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母親之前,我已經開始做性教育了,有次翻看專業書時順嘴問了旁邊的Y先生,
「要是我們到時候有個女兒,你願意和她一起洗澡嗎?」
「不要,我可以給她洗,但一起洗是不行的。」
「但這是非常好的性教育機會,尤其是認識爸爸媽媽、男人女人的身體。」
「從理性上能接受,感情上接受不了,所以我拒絕。」
「好的,兄臺,尊重你的選擇。」
時間一下子滑到今天,寶總快14個月了,從剛出生扶著小傢伙的腦袋在小澡盆裡洗澡,到抱著肉娃娃對著淋浴頭衝澡,再到今天在大浴缸裡親子共浴,我和Y先生無縫切換。當初那個信誓旦旦不和女兒洗澡的鋼鐵直男,如今和孩子在浴缸裡鬥智鬥勇,其樂融融,解放了老母親,更是加深了和女兒的連結。
在這轉變的過程中,我對性教育內涵的理解更深了,雖然它可以很廣泛,更可以延展至整個生命歷程中,但本質上是建立在關係基礎上的生命教育。也因這本質,我眼中的性教育必須具有兩個根本。
一、健康的關係。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而健康的關係則是讓關係之中的每個人都感到舒服。遷移到家庭性教育上,則是讓談性這件事及其對應的尺度和方式是每個當事人都能接受的。當然,中國當下的家庭可能擴展到祖父母一代,導致談性這件事變得更加複雜,但為了便於操作,還是建議將之縮減到核心家庭(最好是爸爸媽媽娃娃),對於其他聲音,做到和而不同即可。
所以,幾年前Y先生拒絕親子共浴時,我選擇理解並接納;當他成為父親後毫不猶豫與女兒親子共浴時,我更是欣喜。但即便他保持當年的拒絕狀態,我也不會勉強,因為沒有準備好的父親,若硬著頭皮親子共浴,只會帶給孩子關於性不太好的感受。畢竟孩子的非語言能力是遠超過語言能力的,他們能很靈敏得感受到你的感受,但又無法談起。
因此,家庭性教育沒有金科玉律或是固定套路,只有最適合自己家庭的方式。學著去釐清彼此的性價值觀,學會關照自己的情緒,試著打通溝通管道保持健康的親密關係,做到以上,市面上隨便一本好評的性教育書籍都能讓你的孩子得到足夠好的性教育。
二、看到性的美好。性教育的需求熱度與社會兒少性侵新聞的熱度幾乎成線性關係,當兒少性侵新聞和影視作品在網絡世界熱議時,性教育的需求總是特別旺盛。所以很多做性教育的機構便趁機焦慮營銷一把,用慫人的圖片和數據提高業績,大賺一筆。市場經濟下,理解這種行為,但總是覺得吃相不太好。
畢竟,性的範疇那麼廣,與我們的生命歷程息息相關,將之與焦慮捆綁在一起,然後潛移默化傳遞給孩子,真的不是很好啊~試想一下,當孩子對性感到焦慮時,對自己的身體、兩性關係、性別認知、未來的性生活等會有積極的印象嗎?被焦慮裹挾的性常常扭曲變形,只有放鬆、慢下來,我們才能看到它的全貌,我們會看到它是關於生命不可思議的誕生、成長與謝幕;是關於人際間無處不在的碰撞與影響;是關於這個星球古往今來的見證。
性的議題可大可小,身為父母,我們傳遞給孩子的性可以是防性侵、防網絡色情、防……也可以是身體發育、親密關係、性別平權……當我們用更廣泛更積極的視角來看待性,與孩子談論性時,不但打開了孩子理解生命的視角,更拓寬了親子溝通的渠道。如果父母可以和孩子愉快地談性說愛,無疑會提高親子關係的質量,而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性格、學業乃至日後親密關係、事業發展都是助益良多的。這樣來看,談性可以說是孩子非常好的成長契機呢。
成為母親之後重新發現性教育,不再喜歡慷慨的說教和冷冰冰的知識灌輸。更喜歡將關係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關係到了,教育才有力量,才有溫度。用生命影響生命—這樣的性教育才值得一輩子堅守與奮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