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扼殺孩子想像力?白巖松:窮人孩子想翻身,就這一條路

2020-12-11 騰訊網

相信大家都知道高考的重要性,而對於寒門學生來說,想要翻身,就只有經過高考這一條路。而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也曾公開說過這句話,鼓勵寒門學子好好學習,只有通過讀書、通過高考才能改變命運!

高考雖是鯉躍龍門的機會,但卻依然受到不少人的抨擊、反對,為什麼呢?

因為有些人認為應試教育會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但我們首先要知道人尚不能做到十全十美,更何況是一個制度呢?何況任何事情還是要透過表面看本質,應試教育真的有大家說的那麼不堪?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應試教育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這一點,許多人表示贊同。一天總共24小時,學習時間就大概佔了三分之二。哪裡還有什麼時間去發展孩子的興趣愛好呢?可是我們結合現實思考,中國13億人口,若都要西方國家一樣強調個性,資源難以匹配不說,所耗費的精力和代價也是非常大的。

誰能保證每個想要個性發展的孩子最終都能達到科學家的水平呢?要想促進整個國家的發展,他們只能採取這種方式,挑選出最為頂尖的人。然後在把最優質的資源投入到他們身上,供其真正的鑽研,才能達到資源的最大化,創造出最有效的價值。

中國的特殊國情註定要淘汰一批人,又有人覺得這很殘忍,不公平。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方式比高考更為公平。他們是依據分數來作為評判標準的。畢竟當今社會比錢更有影響力就是學歷了。就算你是寒門出身,有個北大的錄取通知書,人家也會高看你一等。高考是不會憑我爸是市長就會隨便給成績加個50、60分的,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

再回到應試教育和個性上來,抽象一點。我們可以把它們分別理解為現實和理想。原來有個老師曾對他的學生這樣說到,如果一個人,衣不蔽體,處在一個吃了上頓沒下頓,整天為生計操碎了心的狀態,他是不會有心思去發展自己的興趣的。我們同樣重視個性的發展,但是我們也需要現實的物質基礎去支撐他。而應試教育不是完全抹殺了孩子的個性,而是在為孩子的興趣得到更好的發展做鋪墊、做保障。

應試教育下的孩子是很受罪,但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大多數人只看到了應試教育,現階段的弊端,但是沒有看到它帶來的短暫痛苦背後,是長久安逸的幸福。

相關焦點

  • 白巖松談窮人孩子的出路:想要翻身,只有這一條路是捷徑!
    大家應該對白巖松都不陌生吧,他是著名的央視主持人,看待事物也有很多獨特並且犀利的見解,在一次節目中,他談到了關於窮人孩子的出路問題,對此指出:窮人孩子如果想要翻身的話,只有一條路是一個捷徑。因為不同的家庭出生環境也都不相同,只有靠自己才能有好的出路,這條路就是教育。一說起富人家的孩子,他們本身的起點就很高,享受著優質的教育資源,有時候甚至可以彌補自身的一些能力方面的不足。而窮人家的孩子,只能享受普通的教育環境,有時候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都無能為力,所以只能靠自己努力學習,然後參加高考,以優異的成績來改變自己或者整個家庭。
  • 白巖松:窮人家的孩子要想翻身,這條路既是機會也是捷徑
    白巖松:窮人家的孩子要想翻身,這條路既是機會也是捷徑十根手指有長短,貧富差距也一直是繞不開的難題,相信每個窮人都希望能改變困境,但是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成年人的世界充斥著不公平,機遇和進步都十分難得,然而窮人家的孩子,卻擁有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那就是高考!白巖松曾說過:這條路既是機會也是捷徑。希望大家認真看下去。
  • 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窮人家的孩子想翻身,只有靠這條路
    每一個窮人都想著能夠翻身,但翻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對於孩子來說,參加高考就是最好的翻身機會,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白巖松:窮人家的孩子想翻身,只有靠高考這條路。希望大家能仔細閱讀。每個孩子出生的家庭不同,這也導致了他們人生的起點不同,這就是大家口中所講的,從小就輸在起跑線上,這一點很事實,也無法改變,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善這一現狀,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就在這個社會現象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 誰拿走了孩子的想像力?聰明的媽媽,從不去扼殺孩子做夢的權力
    」,很少有家長說「我們家孩子想像力如何」,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其實很多家庭在教育上並不重視想像力。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說過:「總是告訴孩子標準答案,是最失敗的教育」,但反觀我們的家庭教育,很多家長總是習慣性地給孩子標準答案,經常嘲笑孩子的異想天開,或者過早的讓孩子去接觸很多知識,卻忽視了對他們想像力的保護,親手毀掉了孩子最寶貴的資源。記得有一次帶女兒小米去鄰居家玩,兩位小朋友一見面就跑到了玩具房畫畫。
  • 想像力排名倒數第一 誰扼殺了中國孩子的想像力?
    以色列家長教育奉行「獅子育兒法」:讓小獅子離開母親,自己學會生存;中國的家庭教育則走向兩個極端:要麼嬌寵,要麼棒喝。結果是,以色列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有近10位,而中國卻一個人也沒有。「中國孩子的創造力被傳統教育扼殺了。」
  • 中國孩子想像力排名世界倒數第一!孩子的想像力,該如何培養?
    但是孩子想像力的高低卻與周圍的環境和父母的教養有關,如果父母能夠鼓勵孩子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而不是制止或扼殺孩子想像力於萌芽之中,孩子在今後很有可能做出自己的一番成就。可有的父母,卻不願意將過多的時間與精力,花費在維護孩子想像力這件事情上。
  • 窮人家的孩子,想要翻身難上加難,根本原因都在這
    教育資源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孩子取得的成績,也直接決定了他們未來能進入哪所高校,甚至對他們未來的一生都會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這也是越來越多的父母,哪怕花盡全家所有人的財力,也要讓孩子進入到教育資源非常豐富的學區、片區中。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 「媽媽,你看蝴蝶」,「不,這是樹葉」,父母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
    記得謙寶小的時候,有一次我帶他去公園玩,看到一個小女孩,拉著媽媽的手說:「樹上有好多的蝴蝶啊」,那位媽媽走進一看,笑著對孩子說:「寶貝,這哪是蝴蝶呀,這是樹葉。」原因是他們扼殺了自己女兒伊迪絲的想像力。這位母親在法庭上聲淚俱下地說:沒認識「O」以前,女兒能把「O」想像成太陽、雞蛋、籃球等圓形的東西,但認識「O」以後,孩子喪失了這種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 教育,如何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手勢,細節,語氣,用詞,如此精湛,這簡直就是在重現某些老師的教學育人的方式:抹紅嘴唇,掐著腰大吼大叫,諷刺,損人,像個怨婦一樣說話等等,如果我們的孩子每天面對的是這樣的老師授課很有可能會影響他們一輩子,他們這樣的花樣年紀不應該是這些消極負面的,而應該是陽光積極,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 鍾美美的表演代表著什麼其實是見仁見智。
  • 央視「名嘴」白巖松:窮人的「唯一」出路就是高考,字字珠璣!
    但我想說一句,永遠不要拿你的人生去賭小概率……在階層日益固化的今天,作為窮人家的孩子,沒有學歷,沒有文化,沒有背景,進入社會後,你拿什麼去跟別人競爭?學一門技術?進廠打工?找一份工作「搬磚」?如果你將這些被迫謀生當成出路,那我無話可說!
  • 聰明的父母,不會太早扼殺孩子的想像力
    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機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像力卻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是什麼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值得我們深思。可見,擁有和保護幼兒期的想像力是件很難的事情啊,在孩子幼兒階段奠定了想像力的基礎。現在的大多數家長,為了孩子所謂的不輸在起跑線上,大量的超前教育,灌輸文化知識,過早的標準化。這些都是在扼殺想像力,沒有給孩子感性的認知,直接是到了理性的認識階段。
  • 孩子的想像力會因為應試教育被破壞嗎?
    但這個孩子畫的河流是粉色的。媽媽問:「河流為什麼是粉色的呀?」小女孩認真地說:「因為我想讓河流是粉色的。」故事一那個孩子的家長問我:「孩子有想像力不好嗎?為什麼會和應試教育有衝突?」無論是應試教育還是非應試教育,都不能把想像力和理解力混為一談。閱讀理解要基於文章內容本身進行問答,這就是我們說的「審題」,這不是對孩子想像力的束縛。
  • 窮人的孩子不和別人拼高考,我們還能拼什麼
    我非常認可」窮人家的孩子,唯一出路就是高考「這一句話,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也有類似的觀點:窮人孩子如果想要翻身的話,只有一條路一個捷徑。因為不同的家庭出生環境相差巨大,只有靠自己才能有好的出路,這條路就是高考。富人的孩子和窮人的孩子,出生的環境差距巨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窮人的孩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 應試教育真的一無是處嗎?
    「在應試教育中,學校全部採用極端的死記硬背的填鴨式教育,孩子們許許多多與升學無關的興趣愛好特長也成了教育中的犧牲品,那些本來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各種稀奇的想法的孩子被打磨成了千篇一律的教育產品,扼殺了孩子自己的思想。」「我們的社會不僅需要成績好的學生,更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
  • 窮人的唯一出路就是高考?白巖松一段話,值得深思!
    有家長說:「窮人的唯一出路就是高考」,你怎麼看?我非常認可」窮人的唯一出路就是高考「這一句話,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也有類似的觀點:窮人孩子如果想要翻身的話,只有一條路是一個捷徑。因為不同的家庭出生環境也都不相同,只有靠自己才能有好的出路,這條路就是教育。
  • 扼殺孩子的想像力,原來這麼簡單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和家長觀念的逐漸變化,我們開始有了「保護孩子想像力」的意識,也越來越珍惜孩子這種與生俱來的財富。可是,我們真的知道應該怎麼做才能真正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嗎?孩子埋頭努力了一會,這結果倒是有點畢卡索的意思——相當抽象!這時,爸爸決定「以身作則」,幫孩子示範起來,邊畫邊說:「你看這樣是不是像多了呀?」孩子再次開始嘗試,結果感覺都不像。如此反覆幾次,孩子的耐心終於全部耗光,「啊啊啊啊啊我不畫了!不畫了!一點都不像!我根本不會畫畫!!」
  • 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白巖松:沒有高考,你能拼得過富二代嗎?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我們聽了不知道多少年了。教育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教育水平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未來,而在教育制度這一點上,我國教育受人詬病已久。在很多人看來,我國的應試教育只能培養出一群擅長考試擅長得分的學生,卻無法培養出真正的人才。
  • 是誰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大家想過沒有,有些孩子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表現的特別聰明,而且成績也不錯,可是到了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階段還有很多孩子,他們到了高年級,父母苦於孩子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用什麼方法來激勵他們都不會滿足,爸爸媽媽們逼急了,就問他們:你到底想怎麼樣?「我想讓你離我遠一點。」當我們與孩子溝通出現障礙時,我們只是在想,是他們的青春期在搞鬼,我們說什麼也想不到,孩子在小的時候,我們做了很多扼殺他們學習能力的事情。導致他們長大以後,對學習不感興趣,在學習中,無法克服一個個的障礙,無法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
  • 應試教育扼殺童年,素質教育就能解放孩子了?
    這不,南京最近搞了個素質教育試點,不準補課、減少考試還不公布分數、提前放學,率先引發了家長們的一頓吐槽。作為鄰省的浙江也忍不住了,馬上把擬了的減負方案公布,又吸引了一大波火力。密密麻麻的33條規定,其中一條赫然寫著「小學生晚9點、初中生晚10點不作業」。
  • 別再扼殺孩子的想像力!這三種行為,不要再做了
    但是,有一則統計結果這樣顯示:在全球21個受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像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在中國的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只佔4.7%。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每個小朋友都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只不過在不同家長的引導教育下,有些孩子始終能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天馬行空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