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記者劉晶瑤)11月5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每天投10票、必須轉發朋友圈點讚……」莫讓變味的網絡評比空耗基層精力》的評論。
「快點,全縣人民轉起來……多位基層幹部反映,網上投票耗時費力,有的評比每天可以投10次票,每次間隔1分鐘到半小時不等;有時每天『打卡』耗時在1小時以上。」「近兩年來,幾乎每個月都有網絡投票活動,還要在朋友圈轉發,煩不勝煩……」
近日,新華視點記者揭批網絡評比亂象,指出部分地區泛濫的不規範評比項目,透支政府公信力,牽扯基層公務員的精力,令企業不堪重負。報導稱,有的地方「變相強制」基層公務員參與,甚至還發通知要求投票、點讚。一些企業也屢屢收到通知,要求贊助、參加並不情願的評比排名,苦不堪言。
微信朋友圈拉票之風,曾讓不少人「深受其害」。有網友套用網絡流行語調侃,這輩子,你未必為一個人拼過命,但肯定給某個人投過票。
曾幾何時,學生群體是網絡投票亂象的重災區,從才藝比拼到作品評選,再到各種評優……類似「我是XXX號小朋友,正在參加XX舞蹈大賽,快來投我一票」的微信連結,時不時就會蹦出來。輪番轟炸的投票邀請,讓人「累覺不愛」。
鑑於網絡投票的泛濫,多地教育部門專門發文整治,明確涉及學生個人榮譽的各項評選原則上不採用面向社會的網絡投票,這才剎住了「求投票」泛濫的拉票風,贏得多方點讚。
沒想到,網絡評比亂象轉移陣地,開始「入侵」基層表彰評比活動。一些打著「最美」「最好」等旗號進行的評比,一旦明確網絡投票佔一定分值,比拼的內容就可能變了味。不再考察環境治理效果是否更宜居、百姓獲得感是否提升,而是異化為「拉票風」。
要麼發動政府工作人員在自己的朋友圈、微信群轉發投票連結,要麼通知公職人員下載App、關注公眾號或使用小程序,每天上網投票、點讚。不勝其煩的投票、變味的網絡評比,變成空耗基層精力的形式主義。
不可否認,正常的網絡評比,通過挖掘先進典型,以圖文互動等的形式宣講地方經驗,確實更為直觀,傳播效果也比較好。可一旦走形變味,背離評比設計的初衷,就會把評比變成比拼人脈的競技場。為了拔得頭籌,變相強制公務員「拉票」、點讚,甚至可能掉進刷票機構的陷阱。
泛濫的網絡評比費時、費力、費錢,滋生形式主義和虛假作風。一些基層辦事人員的精力和時間,在變味的網絡評比中被空耗掉了。而隱身網絡評比亂象背後的,不僅是不看裡子的「面子工程」,更映射出個別地方政府和領導幹部「好大喜功」的政績觀。
變味的網絡評比之風當狠剎,別再讓這些形式主義噱頭徒增基層負擔,消耗基層幹部幹事精力。通過從源頭上把關各類評比活動,設計更為合理的評選流程和規則,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才能助推網絡評比回歸正軌,還原正向激勵的功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