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二十字小詩,清新雅致,意境幽遠

2020-12-11 國風書苑

康節老先生像

中國宋代詩壇,高手林立,詩詞大作多不勝數。

象我們所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三蘇父子、王安石、曾鞏、歐陽修,還有辛棄疾、陸遊、楊萬裡等等,象這樣著名的詩人太多了,他們優秀的詩詞作品都令後世所讚嘆傳誦。

但在宋代詩詞的歷史長河中,有這麼一位非典型性詩人,他的本業並不是以詩歌為主,但他所作的一首小詩,卻是清新雅致,意境幽遠,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就是邵雍的《山村詠懷》

邵雍,宋代理學家、數學家,也是一位道士,他對於《河圖》《洛書》、伏羲八卦深入研習,都有很大的成就,著有《皇極經世》等經典名著。 他一生沒有做官,樂於隱居。後世對於他的認知,都是停留在他對理學、數學、道學這幾方面的成就與影響上面,對於他的詩詞方面卻不是太了解。

這首《山村詠懷》,也是與眾不同,別有一番韻味在裡面: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邵雍老先生年輕時學習刻苦,並且以古人為榜樣,不但讀萬卷書,還要行萬裡路。他在學習之餘,還雲遊四方,考察遊歷,增長自己的學問。這首詩,應該就是他在出遊時所寫。老先生對道家研習,學有大成,對於自然萬物都自己獨到的悟處。

所謂大道至簡,越是簡單,越是寓意深刻。

我們來賞析詩文:

01 第一句「一去二三裡」

一去,是詩人行走在山間小路,放眼望去,約有二三裡之外。這是詩人對於眼前物境的描寫:有小山路,有詩人,有兩邊山景。山中小路曲折綿延,緩步行走,邊走邊觀賞景致。

02 第二句「煙村四五家「

遠遠望去,有四、五家農家被嫋嫋炊煙籠罩著,靜靜的散落在山間平谷之處。山中人家,不象平原地區聚焦連成大片村莊,大都是零散分布,隨地勢而建,有時候三、五戶人家可能就是一個小村子。正值造飯時間,莊戶人家屋頂都升起嫋嫋炊煙,和著山中薄霧,美不勝收。

03 第三句「亭臺六七座「

遠處山上,更有幾座這臺樓閣,若隱若現,有若仙境所在。山村所在,莊戶不多,僅四、五家,遠處還有亭臺建築,說明離城市應該並不是特別遠,老先生身在道門,那遠處山頂建築,估計應該是道觀所在了。

04 第四句「八九十枝花「

這一句寫花,用的是虛數描寫,大概之意,並非實寫。季節應是在春夏之季,如果是秋末或冬季,則是一番蕭索之景象。有了花朵的出現,整個山村景象也生動活潑起來,憑添了幾分歡快之意。

點評:

這首《山村詠懷》,巧妙的使用「一至十」這十個數字,把整篇詩文有機的串連起來,詩中由點、線、面的具體景物組成整體的境象,呈現出一幅意境幽遠的山村質樸風光。

很多人讀這首詩,都可能理解成一幅簡單的寫景小詩,甚至讀成了一首兒歌,可見得這首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但是往往卻疏忽了題目中的「懷「字,《山村詠懷》,「詠」的什麼「懷」呢,我們要問一問?

前面已經簡單介紹過,邵老先生志心於道學,學有大成,於自然萬物皆有深刻獨到的體悟。而這首小詩,自然也不會是一首簡單的寫景小詩了。

所謂「詩言志」,詩人所傳達出來的志向,自然是不熱衷於功名利祿,而是樂於歸隱山水田園,堅守一顆向道之心。所謂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首山村詠懷,也是從老先生心中自然的流露,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栩栩如生的物我風景圖。

老先生的這首小詩,雖然是清新小作,卻於小景中有大氣象,於詩文中有大自在。

康節老先生像

相關焦點

  •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一首經典古詩《山村詠懷》出自北宋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翻譯:一眼望去有二三裡遠,輕霧籠罩著四五戶人家。大大小小的亭臺樓閣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鮮花正在開放。故事:一個小孩,牽著媽媽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氣走了二三裡路,眼前就要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過去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繁盛,小孩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嘴裡念叨著「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自己的身上。
  • 宋詩裡最歡快的一首小詩,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寫得很是傳神
    宋詩雖然在流傳程度上不如唐詩,但是裡面也還有很多經典的名篇,並且這些作品也是描寫的很是抒情,另外比起唐詩來還多了一層哲理。要知道唐詩它主要是以抒情為主,可是到了宋詩就不一樣,它不僅抒情,往往有的詩人在寫作時,也會融入進自己的思想,這也使得詩作充滿了一種深刻的哲理。
  • 幼教試講 | 高頻篇目《一去二三裡》音頻示範+教案設計+試講稿
    2.提問數字除了在兒歌裡聽過,還在哪裡聽到過呢?小結:古代詩人把數字寫到詩裡,一起聽一聽!(二)初步感知—播放音頻《一去二三裡》請幼兒說一說古詩的場景。幼兒進行畫面猜想,大膽表達介紹題目,題材數字詩。古詩是中國人流傳千百年的語言文化,用精練的語言表達美好的情感,就好比這首《一去二三裡》用了小朋友都知道的數字創作了數字詩,有趣又聲動。小朋友們喜歡嗎?」五、活動延伸為古詩進行配畫附:古詩《一去二三裡》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幼教試講 | 高頻篇目《一去二三裡》教案設計+試講稿
    五、活動延伸為古詩進行配畫附:古詩《一去二三裡》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師:這張圖片上面是一個小鄉村,有四五間房子。師:咦,小朋友問這飄在房子上面白色的是什麼?師:誰知道呢?師:你們說是煙啊。師:恩,有可能是人們做飯時候飄出來的炊煙,也有可能是空氣中的霧氣。師:這樣的畫面就是古詩的第一句,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寶貝們明白了嗎?師:好的,明白了咱們繼續看。
  •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寫這首詩的人,3000年也就出了一位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之花。」這首詩只要上過小學的人都學過,即便許多年,讀起來仍然朗朗上口,完全不像其它許多詩一樣學過之後就忘了,其詩雖然簡單,給人的印象卻很深刻,如此出名的詩,它的作者卻鮮為人知。
  • 幼教說課 | 高頻篇目《一去二三裡》教案設計+說課稿
    2.提問數字除了在兒歌裡聽過,還在哪裡聽到過呢?小結:古代詩人把數字寫到詩裡,一起聽一聽!(二)初步感知—播放音頻《一去二三裡》請幼兒說一說古詩的場景。幼兒進行畫面猜想,大膽表達介紹題目,題材數字詩。2、教師示範演奏古詩(配樂)--幼兒觀看3、師幼共同演奏古詩(配樂)(五)總結結束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回憶小結「今天小朋友們學習了優美的古詩,感受了邵雍詩人寫的田園風光。古詩是中國人流傳千百年的語言文化,用精練的語言表達美好的情感,就好比這首《一去二三裡》用了小朋友都知道的數字創作了數字詩,有趣又聲動。小朋友們喜歡嗎?」
  • 先來誦誦《一去二三裡》
    我們先來解讀一下這首詩吧:「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這首詩20個字用了10個數字,卻顯得自然不堆砌,好像一幅錯落有致的風景畫,讀起來琅琅上口,令人回味。本詩作者邵雍,北宋哲學家、詩人,理學象數派的創立者,世人尊稱為「易聖」、「八卦大師」。易學家、八卦師筆下的數字,自有他獨特的密碼,絕對不簡單哦。
  • 幼教試講 | 17學員《一去二三裡》音頻示範+教案設計+試講稿
    我今天抽到的試講題目是大班語言領域《一去二三裡》,下面開始我的試講。一、兒歌導入師:小朋友們,大家好。又到了我們快樂的活動時光了!還記得那首數字歌嗎?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師:這張圖片上面是一個小鄉村,有四五間房子。師:咦,小朋友問這飄在房子上面白色的是什麼?師:誰知道呢?師:你們說是煙啊。師:恩,有可能是人們做飯時候飄出來的炊煙,也有可能是空氣中的霧氣。師:這樣的畫面就是古詩的第一句,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寶貝們明白了嗎?師:好的,明白了咱們繼續看。
  • 可還記得這首詩嗎:一去二三裡,一去二三裡
    山村詠懷宋代:邵雍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出遊時必坐一小車,由一人牽拉。宋仁宗嘉祐與宋神宗熙寧初,兩度被舉,均稱疾不赴。熙寧十年(1077年)病卒,終年六十七歲。宋哲宗元祐中賜諡康節。譯文:一眼看去有二三裡遠,輕霧籠罩著四五戶人家。亭臺的樓閣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鮮花在綻放。
  •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有多厲害?
    可如果看到他的名作《山村詠懷》,人們或許會恍然大悟,詩的內容是這樣的:"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沒錯,這首著名的啟蒙詩便是其作品。不過,要是以為邵雍不過是個啟蒙讀物作者,那就大錯特錯了。據《宋史》記載,小時候的邵雍認為自己天賦異稟,想要投身宦海,立下一番大成就。
  • 羅爭鳴︱「一去二三裡」是邵雍寫的嗎?
    邵雍有一首小詩,據說出自邵雍(1012-1077),題名「山村」,讀起來朗朗上口,饒有趣味: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雍自己的田園就有數十畝,且經營數十載未嘗熟觀園子裡的花,很難想像他會「一去二三裡」到山裡去看四五戶人家。而從這首詩作的流傳來看,它很可能是一首偽託邵雍的民間作品。通過海量的文獻檢索,我們發現「一去二三裡」這首小詩較早出現在清代俗曲家華廣生在嘉慶、道光年間編纂的俗曲總集《白雪遺音》中。再往前推,甚至明代文獻也未見此詩,可見其出現是相當晚近的事情。
  • 《一去二三裡》的作者是邵雍嗎?他是「北宋五子」之一嗎?
    一去二三裡是誰寫的,相信大家都曾聽說過《一去二三裡》這首詩,小學的書本裡也有。這首詩描繪的是簡單樸素的田園風光,有美麗的亭臺,一座座排列整齊的房屋,還有屋前的鮮花,房屋上的炊煙隨著風緩緩飄起,這是一副美麗的畫,這麼好的詩,到底哪位作家寫的呢?
  • 一年級語文,為什麼課本裡這首詩裡的字和以前不一樣?家長有迷惑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本裡編錄有一首《一望二三裡》的古詩: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這首五言詩短小精煉,讀起來琅琅上口,描繪出陽春三月,詩人在鄉間野外看到的怡麗春光和迷人的風物,表達出詩人的閒適和享受生活的樂觀態度。
  • 和孩子一起讀詩 | 雪粉華,舞梨花,再不見煙村四五家
    《大德歌·冬景》  【元】關漢卿  雪粉華,舞梨花,再不見煙村四五家。  密灑堪圖畫,看疏林噪晚鴉。  黃蘆掩映清江下,斜纜著釣魚艖。
  • 「詩詞鑑賞」八首唯美五絕詩中的夏日,飄逸靈動,意境幽遠!
    五言絕句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五絕,每首僅二十字,便能展現出一幅幅清新的圖畫。而夏日宛如一幅迷人的五彩畫卷,置身畫卷之間, 攜一杯清茶, 盡情感受夏日清新的魅力。八首唯美五絕詩中的夏日,飄逸靈動,意境幽遠!
  • 胡竹峰:在菜蔬裡,獨得一份幽遠
    胡竹峰:在菜蔬裡,獨得一份幽遠 2020-12-14 0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