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味專班」實乃形式主義「秀場」

2020-12-16 紅網

不管幹什麼工作,先把工作專班成立起來;一些分內事務,以工作專班名義推責卸責……成立工作專班,本是推進工作的方式之一,但在基層,一些工作專班出現泛化、異化現象。成立專班時風風火火、推進工作時慢慢騰騰、責任落實時你推我拉,結果評估時與目標相差甚遠,甚至南轅北轍。一些地方盲目成立的各種工作專班正在成為基層新負擔。(12月10日《半月談》)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幹出實事一件」。工作專班本是為推動工作而成立。然而,表態式、「甩鍋」式、從眾式等「變味專班」,卻打著「高度重視、責任到人」的「旗號」,耍起了「推諉扯皮、推卸責任」的「把戲」,其「掛著空擋踩油門」的工作作風,不僅讓工作效果「大打折扣」,更滋生了新一輪的「形式主義」,拉響了作風建設的警報。

正所謂「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基層本就人少事多,責任重大。各種專班執行的最終落腳點都是基層幹部,層層攤派的工作任務,不僅加重了基層幹部的負擔,讓基層幹部疲於應對、苦不堪言,最終往往是顧此失彼,難以達到真正的效果,更讓群眾看在眼裡,急在心上,違背了為基層減負的初衷。

那麼,如何根治花架子工作專班的「癥結」呢?不妨從規範工作專班的成立做起。首先,從補齊制度短板入手,出臺規範性文件,明確成立工作專班的條件,達不到條件的一律不準成立。其次,加強過程管理,開展工作專班清查行動,對表態式、「甩鍋」式等形式主義專班一律撤銷,對工作推動不力的專班進行督查通報。最後,強化效果考核,高揚處罰的利劍,對工作成效不佳的專班,要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讓「變味」的工作專班回到「正軌」。

當然,任何形式主義的「花架子」,都是思想上的總開關出了「問題」。歸根結底,變味的「工作專班」,實則是一封「作風病」的「舉報信」。當前,不論是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還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衝刺階段,都需要全體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揚鬥爭精神,只爭朝夕、加壓奮進、全力衝刺,把工作抓緊抓細抓實抓牢,把每一項重點工作幹好,把每一項專項工作抓好,把群眾的第一件「小事」辦好。

「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鬥大的風」。變味的「工作專班」不應只是個「黑色幽默」,不能一笑而過,值得每一個領導引以為鑑,認真反思與反省,立行立改。

相關焦點

  • 「工作專班」泛濫也是形式主義
    不管幹什麼工作,先把工作專班成立起來;一些分內事務,以工作專班名義推責卸責……成立工作專班,本是推進工作的方式之一,但在基層,一些工作專班出現泛化、異化現象。成立專班時風風火火、推進工作時慢慢騰騰、責任落實時你推我拉,結果評估時與目標相差甚遠,甚至南轅北轍。一些地方盲目成立的各種工作專班正在成為基層新負擔。  凡事都要成立工作專班,這在一些地方已成模式套路和行政痼疾,其組成形態包括「工作小組」「領導小組」「聯席會議」「指揮部」「辦公室」等名目繁多。工作專班的過多過濫,不僅嚴重掣肘了地方職能部門人員精力,也讓基層幹部疲於奔命、不堪負重。
  • 「評論」莫讓「指尖政務」淪為形式主義新「秀場」
    一針見血莫讓「指尖政務」淪為形式主義新「秀場」與「窗口」辦理業務相比,通過App、公眾號等「網際網路+政務」,只點擊滑鼠,坐在家裡就可辦理有關事務,省時、便捷,少跑路,「線上辦理」理應受到群眾的青睞。手機上政務APP太多,有的甚至要求每天打卡「留痕」,耗費時間精力,影響工作生活,政務辦公群成「秀場」,甚至是「幹得好不如曬得好」,從而淪為「指尖上的形式主義」。隨著4G網絡的普及和5G網絡的迅速發展,「指尖政務」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行政辦公信息化成為了嶄新的時代潮流。「網際網路政務」模式的出現,暢通了信息傳播途徑,拉近群眾與政府服務距離。
  • 為了讓「領導注意」,不是成立工作專班的理由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基層一些以領導小組存在的工作專班,成立較為倉促,有的是為了向上級部門表明重視的態度,實際並不統籌開展具體工作。這些專班,往往是因為上級提出的要求過於空泛,「為了應付一下」而成立。(12月10日 半月談)成立工作專班,如果僅僅是向上級部門表明重視的態度,「為了應付一下」而成立,並不是扎紮實實地做「專門」工作,那這樣的工作專班大可以不成立,因為它不過是為了讓「領導注意」而已。現實中,一些人之所以把工作重心放在「領導注意」上,表面看是對上級負責,實則是為了自己的「注意力政績」。
  • 告別「工作專班」 牽手「工作專辦」
    不管幹什麼工作,先把工作專班成立起來;一些分內事務,以工作專班名義推責卸責……成立工作專班,本是推進工作的方式之一,但在基層,一些工作專班出現泛化、異化現象。成立專班時風風火火、推進工作時慢慢騰騰、責任落實時你推我拉,結果評估時與目標相差甚遠,甚至南轅北轍。
  • 不能推動工作的工作專班應該少些再少些
    不管幹什麼工作,先把工作專班成立起來;一些分內事務,以工作專班名義推責卸責……成立工作專班,本是推進工作的方式之一,但基層一些工作專班出現泛化、異化現象。(12月10日 半月談)成立工作專班旨在「推動工作」,在實踐中往往成了「幹擾工作」。
  • 熱評|工作專班被批,幹啥啥不行「甩鍋」第一名
    最近,《半月談》報導基層對「為工作專班減負」的呼聲越來越大。因為在一些地方,不管幹什麼工作都先把專班拉起來,可在後續工作中卻不是專班「專辦」,而是一股腦地把上級部門責任推給基層,出了問題層層甩鍋。甚至一些以工作名義成立的專班,不僅沒有推進工作,反而還影響了工作,更令基層不勝其擾。
  • 工作專班花樣多,一周建6個:工作專班泛濫成基層新負擔
    不管幹什麼工作,先把工作專班成立起來;一些分內事務,以工作專班名義推責卸責……成立工作專班,本是推進工作的方式之一,但在基層,一些工作專班出現泛化、異化現象。成立專班時風風火火、推進工作時慢慢騰騰、責任落實時你推我拉,結果評估時與目標相差甚遠,甚至南轅北轍。一些地方盲目成立的各種工作專班正在成為基層新負擔。
  • 納悶,怎麼這麼多工作專班???
    圖自程碩不管幹什麼工作,先把工作專班成立起來;一些分內事務,以工作專班名義推責卸責……成立工作專班,本是推進工作的方式之一,但在基層,一些工作專班出現泛化、異化現象。成立專班時風風火火、推進工作時慢慢騰騰、責任落實時你推我拉,結果評估時與目標相差甚遠,甚至南轅北轍。一些地方盲目成立的各種工作專班正在成為基層新負擔。
  • 半月談|工作專班花樣多,一周建6個:工作專班泛濫成基層新負擔
    工作專班花樣多,一周建6個:工作專班泛濫成基層新負擔半月談記者 梁建強 白明山不管幹什麼工作,先把工作專班成立起來;一些分內事務,以工作專班名義推責卸責……成立工作專班,本是推進工作的方式之一,但在基層,一些工作專班出現泛化、異化現象。
  • 2021廣西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工作專班泛濫成基層新負擔
    【主流觀點】   @《廣州日報》:基層面臨一些「急難險重」任務或階段性工作時,將相關方面的負責人協調一起成立工作專班,有助於發揮集思廣益、統籌兼顧、協調聯動的效果。但如果事事「專班」,看起來白紙黑字、責任明確,實際上卻只是「從紙上來到紙上去」的形式主義。   @《河北新聞網》:小小工作專班,也是大江湖,儼然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典型代表。
  • 【來論】不能推動工作的工作專班應該少些再少些
    揆諸現實,一些地方的工作專班卻「掛著空擋踩油門」,看似風風火火、聲勢浩蕩,實則推進工作時慢慢吞吞、責任落實時拖拖拉拉,結果評估時與目標相去甚遠,甚至南轅北轍。 部分地方盲目成立的各種工作專班過多過濫,正逐漸成為基層新負擔。一些工作專班是為了向上級部門表明重視態度,「應付一下」而成立,由此衍生出表態式專班、「甩鍋」式專班、從眾式專班等多種形態。
  • 2021寧夏省考申論熱點範文:工作專班泛濫成基層新負擔
    二、主流觀點   @《廣州日報》:基層面臨一些「急難險重」任務或階段性工作時,將相關方面的負責人協調一起成立工作專班,有助於發揮集思廣益、統籌兼顧、協調聯動的效果。但如果事事「專班」,看起來白紙黑字、責任明確,實際上卻只是「從紙上來到紙上去」的形式主義。
  • 工作專班花樣多,一周建6個:工作專班泛濫成基層新負擔_新聞中心...
    不管幹什麼工作,先把工作專班成立起來;一些分內事務,以工作專班名義推責卸責……成立工作專班,本是推進工作的方式之一,但在基層,一些工作專班出現泛化、異化現象。成立專班時風風火火、推進工作時慢慢騰騰、責任落實時你推我拉,結果評估時與目標相差甚遠,甚至南轅北轍。一些地方盲目成立的各種工作專班正在成為基層新負擔。
  • 工作專班花樣多,一周建6個
    不管幹什麼工作,先把工作專班成立起來;一些分內事務,以工作專班名義推責卸責……成立工作專班,本是推進工作的方式之一,但在基層,一些工作專班出現泛化、異化現象。成立專班時風風火火、推進工作時慢慢騰騰、責任落實時你推我拉,結果評估時與目標相差甚遠,甚至南轅北轍。一些地方盲目成立的各種工作專班正在成為基層新負擔。
  • 變味的興趣班害人不淺
    變味的興趣班害人不淺微信公號「新華視點」9月7日報導,周一圍棋課,周三少兒編程課,周五拳擊課,周六馬術課,周日思維培訓課……這是吉林長春一個7歲孩子的興趣班課程表。課程不僅排得滿,內容也與大眾認知的鋼琴、小提琴、舞蹈等相差很大。記者在吉林、湖南等地採訪發現,現如今部分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的意願優先,而是專挑冷門、昂貴的課程。
  • 東湖評論:警惕「紙來紙去」的工作專班
    不管幹什麼工作,先把工作專班成立起來;一些分內事務,以工作專班名義推責卸責……成立工作專班,本是推進工作的方式之一,但在基層,一些工作專班出現泛化、異化現象。成立專班時風風火火,推進工作時慢慢騰騰,責任落實時你推我拉,結果評估時與目標相差甚遠,甚至南轅北轍。
  • 莫讓變味的網絡評比空耗基層精力
    泛濫的網絡評比費時、費力、費錢,滋生形式主義和虛假作風。一些基層辦事人員的精力和時間,在變味的網絡評比中被空耗掉了。而隱身網絡評比亂象背後的,不僅是不看裡子的「面子工程」,更映射出個別地方政府和領導幹部「好大喜功」的政績觀。  變味的網絡評比之風當狠剎,別再讓這些形式主義噱頭徒增基層負擔,消耗基層幹部幹事精力。
  • 市教育局持續加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
    近日,市教育局派出專班深入東風汽車技師學院、市教科院等單位,對市直教育系統開展的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專項行動進展情況進行督查,對督查中發現的個別單位存在落實上級文件程序不規範、自查自糾走過場等問題,進行當面質詢,限期堅決整改。
  • ...10票、必須轉發朋友圈點讚……」莫讓變味的網絡評比空耗基層精力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記者劉晶瑤)11月5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每天投10票、必須轉發朋友圈點讚……」莫讓變味的網絡評比空耗基層精力》的評論。不勝其煩的投票、變味的網絡評比,變成空耗基層精力的形式主義。不可否認,正常的網絡評比,通過挖掘先進典型,以圖文互動等的形式宣講地方經驗,確實更為直觀,傳播效果也比較好。可一旦走形變味,背離評比設計的初衷,就會把評比變成比拼人脈的競技場。為了拔得頭籌,變相強制公務員「拉票」、點讚,甚至可能掉進刷票機構的陷阱。
  • 談談有話說|突擊培訓變味,重形式輕實效
    談談有話說 | 突擊培訓變味,重形式輕實效時下,不少地方的學習培訓辦得有聲有色,不斷幫助基層幹部開闊思路、提高本領。然而,半月談記者發現,一些地方平時並不重視學習培訓,而習慣於年末搞突擊培訓。有些部門將培訓與考核掛鈎,讓本應珍惜的學習機會成了基層幹部的心理負擔;有些部門安排的突擊培訓內容呆板枯燥,與實際工作脫節,形式主義日漸抬頭。許多基層幹部表示,學習培訓是件好事,這種形式原本很受歡迎。如果合理安排培訓活動,避免學習培訓中出現形式主義現象,培訓活動自當產生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