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幹什麼工作,先把工作專班成立起來;一些分內事務,以工作專班名義推責卸責……成立工作專班,本是推進工作的方式之一,但在基層,一些工作專班出現泛化、異化現象。成立專班時風風火火、推進工作時慢慢騰騰、責任落實時你推我拉,結果評估時與目標相差甚遠,甚至南轅北轍。一些地方盲目成立的各種工作專班正在成為基層新負擔。(12月10日《半月談》)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幹出實事一件」。工作專班本是為推動工作而成立。然而,表態式、「甩鍋」式、從眾式等「變味專班」,卻打著「高度重視、責任到人」的「旗號」,耍起了「推諉扯皮、推卸責任」的「把戲」,其「掛著空擋踩油門」的工作作風,不僅讓工作效果「大打折扣」,更滋生了新一輪的「形式主義」,拉響了作風建設的警報。
正所謂「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基層本就人少事多,責任重大。各種專班執行的最終落腳點都是基層幹部,層層攤派的工作任務,不僅加重了基層幹部的負擔,讓基層幹部疲於應對、苦不堪言,最終往往是顧此失彼,難以達到真正的效果,更讓群眾看在眼裡,急在心上,違背了為基層減負的初衷。
那麼,如何根治花架子工作專班的「癥結」呢?不妨從規範工作專班的成立做起。首先,從補齊制度短板入手,出臺規範性文件,明確成立工作專班的條件,達不到條件的一律不準成立。其次,加強過程管理,開展工作專班清查行動,對表態式、「甩鍋」式等形式主義專班一律撤銷,對工作推動不力的專班進行督查通報。最後,強化效果考核,高揚處罰的利劍,對工作成效不佳的專班,要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讓「變味」的工作專班回到「正軌」。
當然,任何形式主義的「花架子」,都是思想上的總開關出了「問題」。歸根結底,變味的「工作專班」,實則是一封「作風病」的「舉報信」。當前,不論是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還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衝刺階段,都需要全體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揚鬥爭精神,只爭朝夕、加壓奮進、全力衝刺,把工作抓緊抓細抓實抓牢,把每一項重點工作幹好,把每一項專項工作抓好,把群眾的第一件「小事」辦好。
「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鬥大的風」。變味的「工作專班」不應只是個「黑色幽默」,不能一笑而過,值得每一個領導引以為鑑,認真反思與反省,立行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