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誦誦《一去二三裡》

2021-02-13 劉敏威名師工作室

今天,我們先從一首簡單的古詩《一去二三裡》學誦起吧。

其實這首古詩,說簡單可簡單,說不簡單也不簡單。就看你如何來讀了。

這是一首數字詩。我們就在認數、讀數、寫數的過程中誦讀古詩,領會詩的意思,感受山村寧靜清遠的恬淡美。

我們先來解讀一下這首詩吧:「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這首詩20個字用了10個數字,卻顯得自然不堆砌,好像一幅錯落有致的風景畫,讀起來琅琅上口,令人回味。

本詩作者邵雍,北宋哲學家、詩人,理學象數派的創立者,世人尊稱為「易聖」、「八卦大師」。易學家、八卦師筆下的數字,自有他獨特的密碼,絕對不簡單哦。

   請看,一個「一去」,就使全詩有了動感,於是移步換景,萬物皆入我心;一個「二三裡」,使詩又有了距離,感覺開闊,不近不遠,一路悠閒步來,正合適;煙村,「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的煙村,恬淡,悠遠,「四五家」散落,幽靜而靜謐,家居又和祥,如世外桃源;再有「六七座」的亭臺樓閣,「八九十枝」的鮮妍花兒,不覺又添了脈脈的文化春意。更兼是,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應還包含著「一元復始」的春回大地,「五彩斑斕」的春意盎然,「十步芳草」的春滿人間,十個數字列序而來,融融春暖亦已撲面而來。另有,這列數而行所表現出的逗趣性也是顯而易見的,「一二三」,排排坐,「四五六」,吃果果,「七八九十」,學數數,在學數寫數中流露著無限的童趣。

10個數字,虛實相間,「一」看出行步之始之過程,「二、三」虛指方圓之地,「四、五」泛指村落之小,「六、七」體現亭臺之隱約可見,「八、九、十」形容山花爛漫,多而絢麗;10個數字,簡約豐滿,數字中的詩情意趣濃濃呈溢。

如果這樣理解有點深的話,劉老師再用簡單的故事來講講這首詩意吧:一個小孩子,牽著媽媽的衣襟兒去姥姥家,一口氣走了二三裡地。他們路過一個小村子,村子裡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路邊、山頂,一座座亭臺聳立,足有六七座。娘兒倆走累了,就走進一座亭子裡去歇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著:「……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歡,想折下一枝來。媽媽攔住了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後邊歇腳的人就看不到花兒了。」後來,這兒的花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理解了這首詩,那我們就來學著誦詩吧

先來學學誦這其中的十個數字哦。這是一首數字詩,誦好數字很重要。古詩中的數字,與平時孩子的數數可不是一樣讀法的。古詩中數字的誦讀,與古詩的誦讀一樣,也要講究平仄長短、抑揚頓挫,這樣才能把數、把詩讀得意蘊悠長、聲韻並茂。

先將這十個數字按原詩行進行分行,變成一首數字小詩。如下:

一二三,

四五,

六七,

八九十。

誦數字的節奏韻律應是這樣的:

▼                         ▼▼   ▼    ▼

一二三—— 四五\  六七\  八九十\

字後標「——」的表示這字要拉長音讀,字上標「▼」的表示要讀得急挫,標「\」的表示停頓;(註:在一至十這十個數字中,只有「三」是平聲,平聲要讀得長些;其他都為仄聲,仄聲應讀得短些。這九個仄聲中,尤其是「一」「六」「七」「八」「十」都是入聲字,讀時更要急挫。)

    這樣講了,會誦了嗎?試著把數字誦一誦吧

會誦了這些數字,就將這些數字放到詩中來誦。古詩誦讀最講究長聲字與短聲音的配合,這樣讀起來就能像唱歌一樣好聽。所以,數字的音讀得長的,和它相連的字詞應讀得短些,如「一二三」後面的「裡」;數字的音讀得短的,和它相關的景物詞要讀得長,如,與「四五」「六七」「八九十」相聯的「煙村」「亭臺」「花」等。

如此,誦讀這首詩時的長短、頓挫就是這樣的:

一去\二三——裡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劉老師曾經對大家說過,只有誦詩,才能明了古詩的韻律節奏。你看,這樣誦後你可發現什麼?這首五言絕句的韻律節奏是怎樣的呢?

看,第一句的節奏停頓與第四句的節奏停頓是一樣的,而第二句的節奏停頓與第三句的節奏停頓是一樣的。古詩的節奏韻律正是這樣的規則。明白了嗎?

當然,第二句與第四句的末字是平聲韻字,誦時也應拉長讀。所以這首詩完整的誦讀節韻如下:

一去\二三——裡 \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

八九\十枝——花——

 就按著這樣的節韻學著誦讀起來。

古詩的誦讀從來不只是一種形式,詩的意思,包含在字義裡,也包含在聲義裡,聲音也是有意義的呀。所以,在這樣的誦讀中,把「煙村」讀得長長的,讓你感到了什麼?炊煙一縷縷,長長的,不斷地在飄向空中;「亭臺」讀得長長的,讓人感覺亭臺遠遠近近,一座一座,隱隱相連著;「花」長長地讀,說明花兒開得多,讓人數也數不過來。是啊,這是多麼美麗、多麼溫暖、多麼寧靜的山村啊。

還有,我們還可以誦唱這首詩哦。

下節課,劉老師就用視頻或音頻的方式來教大家誦讀、誦唱這首《一去二三裡》。這次先用文字的形式講解,是為了便於大家更仔細深入地理解詩意、了解詩的規則。

學誦詩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可還記得這首詩嗎:一去二三裡,一去二三裡
    山村詠懷宋代:邵雍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出遊時必坐一小車,由一人牽拉。宋仁宗嘉祐與宋神宗熙寧初,兩度被舉,均稱疾不赴。熙寧十年(1077年)病卒,終年六十七歲。宋哲宗元祐中賜諡康節。譯文:一眼看去有二三裡遠,輕霧籠罩著四五戶人家。亭臺的樓閣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鮮花在綻放。
  • 羅爭鳴︱「一去二三裡」是邵雍寫的嗎?
    邵雍自己的田園就有數十畝,且經營數十載未嘗熟觀園子裡的花,很難想像他會「一去二三裡」到山裡去看四五戶人家。而從這首詩作的流傳來看,它很可能是一首偽託邵雍的民間作品。通過海量的文獻檢索,我們發現「一去二三裡」這首小詩較早出現在清代俗曲家華廣生在嘉慶、道光年間編纂的俗曲總集《白雪遺音》中。再往前推,甚至明代文獻也未見此詩,可見其出現是相當晚近的事情。
  • 幼教說課 | 高頻篇目《一去二三裡》教案設計+說課稿
    2.提問數字除了在兒歌裡聽過,還在哪裡聽到過呢?小結:古代詩人把數字寫到詩裡,一起聽一聽!(二)初步感知—播放音頻《一去二三裡》請幼兒說一說古詩的場景。幼兒進行畫面猜想,大膽表達介紹題目,題材數字詩。古詩是中國人流傳千百年的語言文化,用精練的語言表達美好的情感,就好比這首《一去二三裡》用了小朋友都知道的數字創作了數字詩,有趣又聲動。小朋友們喜歡嗎?」五、活動延伸為古詩進行配畫附:古詩《一去二三裡》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幼教試講 | 高頻篇目《一去二三裡》教案設計+試講稿
    2.提問數字除了在兒歌裡聽過,還在哪裡聽到過呢?小結:古代詩人把數字寫到詩裡,一起聽一聽!(二)初步感知—播放音頻《一去二三裡》請幼兒說一說古詩的場景。幼兒進行畫面猜想,大膽表達介紹題目,題材數字詩。古詩是中國人流傳千百年的語言文化,用精練的語言表達美好的情感,就好比這首《一去二三裡》用了小朋友都知道的數字創作了數字詩,有趣又聲動。小朋友們喜歡嗎?」五、活動延伸為古詩進行配畫附:古詩《一去二三裡》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幼教試講 | 高頻篇目《一去二三裡》音頻示範+教案設計+試講稿
    2.提問數字除了在兒歌裡聽過,還在哪裡聽到過呢?小結:古代詩人把數字寫到詩裡,一起聽一聽!(二)初步感知—播放音頻《一去二三裡》請幼兒說一說古詩的場景。幼兒進行畫面猜想,大膽表達介紹題目,題材數字詩。古詩是中國人流傳千百年的語言文化,用精練的語言表達美好的情感,就好比這首《一去二三裡》用了小朋友都知道的數字創作了數字詩,有趣又聲動。小朋友們喜歡嗎?」五、活動延伸為古詩進行配畫附:古詩《一去二三裡》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幼教試講 | 17學員《一去二三裡》音頻示範+教案設計+試講稿
    我今天抽到的試講題目是大班語言領域《一去二三裡》,下面開始我的試講。一、兒歌導入師:小朋友們,大家好。又到了我們快樂的活動時光了!還記得那首數字歌嗎?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師:你說聽到了好多數字,還有八枝花師:是呢,古詩裡出現了好多數字,就像剛剛這位小朋友說的有八九十隻花。師:這首古詩的題目叫做《一去二三裡》,像這種用很多數字來描寫東西,我們叫它數字詩。師:古詩中寫了什麼呢?師:快和你旁邊的小夥伴討論一下。師:好了,討論結束。
  • 《一去二三裡》的作者是邵雍嗎?他是「北宋五子」之一嗎?
    一去二三裡是誰寫的,相信大家都曾聽說過《一去二三裡》這首詩,小學的書本裡也有。這首詩描繪的是簡單樸素的田園風光,有美麗的亭臺,一座座排列整齊的房屋,還有屋前的鮮花,房屋上的炊煙隨著風緩緩飄起,這是一副美麗的畫,這麼好的詩,到底哪位作家寫的呢?
  • 宋詩裡最歡快的一首小詩,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寫得很是傳神
    宋詩雖然在流傳程度上不如唐詩,但是裡面也還有很多經典的名篇,並且這些作品也是描寫的很是抒情,另外比起唐詩來還多了一層哲理。要知道唐詩它主要是以抒情為主,可是到了宋詩就不一樣,它不僅抒情,往往有的詩人在寫作時,也會融入進自己的思想,這也使得詩作充滿了一種深刻的哲理。
  •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二十字小詩,清新雅致,意境幽遠
    這首《山村詠懷》,也是與眾不同,別有一番韻味在裡面: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雍老先生年輕時學習刻苦,並且以古人為榜樣,不但讀萬卷書,還要行萬裡路。他在學習之餘,還雲遊四方,考察遊歷,增長自己的學問。
  •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一首經典古詩《山村詠懷》出自北宋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翻譯:一眼望去有二三裡遠,輕霧籠罩著四五戶人家。大大小小的亭臺樓閣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鮮花正在開放。故事:一個小孩,牽著媽媽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氣走了二三裡路,眼前就要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過去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繁盛,小孩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嘴裡念叨著「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自己的身上。
  • 二三本大學值不值得去讀?
    有的人可能因為高考成績不盡人意,在此後就放棄了繼續讀書的機會而選擇外出打工,從此開始了他們闖蕩社會的生活;有的人高考後因為成績優異,考上了例如985,211等一本重點高校,從此人生際遇註定與其他人相比截然不同;而有的人成績平平,不好也不差,在高考後考上了二三本學校。故而,高考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他們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而針對高考,今天,我們就來談論一下那些考上了二三本學校的學子。
  • 二三裡的老師霸氣回應
    二三裡裡友、一位有著30多年教學經驗的崔老師告訴二三裡,每年一到9月份,感到壓力很大,其實老師們根本不用什麼貴重的禮物,只要是真心誠意表達感激之情,老師們就很高興。 「作為一名老師,啥都不想要,配合我工作就行了!」
  • 今年六一,且來二三裡再撒一次嬌吧
    如果擁有一臺時光機那年夏天的午後你會不會勇敢頂著被訓的風險在池塘裡歡暢遊一回即日起,上二三裡資訊身邊欄目參與話題分享你關於童年的美好記憶吧!來吧,大人們今年六一兒童節且上二三裡身邊撒個嬌權當是開啟盛夏的第一份倔強吧(二三裡編輯:張媛)圖片來自網絡
  • 在月子中心裡的二三事
    坐月子是每個媽媽都會經歷的一段旅程,大多數寶媽選擇在家裡坐月子,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寶媽選擇在月子中心坐月子。說起月子中心,可能大家對它的印象是「貴」「舒服」。人們常說「一分錢一分貨」,這都是有道理的,在月子中心,每一個價格都和它的品質和服務相匹配。
  •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寫這首詩的人,3000年也就出了一位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之花。」這首詩只要上過小學的人都學過,即便許多年,讀起來仍然朗朗上口,完全不像其它許多詩一樣學過之後就忘了,其詩雖然簡單,給人的印象卻很深刻,如此出名的詩,它的作者卻鮮為人知。
  • 南寧二三裡攜手海岸集團冬至送溫暖,情系環衛工
    12月21日冬至,南寧二三裡攜手海岸集團共同開展的「冬至,情至,溫暖至」關愛環衛工人特別活動在興寧區市政環衛管理站溫情開幕。為他們送上一副厚厚的手套,獻上節日的溫暖和祝福。海岸集團餘志勇表示:「 環衛工人被譽為『城市美容師』,他們不辭辛苦、起早貪黑,為守護城市環境衛生默默付出,才換來乾淨整潔的城市面貌。今天是冬至,我們舉辦的愛心贈送活動,就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表達我們對環衛工人的關心和敬意。」
  • 二三裡樹洞:孩子整日沉溺遊戲,該怎麼辦…生活的煩惱來這裡說說
    二三裡樹洞開洞啦!在這裡,你可以吐露心裡無處安放的小情緒,可以寫下想知道答案卻不知道問誰的問題,或是不敢發朋友圈的碎碎念,都可以發給我們。規則是這樣:不論是提問或者吐槽,請在話題中發布身邊,我們會在每次的樹洞推送中進行回復,裡裡還會不定期選擇提問者送出禮品哦!
  • 廚房裡的這些不可不知的二三事大家是真的了解嗎?
    我們一日三餐,米飯果蔬都是在我們的廚房裡完成的,但是廚房裡的這些不可不知的二三事大家是真的了解嗎?還是和控控看看有沒有什麼遺漏之處吧!廚房的櫥櫃的上下櫃的深度會有一定的差距,可以根據我們使用者的身高、地櫃的深度等因素來決定。一般來說,吊櫃的深度一般在30-45CM之間更符合我們的人體工程學。
  •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有多厲害?
    可如果看到他的名作《山村詠懷》,人們或許會恍然大悟,詩的內容是這樣的:"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沒錯,這首著名的啟蒙詩便是其作品。不過,要是以為邵雍不過是個啟蒙讀物作者,那就大錯特錯了。據《宋史》記載,小時候的邵雍認為自己天賦異稟,想要投身宦海,立下一番大成就。
  • 「對不起,我們不要二三本大學的學生」
    大學畢業前夕,因為他所在的學校是一所二本院校,所以他去參加211學校的校招,面試的是一家五百強企業。 收到的回覆很簡單:「你們怎麼跑這裡來面試了?不好意思,我們公司不收二本大學的學生。」語言簡潔,態度堅決,對方揮手的動作和嫌棄的表情,仿佛多看一眼簡歷,都是浪費時間。 朋友很尷尬,默默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