和痛苦,這也是思維面對恐懼時的自我保護機制。心理學家發現,拖延症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當你想像要做一件困難的事情時,痛苦的情緒最濃,但真正做了,這種痛苦反而消失了。
可以說,我們恐懼的其實是恐懼本身。我將這種現象稱之為『自己嚇自己』效應。
那麼如何克服拖延呢,以下七條本人親身實踐最有效。
1. 寫下第二天要做的計劃
寫任務清單是克服拖延症最好的辦法。寫計劃能讓你提前處理抗拒情緒,也可以讓你的大腦在後臺工作。
要注意的一點是一定要寫下來,找個專用筆記本,放在最顯眼、最易得的位置,一頁一天。千萬不要用電子設備。
我從幾年前就有寫作計劃,可都是一段時間之後因為各種幹擾和誘惑中斷了計劃,再拾起來無比困難。
我從去年四月份開始實踐寫任務清單。都是前一天晚上列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分條目分重要性標好一二三四,效果可謂是一級棒。目前讀書已過60本,也堅持筆耕不輟,計劃進行良好。
2. 最難的事情每天第一項做
根據『自己嚇自己』效應,只要克服了預想中的恐懼,就能風風火火的投入工作了。克服恐懼需要個人意志力。什麼時候意志力最強?早晨意志力最強!
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每天精力最強的時候做最難的事情,一整天工作都遊刃有餘。
以下是我某天中的工作計劃清單:
一、 SCI論文翻譯和潤色(引言和方法部分)
二、 XX項目:建模修改優化
三、 提交工作總結
四、 找XX專家討論20分鐘可以看到,我把最辛苦最勞累工作放在第一項去做,後面工作都迎刃而解了。
3. 手機關機
相比十年前,我們拖延尤其嚴重。這裡面一大部分都是智慧型手機的功勞,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時刻引誘我們分散注意力。
想必大家經常有這種經歷:聚精會神的工作,靈感四溢,妙筆生花,欲罷不能時,突然一個電話打過來,工作思路瞬間被打斷,再繼續光重新找回思路就要半小時,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尤其是做比較困難的事情時,本來心裡就不情願,簡訊微信『叮』的一聲,手就會不自覺的拿手機,刷刷朋友圈,看看微博,瞅瞅知乎/頭條/簡書,一個小時就下去了。
要克服拖延,高效率的工作,隔絕幹擾必不可少。
當然也不一定非要關機,但是至少保持手機靜音,震動都不行。
4. 想想自己多窮
拖延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對自己的工作已經麻木了,麻木導致懶惰,因此得過且過拖拖拉拉。就需要一個強刺激。
想一下自己想買的包包手錶,想想房價,再看看自己的收入和這個月要還的信用卡,是不是發現自己瞬間就有動力了?
或想一下年少時的夢想,給自己描述一副美好的畫面:比如十年後我與著名作家在年度論壇上款款而談,共話成功經驗,或者自己成功出了一本小說,頭條都是自己的名字。。。
這個方法,就是所謂的心理對照法,親測比心靈雞湯有效。
5. 將大事分解成多個小事
許多事情很困難,一天或幾天都搞不定。強迫自己長時間的專注會讓人無比勞累,繼而引發厭倦和煩躁的情緒。
將事情分解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以我一篇英文論文的寫作為例,分解如下:1)調研緒論,整理中文摘要2)方法部分寫作3)算例插圖製作 4)撰寫稿件初稿 5)潤色修改 6)加載模板投稿。
每天完成一項或者繼續細分,你會發現工作進展比預想的容易多了。
6. 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這樣實行:用一個計時器設定25分鐘,在這25分鐘裡全神貫注於一項任務,不用擔心是否完成,專心去做。時間一到,可以停下來獎勵自己,休息一下,上上網之類了。
時間很短,但你會驚訝於這25分鐘的成效。
這個方法我都是處理最困難的任務或者極度抗拒要做的事情時採用的,當做處理拖延的秘密武器。當然我只是借用了番茄工作法的思想,一般開做之後,心理上的抗拒往往會消失,因此也就不拘泥於25分鐘了。
其實這個方法還是應用了『自己嚇自己』效應,畢竟萬事開頭難嘛。
7. 堅持三個月,養成良好的習慣
拖延症是一種糟糕的習慣,而改變習慣需要時間。
一般來說養成習慣需要三個月。
請首先先按上面所描述的方法堅持三個月。
這也會形成一種良好的正反饋效應:你越按照上面這些方法來做,越能把工作做的出色,也就越樂在其中,越能讓自己堅持。實際上我堅持了一個月做事就風風火火多了。
堅持這幾個方法三個月,你會發現克服拖延症這麼簡單。克服不了,我負責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