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越不捨得讓孩子做事,孩子就會越來越懶,難以改變

2020-12-23 小貝育兒師

家長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你怎麼這麼不中用,什麼事也做不好!」孩子好吃懶做,好習慣一個沒有,不良習慣卻一抓一大把,其實這可怪不得孩子,問題出在家長身上!

聽我這麼說,家長們都會感到委屈,「我給孩子的愛還不夠多嗎?什麼事都為孩子著想,還不是他自己不爭氣!」孩子們都是一張白紙,化成什麼形狀,關鍵在於家長對孩子的培養與早期引導。

孩子習慣晚睡,不愛做家務,作業直到假期的最後一天才拼命完成,家長們這些都看在眼裡,卻只以為是孩子懶惰的緣故,但孩子年紀小,還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在他們的潛意識裡,更注重舒適而不是實用性。而用進廢退,孩子們的壞習慣一旦養成則很難更正。

前幾天還聽同事抱怨,這段時間放假長,孩子在家裡書都不翻一下,整天抱著手機電腦打遊戲。我聽完同事的訴苦,馬上聯想到孩子剛養成玩遊戲的習慣時,家長一次次的讓步與縱容,最後到問題嚴重,也不採取措施應對,而是責怪孩子自制力不夠。

生兒容易養兒難,要把孩子教育好,還真得從娃娃抓起!孩子如果有以下的幾個壞習慣,家長不應該坐視不理:

1.不做家務

家長習慣從小照顧孩子,一個個日日夜夜地把孩子帶大,長大了孩子性格懶散也不願意強求孩子,本該孩子自己料理的生活事務依舊由家長親自把手。

孩子不替家長分擔家務,即便被要求也一拖再拖不願理會,這不僅營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養成,也讓孩子形成一種錯誤觀念,即認為父母永遠會陪在自己身邊,為自己鞍前馬後做好大小事宜。這種觀念的形成會使孩子的惰性越來越大,對父母更加依賴,使得孩子更難走出象牙塔,開始自己的人生旅途。

2.不愛學習

面對孩子始終止步不前的成績,家長常常會說「我家孩子就是不愛學習,學不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兒,我也沒辦法。」然而,真是這樣的嗎?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通過後天養成的,關鍵在於家長正確地引導,讓孩子在小時候就養成學習的能力和較好的學習習慣。

而一旦孩子不愛學習的情況出現,家長要做的應該是幫助孩子找方法培養起對孩子的興趣,耐心輔導孩子作業,而不是用藉口來敷衍親戚的閒話和自己對孩子的期待。

3.不愛社交

孩子們有一半是外向,一半是內向,孩子成年以後,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為自己選擇付出代價的權利,家長們對於孩子的生活指指點點反而會拖累孩子的進步。可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孩子比較內向,大多不是出於自己的選擇,而是因為朋友少、待在家裡的時間過長,孩子沒有主動選擇的權利。

幼齡的孩子需要人際交往形成完整人格與正常的社交能力,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不論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家長都需要積極引導孩子外出交友,使孩子具備基本的社交能力與技巧。

孩子身上的潛能是很大的,古代「傷仲永」的故事仍無時不刻都在發生。家長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指路明燈,不應該對孩子的壞習慣一再縱容,未能發現孩子的長項,反而責怪孩子不懂事,正面、積極的親子關係的形成正在於家長適時地讓步與恰到好處的堅持。

看了以上文章,你認為孩子身上還有哪些壞習慣需要及時更正呢?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李玫瑾:養男孩的家庭,這3件事家長越「捨得」,孩子越有出息
    在一次講座中她針對於如何養育男孩,她認為在這3件事上家長越「捨得」,男孩未來才越有出息。 俗話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李玫瑾教授所說的是哪3件事上捨得吧。
  • 教育男孩,李玫瑾教授建議:家長越「捨得」3件事,孩子越有出息
    所以男孩子要承受挫折,不應該生活在父母的庇護和關愛之下,而且父母不放手對孩子的成長是沒有好處的,這只會讓孩子的性格越來越小。 就這樣的想法家庭,對男孩子溺愛,很容易養成沒出息的孩子。 1、做事情沒做好計劃 被父母溺愛成長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幾乎為孩子承包了一切,小事和大事都不需要孩子動手。所以導致孩子做事亂七八糟、房間也是凌亂不堪、東西丟三落四的……。
  • 正向管教:孩子越來越懶,怎麼辦?
    優媽育兒說 前幾日,有粉絲朋友向優媽提到,自己家的孩子越來越懶,讓他幫個小忙都不願意,在學習上也是越來越懶,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越長大越懶,作為父母該怎麼辦?優媽給大家提三個建議。
  • 養育男孩,李玫瑾建議:家長越「捨得」3件事,孩子長大越有本事
    所以男孩子要承受挫折,不應該生活在父母的庇護和關愛之下,而且父母不放手對孩子的成長是沒有好處的,這只會讓孩子的性格越來越小。溺愛男孩,養成沒有出息的孩子有什麼壞處?因為父母在他們出生之後開始為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了計劃。所以孩子長大後什麼都不會,連生活怎麼規劃,因為父母什麼都不讓孩子做事,才沒有經驗,才不會做什麼計劃。
  • 孩子身體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維」也懶,家長千萬不能做錯3點
    孩子成長中一定要不斷的讓孩子克制人性中的好逸惡勞。否則,一個孩子,即便再聰明,如果懶,那也難以擁有一個好的未來。孩子的懶散,不僅體現在身體上,還有一種便是「思維上的懶」。首先,我們了解下,孩子的懶散到底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清華老校長直言:家長在這4個方面"越懶",孩子長大後會越出息
    大部分60後和70後的父母早年間生活都是比較貧困的,大概是由於自己的經歷比較坎坷,所以他們總想把最好的一切送到孩子的面前,想著多為孩子做一點,孩子就會少辛苦一點。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不一定。從現實中的例子來看,某些方面過於勤快的家長,培養出的孩子其實特別糟糕。因為家長給孩子做的越多,孩子收穫的就越少。
  • 媽媽越「懶」,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你贊同嗎?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個時刻,作為父母,應該怎樣的教育孩子呢?有人說:面對孩子的教育,父母越「懶」,孩子會越優秀。特別是母親更需要注意。「懶」媽媽愛得很理性,孩子犯錯,她不會因愛亂了陣腳第一意識去袒護孩子。而是實事求是讓孩子擔起責任,並引導孩子彌補過錯。培養做事獨立性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父母都不幫忙。比如:他的玩具在客廳亂成一堆,就提醒他該收拾整齊了,自己卻在一旁樂得看他整理。
  • 爸媽使喚兒子做早飯:為什麼我養不出懂事的孩子?因為你不夠懶
    聰明的父母都有點「懶″!「終於捨得起床了,你知道現在幾點鐘了?」這是一個11歲男孩對媽媽的「不滿」。你沒看錯,是孩子對媽媽的「不滿」,不是媽媽對孩子的咆哮!其實孩子不自覺、有惰性都是正常的,因為成長期的孩子,不但心智不夠成熟,自律性也比較差一些。這就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在一旁引導教育他們。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孩子不使喚,就要變懶惰。意思是,大人不捨得讓孩子動手做事,一味的寵著,只會讓孩子越變越懶惰!而很多事實也都證明,經常被父母使喚的孩子,動手能力都很強!
  • 怎麼改變做事磨蹭的孩子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太小,做事情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有點焦慮或焦急的父母看到此情此景,肯定不好受,於是開始主動去幫孩子,並且抱怨和指責孩子。面對父母的指責,孩子可能繼續磨蹭以示對抗,如此循環,父母抱怨和指責的越久,孩子就容易對抗。孩子本身年齡很小,心理生理都還不成熟,家長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比較孩子做事的快慢,肯定會覺得孩子磨蹭,孩子做事情的速度怎麼可能與大人一樣?
  • 一個人「捨得」的能力越大,他的未來就會越來越強
    坤澤先生說:舍與得之間藏著改變人生的大秘密,舍與得之間藏著顛覆乾坤的大奧秘,平衡好舍與得之間的關係,才能掌控好成與敗之間的關鍵,運用好「捨得」的智慧,才能成就人生真正的勝利。人生太多的時候,其實拼的不是你做事的能力,不是你做人的聰明,也不是你的辛苦的努力,更不是你斤斤計較的算計,而是你「捨得」的能力和「捨棄」的格局。
  • 你們家的孩子懶嗎?教你幾招,家長必看
    ,如果孩子連自己為什麼要學習都不知道,作為家長,給孩子講再多的道理都沒用的。有的家長問:不講道理,能用什麼招數來解決呢?先別急,本期小編就教您如何幫助孩子改掉「懶」這個壞習慣。想讓孩子愛上學習,必須先幫他解決內在的問題。
  • 孩子做事太慢,不能放任自流,家長該想辦法改變了!
    在這個三月份,我的孩子又開始了一個新的學期,她現在是中班了,讓我覺得越難越難管。在其他人眼裡,都覺得我女兒是很乖的性格,讓人省心,不過她也真是有主意,不太受其他人影響。天天幹什麼事情都太慢了,看著監控跟著著急,恨不得趕緊奔到教室裡,讓她做事情迅速點。
  • 李玫瑾:養育男孩,家長越「捨得」這3件事,孩子以後越有出息
    李玫瑾:養育男孩,家長越「捨得」這3件事,孩子以後越有出息捨得放手讓孩子吃苦男孩要想長大後更有出息,就一定要多吃苦。現在的家長平時總是習慣於嬌慣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格外寵愛。這些家長大多都非常焦慮,根本不捨得讓孩子受一點傷害。
  • 家庭教育中,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
    家長真的為孩子做的太多了。所以,嘗試做一個「懶」媽媽吧,家長越偷懶,孩子在學習上才越勤奮。一、「懶」得幫孩子做事情很多媽媽習慣包辦孩子的一切,不管孩子多大,總喜歡什麼事情都給孩子安排得妥妥噹噹。這樣的媽媽,時時刻刻都很忙很累,孩子還容易產生依賴性。在媽媽包辦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自理能力極其差勁。在生活中,學會「偷懶」,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就不要再插手幫忙了。
  • 養育男孩,聽聽李玫瑾建議:家長越「捨得」3件事,孩子越有出息
    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長大能有出息,尤其是養男孩的家庭,父母都還指望以後能享清福呢!但孩子將來什麼樣我們誰都不知道,所以,家長需要從小培養孩子各種能力,方便以後成才。最近我總聽到這樣的話:「現在的男孩子,抗挫折能力太差了,一個個脆弱的還不如女孩,他們的生活就是太好,導致性格越來越懦弱」,現在的家庭都比較在意孩子的智力發展,從而忽略了人格培養這是不對的。
  • 孩子做事懶惰,多半是家長過於勤快,3個方法改變他們
    家長看家裡比較髒亂,就會忍不住的收拾,孩子懶惰沒有做,家長就會勤快的幫忙。平時家長很是勤勞幫助孩子做很多事情,這樣孩子自己不用做家長幫助孩子做。孩子習慣成自然,孩子自然就會懶得做,只知道享受,這樣時間長孩子就形成不用動手,也可以豐衣足食的壞習慣。
  • 李玫瑾:養男孩的家庭,在這3件事上越「捨得」,孩子越有出息
    男孩作為每個家庭傳宗接代的關鍵,一直以來都備受家長的重視,這導致了很多重男輕女的現象產生,這點果兒媽是一點都不鼓勵的,其實對我來說,男孩和女孩都一樣重要,只不過而這培養的方面不一樣,培養男孩就要他頂天立地,成為家庭的依靠;培養女孩就讓她善良溫柔,成為家庭堅實的後盾。
  • 父母越捨得給孩子花錢,孩子就越優秀嗎?
    現在的家長們,都很捨得在教育孩子上下血本。買昂貴的學區房、報各類興趣班、送孩子上精英輔導課等等,只要是對孩子教育有幫助的事情,父母們砸鍋賣鐵也要做。但這些,大多是外在形式的捨得。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不僅要重視物質的投入,更要注重精神層面的培育。
  • 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拖~拖~其實不是懶,而是…
    其實不是的,拖延≠懶。懶惰是不願意做,而拖延是想做而做不到。在《拖延心理學》中,2位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拖延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它最主要的原因是「恐懼」。比如,恐懼失敗,就會用拖延來對抗和避免失敗。懶惰和拖延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都是一種「熱情缺乏症候群」。
  • 孩子做事總磨蹭,家長該怎麼辦?
    大多家長都會發現,很多時候讓孩子做點事情,他可能會應和一聲,但就是不行動,你再說一遍,他就會再應和,第三次的時候可能會表現出不耐煩,甚至需要家長多次的督促,才可能動身。這種方式我們當然絕對不贊成,有脾氣固然正常,但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成熟地去透過現象看本質,那就是——為什麼孩子都喜歡磨蹭?除了懶佔大部分原因,還有不少思想上的不足,這需要家長們去引導孩子發現時間的價值,從而改正孩子的磨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