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學習問題上,每一場小歡喜的背後都有父母十幾年的焦慮

2020-08-27 重慶海之聲袁家崗店12


小歡喜》大結局了,作為看官的我,著實深深鬆了一口氣。相比大批小青年心疼英子一萬次,我心疼的是電視劇裡的每一個家長。英子媽媽也好,方一凡媽媽也罷,孩子們終於跨過高考,贏取了人生中的小歡喜後,這些疲憊的家長,也稍稍放下了十幾年的焦慮。

很多人看到電視劇的某些情景的時候,會產生強烈的共鳴。為什麼?因為我們走過的路上,這些風景我們遇見過,感受過。英子的媽媽近似變態的規劃著女兒的生活,引來太多人的不滿甚至咒罵,身為母親的群體大多會理解她:她的急迫,她的焦慮,還有她的無奈。

中國太多父母,生活充滿了焦慮。工作日常都是小事,大多數的焦慮,全在孩子身上。孩子呱呱墜地,頭幾年眼睛不眨地看著孩子,生怕出點什麼差錯。看到身高不如別家孩子,焦慮是不是營養不全面,看到孩子說話比別的孩子晚,焦慮是不是自己帶孩子的方式出現了問題。終於去了幼兒園,一顆心幾乎沒有一天可以安靜地躺一會,孩子不合群,發愁,孩子太淘氣,鬱悶。終於孩子適應了幼兒園的一切,可以稍微喘口氣的時候,卻發現別的孩子已經開始上各種才藝班學習班補習班,這是輸在了起跑線嗎?不,明明已經落後別人一個銀河系!於是家長開始各種資訊各種問,各種帶著孩子遊走於形形色色的補習班。

家長的焦慮,帶給孩子的,是童年數不清的ABC,是沒有顏色的彩筆蠟筆原子筆。孩子上學後,家長的焦慮終於發揮到了最大,放學寫個作業,整個房間充滿了火藥味,不會寫不可以,上學去學知識你怎麼可以學不會;會寫磨蹭不可以,好的習慣要養成;寫完了沒有預習還是不可以,比你強的人都在努力為什麼你不能逼一把自己!

發火也好,爆炸也好,「戰後」的家長們,其實也在不停地反思自己:不應該那麼暴躁,不應該那麼著急。可是不好好學,就上不了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沒有好工作,怎麼談得上好的人生?很多時候也明白,上大學不是唯一的出路,可是就像作家龍應臺說的「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家長焦慮的,這麼明白的道理,為什麼孩子就是聽不進去?

孩子聽不進去的道理,望不到的將來,變成了鋒利的武器,鞭笞著家長們。因為擔心,因為愛,孩子不往前走的時候,只能家長拼命推,推不動,換種方式也要推;推動了,想辦法推得更快一點;已經很快了,爭取讓孩子飛起來。在家長心裡,只有跑得越快,飛得越高,才能讓今後的生活更精彩。他們深深的焦慮,在日復一日年付一年的日子裡,支撐著他們督促著每一個孩子。甚至太多時候因為心急,都沒有看到孩子們被動行走時雙腳的疲憊,被動飛翔時眼角不被理解的眼淚。

愛的越濃烈,那份焦灼就越燒心。懷著這份焦慮,父母們盡全力把孩子的未來託起。可他們不是什麼時候都有能力,終會有一天他們會老去。某一天孩子離開父母,可以獨自面對生活的一切,過最快樂的日子,吃最少的苦,大風大浪裡孩子們可以穩穩地屹立不倒,相信那時候,父母的心裡再無焦慮,只有歡喜。

文海撈夢話育兒:已出版作品《走過花開的石林》;一孩之媽,專注孕產、育兒話題,歡迎大家關注我,如有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感恩遇見!

孕期保健:懷孕期間,孕媽媽吃哪些食物寶寶才更健康更聰明?

馬伊琍攜女兒度假回國父親接機,有家就有愛,有家人就有溫暖

相關焦點

  • 文章刷爆朋友圈: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前段時間陪女兒看一個節目,裡面有一段話記憶特別深刻: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老大小學時成績也不錯,可上初中後就貪玩了,大人也沒時間管,成績一落千丈,最終只上了個技校。表嫂總結老大後來成績差的原因,就是這些年她們夫妻幾乎很少關心孩子學習,覺得那是孩子自己的事。
  • 幼兒園裡不學習,孩子就會輸在起跑線上?老師:都是父母太焦慮
    導讀:幼兒園裡不學習,孩子就會輸在起跑線上?老師:都是父母太焦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多少孩子
    牛蛙」的背後是一群焦慮的父母。說出來連主持人都不敢相信:給3歲的孩子,報了5個培訓班,還覺得自己報的班是少的了,同時最多報十幾個……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小朋友,還沒到上幼兒園的年紀,焦慮的父母就開始教寫字、背詩
  • 中國父母在還孩子身上的焦慮基本都出現在這個五個問題上
    下面從五個問題來解答一下父母的焦慮。第一問別人的孩子都在學,我的孩子要不要學呢?你兒子在哪裡學畫畫,她女兒在哪裡學跳舞,我家小孩也想學……這裡面透露出幾個問題:1、別的孩子學了,我的孩子也要學;2、別的孩子學的好了,我的孩子也不會學的差;3、我的孩子學的更好,才能成功,才能幸福。
  • 《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 做不焦慮的父母》,給焦慮家長的行動指南
    每年春末夏初,大概是家長們最焦慮的時候。學區房、幼小銜接、小升初、中考、高考甚至大學畢業後的就業,眾多關於教育的話題,連番「轟炸」家長,焦慮指數也不斷飆升。面對現有的教育資源分布和嚴酷的社會發展現狀,「焦慮」已經是家長們躲不開的話題。「焦慮的父母」並不是我們特有的問題。
  • 每一個「謊話精」孩子的背後,大多都有隻手遮天的父母
    自己是位全職媽媽,孩子今年上六年級了,每天圍著孩子轉,一年好幾萬補習費送孩子去補習,孩子成績也不差,但就是唯獨有一個嚴重的毛病。不寫作業還特別愛撒謊!每次遇到作業,孩子都會騙家人已經寫完了,各種藉口,各種假話,可謂「信手拈來」,令人「真假難辨」。整整6年,她和孩子鬥智鬥勇,但總是都被耍得團團轉。
  • 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問題父母。寧靜:孩子永遠沒有錯
    標題是「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或許是這個標題不夠吸引人吧,到場的人寥寥無幾。但課程結束後,每個到場的家長都深有感觸。課堂上,那位老師說了一句話:「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兒有問題的父母。」這個觀點,毫不客氣的抽醒了在場的父母。「人之初,性本善」。
  • 每一個「逆商」低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極度「焦慮」的家長
    小熊媽媽看到我在詢問,便大聲地指著小熊喊著:"他這次考試都沒有考上95分,在班級連前五名都沒有,自己不努力,考差了就知道哭。"罵完小熊後,她轉身對我說:"他現在才四年級,就已經跌出了前五名,這要是上了五六年級,那不是更慘,到時想考個好初中都難。"小熊媽媽滿臉擔憂地說道。
  • 北京7歲女孩日程表:一周上十幾個興趣班,這屆家長有多焦慮
    有著一張胖胖臉龐的8歲女孩戴鏡洋,學習鋼琴5年了,她出生於一個鋼琴之家,父母都是大學鋼琴專業的老師。 可是,當洋洋演砸了一場教學音樂會時,媽媽痛心疾首地說,那是一場災難,孩子再也站不起來了,這幾年的辛苦是不是白費了。
  • 做不焦慮的父母,沒有完美的家庭教育,只有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
    ,所以這幾年我的養育重點都在試圖彌補之前的問題上,而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彌補了這裡,那裡又出現了狀況,似乎永遠也沒有盡頭。但是存在的問題依然很多:效率沒有想像中那麼高;我也會有焦慮情緒;孩子也會出現焦慮和崩潰情緒。
  • 一組漫畫告訴你,孩子問題的背後都是父母的問題
    ,成功的父母親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優秀的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的最大製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
  • 孩子會學習,父母不焦慮:金色雨林「個性化教學方案」效果顯著
    來源:時光頭條在《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中,有近七成的年輕父母表示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或多或少存在焦慮,而22%的家長更擔心孩子的學習成績,這個舊話題,超過了目前社會更加關注的手機網癮和校園暴力,繼續高居榜首;而在焦慮孩子學習成績的家長中,幼升小
  • 化解叛逆案例:治好父母焦慮,加上科學方法,孩子問題才能解決
    從表面看,最讓媽媽焦心的是剛上一年級就「闖禍」的孩子,但實際上,「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來自養育者。02 焦慮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每個「問題孩子」後面,都有一對「問題父母」。曉東的媽媽,就是一個在管教方式上混亂而焦慮的媽媽。
  • 「再逼我,我就去死」,教育焦慮灌溉的孩子,都在複製父母的悲劇
    她的女兒不到3歲,每周安排了英語、早教、各種課,當她滔滔不絕表達自己焦慮孩子教育問題的時候,我隨口問了一句:「咱們普通的中產,到底想讓孩子過怎樣了不起的人生呢?」孩子的焦慮來源於父母的傳遞如此心心念念,孜孜不倦……我們究竟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或許,咱們家長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大部分如此焦慮的家庭,可能都和我差不多,在城裡有套房有輛車,做著不溫不火的工作,迫於各種壓力和階級禁錮,想反抗又力不從心。
  • 父母逼孩子戒掉遊戲,卻毀了孩子一輩子!遊戲問題父母須謹慎解決
    ,喪失了生活的信心,也斷送了十幾年的親子關係。同張正的父母一樣,每一位媽媽都有愛孩子的本能。但是這些家長太缺乏養育孩子的知識,又有非常強烈的「改變孩子」的意願。綜合起來,極有可能會將希望寄托在網癮學校,或者是軍事化管理學校。
  • @焦慮的父母們,給自己和孩子松鬆綁吧
    是在快樂中茁壯成長,還是應該贏在起跑線,比其他孩子提前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呢?有這樣一位寶媽,她就認為孩子是不應該有快樂的童年。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在不斷的刷題和學習當中度過。周六的一天時間裡,7歲的女兒足足上了5種不同類型的課程,整個周末都奔波在上課的路上,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 一場血案背後的反思
    焦慮、煩躁、低落、嘶吼、歇斯底裡是高三孩子的回家的常態,這是高三媽媽無處可逃的修行,也是每一個高三家庭的煎熬,我們家長更害怕的是孩子回家一言不發,也不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什麼,心情被孩子弄得起起伏伏時只能自己給自己打氣,學著按耐住自己的情緒才能接納她的好的不好的所有情緒,一刻不敢懈怠,只希望陪孩子平順的走過剩下的200天,給孩子也給自己12年的堅持畫一個溫情的句點!
  • 親子關係:每一個拖沓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忍不住的父母
    ,看起來拖沓、磨蹭應該是孩子的壞習慣,可是有時候解決問題的根本跟我們父母的心態有很大關係,仔細想想是不是孩子一慢下來我們父母就忍不住了,忍不住的時候嘴上就會說「你能不能快一點啊!;除了忍不住說,有時候我們孩子忍不住伸手去幫忙,反正能代勞的就代勞。 其實真正拖沓的每一個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忍不住的父母,一遍又一遍的催促,時間長了還會抱怨、不滿,你會發現你越催孩子,這個孩子會越有做不完的事,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我們的孩子不管是做功課,還是跟自己相關的事情,或者做一些家務,以及在處理一些生活細節上的事,效率都相對較低,速度相對來說比我們成人會慢一些。
  • 「雲上閱讀」公開課 | 孩子的問題是問題嗎?智慧父母必知的成長心理秘密
    李崢嶸在「雲上閱讀」公開課直播現場李崢嶸在北京晚報閱讀、成長周刊做編輯多年,經常會遇到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梳理這些問題的時候發現,最突出的問題其實是焦慮。後來,她分析各種案例,不斷學習、研究親子教育,開心陪伴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長,並把自己的經驗和方法用結集成書,分享給更多的人。她用自己擅長的溫暖貼心的語言,令人深思或開懷一笑的教育理念,給家有「神獸」又比較焦慮的讀者朋友們開了「一劑良藥」。眼下,正值暑假,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人們的焦慮感更強烈,「神獸」在家,矛盾一觸即發。
  • 新書上架|《孩子的問題是問題嗎》,養孩子是父母的修行
    這本書從父母的視角出發,收錄了他們在孩子的各個年齡段遇到的各種棘手問題,比如:分床睡還是一起睡、為什麼暑假計劃很難執行、不愛看學校指定書目怎麼辦、怎樣做一個有童心的大人等等。別看這些問題瑣碎,它們可絕對能夠難倒一大票高學歷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