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DT in the house」:這會是矽谷的噩夢嗎?)
摘要:圍觀者還沒有從這齣大戲中醒過神來,卻又要面對另一個問題:
川普當選了,對我們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其中,進入美國
矽谷的中國海外投資人更關心這方面的問題。
2016年11月9日,美國總統大選的各州投票結果出爐。最終,共和黨候選人多納德·川普戰勝了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成為了第58屆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
其中,川普贏下了包括佛羅裡達、俄亥俄、亞利桑那和北卡羅納等關鍵搖擺州,並且出人意料地拿到了原本屬於民主黨陣營的密西根、威斯康辛和賓夕法尼亞州的選票,在總計538張總統選舉人票中獲得了超過270張選票。
接下來,川普只需要等待選舉投票人在12月17日走完正式的投票過場,就能在1月上旬正式入住白宮。
今年的總統大選,用跌宕起伏都不足以形容其精彩程度。初選階段,川普殺出重圍,以巨大優勢成為共和黨候選人;儘管希拉蕊在初選中輕鬆獲勝,電郵門事件卻在不斷發酵;隨後在10月7日,華盛頓郵報爆出了川普在2005年的不雅言論視頻,掀起了一波反川普的輿論高潮;而在大選前一周,FBI重新介入郵件門調查再次為大選結果平添懸念。
時至今日,大選結果也塵埃落定。圍觀者還沒有從這齣大戲中醒過神來,卻又要面對另一個問題:川普當選了,對我們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其中,進入美國矽谷的中國海外投資人更關心這方面的問題。
「共和黨派本身對於中國資本以及中美合作相對於民主黨會更加反對和排斥,這是需要投資人提前做好準備的。這不會馬上就發生,但是接下來四年可能是一個整體風向的調整。」矽谷斯坦福背景的投資人張璐在接受筆者採訪時這樣說道。
今年美國的總統大選註定要載入史冊,川普擊敗了從政30年的希拉蕊,意味著美國人已經厭倦了傳統的政客,希望通過選擇非傳統意義上的總統候選人來表達他們的訴求。
「當經濟形勢不好,過去的政府的行為讓選民不停失望,他們是迫切地希望可以出現一個非典型性的政客帶著他們走一條不一樣的路。」張璐說。「所以,才會促使選民去選擇川普這樣一個本不該獲得如此多支持的美國總統候選人。
作為一個沒有政治經驗的生意人,川普能夠一路過關斬將並且在總統大選中獲勝,靠的是準確抓住了底層民眾渴望改變現狀的心態。「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使美國重新偉大起來)這句口號反映他想要改變美國的決心。
同時,作為商界的精英,川普卻選擇戴上棒球帽,敞開西裝扣,通過這樣的形象拉近和民眾的距離,將自己和政治精英區分開。
由於美國特殊的政治體制,總統的政策必然和其背靠的黨派相一致,所以投資人需要根據黨派來分析美國未來的政策導向。
今年共和黨自2008年之後再次奪回白宮,整體政策也必然會更加偏向保守和偏向於服務傳統的中產階級和高收入人群。對海外資本而言,共和黨一直倡導的貿易保護主義也會對中美之間貿易和資本融合產生負面影響。
「首先,他不會在中美的互動合作過程中提供太多便利,反倒會設置一些障礙。此外在兩邊長遠的資本互動過程中可能通道渠道也會越來越少。」張璐說。
此外,川普在大選中所發表的極端政治言論,也讓很多投資人擔心他是否會在上任後採取極端的政治行為。
張璐認為,美國完善的政治結構決定了總統的權利會受到約束,很多政策將無法推行。同時,川普在黨內的支持率不高,這也會是他當選總統後需要解決的問題。
「川普是極端單邊主義和保守主義的支持者,我相信共和黨不會和川普在很多政策導向上看法一致。」張璐說。「川普在黨內樹敵很多,包括麥凱恩、盧比奧等議員都與他不合,這會對他的政策推行帶來一些障礙。」
對於海外投資人而言,總統選舉自然是今年美國最重要的事件,投資人也在密切關注兩位候選人在競選過程中所給出的承諾。但事實上,候選人對民眾許下的福利政策往往在當選總統後不會被兌現。
以基金的附帶效益(Carry Interest Loophole)為例,兩位候選人都在競選中承諾會改變這個政策,提高基金收益的稅率,但在張璐看來,這個話題是老生常談。
「VC(風投)該拿多少carry(收益分成),拿到的carry要如何去上稅,這個話題很多年前就有過很多討論,之前兩邊都會宣傳會做改變是因為為了取悅民眾,但他們將來不會真的這樣做。」張璐說。
張璐認為,在關注總統選舉的同時,應該將大選和未來的政策傾向分開看。
「不僅要密切關注說誰可能會成為總統,也要去密切關注到底哪個黨派會有機會控制國會,這也是選舉成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張璐說。在今年的總統大選的同時,共和黨也分別在眾議院和參議院的競選中戰勝了民主黨。
儘管共和黨在政策導向上不會促進中美融合,但是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合作的主題只能是融合,而不是對抗。這並不是共和黨所能逆轉的趨勢。
「整體經濟下行的狀況下,即使共和黨有單邊保護主義的傾向,其主要目的還是需要儘快提高經濟,讓上一批在經濟快速發展卻沒有得益的人得到回報。所以對於中國資本投資而言不需要有太大的擔心。」張璐說。
此外,美國的政治和經濟聯繫並沒有這麼大,尤其是地處美國西海岸的矽谷,無論在地緣上還是經濟上,都相對獨立。
矽谷具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在經濟上相對於其他地區更加獨立,總體上歡迎海外的資本進入美國,同時鼓勵移民政策,從而引進更多外來人才。
「矽谷和政治中心華盛頓分處美國的兩個海岸,這在地緣上減弱了華盛頓對矽谷的政策輻射。但是反過來看,矽谷無論是從社交網絡平臺還是科技創新領域都能夠輻射整個北美甚至全球,而這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對華盛頓的政策導向也具有影響力。」 張璐說。「矽谷整體在全美國社會的話語權以及主導權、輿論導向權、政策推動的能力是越來越強的,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成就了矽谷的開放的思維,國際化合作比較多。」(本文首發鈦媒體)
更多行業分析,關注微信號:鈦媒體(ID:taime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