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以上兩文,劉師培為了論證袁世凱規復帝制之合理性,撰寫了多篇文字,以求獲得袁世凱的歡心。但對於袁世凱來說,像劉師培這樣主動效命為其鼓吹的無行文人太多,而他也並不太信任劉師培這種缺乏軍事實力和行政幹才的文人,僅僅是在利用過程中對其加以表彰與籠絡,並無派分給他們有實際職權的位置加以重用。但為了讓其繼續為自己賣命,袁世凱也作出姿態鼓勵和嘉獎劉師培的忠心,特意撥款3萬元讓劉師培復刊停辦已久的《中國學報》,以便更好發揮其經史長才。用後來時論的話說是:「劉師培亦為籌安會發起人之一,袁政府無處可報答其附和之意,遂發款三萬令其重辦《中國學報》。藉資豢養,並可使其作成數篇歌功頌德之文字,以粉飾帝政。」
在劉師培主持下,加上原來於上海主持《雅言》雜誌的章太炎學生康寶忠(心孚)的協助,《中國學報》成功復刊,從1916年1月28日開始,每月1冊,總共出版了5冊,發表的多為劉師培等人談論學術問題的文章。該雜誌出版前康寶忠還專門向沈尹默、錢玄同等人約過稿,錢玄同則推薦應該向章太炎、廖平、劉師培等人約稿:「在尹默處遇心孚來索《中國學報》稿,餘告以當世學者,本師以外尚有廖季平、劉申叔諸先生,珠玉在前,則糠粃固不足以登載。」不過錢玄同稍後在閱讀了康寶忠送來的《中國學報》第1冊後,對雜誌上所刊劉師培之文評價卻很低:「申叔之文無可復言。噫!三世傳經,結果至此,本師昔謂漢學之禍,昔疑過當,今乃知其信然。」
除了純粹的學術文章,《中國學報》中發表的同現實政治關係比較密切的劉師培文章當屬連載的《君政復古論》(上、中),以及《聯邦駁議》一文,這兩文風格仍是在試圖從學理與歷史角度來論證袁世凱稱帝之歷史依據與現實需要。只是因其發表時正趕上護國軍討袁,洪憲帝制岌岌可危,時人遂無暇顧及劉師培的言論,故此,劉師培的這兩篇長文發表後反響不大。
但《中國學報》重新出版後仍有一些影響,多家報紙曾對此刊進行了報導。《順天時報》還預先刊登了《重組<中國學報>緣起》與《<中國學報>出版廣告》。《神州日報》則在《中國學報》復刊第一期出版後簡要回顧了其民初以來的歷史,亦刊登了《重組<中國學報>緣起》一文。《上海亞細亞日報》也關注了《中國學報》的出版,將其重版放在清末以來的「學變」大潮中看待,對其評價甚高:「學變以來,士子鶩新而亡故國,聞祖德棄之如遺,一二有道之士大聲疾呼,以求保全於萬一。前清之季,有《國粹學報》、《神州國光集》等書之刊行,旋以經費支絀而止。辛亥翌年之末,京師復有《中國學報》之刊行,遭贛寧之亂而復輟。頃聞《雅言》報主筆康君由滬入都,以《雅言》與《中國學報》合組,仍命為《中國學報》,而劉申叔諸人實主之,其維持文獻、提倡絕學之苦心,可謂至矣。」該文最後還同樣轉載了《重組<中國學報>緣起》。稍後,《上海亞細亞日報》為此特意刊發了羅癭公撰寫的一篇《〈中國學報〉題辭》:「群儒已分東高閣,奇字乃肯求玄亭。不聞博士爭三傳,或有諸王抄五經。疆華屢禁陳符赤,天祿儻見然藜青。鼎嘗一臠應知味,精解當如新發硎。」
在《中國學報》每期內封,均刊載有《重組<中國學報>緣起》和《本社啟事》兩文,講述其出版緣起、宗旨和發行情況。按照慣例,此兩文應該是出自該刊主持人劉師培之手。其《重組<中國學報>緣起》全文如下:
清社既屋,式造新邦,九服之士,習於橫議,往往自矜奇奧,鄙棄國聞,慮非勵進民德之道。同人惴惴,竊引為憂思,欲光大前修,以啟來哲,俾知祖德匪遙,遺徽可保,庶能閎我漢聲,葆我黎元。壬癸之際,乃有中國學報之刊行,邦人諸友,幸不遐棄,置郵傳抵,暨於南朔。方期恍惚斯業,而南服難作,狼匪跳梁,喪亂洊臻,弦歌輟響。遭斯挫折,遂漸消沉,撫心自訟,良用惄然。方今國體問題解決,伊邇應古合舊,厭厭眾心。本社同人重理舊業,誓賡往緒,適雅言主者亦移其社於北京,主旨悉符,乃相萃合,務使術藝並舉,文質鹹茂,群力既厚,巨功可期,揚祖國之光榮,示學人以楷模,以昌亭林、船山之餘緒,凡我同人,實共圖之。
至於《本社啟事》之內容則為:
本報前次發行九期,上海《雅言》發行十二期,均因事停版,有負閱報諸君之雅意,抱歉良多。現由同人賡續前業,定於本月二十八日出版。所分門類,或接續前業,或另列新編,俱系人間未見之本,並採集唐宋以來名人書畫,用珂羅版精印,以餉海內,大雅宏達,幸賜教本報。每月一冊,計一百頁左右,定價三角五分,半年一元八角,全年三元五角,郵費在外。凡有定閱本報,與從前訂購本報暨《雅言》全年諸君,務祈開具詳細住址,速寄北京西城二龍坑梯子胡同本社為盼。中國學報社啟。
然而《中國學報》出版之時,袁世凱的統治就面臨著危機。1915年12月底雲南率先反袁後,國內輿論風向大變,加之外論一直以來的反對,各界力量紛紛要求袁世凱取消帝制,進而要求其下臺。像之後時論所言:「何圖滇黔舉兵,各省繼起獨立。囊之勸進者,遠不及今日勸退者踴躍。」
隨著袁世凱在1916年6月6日的病故,原來鼓吹帝制的各媒體再無靠山和津貼,又乏銷路,於是紛紛倒閉或轉變政治立場。劉師培主持的《中國學報》也未能例外,不得不於1916年7月初自行關張,「乃自南方事起,項城猝逝,該報津貼之款無著,且銷路亦不見暢旺,故本月初業已停版,並將社中所有器具拍賣一空」。之後失望至極的劉師培遂不再公開著文議政參政,發表在《中國學報》3月號上的政論文《聯邦駁議》,或為他公開議政的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