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走班制」和「行政班級模式」有何不同

2021-02-20 新東方高考

  2018年秋季開學後,將有多個省份開啟新高考模式;未來這些省份的高中生怎麼選科?選科方式多種,高中生怎麼上課?走班制靠譜嗎?又該怎麼走.

  距2018年多省正式啟動新一輪的高考綜合改革,時間已不足兩個月,新高考政策的實施把「選擇權」還給了學生,教育教學管理模式也即將從「標配」時代進入「自選」時代? 學校又如何高效組織學生學習?準高一的你,聽說過走班制嗎?走班制和我們以往的行政班級有什麼不同呢?

  一、行政班級模式

  以前文理分科之後,大家都在自己的課室裡不用走動,等待各科老師來上課就OK了。我們經常說的初三X班,高一X班就是行政班。

  改成6選3之後,總共有20種選科方案,如果按照選科方案來重新分班,那就有可能出現有的選科組合會有很多人選,超出一個班的人數;而有的組合可能超級冷門,選的人太少了,所以原來的行政班模式就沒法再滿足需求了。

  那怎麼辦呢?走班制應運而生。

  二、走班制模式(浙江地區)

  【信息整理自搜狐·班課網-走班教學】

  目前浙江地區走班教學實踐總結為以下四種模式。

  1. 「不走班」模式

  學校向學生提供有限數量的選科組合,然後將3門選考科目均相同的學生組成一個班,學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課。

  換句話說,在學校的教師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只能把原本的20個選科組合,挑選出一部分固定選科搭配,讓學生來選。這種模式其實就是文理分科的升級版,好處是方便教學和管理,但是缺陷在於,開設的「套餐」組合太少,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選科。

  2. 「小走班」模式

  部分學生或科目走班,將3門或2門選科相同的學生優先組成班級,其他科目或學生走班教學。光看這個描述可能有點難懂,舉個例子:

  ①優先3科成班

  依據學生的選科結果,優先將3科相同的學生組成行政班,其次將2科相同的學生組成行政班,最後組成1科或零科相同的班級。

  也就是說優先滿足選科人數最多的選科組合,把大部分學生先固定成班級,然後剩下的再依此匹配到不同的班型。

  ②定兩科走一科

  2科相同的學生組成行政班,一起上語數英和相同的2科,剩下的選考科目在教學班上課。

  3. 「大走班」模式

  語數英3門必考科目保持行政班不變,3科選考均通過走班完成教學。好處在於滿足學生的選擇;缺點是每個學生需要走動到不同課室上課,學校課程安排比較繁雜。

  4.「全走班」模式

  語數英和3門選科全部走班。好處是可以滿足全部學生的選擇,缺點毫無疑問就是教學管理難度最大。

  三、走班有難度,難在哪?

  的確實行走班制看起來很美好,但是操作起來難度太大,也會出現很多問題,不如現在的傳統班級教學。再者,高中生不同於大學生,走班走著走著可能就到了校外。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1.學生選擇迷茫

  湖南新高考實行「6選3」的選考模式,意味著將有20種不同的組合供學生選擇。並且,不同的選科組合直接關係到未來大學的專業,乃至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面對如此眾多選擇,學生該如何選擇呢?這無疑是近千萬面臨新高考改革的學生和家長們要面對的一大課題。

  根據調查顯示:一小部分的高考生對自己所報考的專業「完全不了解」,但是幾乎有超過一半的在校大學生表示如果有可能將改變自己的專業。很多高分考生直到高考結束都不知道自己究竟適合什麼專業,匆匆選擇一個熱門的、高薪的專業方向進了名校之門,然後才發現,那並不是自己擅長的和興趣所在,從而限制了自身能力優勢的發揮。

  以往在高三畢業時才要經歷的填報專業,在國內目前的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一的學生從一入學就要開始選科,以往的重大人生選擇,提前了三年。而大部分的學生和家長對新政下的選科並不熟悉,在面對選擇的時候急需科學的、專業的選科指導方案。

  2.學校師資配置的挑戰

  根據上海、浙江的新高考實施情況來看,20種選科組合也給學校的師資配置帶來極大的挑戰。假設一所學校有500名高一學生,按照以前的文理分科模式,理科6個班,文科4個班,需要的理化生教師各為2—3名,政史地教師各為2名。

  但是按照「6選3」的選考模式來看,學生自主選擇,理論上無法料定多少學生選某一學科,可能會出現全部學生選擇某一學科,也可能出現沒有學生選擇某一學科。於是,有的學科教師可能會相對不足,有的學科可能會有老師相對課時量較少。或者有些學科學校有較好的師資,但是有些學科師資力量相對較弱,不如其他學校有競爭力。學校如何面對學生多種選科組合下的師資力量合理優化配置,也是學校面臨的一個很大問題。

  3.高中生自制力比大學生差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慢慢成熟,知道了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學生會慢慢學會自主安排自己的時間。所以大學有必修課、選修課,選修課就是走班制。而大部分高中生顯然不具備這種能力。因為在大學裡面許多大學生也並不具備這種能力,很大一部分的選修課都是通過老師點名的方式留住學生,而這種情況發生在高中的話,則會非常影響學生的成績。

  4.大學生是成年人,應該對自己行為負責。

  一旦進入大學之後,大學生荒廢學業,虛度時光的情形普遍,但是一般的家長不會去找學校理論,因為學生成年了,自己的選擇,自己可以為自己行為負責。而高中生呢?學生未成年,必須由老師監管督促學生學習。而且尺度還不好把握。管的嚴了學生逆反,管的鬆了,家長不樂意。甚至經常爆出學生和老師發生爭鬥的新聞,所以哪個高中敢像大學那樣管理學生?

  相反我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大學在向高中看齊:每學期有期中考試,一入學就告訴學生好好學習,考研、考公務員!連大學教育都越收越緊,何況面臨高考壓力的高中?

  四、有難度怎麼辦?

  新高考改革在一些地區,甚至是絕大部地區,「走班制」一定會變形,最常見的是非完全走班制,甚至出現很多新形式上課方式。

  6選3,有20種選法。要為這20種選法配備足夠的老師和教室,不是所有高中都能做得到的。

  最可能的情況是這樣的:學校從20種選法中,挑出幾種選法給學生選,不願意選的同學,老師會給你做工作,最後大家都在學校規定的選法裡選。學校規定的選法預計不會超過10種,這樣的話跟過去傳統模式的教學差不多。把相同選擇的學生,排到一個班。這樣一個年級有大約10種班級,便於學校管理。其實也就是把學生重新分一次班,相同選擇的學生在一個班上課。實現學生不走班,老師走班,這樣便於學校管理。

相關焦點

  • 新高考下的「走班制」到底和「行政班級模式」有何不同
    2018年秋季開學後,將有多個省份開啟新高考模式;未來這些省份的高中生怎麼選科?選科方式多種,高中生怎麼上課?走班制靠譜嗎?又該怎麼走......   距2018年多省正式啟動新一輪的高考綜合改革,時間已不足兩個月,新高考政策的實施把「選擇權」還給了學生,教育教學管理模式也即將從「標配」時代進入「自選」時代? 學校又如何高效組織學生學習?準高一的你,聽說過走班制嗎?走班制和我們以往的行政班級有什麼不同呢?
  • 走班制下高中班級管理面臨的挑戰與應對
    未來應聚焦班級管理中所遇到的核心問題,研究、探索走班制下「雙班並行」的班級管理理論與管理模式;加強班主任角色研究,有效提升班主任班級管理所需要的關鍵能力;完善以生涯教育和導師制為主要內容的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形成全員育人機制,是當前高中學校應對走班制下班級管理新挑戰的總體思路。
  • 新高考選科制度下對走班制的思考
    新高考選科制度的推進,使得走班製成為高中教學形式的新趨勢。3+3模式下,學生們有20種選擇方式,雖然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但是容易出現學生因物理太難而棄選物理的情況。對於學校來說,走班選科的壓力也不小,而3+1+2的選科模式將組合降至12種,很好地緩解了上述兩種情況。
  • 高中走班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走班制與行政班級的區別早前的班級模式是文理分科之後,學生只要待在自己固定的班級後,等待各科老師來上課就可以。但是在廣東改革後的新高考中,變成了「3+1+2」之後,選科的方案總共有12種,要是繼續按照選科方案來分班,哪有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有的選科組合會有很多人選,超出一個班的人數;而有的組合可能超級冷門,選的人太少。
  • 什麼是走班制?哪些學校在實行走班制?
    指學科教室和教師固定,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歷和興趣願望選擇自身發展的層次班級上課,不同層次的班級,其教學內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業和考試的難度也不同。  走班制三種模式  1.按各校原有模式隨機分班,根據選報意向適當增設分層輔導課或選修課;(行政班與走班共存)  2.按選擇組合分班和開課,除數學、英語分層和選修課走班外,高一基礎課原則上不走班,高二按所有科目適當走班;(行政班與走班共存)  3.完全取消行政班,根據學生意願自主選擇課程。
  • 大學的輔導員制度才是高中走班制學生管理的良藥
    主題:大學的輔導員制度才是高中走班制學生管理的良藥目前很多的省份將要推行或者正在推行新的高考方案改革,此次改革的一個核心就是要在高中推行選課走班制度。新的教學組織形式與舊的教學管理模式之間必然會產生一些矛盾。
  • 最新資訊 | 新高考制度下的選課走班制到底是什麼?」重點班「會取消嗎?
    目前,浙江、上海等地已經實施了高考新改革,我們以浙江的走班制為例,講一講走班制會有哪些模式。浙江地區目前的走班制分為四種,不同學校會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選取其中的一種:1.不走班。即學校提供有限數量的選科組合,將這幾個選科的學生組成一個班,學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課。
  • 高一班做了哪些準備應對新高考
    本報記者沈顥 長沙報導    新高考政策公布,學校紛紛行動起來,積極應對。學校和老師做了哪些準備?走班制是否已經順利進行?    在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雖然高一年級沒有實行所有學科的走班,但走班制的試行早在4年前就展開了。學校對於目前正在讀高一的學生也組織了模擬選課走班等舉措。
  • 新高考背景下,命題有何特點?普通高中如何選課走班?
    日前,在高考新政下的教育創新研討會暨新高考領航計劃啟動儀式上,來自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河北、四川和廣東等地的專家、校長和教師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陳金芳認為,「走班教學模式」勢必取代「固定班級授課模式」(6選3有20種組合,7選3有35種組合),「分層教學」將成為中學教學的「新常態」,不同學科的「重要性」將進一步顯著分化。新高考形勢下,學校需要積極尋求應對策略,在課程體系建設、選課方法、走班模式和學校管理轉型等方面找到突破口。在學校層面,學校要重構教育治理主體、機制和工具。
  • 新高考模式,學校是否還能再辦尖子班?分班矛盾又該如何解決?
    在新高考模式下,許多學校的教育模式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大部分地區都是實行3+3模式,即學生必修語、數、外3科,另外從文綜、理綜中再選3科參加高考。有的地方實行3+1+2模式。即語、數、英三科必考,物理、歷史二選一,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四選二。很多學校原本的教學方式方法不再適用。
  • 合肥高中試點「職業規劃課程」和「走班制」
    不過,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文理不分科」讓高中生們提早面臨著興趣和專業方向的選擇, 「職業規劃課程」、「走班制」這些和未來高考改革密切相關的教學模式,部分高中已開始嘗鮮試點。  「從7月18號開始,我們就組成一支體驗隊伍走進安醫大附院,了解醫生的作息時間、工作狀態,深刻體會到醫生的不易,和病人對生命的熱愛,觸動很大。」陳逸文是合肥八中高二年級學生,這個暑假她和另外4名同學體驗的是醫生這個職業。而同年級裡,其他學生還跑去體驗動車乘務員、高校老師等不同的職業。
  • 評高考綜合改革:走班制不妨從娃娃抓起
    評高考綜合改革:走班制不妨從娃娃抓起 2014-12-22 09:56:34由於《意見》中表示,從2017年開始全國都將開始高考綜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實施語文、數學、外語3門學科全國統考,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學科任選3科的考試成績,因此不少教育領域的從業者及專家都認為,今後高中很可能將採用「走班制」進行教學。(12月21日《新文化報》)  「選課走班」是高中新課程的一大特點,之前浙江的四所高中就試行了「無班級管理模式」。
  • 同班同學不同教室上課講不同內容 小學興起走班制
    數學課這麼上,你覺得怎麼樣  同班同學 不同教室上課  有的教得簡單 有的教得難   不同班級的學生走到一個教室上課,課程難度根據學生接收度進行設置。  中華路小學5年級共有6個班級,全年級學生人數近300人,數學老師有楊露、張玥、廖紅:分別負責1、2班、3、4班和5、6班。走班制將全年級數學課程分為了兩個拓展班(3、4班)、四個潛力班(1、2、5、6班),根據學生數學思維拓展情況分層劃分,約1/3學生上拓展班,2/3學生上潛力班。舉例說,4班約有2/3的學生要去其他班上課。
  • 今秋高一新生將迎「新高考」,江城高中生如何分班?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郭會橋 賀俊)2018年,全省新高一學生迎來了「新高考」改革元年。學校教學會有哪些變化?家長和孩子又需要提前做好哪些準備?楚天都市報記者走訪武漢多所高中發現,目前,一些高中正組織高一新生進行「新高考模擬選科」學習指導,但分班仍按傳統的方式來分班。
  • 新高考模式下如何「選課走班」?這份秘笈請查收!
    又一年高考結束,2017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將成為第二批(北京、天津、海南、山東)迎接高考新方案的第一批考生。這批考生,將面臨著選課走班。新高考模式下,學生如何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科特長和高校選考科目要求進行選課,發揮學科優勢,進而在高考中獲得更好的成績,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呢?一起來看看吧!
  • 揭秘美國高中教育裡的走班制 學生自己選擇班級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走班制」教學的國家。「走班制」是指上課的教師和教室固定,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選擇適合的班級上課。在「走班制」教學中,不同層次的班級教學內容、作業布置、考試難度是不同的,學生獲得的學分也不一樣。
  • 新高考改革下,物理和地理成為學生的香餑餑,究竟為什麼
    過去的高考模式只有兩種:文科和理科。文科(政史地),理科(物理化),這也是傳統的考試模式。文理科雖然組合簡單,但已持續多年我們必須承認這種組合在選拔人才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不斷日新月異。
  • 佛山高中試水「走班制」 行政班與教學班並存
    臨近高一學年末,佛山三中等多所高中近期已紛紛啟動新高考下的「走班」試點,其中,「行政班與教學班並存,12種組合任選」模式成為主流。這批將首屆參加新高考的學生,已經做出或是將做出自己面對新高考的第一個選擇——選好科目,給自己一張量身定製的課程表。佛山三中需走班的同學聚集在課室外等候上課。
  • 新高考選科制為何變成了「套餐制」?班主任:學校也很無奈!
    繼上海、浙江等省份進行新高考改革試點之後,又有多個省份開始實行新高考模式。高考改革的本意是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注重學生的個體差別,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心理發展和自身特點,選擇最適合自身發展的科目。但是在新型的「走班制」教學模式下,有些學校遇到了師資不足、教室不夠、管理困難等一系列問題。現在部分新高一學生在選擇科目時,遇到了難題,不能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只能從學校推出的5-6種固定組合中選擇,這是不是違背了新高考的初衷?對學生是否公平?如果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分析,確實是不公平的,但是學校是否有能力任學生自由選擇呢?
  • 學生上課自己選老師,長沙各大高中推出「走班制」!
    新高考方案中,語數外為全國統考科目,首選科目中物理、歷史任選一門,而再選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選擇兩門,這種「3+1+2的模式下,學生將共有12中科目組合的選擇。因新高考方案將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開始實施,湖南師大附中梅溪湖中學在2018屆高一新生入學時,就提前進行了「走班制」摸底和籌備。同時,學校還將在本學期推出自然學科與人文學科的走班班級,讓學生提前了解和適應走班制,也為校方積累經驗。此外,長沙市長郡濱江中學也提前進行了「走班制」的摸底和模擬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