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隼鳥二號與我國嫦娥五號分別採樣回地球,兩者有何特別之處?

2020-12-10 小紅兄在科普

有保守的網友給世界各國的探索太空能力排了一個名,其中第一名為美國,第二名為俄羅斯,第三名為中國和歐盟,第四名為日本,第五名為印度;不知道是否與各位讀者的心理的排名是否有出入,因為每個人的心理標準不同所以這個排名也沒太多的價值;也有人認為中國與日本的實力都被低估了。

因為本月中國與日本都將從太空中採集樣本返回地球;而這兩項任務在科學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恰恰能證明中國與日本的太空探索能力。但如此說來中國與日本的太空探索技術就應該在一個水平上?事實真是如此嗎?

當然日本隼鳥二號與我國嫦娥五號的採樣任務,都是一項偉大的壯舉。對未來人類探索更為廣闊的宇宙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非要繼續細分對比的話,我國嫦娥五號與日本隼鳥二號的採樣任務有何不同之處,或者是有何特別之處?

從數據來看

日本人在探索小行星上有比較領先的技術優勢,他們在這方面已經深耕了30多年,只為探索小行星。隼鳥二號早在2014年就已經發射升空,已經在太空中停留了6年時間(2018年到達龍宮),其中在此次取樣的對象龍宮上也已經停留了一年之久。目前已經成功將在龍宮上取的樣品送達地球,預計隼鳥二號未來還要繼續在太空中運行等待下一次的任務;隼鳥二號的起飛重量為609kg,體型和一個較大的冰箱差不多,取回的樣本重量為0.1克。(遠不及我國的嫦娥五號)

嫦娥五號是我國嫦娥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其中嫦娥一號於2007年發射升空,嫦娥五號於今年11月發射,再擇機完成剩下的任務。嫦娥五號的起飛重量為8200kg,是我國至今發射最重的航天探測器,將從月球上帶回2kg的月球土壤樣品。

從技術來看

嫦娥五號所取樣的對象為月球,距離地球近(平均月地距離為384400 千米),但相比與日本隼鳥二號在龍宮取樣時,需要克服的引力要大的多(相當於1/6的地球引力),這嫦娥五號探測器中的上升起工作6分鐘,克服3000牛頓力完成,嫦娥五號總共由四部分組成,從上到下依次是上升器、著陸器、返回器和軌道器分工完成任務。

而隼鳥二號在龍宮上需要克服的重力非常小,物理學告訴我們,物體的質量越大,其表面的引力就越大;龍宮極小,長度僅900多米,所以隼鳥二號需要克服引力極小。有人直接把它的克服引力大小比作空間站對接時的引力。

但此次日本隼鳥二號,所採集到的樣本距離地球十分的遠。已知龍宮距離地球近3億公裡。這麼遠的距離使得隼鳥二號使用了化學推進和電推進兩種方式來互補前進(化學推進推力大但作用時間有限,電推進推力小但作用時間長)電推大約只需要化學燃料推進的1/10的耗電量。嫦娥五號在飛行過程中全都採用的是燃料推進。

在取樣時採用的技術也不同,日本的隼鳥二號直接選擇的是在龍宮小行星上引爆炸彈,然後收集爆炸時彈出的行星碎片;這樣的方式簡單粗暴,技術性不強。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上取樣的方式則更加複雜,技術要求更高。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機械臂在取樣時,需要克服月球表面惡劣環境(如:100的高溫)。採集點多、自動化高、採用表取和鑽去的方式得到了月壤表面和裡面的樣品。

探索的目的不一樣

隼鳥二號的目標為龍宮,龍宮上含有大量的碳物質以及水的礦物質。在龍宮上取樣研究有助於人類揭開太陽系中生命起源的面紗。

而嫦娥五號,是我國探月工程的一個部分,為載人登月和深空探測奠定一定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在月球上帶回的樣品將有助於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總結

日本的隼鳥二號與我國的嫦娥五號太空取樣任務,都對人類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只是兩者探索目標有所不同。隼鳥二號航行距離遠,在遠程通訊方面有一定的優勢;而嫦娥五號體型大,各部位分工明確,探測器更為複雜,技術要求高,所收集到的樣品質量更高。所以隼鳥二號與嫦娥五號相比較的話,都各有千秋吧。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與日本隼鳥2號都是取樣返回地球,到底誰的技術更先進?
    這兩個巧合的太空活動,都是外出地球,取得樣本返回。很多人覺得日本隼鳥2號目標小行星龍宮離地球3億公裡,而嫦娥五號去的月球離地球才38萬公裡,應該是日本的技術更先進,這個理解就片面了。
  • 日本公布「隼鳥2號」帶回的稀有樣本,是在向中國炫耀?
    圖為日本隼鳥二號小行星探測器最近中國嫦娥5號成功從月球取回了土壤樣本,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而在這個關鍵時刻,菅義偉終於憋不住了,亮出了最後法寶,日本宣布公開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帶回的稀有樣本圖為隼鳥二號著陸採樣圖或許國內網友對隼鳥二號並不熟悉,其實它和中國嫦娥5號一樣,是一項備受全球關注的地外天體採樣任務,這顆日本小行星探測器的目標是一顆名叫龍宮的小行星,隼鳥二號對這顆小行星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全面探測
  • 中國嫦娥五號絕殺日本探測器,2020全球航天第一!
    就任務性質而言,兩者都是採樣返回,但一個是遠在數億千米外的小行星採樣,一個在月球上採樣,看起來似乎是日本的隼鳥二號更勝一籌,但事實上各有千秋,而且從整體技術水準而言,嫦娥五號碾壓隼鳥二號!
  • 日本「隼鳥2號」成功將小行星樣品帶回地球
    美國先後通過發射「阿波羅」11號、12號、14號、15號、16號、17號載人飛船,對月球進行了有人月球採樣返回,共帶回月巖樣品380千克,為月球研究提供了直接的依據。前蘇聯曾先後發射「月球16號」、「月球20號」和「月球24號」,完成了三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總共帶回326克月球地質樣品。我國於今年11月24日發射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它將在升空23天後把大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到地球。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和隼鳥二號小行星採樣,哪個技術更強、難度大?
    中國「嫦娥五號」奔月挖土和日本「隼鳥2號」採樣返回,是2020年尾聲、世界上備受關注的重大航天任務。其中日本隼鳥2號已完成6年任務並且於12月6日凌晨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而嫦娥五號也早已挖土成功,並按原計劃將2公斤月球土特產帶回地球。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挖土」 將帶回地球
    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按照任務計劃,嫦娥五號將獲取2公斤左右的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若成功將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對人類而言有多重要?這將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首次將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
  • 攜帶40億年前塵埃的日本太空艙返回地球:兩項技術直追嫦娥五號
    從日本這次返回小行星樣本可以看出,日本有兩大技術直追嫦娥五號,第一個是第二宇宙速度返回能力,與嫦娥五號相當;第二個是樣本封裝技術,與嫦娥五號一樣,都需要在地外天體上進行採樣,確保密封完好。第二次小行星樣本返回地球已經實現,日本JAXA的隼鳥2號任務在12月5日返回地球,降落在南澳大利亞州阿德萊德西北約500公裡的沙漠中。降落南半球的原因在於隼鳥2號的軌道比較特殊,要前往一顆叫做Ryugu的小行星,澳大利亞的沙漠為此提供了天然的降落場。
  • 嫦娥五號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封裝 人類還獲得過哪些星球的「土」?
    據央視新聞消息,12月1日23時許,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表面,之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按照任務計劃,嫦娥五號將獲取2公斤左右的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若成功將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對人類而言有多重要?
  • 【深度解讀】嫦娥五號「挖土」成功!盤點人類還在哪些星球採過樣?
    「隼鳥」、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分別對兩顆小行星進行了無人小行星採樣返回;美國通過發射「奧西裡斯-雷克斯」小行星探測器,正在對1顆小行星進行無人小行星採樣返回。2.中國嫦娥五號後來居上2020年11月24日,我國發射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它將在升空23天後把大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到地球,從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採樣返回地球的國家。
  • 嫦娥五號帶回月球樣本,日本隼鳥二號密封艙打開,僅有0.1克!
    日本隼鳥二號僅帶回0.1克物質,嫦娥五號返回地球,誰更強?龍宮小行星是1999年由美國的林肯實驗室所發現的,這是一顆阿波羅型的近地小行星,屬於巖石天體,科學家之所以會關注這個小行星,是因為它極有可能保留了在地球誕生之初的具體樣貌,也就是說這上面的巖石大都是來自於40多億年前,如果可以取得這顆小行星上的樣本,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地球誕生之初的環境情況。
  • 嫦娥五號採樣大戲奏序曲,到外星「挖土」真人VS機器誰更強
    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已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國人期盼已久的月球採樣大戲已經奏響序曲,即將揭開大幕。據國家航天局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國際上開展過哪些外星「挖土」的嘗試?
  • 同是太空取樣,中國的嫦娥5號和日本的隼鳥2號,哪個更難?
    同是太空取樣,中國的嫦娥5號和日本的隼鳥2號,哪個更難? 近段時間,除了疫情和美國大選之外,全球最關心的兩件事肯定就是中國的嫦娥5號奔月取樣返程地球,以及日本的隼鳥2號取樣返程地球了。
  • 不去月球,卻專門跑3.5億公裡外採樣,日本宇航局為何捨近求遠?
    嫦娥五號每一個步驟都牽動著我們的心弦,幾乎所有人都在關注著嫦娥五號的進展,但在眾多刷屏的嫦娥五號新聞中,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到了這樣的信息,隼鳥二號成功帶回小行星樣本,此後轉身繼續向新的目標前進。
  • 日本為何捨近求遠,讓隼鳥奔赴3.5億公裡之遙的小行星「挖土」?
    嫦娥五號紅旗展示由於近20年來,中國航天的崛起,尤其是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如期成功實施,重新引燃了全球探月的熱潮,而這次熱潮不僅將關乎航天大國的地位之爭,而且也關乎月球上的珍稀資源比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還早2個月。但在重量(9.4公斤)不及我國(173公斤)。02 日本第一位太空太空人毛利衛:1992年參加美國「奮進」號太空梭任務,比我國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2003年10月15日隨神州五號升空早11年。
  • 隼鳥2號展示了日本不可小覷的航天實力
    隼鳥2號的重量為609公斤,在探測器家族裡並不算特別大,但它卻擁有遙感、巡視和取樣探測等三方面的內容。隼鳥2號上安裝了四臺遙感成像儀器。其中,光學導航相機(ONC)與我們一般概念中的攝像機的工作原理基本相似,在隼鳥2號飛行和著陸的過程中承擔探測器「眼睛」的任務,用所拍攝的圖像為飛船導航。
  • 「龍宮」小行星土壤樣本首次面世:跟地球差別很大,呈黑色砂粒狀
    (圖片來源: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周一,日本科學家向全球公布了首張「龍宮」小行星巖石樣本照片,這種黑色沙塵是由隼鳥2號探測器最近帶回地球的。2003年日本發射的隼鳥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小行星採樣探測器,它於2010年成功將「絲川」小行星的物質微粒送回地球。隼鳥2號是隼鳥號的後繼探測器。隼鳥2號於2014年12月從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2018年6月飛抵距離地球約3億千米的目標小行星「龍宮」附近,並對「龍宮」進行了全面的信息採集。
  • 「龍宮」小行星土壤樣本首次面世:跟地球差別很大 呈黑色砂粒狀
    原標題:「龍宮」小行星土壤樣本首次面世:跟地球差別很大,呈黑色砂粒狀   周一,日本科學家向全球公布了首張「龍宮」小行星巖石樣本照片,這種黑色沙塵是由隼鳥2號探測器最近帶回地球的
  •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12月17日消息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發布,北京時間 12 月 17 日 1 時 59 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隼鳥2號」樣本艙回收展現日本宇航技術實力
    中青報·中青網駐日本記者 張建墅與中國「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將擇機返回地球幾乎同時,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樣本艙順利返回地球。日本科學家將對樣本艙帶回的小行星砂塵物質進行分析,探究太陽系成因與生命起源。
  • 嫦娥5號即將帶貨回家,日本隼鳥已帶小星星落地,哪個更牛些?
    在嫦娥5號就要從月球帶貨回家之際,而日本的隼鳥2號卻搶先從一顆小星星上帶了一點點天外物質回來。這樣一對比,是不是覺得嫦娥5號碾壓隼鳥2號?從上面的數據來看,我國嫦娥5號確實在某些方面比日本的隼鳥2號要領先。日本隼鳥2號探索的是一顆小行星,其引力可以忽略不計,而月球則不然,它的引力是地球的6分之1,其落和升對於探測器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