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大結局了,作為看官的我,著實深深鬆了一口氣。相比大批小青年心疼英子一萬次,我心疼的是電視劇裡的每一個家長。英子媽媽也好,方一凡媽媽也罷,孩子們終於跨過高考,贏取了人生中的小歡喜後,這些疲憊的家長,也稍稍放下了十幾年的焦慮。
很多人看到電視劇的某些情景的時候,會產生強烈的共鳴。為什麼?因為我們走過的路上,這些風景我們遇見過,感受過。英子的媽媽近似變態的規劃著女兒的生活,引來太多人的不滿甚至咒罵,身為母親的群體大多會理解她:她的急迫,她的焦慮,還有她的無奈。
中國太多父母,生活充滿了焦慮。工作日常都是小事,大多數的焦慮,全在孩子身上。孩子呱呱墜地,頭幾年眼睛不眨地看著孩子,生怕出點什麼差錯。看到身高不如別家孩子,焦慮是不是營養不全面,看到孩子說話比別的孩子晚,焦慮是不是自己帶孩子的方式出現了問題。終於去了幼兒園,一顆心幾乎沒有一天可以安靜地躺一會,孩子不合群,發愁,孩子太淘氣,鬱悶。終於孩子適應了幼兒園的一切,可以稍微喘口氣的時候,卻發現別的孩子已經開始上各種才藝班學習班補習班,這是輸在了起跑線嗎?不,明明已經落後別人一個銀河系!於是家長開始各種資訊各種問,各種帶著孩子遊走於形形色色的補習班。
家長的焦慮,帶給孩子的,是童年數不清的ABC,是沒有顏色的彩筆蠟筆原子筆。孩子上學後,家長的焦慮終於發揮到了最大,放學寫個作業,整個房間充滿了火藥味,不會寫不可以,上學去學知識你怎麼可以學不會;會寫磨蹭不可以,好的習慣要養成;寫完了沒有預習還是不可以,比你強的人都在努力為什麼你不能逼一把自己!
發火也好,爆炸也好,「戰後」的家長們,其實也在不停地反思自己:不應該那麼暴躁,不應該那麼著急。可是不好好學,就上不了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沒有好工作,怎麼談得上好的人生?很多時候也明白,上大學不是唯一的出路,可是就像作家龍應臺說的「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家長焦慮的,這麼明白的道理,為什麼孩子就是聽不進去?
孩子聽不進去的道理,望不到的將來,變成了鋒利的武器,鞭笞著家長們。因為擔心,因為愛,孩子不往前走的時候,只能家長拼命推,推不動,換種方式也要推;推動了,想辦法推得更快一點;已經很快了,爭取讓孩子飛起來。在家長心裡,只有跑得越快,飛得越高,才能讓今後的生活更精彩。他們深深的焦慮,在日復一日年付一年的日子裡,支撐著他們督促著每一個孩子。甚至太多時候因為心急,都沒有看到孩子們被動行走時雙腳的疲憊,被動飛翔時眼角不被理解的眼淚。
愛的越濃烈,那份焦灼就越燒心。懷著這份焦慮,父母們盡全力把孩子的未來託起。可他們不是什麼時候都有能力,終會有一天他們會老去。某一天孩子離開父母,可以獨自面對生活的一切,過最快樂的日子,吃最少的苦,大風大浪裡孩子們可以穩穩地屹立不倒,相信那時候,父母的心裡再無焦慮,只有歡喜。
文海撈夢話育兒:已出版作品《走過花開的石林》;一孩之媽,專注孕產、育兒話題,歡迎大家關注我,如有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感恩遇見!
孕期保健:懷孕期間,孕媽媽吃哪些食物寶寶才更健康更聰明?
馬伊琍攜女兒度假回國父親接機,有家就有愛,有家人就有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