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齡、生理特點、環境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2、孩子良好的狀態、合理的學習時間、減少幹擾、創造快樂體驗,可以讓孩子在學習時更專注。
學習時間煩惱多,
今天又到了Emma的學習時間了。
學了20分鐘後...
Emma開始玩弄筆,
Emma!!你怎麼回事,這麼不讓人省心,能不能學完以後再玩呢!
相信很多家長可能
都遇到過Emma媽媽類似的情況
並且總是認為孩子學習時分心,
就是不聽話、不愛學習、太淘氣了...
那麼,分心真的是孩子的錯嗎?
如果家長因為孩子學習時,容易跑神溜號就責怪孩子不愛學習、太貪玩、不聽話,那可能真的有點冤枉他們啦!分心並不是孩子故意而為之。
孩子由於大腦神經系統發育還不成熟,很難調控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在同一時間內只能注意一個事物,很難抑制無關事物的幹擾,所以就更容易分心。
「我知道孩子自控力不如大人,可他才學了15分鐘就跑掉了啊」!
如果您也有這樣的想法,那得先看看自己寶貝年紀了。要讓兩歲的寶寶注意力維持15分鐘,結果一定會讓家長失望,因為「寶寶做不到哇」。
研究發現:
-3歲寶寶持續注意時間為3-5分鐘;
-4歲寶寶約為10分鐘;
-5-6歲寶寶維持注意時間為15分鐘左右;
-7歲時,能達到20分鐘左右。
當然,這也存在個體差異,活潑好動的寶寶相對來說保持專注的時間會稍短。
其實,學習這件事對孩子來說本來就不容易。孩子需要主動屏蔽外界無關的刺激,控制自己的意識,才能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這個過程有一定的困難,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
但是,對孩子來說,新異的、有趣的動畫片更能夠吸引自己,動畫片的畫面、聲音是不斷變換的,動畫片本身就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不需要孩子「努力」去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他們自然會更長時間的沉浸於這個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啦!
前文提到的寶貝持續注意力時間,包括平時說的要提高孩子注意力,都是指寶貝需要意志努力去維持的注意力哦。
另外,部分家長在孩子學習時,不斷「提醒」孩子這個字寫的不工整、這個題算的不對,或者電視聲音比較大等,同樣會干擾孩子注意力的維持。因為他們還要分散一些精力在父母的指令和屏蔽外界無關刺激上呢。
所以,分心不一定是孩子的錯,不過,當家長有「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想法時,這一定是一個信號,提醒我們在某些方面需要做一些調整。那家長究竟可以做些什麼呢?
充足的休息、良好的睡眠、科學的飲食是學習的重要前提,充足的能量會讓孩子精神百倍,更好的在學習中調動並維持自己的注意力。
家長要對孩子專注於學習的時間有合理期待,過高的要求會給寶貝帶來壓力,同樣也會影響自己的情緒。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個性特點,家長可以找到孩子最合適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時長。
比如寶貝晚飯後學習狀態最佳,一般學15分鐘就到極限了,那麼就讓孩子吃完飯後開始學習,學習15分鐘後休息5分鐘。
保持環境的相對安靜,孩子學習時,家長儘量不要看電視或視頻;孩子學習的桌子上不要有玩具等與學習無關的物品。另外,家長不要在孩子集中注意力的過程中去糾正、提醒孩子的錯誤。當孩子堅持不下去時,可以平靜告訴孩子「寶貝,還有3分鐘就可以休息了」。
學習難度要適宜,任務太難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家長可以適當給孩子提供「腳手架」幫助,為孩子降低難度,讓其稍微一努力就可以完成。比如孩子寫字寫的歪歪扭扭,家長可以用字帖讓孩子臨摹。孩子完成後,記得不要吝嗇表揚哦。這可以讓孩子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和勝任感,從而讓孩子願意繼續學下去。
當家長做了很多努力,發現孩子依然比同齡人注意力維持時間短,尤其在學齡期這個問題會變得尤為突出,這就需要帶孩子去醫院接受相應的診斷和治療。
分心不能說是孩子故意而為之,這裡面可能有不可抗力的生理因素和環境因素。所以,聰明的家長不要再去責怪小朋友了,我們適宜的幫助才會讓他們更開心、快樂的學習呀!
張向葵, 方曉義,桑標, & 傅宏. 嬰幼兒心理十萬個為什麼[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173-174.
各位家長盆友
如果你們
在育兒路上遇到難題
or有更好的經驗心得
請在留言區告訴我們
我們專業的兒童心理老師會
針對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解答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