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才上課,就有學生打瞌睡?為什麼上午才教,學生下午就忘?為什麼講了 N 遍,還有學生不理解?——這是英語老師們常有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國際高級對外英語教師韋一老師這樣回答——
為什麼需要 「引爆」 課堂?
通常老師們在備課的時候,是按照教學內容劃分版塊,這樣如果一個版塊內容較多,老師會不知不覺地講下去,或者為了如期完成一節課的教學任務不敢停歇。這兩種情況下,老師都容易忽略學生注意力還是否集中的問題。
我們通常看的 TED 演講,一般是 18-20 分鐘。之所以這麼設計,是因為我們成人的注意力一般在 20 分鐘左右,超過 20 分鐘,我們可能無法很好地消化內容。
對於學生來說,關注時間可能是 10-15 分鐘,所以,老師在備課的時候,無論任務多麼緊張,都一定要把教學內容和時間節點結合在一起,按照學生注意力時間節點切分教案,有意識地 15 分鐘左右設計一個環節讓學生們回神,進而把每一個環節轉換處理得有聲有色,避免平鋪直敘。
有些老師可能會擔心:課上把學生講笑了,會不會華而不實?課堂看起來很 high,但是學生實際學到的東西並沒有那麼多?
老師們需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對於學習比較薄弱的學生,他們對英語學習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牴觸的心理。使用爆點的初衷就是為了吸引這些學生的注意力,用一種輕鬆、易接受的方法,撐開他們沉重的眼皮,跟上課堂節奏,何樂而不為?
「引爆」 課堂環節設計的兩種方法
方法一:好奇心;方法二:好勝心。
如果講體育題材,可以插入足球圖片、播放THE BLACK MAMBA 的視頻來引起學生興趣;如果講文化題材,老師們可以展示藝術作品、聆聽音樂、鑑賞文學。
教學方法如何能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發揚光大呢?這需要老師們動腦用心去思考。
來看看韋一老師的具體案例吧——
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慾
所謂好奇心,就是求知慾。不管哪個年齡階段的人, 大人或小孩兒都 100% 愛看一個東西,就是魔術。因為魔術能引起人們強烈的好奇心,這同樣適用於學生。如何激發學生好奇心呢?四個字特別重要,引人入勝。
【案例】:引人入勝講解 「後置定語」
後置定語是語法裡的難點,不管基礎比較好的還是弱的學生,對這個術語都感到很難理解,對老師分析的層次也不太能夠接受。
老師們回想一下,是不是在給學生講解的時候,常會拆解成兩部分:什麼是定語?什麼是後置?然後開始講定語的作用,什麼詞可以做定語,為什麼要後置等等。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如果只是就為了語言而講語言,那麼語言學習就變成了單純的記憶和背誦。
語言背後宏大的文化背景裡,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如果用有趣的故事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緊隨老師的思維去了解和理解一種語言現象,印象一定會很深刻。
為什麼西方人愛把定語放到後面呢?
我們來挖掘挖掘「後置定語」 背後的故事!
地理故事:農耕文明 VS 海洋文明
這兩個文明跟英語有什麼關係呢?農耕文明和海洋文明,分別是農民的思維和漁民的思維。
農民的思維就是有好的東西留過年吃,把好的留在後面。所以咱們見面打招呼是:你吃了嗎?
海洋文明是看天吃飯,狂風大浪就不能出去打魚了,所以見面打招呼都是:天氣怎麼樣?漁民打到的魚有新鮮的,有不是很新鮮的,漁民一般先把新鮮的魚吃掉,把不新鮮的曬乾做成魚乾,所以,西方人習慣把重要東西放到前面。
飲食故事:吃餃子包子的民族 VS 吃披薩蛋糕的民族
地理位置差異產生的文化差異,同樣會影響到飲食文化。比如說東方人吃包子、餃子,西方人吃披薩、蛋糕。包子和餃子的餡料藏在裡面,而披薩和蛋糕就一目了然。
建築故事:東方建築故宮 VS 西方建築白宮
由此還產生了對建築的影響。比如說東方建築故宮,皇帝辦公的地方在最裡面——乾清宮。而西方建築白宮,一進去就是接待室,最重要的地方。
通過一個一個有趣的故事,把地理位置差異導致的不同地域文化——建築文化——飲食文化三個邏輯層層遞進演示出來,學生們漸漸明白西方人為什麼喜歡把定語置後。英語課不再只是題目和詞彙,語法和術語,而是融入了多個學科,每一個跨學科連結就是一個引爆點,學生們興奮都來不及,課堂又怎麼會沉悶。
抓住學生的好勝心,挑戰更高目標
所謂好勝心,就是成就感。學生有了成就感,就會有自信。而自信其實來自於學生掌握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多少。我們經常說藝高人膽大。老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藝高,他就會膽大了。老師需要不斷給學生搭建腳手架,從最基礎的開始搭,一級一級往上搭,讓學生在每一級的搭建中都感受到成就感,去不斷地挑戰更高一點的目標。
【案例】:藝高膽大搞定 「長難句」
長難句是英語學習中的老大難問題,在語法、閱讀、寫作甚至是聽力中都有長難句的身影。如何教會學生分析長難句結構,進而在寫作中會寫正確的長句?
英語有五個基本句型,可以分為:四個行為句型, 有動作的;一個狀態句型,沒有動作的。這四個句型,如果學會主謂兩個句型,其餘句型的學習就會輕鬆。
開始搭建手腳架吧!
【腳手架1】主謂結構即物體加動作
【腳手架2】引入 「形修名、副修動」 口訣
【腳手架3】如何區分形容詞和副詞呢?
【腳手架4】添加形容詞
【腳手架5】添加副詞
【腳手架6】添加地點
【腳手架7】添加時間
【復盤腳手架】由學生總結長難句結構
不同學段老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能力水平、接受程度,自由選擇腳手架的高度和難度,目的就在於不斷樹立學生的信心去完成小目標,再大膽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分享結語
老師在課前要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 在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成就他們好勝心的過程中,把教學環節不斷爆破,改善沉悶課堂!
轉自 | 腦洞英語課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