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節老先生像
中國宋代詩壇,高手林立,詩詞大作多不勝數。
象我們所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三蘇父子、王安石、曾鞏、歐陽修,還有辛棄疾、陸遊、楊萬裡等等,象這樣著名的詩人太多了,他們優秀的詩詞作品都令後世所讚嘆傳誦。
但在宋代詩詞的歷史長河中,有這麼一位非典型性詩人,他的本業並不是以詩歌為主,但他所作的一首小詩,卻是清新雅致,意境幽遠,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就是邵雍的《山村詠懷》
邵雍,宋代理學家、數學家,也是一位道士,他對於《河圖》《洛書》、伏羲八卦深入研習,都有很大的成就,著有《皇極經世》等經典名著。 他一生沒有做官,樂於隱居。後世對於他的認知,都是停留在他對理學、數學、道學這幾方面的成就與影響上面,對於他的詩詞方面卻不是太了解。
這首《山村詠懷》,也是與眾不同,別有一番韻味在裡面: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邵雍老先生年輕時學習刻苦,並且以古人為榜樣,不但讀萬卷書,還要行萬裡路。他在學習之餘,還雲遊四方,考察遊歷,增長自己的學問。這首詩,應該就是他在出遊時所寫。老先生對道家研習,學有大成,對於自然萬物都自己獨到的悟處。
所謂大道至簡,越是簡單,越是寓意深刻。
我們來賞析詩文:
01 第一句「一去二三裡」
一去,是詩人行走在山間小路,放眼望去,約有二三裡之外。這是詩人對於眼前物境的描寫:有小山路,有詩人,有兩邊山景。山中小路曲折綿延,緩步行走,邊走邊觀賞景致。
02 第二句「煙村四五家「
遠遠望去,有四、五家農家被嫋嫋炊煙籠罩著,靜靜的散落在山間平谷之處。山中人家,不象平原地區聚焦連成大片村莊,大都是零散分布,隨地勢而建,有時候三、五戶人家可能就是一個小村子。正值造飯時間,莊戶人家屋頂都升起嫋嫋炊煙,和著山中薄霧,美不勝收。
03 第三句「亭臺六七座「
遠處山上,更有幾座這臺樓閣,若隱若現,有若仙境所在。山村所在,莊戶不多,僅四、五家,遠處還有亭臺建築,說明離城市應該並不是特別遠,老先生身在道門,那遠處山頂建築,估計應該是道觀所在了。
04 第四句「八九十枝花「
這一句寫花,用的是虛數描寫,大概之意,並非實寫。季節應是在春夏之季,如果是秋末或冬季,則是一番蕭索之景象。有了花朵的出現,整個山村景象也生動活潑起來,憑添了幾分歡快之意。
點評:
這首《山村詠懷》,巧妙的使用「一至十」這十個數字,把整篇詩文有機的串連起來,詩中由點、線、面的具體景物組成整體的境象,呈現出一幅意境幽遠的山村質樸風光。
很多人讀這首詩,都可能理解成一幅簡單的寫景小詩,甚至讀成了一首兒歌,可見得這首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但是往往卻疏忽了題目中的「懷「字,《山村詠懷》,「詠」的什麼「懷」呢,我們要問一問?
前面已經簡單介紹過,邵老先生志心於道學,學有大成,於自然萬物皆有深刻獨到的體悟。而這首小詩,自然也不會是一首簡單的寫景小詩了。
所謂「詩言志」,詩人所傳達出來的志向,自然是不熱衷於功名利祿,而是樂於歸隱山水田園,堅守一顆向道之心。所謂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首山村詠懷,也是從老先生心中自然的流露,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栩栩如生的物我風景圖。
老先生的這首小詩,雖然是清新小作,卻於小景中有大氣象,於詩文中有大自在。
康節老先生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