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僅11個月,她作為醫護人員,就直接抱著孩子開赴朝鮮戰場

2020-12-22 歷史微藍

醫護人員是戰時最急需的後勤人員之一,是保障我軍擁有充足戰鬥力的基礎,志願軍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作戰,如果沒有這些白衣天使的努力,恐怕我軍的傷亡也會非常大,更為關鍵的是,即便作為一個醫療護士,在戰場上也時常會面臨很多的危險,甚至於志願軍戰士在前方作戰,他們就在在後方冒著炮火照看傷兵。

李淑範就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一名醫護人員,同樣也是一名老兵,值得一提的是,李淑範的丈夫顧延邦當時是志願軍16軍46師副師長,早已經跟著部隊開赴戰場,走的時候李淑範身懷六甲,但顧延邦還是毅然決然的跟隨大部隊開赴朝鮮戰場,將懷孕的妻子扔在了家鄉,後來孩子出生以後,李淑範將養了幾個月的時間。

1952年10月,李淑範聽說了前方缺乏醫療護士,考慮到自身專業的問題,於是急忙請求上級,希望能到朝鮮戰場上去,雖然上級也考慮了她剛生孩子的問題,但最終在請示同意以後,李淑範抱著孩子開赴抗美援朝的戰場,並在16軍46師擔任醫政科醫政幹事,雖然夫妻兩人在同一支部隊,但是由於戰事的繁忙,他們也很少見上一面。

更為關鍵的是,在戰鬥激烈的環境下,李淑範經常需要操勞,為此忽略孩子,這一點即便是時隔多年以後,她的內心也總是感到愧疚,因為經常要接到無名的作戰任務,因此李淑範並不經常在孩子的身邊,1953年7月的某一天,上級下令,要求李淑範帶著一支擔架隊,隨同9連一起去參加戰鬥,李淑範又一次毫不猶豫跟著部隊上了前線。

需要知道的是,擔架隊並不是在戰鬥結束以後,抬著擔架將受傷的戰士扛下來就可以,他們有些時候是需要跟著作戰連隊衝鋒的,因為隨時會有戰士在前面倒下,而爭分奪秒的救治,是可以及時的挽救一個戰士的生命。

跟隨9連衝上去以後,李淑範發現,風險遠比自己想像的要大,特別是腦門上不斷的有子彈嗖嗖地飛過來,要知道敵人的子彈,可分不清什麼是戰士,什麼是後方的醫護人員,偶爾有些時候,還會有些爆炸在他們身邊炸響,也就是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下,李淑範帶著擔架隊,將前面受傷的5名戰士抬了下來。

9連一排在編成兩個戰鬥小組以後,衝上了敵人的主陣地,將敵人碉堡攻克,李淑範趁機帶著擔架隊向前猛衝了一陣,又拉著四名受傷的戰士,在整個作戰的過程中,李淑範的神經一刻也不敢鬆懈,一直到將傷員送到後方以後,這根緊繃的神經才略微鬆懈,值得一提的是9連在這次作戰中,殲滅了美軍第二師兩個連,可以說是少數的幾次巨大勝利,而直至作戰結束以後,李淑範才有了時間回去取看看孩子。

韓戰(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原是朝鮮半島上的北、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由於美國、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大規模局部戰爭。

援助朝鮮人民軍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經過歷次戰役,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一帶,最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通過談判籤署《朝鮮停戰協定》。

韓戰是建國後打的第一場立國之戰,這場戰爭使美國蒙塵,從不願提及,卻讓中國軍隊聲名遠揚,韓戰起碼打出了二十年的和平,因此了解這場戰爭很有意義。

這本《決戰朝鮮》中對韓戰的戰爭細節,包括很多戰場照片都進行了展現,全景式再現了韓戰歷史風雲,全面揭開了韓戰很多封存的檔案謎團。

相關焦點

  • 前方急需醫護人員,她抱著出生僅11個月的孩子入朝
    照片由孫克飛提供11月15日,筆者來到遼寧省軍區興城幹休所92歲抗美援朝老兵李淑範的家中。冬日的陽光透過窗戶照在牆上一張黑白老照片上,我們的採訪就從這張老照片開始。照片中,李淑範抱著嬰兒笑得格外燦爛。它的拍攝時間是1953年7月17日。
  • 苑秀珍:懷孕9個月送丈夫出徵,聽聞他犧牲,千裡赴朝鮮戰場尋夫
    1950年11月,鄧仕均接到入朝作戰的命令,當時他的妻子苑秀珍才23歲,她拉著2歲的兒子,挺著已懷孕9個月的大肚子,送別即將出徵的丈夫。她的心中萬般不舍,即將生產的她多麼希望丈夫能陪在自己的身邊,可惜她清楚的知道,軍人的天職就是保家衛國,看著騎在馬上的丈夫,苑秀珍一再叮囑他萬事小心,要時常來信。
  • 「有她在,醫護人員就安全」
    1月14日下午,謝元林組織全院250多名醫護人員緊急培訓;2小時,指揮北院1號樓3樓全部騰空,用以收治新冠肺炎患者;48小時,醫院調用20臺救護車,緊急轉移60多名北院的住院病人至南院,調整維修兩棟病房,準備155個病床;3天內,醫院建成「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長沙「小湯山」,準備145張床,購買300個病人的救治設備設施。
  • 7個月早產兒,出生時僅1.08公斤!三個月後……
    7個月早產兒,出生時僅1.08公斤!在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孫麗霞的桌子上放著一本約10釐米厚的病曆本,裡面寫著100多頁重症記錄、70多頁病程記錄、300多條長期醫囑、2800條臨時醫囑……記錄了「希望」這個新生命3個月來的坎坷經歷,也見證了新生兒科全體醫護人員的努力和付出。
  • 新生兒出生在車上,醫護人員急救保母子平安
    但科諦 封面新聞記者 鄧丹沒有專業的醫務人員和特定的醫療設備,把孩子生在車上,對於產婦及新生兒來說都是非常危險的。近日,自貢市婦幼保健院急診科護士陳丹和同事們,就經歷了一場特殊的急救:還沒等趕到醫院,孩子就出生了……3月27日上午8點半左右,在自貢市婦幼保健院,剛完成交接班的急診科外,突然響起一陣急促的呼救聲:「醫生快!娃兒生出來了!」原來,產婦朱女士已在車內生產。「孩子是我在車上接生的。」
  • 一位軍長的女兒,寫給他在朝鮮戰場的父親的信
    朝鮮戰場經過一二三四戰役之後,有了短暫的休整停歇。這是一位軍長的女兒,寫給他在朝鮮戰場的父親的信,這封信是發自北京西直門華中附小,信皮上寫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五一部隊秦基偉爸爸收「。信中的內容,孩子發出內心祝願爸爸和他的戰友們的。
  • 隔離不隔愛,醫護人員成了臨時保姆
    交匯點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和治療線就是沒有硝煙的戰場。疫情面前,除了收治的定點醫院外,最危險的地方就是隔離點了。一些基層醫護人員在危險來臨之際,他們衝鋒在前,舍小家大家,任勞任怨,甘當幕後英雄,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 「最美新生兒」火了,醫護人員爭相要抱,網友:出生就成網紅
    依靠顏值成名的方式也比較難,但是有一個嬰兒,剛出生就成了小網紅,應該是年紀最小的「顏值流量」。一、女嬰剛出生就驚到了醫護人員,顏值太高很多新手媽媽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可能會流淚,因為自己心心念念的孩子長得實在是不怎麼好看。
  • 陪伴腦癱女兒住院訓練11年 媽媽:作為特殊孩子的父母 我們不敢老去
    看著豆秋霞抹眼淚,女兒就會抱著媽媽。  「人的一生有很多種活法,從女兒來到世上,我就開始另一種活法。」豆秋霞是寶雞眉縣人,今年45歲。11年前女兒出生時出現缺氧,搶救過來後一家人都沉浸在喜悅中。不料,上帝拋出一個「玩笑」,女兒6個月大時被確診為腦癱。從此,豆秋霞就帶著女兒住院訓練,一堅持就是11年。  女兒的病情讓一家人遭受沉重打擊  8月18日,記者在陝西省康復醫院見到了豆秋霞的女兒李禕陽。因為患病,李禕陽的表情和肢體形態都異於常人,但在訓練上表現得極其認真。「喜歡訓練。」
  • 出生僅400克!湖南最輕、全國第二輕的「巴掌寶寶」,用170天創造...
    出生時體重僅400克,全身皮膚薄如膠凍,透過薄薄的皮膚甚至都能看到她微微跳動的心臟。5月24日,一個胎齡僅25周5,體重僅400g的超低出生體重兒匆匆忙忙離開母親來到了這個世界。如今,在湖南省婦幼保健院,醫護人員和這名「巴掌公主」康康(化名)正在共同書寫著關於生命的奇蹟。這麼小,怎麼救?
  • 出生僅900克,「扛」過78天救治!株洲27周早產寶寶出院了
    當樂樂媽媽馬女士將孩子抱在懷裡時,她忍不住溼了眼眶:「孩子出生時只有900克,巴掌大小,現在已經有2800克了,我的孩子能順利地活下來,多虧了省直中醫院的醫護人員。」2019年馬女士發現自己懷孕了,可她還來不及感受做母親的喜悅,3個月後孩子胎停了,馬女士身心都遭受了巨大的打擊。後來,馬女士在其母親的建議下,來到省直中醫院進行備孕調理,並於2020年初順利懷孕。6月22日,懷孕6個多月的馬女士因早髮型重度子癇前期並高血壓,來到省直中醫院入院治療。經過十多天的保胎治療,7月3日,馬女士因「胎兒臍血流異常」不得不進行剖宮產手術。
  • 西安一出生10天的嬰兒窒息…為搶時間,護士把吸的痰直接咽下
    這對夫妻身後,一名年紀稍長的女士抱著嬰兒跑進醫院,「醫生,快,救救我的孫女!」 趙曼急忙迎上前去,看見嬰兒很小,面色發紫,已經沒有了意識。她沒有一絲遲疑,立刻從孩子奶奶的手上接過孩子,但孩子奶奶不願放手,趙曼就一路攙扶著向二樓搶救室跑去。
  • 車停在路邊2天,後座多了個剛出生的孩子,還帶著血跡
    6月1日上午7點多,溫州市龍灣區狀元派出所接到一名車主報警求助。車主說,兩天前,自己把車停放在狀元盛達路1號附近忘記關車窗,早上經朋友提醒去關窗時,卻發現車子後座無故出現啼哭聲,仔細一看,竟然是一名嗷嗷待哺的嬰兒。嬰兒全身溼漉漉的,看當時的樣子,孩子應該是被人遺棄。
  • 出生僅400克!湖南最輕的「巴掌寶寶」活下來了
    一個大蘋果的重量,一瓶沒裝滿的礦泉水的重量,也可能是一名新生寶寶的重量……作日,記者從湖南省婦幼保健院了解到,5月24日該院新生兒二科收入一名出生體重僅400克的超早產兒。由於孩子出生時只有成年女性巴掌那麼大,被醫護人員親切地稱為「巴掌寶寶」。
  • 出生時僅600克!早產兒「回家記」(組圖)
    出生時,安安體重僅880克。重慶婦幼保健院   中新網重慶11月17日電 (記者 韓璐)600克、820克、1300克……這些是在重慶婦幼保健院出生的早產兒的體重。17日「世界早產兒日」當天,21個家庭的26個「早產兒」回到重慶婦幼保健院,「探訪」照顧自己的醫生護士。他們中年紀最大5歲,最小的8個月。
  • 出生僅400克!湖南最輕、全國第二輕的「巴掌寶寶」,用170天創造生命奇蹟
    出生時體重僅400克,全身皮膚薄如膠凍,透過薄薄的皮膚甚至都能看到她微微跳動的心臟。5月24日,一個胎齡僅25周5,體重僅400g的超低出生體重兒匆匆忙忙離開母親來到了這個世界。5月24日清晨,在媽媽肚子裡待了僅僅25+5周的康康,匆匆來到了這個世界。體重僅400g,四肢僅有成人手指粗細,身子只有成年女性巴掌大。第一次看到這個小生命時,湖南省婦幼保健院的醫護人員都默默為她捏了一把汗:她實在是太小、太輕了。迷你的小身體,超低的出生體重……橫亙在她面前的「呼吸關、餵養關、感染關、營養關」,關關都隱匿著致命的危險。這麼小,怎麼救?
  • 川大醫學生原創說唱歌曲致敬戰疫醫護人員
    這首說唱歌曲是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2017級八年制學生王鈍傾情創作的,疫情期間,他通過自己的方式致敬醫護人員。歌曲和MV在網絡上發布後,網友紛紛表示「又酷又想流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全國,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白衣戰士」成了這次戰爭的主力軍,醫護人員每天都在與病毒搶時間、搶生命。
  • 白天出生的孩子,和晚上出生的孩子有什麼不同?聽聽這位婆婆的話
    導讀:白天出生的孩子,和晚上出生的孩子有什麼不同?聽聽這位婆婆的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白天出生的孩子,和晚上出生的孩子有什麼不同?聽聽這位婆婆的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出生在哪個時間段有福氣?非迷信,這個時間出生的娃更有福氣
    文|西紅柿媽媽古時的封建迷信很重,許多人都抱著「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態度,來看待孩子出生時間段的事情。家境殷實的大戶人家,大都會找陰陽先生看看,孩子出生在哪個時間段,或是具體的時辰點最好。孩子的命運如何,是否真的能有貴人和福氣,並不能根據他的出生時間段推斷,而是要看其後天的家庭教育、成長環境、教育程度、孩子自身努力與否。李女士懷孕已經足月,離預產期只有一天了,可公公卻說,不著急住院。他已經找人算過了,孩子只有出生在臘月8日那天的下午三點鐘左右,長大之後才能富貴有餘,一生不愁吃穿。否則,孩子必然會多災多難,一輩子難有大作為。
  • 出生僅400克!湖南最輕「巴掌寶寶」活下來了
    5月24日,湖南省婦幼保健院手術室剖宮產娩出一個胎齡僅25周+5天,體重僅400克的超低出生體重兒。經過15個學科80餘名醫務人員169天的救治後,「巴掌寶寶」的體重增至3000克,身體狀況達到出院標準,11月10日順利出院。據悉,這是湖南省成功救治的出生體重最低、全國成功救治的出生體重並列第二低的超早產兒,我國超早產兒的最低出生體重紀錄為37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