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條「上海擬改革職稱英語和計算機考試,詳細辦法明年出臺」的新聞應該引起了不少朋友的關注。
眾所周知,職稱英語和計算機考試是職稱評審的前置條件,目前個別區也把通過」職稱英語和計算機考試「作為申請居轉戶的條件之一。那本次上海市政府提出改革職稱英語和計算機考試,究竟對非滬籍人士申請積分及居轉戶之路是利好消息還是無關痛癢呢?
新聞回顧
市人社局今天發布,本市在今年9月19日印發的「人才新政30條」中已明確,外語和計算機不作為職稱評審的前置條件,可由用人主體自主確定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水平。目前,本市正圍繞下放職稱評審權、完善分類評價、突出業績能力貢獻等方面,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12月1日公布了2017年度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工作計劃,職稱外語未被列入。對此,市人社部門表示,本市在今年9月19日印發的「人才新政30條」中已明確,外語和計算機不作為職稱評審的前置條件,可由用人主體自主確定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水平。
目前,本市正在圍繞下放職稱評審權、完善分類評價、突出業績能力貢獻等方面,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政策措施。上述有關職稱制度改革等實施辦法,預計於明年一季度陸續出臺。
「人才新政30條」中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內容:
國民外語水平整體提升後 考試逐漸暴露諸多弊端
但隨著國民受教育程度與外語水平整體提升,全國統一職稱外語考試也暴露出諸多弊端。
上海市一家公立醫院醫師張麗說,現在新進醫生至少都是碩士畢業,經過學校的英語四級考試或者研究生考試,具備了一定外語水平。而且,工作中不會英語就讀不懂專業論文,基本上不可能發論文。職稱英語要隨著申請晉級不停地考,完全是浪費時間。
此外,作為職稱評定「敲門磚」,職稱外語考試成為部分機構與個人的搖錢樹,滋生各種亂象。考前,各類「保過」培訓信息滿天飛,有的培訓班甚至公開指導作弊;考中,代考、傳送試題答案等舞弊行為屢禁不止;考後,掌握考生個人準確信息的機構聲稱可以「網上修改成績」。湖南省人事考試院去年通報顯示,兩年內全省人事考試中存在嚴重違紀考生共3168名,其中職稱外語考試就有1841人,成為嚴重違紀「重災區」。
全國至少已有11省份取消職稱外語考試硬性要求
近年來,取消職稱外語的呼聲越來越高。國家陸續出臺政策,明確對鄉村教師、縣級及以下醫務人員職稱評審,外語成績不作剛性要求。中央《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明確,對職稱外語考試不作統一要求。
據了解,目前至少已有北京、廣東、河南、山東、安徽、廣西、陝西、內蒙古、河北、山西、江蘇11個省份出臺政策,明確「職稱外語不作統一要求」或「職稱外語不作為職務評審必備條件」。
有關職稱制度改革等實施辦法預計明年一季度陸續出臺。下面小編大膽預測一下可能的改革方向。
首先,小編認為「外語和計算機不作為職稱評審的前置條件」肯定會施行,除中級經濟師,中級會計師等以考帶評的項目之外,其他需要走評審流程的項目,應該不會將職稱外語作為申報和評審的必備條件。確實需要評價外語水平的,由主管部門會同用人單位確定是否作為職稱評審的必要條件或只是作為評審時的參考因素。
其次,「下放職稱評審權、完善分類評價、突出業績能力貢獻等」 則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去改革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因為現在的上海市職稱評審體系所涉及的近200個評委會分布在全市各委辦和區縣,安排如此龐大的系統與社會上各種用人單位進行溝通對接,並且制定出適合每個行業每個用人主體的標準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職稱評審體系的改革才剛剛起步,遠沒有到達終點,大家還是需要面對現實,大部分還是需要根據單位實際情況決定。
最後,也是大家最關心的,用職稱申請居住證積分和居轉戶會不會要求必須通過職稱英語和計算機,小編認為,在上海市政府對職稱英語和計算機考試鬆綁的大背景下,積分和居轉戶的相關政策應該會跟進,不再將職稱英語和計算機作為申請的前置條件,而是根據不同職稱的相關要求進行審核,相關政策預計也會在明年一季度出臺,上海居住證諮詢平臺也會持續關注,為大家帶來第一手的資訊。
微信號:sh51jzz
居住證、積分政策、居轉戶、子女入學、生活信息, 上海最專業的一站式諮詢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