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羅豆農場踏上發展新徵程

2020-12-24 海南日報數字報
  核心提示

  掀開「紅蓋頭」,羅豆「嫁」文昌。昨天,「中共文昌市羅豆農場委員會」和「文昌市羅豆農場」正式掛牌,標誌著海南省農墾國營羅豆農場正式移交文昌市人民政府管理。

  為深化海南農墾管理體制改革,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將部分農場移交市縣實行屬地化管理的重大決策;羅豆農場是9個移交地方管理的農場之一。

  自2013年12月20日省委、省政府部署啟動第二輪農場移交地方屬地化管理工作後,在省深化農墾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領導下,在省相關廳局支持下,文昌市精心部署羅豆農場移交工作,成立移交工作機構,制定實施方案,強化移交措施,按期完成了各項移交準備工作。

  羅豆農場,地處文昌市北部,西瀕東寨港,北隔珠溪河與鋪前鎮相望,創建於1964年,已經走過了50年春秋。50年來,羅豆農場職工白手起家,將方圓6萬畝土地,變成了「魚米之鄉」,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然而,隨著社會發展與進步,羅豆完成了歷史使命,面臨著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

  這次移交,是讓羅豆擺脫困境,走上發展快車道的一項重要舉措;是讓羅豆人與文昌全市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一項重要舉措;開啟了羅豆農場發展新紀元!

  移交工作蹄疾步穩

  16個工作方案件件落實

  2013年12月21日,羅豆農場第五作業區職工吳清旺,看到關於第二輪農場移交市縣管理工作新聞報導,沒過兩天,就有幹部進隊入戶宣傳。

  「早在兩年前,就聽說了,但一直不知道移交是怎麼回事。去年年底,工作組進隊,明白了移交後,會給我們生活生產帶來很多好處。」今年55歲的吳清旺說,「宣傳單上都告訴我們了,移交後政府會幫我們解決水電路等問題,還會幫助我們提高生產效益,增加收入。」

  去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召開第一輪農場移交市縣管理籤約儀式暨第二輪啟動大會後,文昌市委、市政府第一時間組織人員赴白沙、五指山等地學習農場移交管理工作的先進做法與經驗。組織有關部門學習領會會議精神和省委書記羅保銘批示精神,用足用活移交工作相關文件政策,研究制定移交方案,確保方案中的指導思想、移交原則和工作任務切合文昌實際,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為確保移交工作平穩有序,文昌市成立了國營羅豆農場移交文昌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資產移交工作組、人事移交工作組、社會管理移交工作組等六個工作組,負責具體移交工作。

  「農場人員、機構職責、資產、債務、土地以及社會管理職能等底數要摸清、掌握實情,才能做好移交工作。我們加班加點把各個職能部門的基本情況列成清單、列成表格。」工作組有關負責人說,同時,組織力量加快編寫財務移交、人員移交、黨組織移交、土地移交等16個工作方案,然後件件落實。

  移交工作需要得到職工的支持。文昌市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領導帶隊深入農場社區,進隊入戶進行宣傳、通報農場移交地方管理後可享受的優惠政策以及發展前景,同時了解農場幹部職工對移交後農場發展的要求和期盼。

  在進隊宣傳過程中,工作組收集到了不少幹部職工的期盼與面臨的困難:不少村子還沒有通水泥路,出行不便;農場第四作業區和第五作業區地勢較低,下雨經常被淹,卻沒有防洪樓;垃圾處理收集設施不完善……

  民生工程先行啟動

  投入3.87億元實施13個民生項目

  「農場還沒有移交,文昌市委、市政府就幫我們把水泥路修到家門口了。以前進村道路是泥土路,1米寬,車子都進不來,而現在,新修的水泥路有4.5米寬,乾淨整潔。」今天,65歲的羅豆農場茂園村職工吳坤琚高興地告訴記者,「剛開始對於移交後的情況,心裡沒底;沒想到,移交讓好夢提前實現了!」

  面對宣傳過程中收集到的民情,文昌市不等不靠,在移交前就啟動民生工程。春節前,就讓工程隊進場,抓緊修路,改善職工出行環境,到目前,已經完成了鄉村道路、搶險道路2.993公裡。同時,利用春節放假時間,組織農場施工隊完成了垃圾處理項目,97個自然村每個村建造一個垃圾池,並為農場配備了一輛價值31萬元的垃圾車。

  昨天上午,羅豆農場多功能防洪樓又正式開工。計劃農場6個作業區,每區一幢,第五作業區、第四作業區相對比較低畦,先行施工建設。據悉,防洪樓為多功能設置,集防洪、辦公、文化活動為一體。承擔抗洪救災、轉移群眾等責任,平時則可以做為作業區辦公場所,以及職工活動、學生節假日活動的文化場所等。

  據介紹,文昌市計劃用3至5年時間在羅豆農場實施防洪樓、防潮堤、鄉村道路、垃圾處理、電網改造、老人服務中心項目、路燈安裝、文明生態村、危房改造、安全飲水、土地整理、醫院病房改造、衛生室等13個民生項目,計劃投入資金3.87億元。

  今年安排的項目有,建造2幢防洪樓;完成410套職工危房改造;完成鄉村道路、搶險道路2.993公裡;97個自然村每個村都建造一個垃圾池;完成6個文明生態村創建;安裝場部至羅豆墟90盞路燈。

  產業規劃納入全市

  重點抓好「五大產業基地」建設

  50年前,羅豆農場幹部職工,克服困難,艱苦創業,在這片土地上建起了「魚米之鄉」;50年後,由於許多原因,已經完成歷史使命的它,開始走下坡路,成為海南農墾特困農場。

  「從目前狀況看,羅豆農場有許多困難,但是可開發利用的資源也不少,也有不少後發優勢。」文昌市委主要領導說,羅豆農場移交後,將按照新修編的《文昌市城鄉發展總體規劃》,把羅豆農場發展統一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引進力度,加大政策、資金的支持,以項目、產業帶動農場經濟發展。

  據悉,文昌市將從提升傳統產業與培育新興產業入手,「雙輪」驅動促進羅豆農產發展。其中,繼續抓好海淡水養殖、優質水稻生產、冬季瓜菜種植、畜牧養殖、林業種植等「五大產業基地」建設。

  「今後,羅豆農場要轉發展思路,面向市場來發展農業,推廣市場需求大、效益好的作物品種,提高農業效益。同時,結合農場自身的資源優勢,培育新興產業,特別是,鋪前大橋建成後,拉近了羅豆與海口的距離,區域優勢顯現,將有針對性地研究旅遊、養老等產業。」文昌市政府主要領導表示,「未來羅豆農場發展,將圍繞產業推進城鎮化建設,圍繞人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據悉,羅豆農場以文昌市啟動「兩橋一路」建設為契機,目前已經與海南文昌中睦園林有限公司和海南文昌中睦實業投資有限公司籤訂了「萬畝熱帶花卉產業園項目」合作協議,將建設一個集熱帶花卉研究開發、種苗生產、種植示範、產品加工、物流交易、旅遊度假、技術推廣於一體的熱帶花卉產業園。並通過土地集中流轉,整合農用地資源,分期打造2萬畝秈改粳水稻制種基地。

  羅豆農場職工說:

  未來的生活,肯定越來越好

  看著即將通車的水泥路,吳坤琚壓不住興奮,他說,「以後車子可以進村了,賣瓜菜不用再挑出去了。」

  今年65歲的吳坤琚,是羅豆農場第三作業區茂園村職工。現在,一家10口人依靠種植10畝地「過日子」,「種了5畝的水稻、3畝的冬季瓜菜、2畝花生。」

  羅豆農場於1964年由文昌縣羅豆人民公社整體轉制為全民所有制的國有企業。建場初期主要為海南農墾提供生產糧食、畜牧等農副產品,是海南農墾的後勤保障基地。然而,隨著社會發展,羅豆農場開始「沒落」,由於地少人多,職工收入水平較低;長期的「政企不分」,也導致農場社會負擔重,民生建設項目缺口大。

  「進茂園村的路,只有1米寬的泥土路,下雨,非常泥濘,騎摩託車出去,比較危險。」吳坤琚說,這幾年,職工開始種植冬季瓜菜,但是由於路的問題,車子進不來。離大路(公路)較近的地方,就挑,遠的地方,就用拖拉機拉,增加了成本費用。」

  春節前,文昌市在推動農場移交工作中,接到了職工的反映,立即啟動了道路建設。「建了一個多月,再過兩天就可以通車了。」吳坤琚說,「新修的道路,比以前寬多了,方便。」

  對於未來的生活,吳坤琚說,肯定會越來越好。「我們這裡地勢低,下幾天大雨,就會被淹,以前都沒地方轉移,昨天防洪樓開工了,聽說還要加固硬化防潮堤,以後,面對自然災害也不那麼怕了。」吳坤琚說。

  羅豆農場山良村職工施雲波,看了看文昌市政府要實施的13個民生項目,說,水電之難,終於可以解決了。

  「村裡缺水,每到生產季節,想種水稻,但沒有水,如果靠抽取地下井的水,成本又過高。更不好受的是,生活用水也很缺。」施雲波說,雖然家裡打了地下井、也接了自來水,可這些水質量都不過關,燒出的水有點鹹,還帶有一股味道。

  據悉,為解決羅豆農場飲水問題,文昌市將擴建錦山水廠,新增加供水能力1萬噸/天,新建管道,引水至農場。

  羅豆農場民生工程

  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項目名稱            資金

  羅豆農場供水工程        5600萬元

  

  防潮堤加固硬化及防潮閘工程    1.22億元

  

  公路建設            2405.94萬元

  

  農場醫院改造          813.6萬元

  

  5個作業區衛生室         138萬元

  

  1260戶危房改造          3780萬元

  

  羅豆墟市政設施           840萬元

  

  97個垃圾集中池及7輛垃圾車    78.1萬元

  

  多功能防洪樓及社區辦公室      525萬元

  

  文明生態村建設          1950萬元

  

  羅豆農場養老服務中心        150萬元

  

  土地整理              7691萬元

  

  農村電網改造            2600萬元

  (本版撰文 昌元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文昌市委宣傳部提供)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母山咖啡:底氣源於品質
    此次活動由海南咖啡行業協會牽頭組織。「羅布斯塔咖啡豆(以下簡稱羅豆)在我國的主要產地為海南及雲南部分地區,這是羅豆中國產區的首次專業杯測。」海南咖啡行業協會秘書長符長明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杯測就像品選紅酒一樣,客觀且總體性地判斷咖啡的甜味、酸味、苦味,確定品質的優劣。「以杯測判斷咖啡的風味和口感,是鑑定一款咖啡品質高低的科學方法,而杯測師正是檢測咖啡豆品質的把關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場卸重擔 群眾享實惠
    農業農村部高度評價海南農墾,稱「海南農墾改革為全國樹立了一個標杆」,特別是在辦社會職能改革上大膽探索,創造了改革的典型。  首創「居」模式 承接農場社會管理職能  長期以來,「政企不分、社企不分」制約著海南農墾經濟發展,沉重的包袱使其在前行中步履維艱。  2008年,國務院審議通過《關於推進海南農墾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由海南省全面管理海南農墾。
  • 海南日報數字報-合作推動「農業+」「農場+」發展新模式
    本報海口4月16日訊 (記者歐英才)近日,海墾控股集團與河北建投集團、中資翰林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在基礎設施、能源設施、金融服務、資本運作、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區、美麗農場建設等各個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開心農場:好吃好玩好開心
    ■ 見習記者 習霽鴻  本報記者 計思佳  10月3日上午,位於海口市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附近的開心農場度假村遊客如織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顆咖啡豆的涅槃重生
    新一輪農墾改革大幕拉開,海南農墾啟動實施「八八」戰略,海墾成立大豐咖啡產業集團,並將瓊豐咖啡更名為母山咖啡,開啟了重塑品牌之路。  此時,一道難題擺在了大豐咖啡產業集團管理者面前:「瓊豐」品牌已衰落,新生的「母山」品牌在消費者中知曉率不高,打響品牌談何容易?  「一個新品牌的塑造需要時間,如果沒有海南農墾,只有母山咖啡,市場上誰會認識我們?」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讓農場職工共享地方發展成果
    「五指山市政府對農場職工生產生活非常關心,農場職工在醫療、教育、惠農政策等方面與五指山市民享受同等待遇。」今天上午,暢好農場紅光居委會一隊居民小組組長曹陳龍告訴記者。  墾地關係逐步理順  2013年底,國營暢好農場移交五指山市,實行屬地化管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檸檬躋身果中「貴族」
    文\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海南長年氣溫偏高,在街頭形形色色的飲品中,老鹽檸檬水無疑是最受歡迎的那一款
  • 海南日報數字報-撥向美好新海南的「電話號碼」!
    省第七次黨代會報告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美好新海南、怎樣建設美好新海南、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建設美好新海南等重大時代命題。未來五年甚至更長遠時間,海南要往哪發展,如何發展,發展成什麼樣子,都能從這次黨代會報告中找到答案。面對這篇博大精深的、指導海南今後五年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我們怎樣才能以最短的時間做到入耳、入腦、入心,迅速熟知、領會其豐富內涵和深刻意義?
  • 海南日報數字報-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三亞農商銀行等5家銀行開業,海南銀行籌備工作有序推進,新設立小額貸款公司12家。截止去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達5952.50億元和4630.78億元,比年初增長16.5%和19.1%;保險業保費增速居全國第二;海南航空等10家企業債券融資達122.3億元。積極調整房地產結構,房屋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增長27.8%和40.4%。  工業經濟穩中提質。
  • 海南日報數字報-借鑑臺灣經驗 發展精品民宿
    《海南省促進鄉村民宿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全省今年要新建80家鄉村民宿,到2021年建成不少於480家特色民宿。  如何發展好海南的民宿產業?在10月30日舉行的2019海峽兩岸(海南)民宿大會暨海口美麗鄉村合作推廣活動上,兩岸休閒農業、民宿領域的專家、企業家等近400人共聚一堂,分享鄉村休閒旅遊、鄉村民宿發展經驗,並就如何打造本土特色民宿品牌、加快海南鄉村民宿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 海南日報數字報-2016年海南省民辦幼兒園年檢名單
    (市三級)、三亞智慧幼兒園(市三級)、三亞樂貝兒幼兒園(市三級)、三亞童欣幼兒園(市三級)、三亞陽光小博士幼兒園(市三級)、三亞小燕子幼兒園(市三級)、三亞彩虹橋幼兒園(市三級)、三亞和平國學幼兒園(市三級)、三亞海娃幼兒園(市三級)、三亞小龍娃幼兒園(市三級)、三亞吉陽小靈童幼兒園(市三級)、三亞南亞幼兒園(市二級)、三亞金橋幼兒園(市二級)、三亞鳳凰幼兒園(市三級)、三亞愛樂幼兒園(市三級)、海南瓊大幼兒園
  • 海南日報數字報-重蓋了新房 也要開始新生活
    ■ 本報記者 劉笑非 通訊員 潘高  步入2015年已近一周,文昌市的災後重建工作也逐漸步入收尾階段,隨著重建接近完成、隨著羊年的春節日漸臨近,文昌市的受災群眾也在新家展開了新的生活
  • 踏上新徵程 建功新時代
    踏上新徵程,建功新時代。為進一步貫徹縣教育局工作精神,落實學校工作的重點,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中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12月18日上午,遂平縣文城鄉中心校開展了以「踏上新徵程 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活動。
  • 海南日報數字報-高校圖書館開放不再羞答答
    為此,海南日報記者特地走訪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與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了解海南省主要高校的圖書館對外開放情況。  ■ 本報記者 徐晗溪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全面對外開放  針對社會民眾的呼聲,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圖書館辦公室主任許文娟表示,高校圖書館發展自身的同時,應該有相應的社會責任感,圖書館對社會開放就是回報社會的一種體現,也是新圖書館規程提出的要求。
  • 海墾農場公司化改造風生水起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眼下的墾區農場,這樣的變化隨處可見,農場的公司化改造進程,已經風生水起。  改革大路徑  省政協副主席、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張力夫說,對農場實行公司化改造,是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對農墾改革提出的方向性要求。  在國務院文件中,明確要求推進農場管理體制改革,大力推動海南農墾企業產業化經營,適時組建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晶菠蘿蜜:綠色健康「甜蜜蜜」
    2017年3月23日,經海南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批覆,西聯農場轉企改制,成立海南農墾西聯農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墾西聯農場公司」)。  海墾西聯農場公司旗下的海晶菠蘿蜜完成了無公害認證和良好農業認證,帶動全省種植10萬畝,名揚海內外。  菠蘿蜜原產印度,為常綠喬木,生長適應性強。國內菠蘿蜜的經濟產區為年氣溫在15℃~35℃,受颱風影響較少的地區。
  • 看南田農場今朝變化 話海南農墾未來發展
    這些老幹部們大部分見證了南田如何由一個特困企業嬗變為海南農墾乃至全國農墾改革發展的一面旗幟的全過程,當他們再次踏上南田這片熱土,參觀了神龍谷溫泉主題公園、神泉國際高爾夫俱樂部神牛會所、陶然灣、六和悅城等一批省重點項目,併到海棠灣免稅購物中心參觀了海南農墾熱帶產品營銷有限公司新設立的海墾特產專區,親眼目睹了南田日新月異的變化,被南田農場20多年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就所震撼。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日本侵略者對海南島的文化滲透
    培訓的主要目的是讓中國人教師能夠「順應東亞之新形勢」,成為「能夠自覺意識到新海南島之使命的指導者」,換言之是要把他們培養成為對海南實施文化滲透的指導者,從文化上進行殖民。  第二,公務員教育  日軍在海南島採取的是「支那人自治」,即「以華治華」的統治政策。
  • 海南日報數字報-熱火朝天的「革命熔爐」
    文\海南日報記者 郭暢  南方大學海南分校,是偶然聽一位老者提起的,他那時15歲,在「革命熔爐」裡鍛鍊了6個月,就被分配到海南山區任教。沒有怨言,心懷理想。對他來說,南方大學海南分校培養了他的革命人生觀,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漂洋過海育桃李
    但是,一戴上頭盔、騎上「小電驢」,他又顯露出幾分海南「島民」的氣質。「我來海南兩年多了,很喜歡這裡的風景和佳餚,尤其喜歡美味的芒果腸粉。」塞繆爾笑著對海南日報記者說。  在生活中,塞繆爾略顯靦腆,一旦走上講臺就變得嚴肅認真起來。「塞繆爾講課邏輯嚴密、條理清晰,實用性、針對性都很強,他的課堂沒有『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