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姬(公元前215年之前―公元前155年),漢高祖劉邦的嬪妃、漢文帝劉恆的生母。薄姬父親吳人姓薄氏,秦時與故魏王宗家女魏媼通,生薄姬。薄姬原是魏王魏豹的妾室,魏豹被韓信擊敗後,薄姬被召入漢宮,但入宮一年多,卻連劉邦的面都沒有見過。
薄姬年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交好,約定三人之中不管誰先富貴,都不要忘了其他二人。後來管夫人、趙子兒先後受到劉邦寵幸。兩個美人侍候劉邦時,相見笑說與薄姬初時的約定。劉邦問起當中因由,兩人俱以事實相告。劉邦心悽然而憐惜薄姬,當晚召見寵幸她。之後,薄姬即有身孕,生下兒子劉恆。劉恆八歲時被封為代王。自有子後,劉邦鮮有和薄姬相見。劉邦駕崩後,因為薄姬少見劉邦,地位也不高,所以準許她出宮,從其子到代地就國,是為代王太后。
呂后死後。大臣議立新帝,認為外家呂氏不善,皆稱薄姬仁善,故迎立代王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尊薄姬為太后。前157年,漢文帝死後,太子劉啟即位,是為漢景帝,尊祖母薄姬為太皇太后。公元前155年,薄姬去世,葬於南陵。東漢光武帝劉秀時,追尊為高皇后。
劉邦是大漢開國皇帝,而他死後朝廷就不成樣子,呂后轉正,搞得差點漢朝天下都改姓了,一開始呂后讓自己兒子劉盈當皇帝,後來扶持了劉恭、劉宏,不過都是傀儡,知道漢文帝劉恆登基,漢朝才重回劉氏名下。劉恆之所以能當上皇帝,不得不說到他的母親薄姬,薄姬是歷史上一個傳奇女子,她的父親是吳郡人,薄姬出生後不久便死了,她由母親撫養長大,當時正遇著秦朝末年,天下大亂。
薄姬之母為了讓女兒有個好的將來,便讓當時第一女相士許負給女兒看相,結果許負說這個孩子長大後,可以生下天子,薄母聽完自然興奮不已,同樣興奮的還有一個人,他就是魏豹。魏豹當時是秦朝將領,聽說許負的預言後,便把薄姬娶回來,他覺得讓薄姬生下兒子是皇帝,那自己也該是皇帝,當時恰好楚漢之爭,劉邦和項羽打得火熱,一般都是項羽贏,劉邦輸,所以魏豹投奔了項羽。魏豹本來是劉邦的屬下,劉邦聽說他背叛後,讓韓信帶兵直接滅了他,結果他在戰爭中被殺,皇帝夢也破滅,而魏豹的妻女等人,都被劉邦收編進漢宮,其中包括薄姬。劉邦建立漢朝後,後宮嬪妃很多,而薄姬從沒見過劉邦一面,更別說能有孩子,不過薄姬小時候有兩個好姐妹,分別是管夫人、趙子兒,小時候三人許下「苟富貴,勿相忘」的諾言,這時管夫人、趙子兒都得到劉邦的寵幸了。不過這兩個姐妹似乎忘記了小時候的諾言,有一次兩人在侍奉劉邦,突然說道這件事,劉邦聽後,覺得薄姬也挺可憐的,於是便去見她,但劉邦還是失望了,因為薄姬長相平平,還不如戚夫人漂亮。但既然來了,劉邦也不能空手而歸,於是便寵幸了薄姬,或許是薄姬運氣賊好,薄姬就被劉邦寵幸一次,但她竟然懷孕了,後來生下劉恆。
薄姬天性淡薄名利,她從來不跟後宮嬪妃爭寵,在這種思維的教育下,劉恆也從不去跟兄弟們爭權奪利。劉邦死後,呂雉專政,他大肆打壓劉邦的子嗣,還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在呂雉的掃射下,劉邦所有兒子幾乎被滅絕,而劉恆不參與皇儲之爭,反而自願到邊界守衛,呂后見他沒威脅,就放過了他。呂雉死後,劉邦幾乎沒有兒子了,大臣們正在商議立誰為新皇帝,最終想到了邊疆地區的劉恆,於是劉恆在眾人擁護下成為皇帝,即漢文帝。
劉恆登基之後,勵精圖治,加強改革,任用賢明,提倡節儉,自己從沒穿過新衣服,飲食都是青菜,國庫積累了大量錢財,但劉恆從不修建宮殿,也沒增添車輛儀仗,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基礎。劉恆不僅是個節儉的好皇帝,對待母親十分孝順,中國古代二十四孝的典故中,有兩個跟他有關,分別是「緹縈救父」和「親嘗湯藥」,據說晚年薄姬病重,劉恆每次都親自侍奉母親喝藥,而且給母親喝前,還要自己親自嘗一下,確定湯藥不苦不燙,才餵給母親吃。
光武帝劉秀:「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至今。其上薄太后尊號曰高皇后,配食地只。」
她是歷史上最最幸運的西漢女人!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