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留學生為什麼大批流向了日本?

2020-12-13 歷史研習社

文/狟先森

1896年,清政府第一次派了13名學生到日本留學,在這之後的幾年中,這個數字成倍增長。到了1905-1906年,形成了中國留日學習的第一個小高潮。1906年,中國在日本留學的學生多達8000多人,而1900-1911年,清政府派到歐洲國家留學的人數加起來也才1000多人。留日學生是留歐學生的8倍不止!短短十年間,中國為什麼出現了如此規模龐大的赴日本留學的浪潮?

這一切還得從1895年的甲午戰爭說起。

01 「天朝上國」的迷夢徹底打碎

清朝大半時間都延續著前朝對日本的認知,把日本當成自己的朝貢國,而日本也的確在這麼長的時間裡把自己當成是中國的學生。明治維新後,日本在強國的道路上一路凱歌,早已不是中國熟悉的學生了!可是清朝卻並不了解。朝中官員有把明治維新當成是廢其前主、奸臣篡權的改朝換代,或是等同於戰國時期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就是不懂日本是在「脫亞入歐」。

時間一晃到1874年,日本入侵臺灣,這才引起了清政府的一陣警覺。清政府派出一批又一批官員,在觀光瀏覽的名義下,考察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把日本科技驚人的發展速度寫成考察報告遞給朝廷。即使這些官員內心受到衝擊,但卻不屑日本的改革,認為日本「彼昏不悟,使……通國不便,人人思亂。」天朝官員依舊沉浸在老師輩的自豪感中。

轉眼20年,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老師輩的中國慘敗。此間的中國人更是迷惑泱泱天朝,為何被彈丸之地的日本完虐?這一仗最終讓大清從夢中驚醒,重新認識日本的明治維新。張之洞對日本「暴富」的原因講得特別明白「伊騰、山縣率其徒百餘人,分詣德、法諸國,學成而歸,政事一變,雄視東方。」一句話解釋:中國要富強就得派學生留洋。

圖:甲午戰爭示意圖

1896年,清政府正式派13名學生赴日留學。可是清政府為什麼會把日本定為留學最優地點呢?

02 日本留學的各種便利處

清朝從老師輩變成學生輩,努力向日本看齊確實是要有點勇氣。日本人把清朝派大量學生赴日留學解釋成「直接從本家所得者,當遠較經重譯得來之學問靠得住。」可清政府卻不是這麼考慮問題的。

赴日留學可以節省經費開支。1905年外務部規定,官派留西洋學生每人每年給經費1200(美)金為率。可是學部規定官派留日學生每人只需要補助400、450、500日元不等。如此,一個留歐美學生的補助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去留日。赴日留學不僅省下經費來,更可以多派出學生出國。

圖:梁啓超

中日兩國文化相似,留學生比較容易適應。如果去歐美留學,首先必須要熟悉其語文字,但「西文難學」。日本文字除了假名以外,其中夾雜著許多漢字,沒有學過日語的人也能較快掌握。還有一層原因是,當時讀書人認為日本把歐美文化的精華都拿來,因此赴日留學更加簡便。梁啓超說「泰西諸學之書,精者日人已略譯矣」就形象地表達了這個意思。

03 日本政府積極接受

看到清政府有留學的需求,日本政府中的官員也積極謀求合作。1896年6月,日本外務省官員小村壽次郎認為日本當前急務是「建立長遠且鞏固的日中結合關係」因此極力慫恿清政府派遣留日學生。1898年,張之洞和日本達成派遣100名學生赴日留學的大計劃,因戊戌政變而中斷。日本政府親自出面活動,成功讓清朝中央政府答應繼續執行張之洞的派遣計劃。

此後清朝政府為了提高留日學生的質量,派駐日公使楊樞和日本政府商量,看能不能在高等專門以上的學校增收中國學生,提出在高等師範、工業、商業學校增收25、50、25人。日本國會一討論,不僅同意擴大招生,而且還把名額再翻倍變成50、100、50人。

圖:張之洞(中間)

當然,日本的積極反應是為了獲取更多的政治、經濟利益。1898年5月14日駐華公使矢野文雄直接告訴日本外務大臣,接收中國留學生有改善中日關係、有助於索要福建的築路權、有助於向大陸擴張勢力三大好處。

清朝政府重新正視自己,留學日本的種種便利以及日本出於政治經濟目的的積極接受政策,共同促成了1900年代規模龐大的赴日本留學的浪潮。

參考資料:

1、王奇生:《中國留學生的歷史軌跡(1872-1949)》,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李鳳斌、王煒:《清末中國學生留日原因初探》,《陰山學刊》,1996年第2期。

3、徐志民:《甲午戰後中國六日熱潮的日本因素》,《江蘇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4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甲午戰爭之後,日本會允許中國留學生進入日本的軍校學習?
    確切說,是大清的莘莘學子一撥撥削尖了腦袋往日本跑。1896年,清政府向日本派出了第一批公派留學生,「留學日本」的熱潮這下成了開閘的洪水。從1896年至1911年,僅清政府向日本公派的留學生就有近萬人,自費生更是「公派生」的兩倍以上,甚至還有「步履維艱的纏足女子,老人和小孩……有全家全族同來留學的情景。」為什麼如此狂熱?
  • 外國人如何歧視晚清中國留學生?
    晚清的中國留學生出國留學比今天還受歧視,但那時更多還是與國家、文化有關。中國留學生如今遍布世界各地。晚清時沒有那麼普及,主要集中在日本與歐美等國家。那時的中國學生腦袋後邊拖著一條長長的辮子,走在國外的街頭,你就可以想像,外國人會用何種眼光看中國人。1872年,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赴美。
  • 晚清留學生為何成為反清的先鋒?
    晚清政府派出留學生分公派和自費兩種,早期都是公派,19世紀80年代以後自費逐漸增多,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以後,留學東洋(即日本)成為主流,自費留學生大多去往日本自費留學,特別是留學日本的出現,加上留學生學習社會科學內容的一起,是清末留學生成為反清先鋒的萌糵。
  • 為什麼留學生在日本就職這麼難!這回終於找到原因了!
    最近幾年,隨著日元的持續貶值,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把目光瞄準日本。高度發達的經濟,多元化的文化融合,良好的國民素質,安全放心的食品,都讓這個不大的國家聚集了太多的人氣。隨著留學生人數的增多,日本各地的大學隨處都可見外國留學生的身影。直至2015年,留學生人數已突破20萬,並且還在持續增長中。
  • 甲午戰爭之後,為何日本會同意中國留學生進入日本軍校參觀學習?
    而在1990年左右,日本這個國家甚至成為了中國的反清派與變法派的避難所。而同時,許多的中國有志救國之士相應康有為等西學派的號召,為了學習現代的科學以及軍事的只是前往日本留學。且這些人大多都是進入了日本的軍校之中學習,比如說日本的陸軍的軍官學校,當年就是大批接受晚清留學生的學校之一。那麼為何日本會允許接納中國的留學生呢?
  • 內憂外患下的晚清政府,為什麼支撐了這麼久?
    慈禧對於晚清最大的貢獻,莫過於對「洋務運動」的支持。清朝大批的臣民開始從「天朝上國」的大夢中初醒,其中就有以李鴻章、張之洞等為代表的湘淮集團,也稱為「洋務派」。除了建立諸如江南製造總局、金陵製造局等的近代軍工企業外,還創辦了新式學堂,使大批學子以官費的形式前往西方留學。
  • 留學生在日本就業好不好?為什麼選擇在日本就業
    很多去日本留學的留學生,在畢業後有些會選擇回國,但是還有些會選擇在日本就業,作為亞洲數一數二的發達國家,日本消費水平和就業薪資水平偏高。那麼,留學生在日本就業到底好不好?日本企業為了擴大企業國際化確保勞動力供給,開始調整留學生就業方針,積極接受外國留學生就職成為各企業的新思路,並開始付諸實施。如果留學生學成後希望留在日本就業,現在這樣的機會也很大。因為日本家庭現在普遍有一種「少子化」的傾向,年輕的夫妻不願意生孩子,造成了社會上年輕勞動力的嚴重不足,非常需要像中國留學生這樣的生力軍進入,所以相對就業比較容易。
  • 晚清首富盛宣懷後人日本開飯店:定下的這一特殊規矩讓國人很長臉
    新亞飯店做大後,靠日本人吃飯的盛毓郵卻始終堅持著許多頗有點「新亞風味」的「習俗」,其中之一便是:他飯店的中國人不洗碗,洗碗全部「讓日本人去洗去」! 除此之外,對國人嚴重「偏袒」的盛毓郵還規定:中國留學生來飯店打工,每小時給一1000日元每小時的高薪,而日本人則低於800日薪每小時。
  • 日本留學生籤證審查將加嚴 特別是中國留學生
    日本政府決定,從明年開始,向大學留學生和外國研究人員發放籤證時,從加強經濟安全保障的角度出發,將進行嚴格審查。其背後原因是擔心與安保相關的尖端技術和信息通過留學生流向中國等地。■明年開始拒絕發放日本國家安保局和外務、法務、經濟產業、防衛各省等共享可疑人物的信息,並在負責籤證發放業務的駐外公館也可以使用該信息。如果收到外國人的籤證申請,將考慮拒絕發放籤證。日本外務省在2021年度預算的概算要求中,將2.2億日元計入審查嚴格化相關項目中。今年7月,美國司法部逮捕了我國4名留學生生,並對他們進行了起訴。
  • 晚清以來的留學潮_讀書頻道_鳳凰網
    中國歷史上除了玄奘等極少數人,原本是沒有「留學生」一說的。雖然孔子也說「禮失求諸野」,但中國文明傳統上是既不喜歡主動向外傳教,也不積極外出求學的。晚清時在千年未有的變局之下,這種心態遭到極大地動搖,中國人第一次被迫面對和承認這一現實:自己無論在器物還是文明上都不如他人,因而必須做學生了。
  • 洋務運動之後的晚清留學生,回國後個個都是國家棟梁
    日後在這批人中,誕生了一位國務總理,三位鐵路局長,兩位外交部長,兩位海軍元帥,十四位海軍軍官,還有清華和北大校長各一名……清朝同治二年,列強的堅船利炮,終於讓晚清政府深深認識到了,國家的不足與落後。於是清朝的中興名臣,曾國藩與李鴻章等人聯名上奏朝廷,請求朝廷能夠批准和選派一些學生出國留學。
  • 晚清官派留學生有多少?他們都為國家做出了什麼貢獻?
    與此同時,一批「睜眼看世界」的洋務派極力主張走出去,向西方國家派遣留學生。由此清廷開始向國外派遣留學生,那麼這些官派留學生有多少呢?他們學成回國後又做出了什麼貢獻?留學的初衷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學成歸來用自己的所學挽救國家危機。
  • 日本山口大學首創校內就業節 為本地爭奪留學生人才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劉芳報導,據「日本新華僑報網」消息,日本大城市集中、經濟相對比較發達的關東、關西地區留學生就業市場競爭激烈,而地方企業卻苦於招不到優秀的留學生。為此,山口大學率先為留學生就職提供全方位支持,避免優秀的留學生人才外流。
  • 隋唐時期的日本留學生:藉助漢語造出日本文字
    7世紀以前,日本學習中國文化主要靠中國移民的傳播。至推古天皇在位(593——629)、聖德太子攝政期間,日本開始直接向中國派遣「遣隋使」、「遣唐使」以及大批留學生和留學僧,主動學習中國文化,成為最早派人到中國留學的國家,隋朝也是中國開始大批接收外國留學生的時期。
  • 關於日本留學不得不說的事,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變化
    近年來,在日中國留學生數量在急速增長,與過去的留學生相比,他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其實中國留學生大批開始赴日本留學,起源於1999年前後。由於日本幾乎所有大學開學的季節都是每年4月,而且各大學比較重視日本當地的大學入學考試,所以大多數學生去日本留學的第一站,是日本的語言學校。
  • 晚清120位留學生中有兩人拒絕回國,為何沒人批評他們崇洋媚外?
    最近興起了留學生的回國熱,從人才角度來說,這是受國人歡迎的事情。那「留學」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呢?嚴格意義來說,留學這一概念產生於清朝末期,也就是人們理解中的晚清。留學的目的就是向其他國家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知識,從而使本國也具有相應領域的人才儲備。
  • 華媒:曝大批留學生「失蹤」 日本一大學被停招預科
    華媒:曝大批留學生「失蹤」 日本一大學被停招預科 2019-06-,有關東京福祉大學發生大批留學生「失蹤」事件,日本文部科學省等部門在6月11日發布了調查結果。
  • 澳洲擔心的事情發生:申請籤證數大跌88%,中國留學生流向他國
    中國留學生群體是國際教育產業的重要貢獻者,給許多發達國家創造了大量的稅收和利潤。在澳大利亞,中國留學生的地位更重要,是該國服務出口的主要收入來源。在疫情打擊全球留學熱情的背景下,中國留學生的留學去向備受澳大利亞關注。
  • 為什麼來日本留學的中國留學生絕大多數都會打工?
    而日本留學的價格就比較親民了,相對於歐美來說,門檻就低很多了。日本國公立大學學費,即使全額,也就3萬多人民幣一年,何況對外國人基本都有減免政策,一般中國人留學生都可以拿到一半減免是一年學費1萬7000左右人民幣。生活上也比歐美要便宜,比國內要貴一些,但是總起來講,現在的中國一般城鎮家庭,混的比較好的農村家庭,還是拿得出來的。
  • 晚清學子留學美國紛紛成立學生會,「求學問興中國」
    晚清學子留學美國,他們抱持強國的夢想,在海外為中國尋路。使國家富強。他們還通過組織社團、交流情感、傳播思想、傳播知識的方式來促動中國的富強。留美學生早先的社團組織以「學生會」命名的。最早的學生會組織是「美洲中國留學生會」,也叫「西美留學生會」。成立於1902年秋,這個組織主要由加利福尼亞的中國留學生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