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研究國宴

2021-01-17 美食臺

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唯一鮮有記載、也讓人好奇的,就是皇宮裡的烹飪方式。有人說,文物可以留下來,吃的味道是留不下來的,這樣神秘,更讓人對宮廷宴心嚮往之。

在離我們最近的清代,與很多影視劇裡展現的不同。原來滿漢全席在歷史上並不存在,而是後人虛構的?清代最熱鬧的一次國宴,來了近6000人?皇帝宴請大臣,得大臣自掏腰包?菜太多吃不完怎麼辦?集體掃盤打包……6月,我們在北京見到了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宮廷史專家苑洪琪,和她聊了聊清代宮廷宴上的美食和筵席背後的秘辛。


我1976年從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畢業,然後被分配到故宮博物院宮廷組,在故宮工作了44年。我所在的宮廷歷史組,研究的是宮廷生活、衣食住行。

大家都說清代腐敗什麼的,在早期康熙乾隆時期,皇家是十分節儉的。

跟歷代相比,清代皇帝沒有喝大酒的,他們覺得酒和糧食不可浪費,皇帝在會上就提三巡酒,喝三次酒以後他就退席了,擺了再多吃的,也結束了。所以可想而知,他每次宴會的時間不會很久。

郎世寧《乾隆皇帝圍獵聚餐圖軸》(局部),故宮博物院

宴會實際就是一個「會」,吃飯只是一種形式,主要目的就是開會。那時候的菜單上,菜名就是記錄主菜、主料、燒制方法,可以看出就是很平常的材料。

一直到清代晚期,越腐敗吃得越講究。慈禧的時候才出現了「洪福齊天」、「萬壽無疆」,在菜裡邊拼成這些字。

苑洪琪曾為福桃MOOK《皇上吃什麼》一書做顧問,書中還原中國宮廷飲食風物,皇帝關於吃的喜好、宮廷名菜、天價食器、皇家稀罕物什等。


姚文瀚紫光閣賜宴圖卷(局部)清代的宴席種類繁多,萬壽聖節要辦宴,皇子成婚、公主下嫁要辦,還有朝鮮國貢使覲見,也要辦宴……像佳食令節,像中秋、正月十五,再到除夕、立春、端午節……都要舉行宴會,這些是屬於家宴,一家人找個理由團聚一下。家宴一般辦在乾清宮,皇帝住的地方,規模小一點。國宴的話就是在太和殿或保和殿舉行,這一種更像是一種公事,擺桌多的時候甚至一些大臣連皇帝的面也見不到,僅僅是一種儀式。


清代宮廷宴分為滿席、漢席2種。滿席又分6種等級,級別要比漢席高一些,又對應著漢席的不同等級,每個等級的使用場合都不同。以下這四種宴席,可以說是四大最獨特的清宮宴。


千叟宴:只舉辦了4次的巨型宴會

參與人數:6000人

為什麼有千叟宴?皇帝為了安撫更多的民心,向全國各地招募65歲以上的老人,有些老人還帶著他的兒子、孫子來,受眾面就大,人就多。4次千叟宴都有籠絡人心的政治目的,讓天下安定了才好治理。


茶宴:讀書人最想吃的一頓飯

參與人數:18-38人

茶宴算是一種最受皇帝寵幸的宴會,很特殊,不吃肉也不喝酒,而是符合資格的讀書人跟皇帝一起飲茶。茶宴喝的是三清茶,烹茶、吃點心。


三清茶

三清茶不是茶葉,是以鮮梅花瓣作為主料,同時配上佛手、松子,是一種乾隆調配的「私家飲料」。等於是文臣宴,跟皇帝坐在一起,皇帝當場出題,大臣作詩,是一種非常近距離的接觸。


坤寧宮婚房

合巹宴:只有2人的結婚紀念宴席

參與人數:2人

清代皇家喜事宴筵席一般來說會有三場:納採宴、合巹宴和筵宴禮。納採宴和筵宴禮的筵席是非常正式的,合巹宴更加私人一些,是皇帝成婚後合巹禮之後的筵席,慶祝二人結為夫婦。雖只有皇帝、皇后2人,但是一樣菜品都不少。

外藩宴:最熱鬧的宴會,少數民族大表演 

參與人數:數百人

要說最有意思的就是乾隆時期舉行少數民族的大宴,叫外藩宴。外藩宴是從康熙開始的,用來招待蒙古王公貴族的筵宴,歷代皇帝循例舉行。後來,範圍擴大了,有蒙、藏、回等等這些個民族。乾隆皇帝會5種少數民族語言,他把各民族都給請過來,用你的語言來跟你說話。過程中還要表演,少數民族的雜技,像維吾爾族的走鋼絲、舞蹈,蒙古說唱,哪個民族的都要表演一下。從尊重各個民族、維護團結的目的出發而舉辦的宴席。



雖然國宴是正式場合,但是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清宮宴會自帶很多槽點。

比如很多人不知道,皇宮裡邊舉辦宴會,御膳房只給皇室準備菜餚,其他人都要自備。

那個時候沒有吃公款吃大戶的,級別越高,可能要拿出的銀子越多。《大清會典》上記載,親王「10隻羊、10瓶酒」,在入宴之前就要交給膳房。假如三天以後舉行宴會,三天前就要落實,實在沒有酒、沒有羊,就折合成銀子。往下等級拿得越來越少,但是也要拿。

除此之外,去參加宴會還要統一著裝,穿上朝服,帶著補子,這也是要自掏腰包的,那套衣服也很貴的。質地可以是布的、是綢的、是紗的,但顏色、紋飾必須得對。有錢你就做好的,沒錢就次的。


有一個名詞叫「搶桌子」,入席時,你掙的多,你得多出錢;但吃完了打包帶走,就不管你級別高低了。

那麼多菜肯定吃不完,搶的是剩飯剩菜,都要帶走。尤其在康熙、乾隆時期,沒有特別奢侈腐敗的,有點像今天的「光碟行動」。不管你職位高低,只要眼前有,你就可以拿,誰也不笑話誰。

有一個笑話,有的清官沒有錢做衣服繡補子,只好畫了一個上去,吃完飯一打包湯水撒了,一下把圖案都弄壞了。


 

「滿漢全席」也是外界的一大誤解,本來沒有這樣的記載,後來有人提到的滿漢全席,宮裡並沒有出現過。

滿族入關之後,想要爭取民心,完全繼承了紫禁城,也保留了前朝的廚師、宮殿制度。當時的御膳房廚師,他只能管他自己的局部,不可能像今天一樣了解整個的過程。

到了晚清,地方上的官員不了解情況,加上辛亥革命以後,宮廷300個廚師有一大部分都流落到宮外去了。為了養家餬口,他在地方上要開自己的館子,把自己的手藝變成生活費,才有對宮裡生活產生了這樣一種想像。

皇帝的餐桌上分8排來擺,冷膳、熱膳、湯膳。那時候的名字特別樸實,熱膳就是炒菜,冷膳就是涼菜,看名字就能知道大致的做法。以下6道菜式,是清代宮廷宴上的常見名菜。

燒烤&火鍋

宮廷裡吃燒烤和火鍋比較多,燒烤是「片盤」,這桌上要是有「片盤兩盤」,那就是一個烤鴨、一個烤乳豬,這個做起來比較快。膳單上要寫了「熱鍋」,就是火鍋一類。宮廷裡吃飯,前後門都開著,冬天特別冷。所以加炭的火鍋,還有點著酒精燈的火鍋都很常見,這樣端來端去菜不會都涼了。在康熙時期,有鍋名為「十二品野味火鍋」。葷菜有鹿肉片、飛龍脯、狍子脊、山雞片、野豬肉、野鴨脯、魷魚卷、鮮魚肉,素菜有刺老芽、大葉芹、刺五加、鮮豆苗。

櫻桃肉

清代皇帝吃的東西都是有滿有漢,尤其乾隆以後,他羨慕漢族,對江南的食品又特別喜歡。有明確記載他就把江南一帶蘇州織造府一個叫張東官的廚師,帶到宮裡來,做了19年飯,那個時候記錄的蘇浙菜餚特別多。大方肉燉至五成熟出鍋晾涼,肉皮向上刀切5cm×5cm,切皮與肥肉,下面連著的瘦肉不切。放佐料,香料與紅曲粉等,上鍋蒸5、6個小時。蒸好後,皮與肥肉融縮軟糯,如一顆顆櫻桃擺在酥軟的瘦肉表面。 

金銀鴨

清宮的帝後都是鴨子愛好者,金銀鴨是從乾隆開始宮廷裡有的菜,金鴨就是烤鴨,銀鴨是鹽水鴨。

箱子豆腐

箱子豆腐的「箱子」,名字取自過去女人梳妝的梳妝匣。把豆腐切成了排骨塊,上鍋炸完,把上面薄薄地削了一片之後,中間挖個洞,再把肉餡擱到裡邊,再把箱子蓋蓋上,這叫箱子豆腐。

八寶鴨

乾隆皇帝尤其愛吃脫骨的八寶鴨,是特別精緻的。在腿這兒拉一個口,慢慢把骨頭整個取出來,鴨子的肚子裡面擱上8種食材,再給它包好了,外形還是一個完整的鴨子。然後去煮、去蒸,吃的時候打開這個鴨子,反正滋味兒都進去了。

餑餑

在整個清代,滿族的餑餑很受歡迎,搭配紅棗、玫瑰、葡萄、果仁、慄子,連漢族人也特喜歡。我們解放前還有好多滿族餑餑鋪,後來就都改成點心鋪了。

資料來源:《御茶膳房》、《內務府遺產》、《清宮御膳》 部分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福桃MOOK《皇上吃什麼》、富華齋餑餑鋪、蘇州吳門人家


相關焦點

  • 北京文化底蘊之故宮和故宮博物院有什麼區別?
    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建成。在這裡我就簡單列出幾項:繪畫方面:唐朝韓滉《商獸面紋甗、西周師趛鬲、戰國宴那麼說到這裡,可能就有同學會問了,那這故宮和故宮博物院有什麼關係啊?是啊,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隨著時間流逝,故宮和故宮博物院二者的概念逐漸模糊。
  • 我在故宮「飛簷走壁」
    在故宮測繪的五年,劉暢獲得了「測繪積極分子」的稱號,「當時我的英雄事跡就是,上去給構架量完尺寸,下面的同事沒記下來。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可以把這些數字複述一遍。」這個「飛簷走壁」的功夫,為他日後走遍中國許多地方進行古建測繪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 什麼是「國宴」?
    國宴餐具中國菜點講究配備器皿,所謂「美味還須美器盛」,餐具器皿的精美會使得國宴菜品更加賞心悅目。骨瓷餐具釉色溫潤通透,是高檔宴會菜餚的最佳搭配,目前的國宴餐具中絕大多數是瓷器,高規格的釉中彩瓷器是中南海、人民大會堂以及釣魚臺國賓館專用瓷器。
  • 國宴——專屬的中國味道
    當年的國宴從十月一日晚七時開時,持續了兩個小時,共開了六十桌。基辛格在回憶錄中寫「給我一隻北京烤鴨,讓我籤什麼都行。」國宴料理為中國掙足了面子,簡單樸素,四菜一湯,70年從不超綱。國宴是專屬的中國味道。
  • 中國第一次國宴吃什麼?這些國宴菜其實很簡單,自己在家也能做
    對於我們平民老百姓來說,國宴是只聞其神態不見其真形。想像中的國宴用料的講究得體,彰顯大國之氣派;還得有文化意義,代表大國之底蘊;做法還得精緻健康,傳承大國之風採。這一通下來,感覺國宴菜餚都是非富即貴,不太是尋常人家會端上晚飯桌的。
  • 國宴:到底長啥樣…
    當年的國宴從十月一日晚七時開時,持續了兩個小時,共開了六十桌。 70年國宴變遷史 ▲ 佛跳牆 基辛格在回憶錄中寫「給我一隻北京烤鴨,讓我籤什麼都行。」
  • 打造《故宮如夢》 繼《我在故宮修文物》後故宮再次嘗試影視化之路
    9月16日,騰訊和故宮博物院共同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這一次,數位化、5G成為被頻頻提及的詞語。據了解,未來三年雙方將通過「數位化+雲化+AI化」,在文物數位化採集與文化研究等領域助力「數字故宮」建設,故宮博物院預計將完成10萬件文物的高清影像採集、精修。
  • 國宴是中國最頂級的宴會,服務員都會外語,你知道國宴吃什麼麼?
    國宴是中國最頂級的宴會,服務員都會外語,你知道國宴吃什麼麼?大家應該去過很多宴會,但是你知道國宴?見過國宴麼?當然這絕對不是普通人能去得了的,一聽到國宴,是不是就是感覺很高級!在中國這個國宴絕度可以說是最頂級的飯局,中國國宴講究的可多了,像「色,香,味」這只是普通飯局該有的,像我們的國宴當然還講究「滋,補,養」這些特點了,像這樣的飯局,你想了解一下麼?
  • 蔡英文「臉譜」分享「國宴」布置引臺灣民眾強力吐槽
    蔡英文宣稱,每逢有海外元首到訪臺灣,其辦公場所都會舉行「國宴」。蔡英文「臉譜」專頁10日上午貼文詢問外界,是否注意過其辦公建築內的「國宴」布景。該文表示,每次在辦公地大禮堂舉行的「國宴」,都有一座充滿特色的花山當作布景。這座花山,是由辦內歷史悠久的園藝班設計布置而成。
  • 英國女王在白金漢宮舉行了盛大的國宴!看看「國宴」英語怎麼說?
    英國女王在白金漢宮舉行了盛大的國宴!看看「國宴」英語怎麼說? 2020-11-07 22:10 來源:英語萬能王 原標題:英國女王在白金漢宮舉行了盛大的國宴!看看「國宴」英語怎麼說?
  • 故宮,我來了!——故宮博物院有序開放首日現場直擊
    (原標題:故宮,我來了!——故宮博物院有序開放首日現場直擊) 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題:故宮,我來了!
  • 沙佩智:傳承非遺文化 弘揚蘇州「國宴」
    形成於中國清朝康乾盛世期間的蘇州「國宴」——蘇州織造官府菜,也是蘇州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了解它的人並不多。2011年,蘇州織造官府菜製作技藝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項幾乎失傳的烹飪技藝之所以能夠「復活」,都要歸功於一位70歲的老人——人稱「沙奶奶」的蘇州民俗學會飲食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蘇州吳門人家飲食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沙佩智。
  • 千套國宴點心半天售罄 28元國宴四寶最受歡迎
    上午10時許,記者在館內看到,在「曲水流觴」的宴會大廳,國宴大廚現場製作、介紹國宴甜品,供遊客品嘗。現場出售4種國宴美食,28元的國宴四寶最受歡迎,包括艾窩窩、芸豆卷、豌豆黃、薩其馬。此外,西式國宴點心每套78元。「上善若水APEC之旅」初步計劃從今天起開放兩個月。截至上午11時,已有5000多名市民進入水立方體驗,準備的1000套國宴點心也全部售完。
  • 從北京故宮到渥太華歷史博物館:中加關係「快速升溫」
    從北京故宮到渥太華歷史博物館:中加關係「快速升溫」 任春/人民日報客戶端 2016-09-24 07:49 來源:澎湃新聞
  • 在故宮見證青銅器(眾生相·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的故事②)
    北京故宮西北角樓處,藏有一方小院,是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一扇木門之後,坐西朝東的一間房,綠蔭遮日,是我工作多年的地方。來往之人都是相熟同事,也有不少年輕人,院子裡還養了幾隻慵懶的故宮「御貓」。在故宮的大半輩子裡,我的一生與青銅器和古文字有著道不盡的不解之緣。
  • G20西湖國宴餐具 源於上海創意 【圖】
    人民網上海9月4日電 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在浙江杭州舉行,而中方為歡迎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精心準備的國宴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其中,來自上海瑪戈隆特的國宴餐瓷點亮了「西湖盛宴」,展現了「上海創意」。
  • 印度國宴上也會用手抓飯嗎?
    在計劃中時,我和女朋友就體驗過印度一些文化,這其中就包括手抓飯,體驗的過程有些難受,但是體驗過後,我女朋友突然問道:「我記得歐巴馬參加過印度國宴,難道印度的國宴邀請它國領導人也用手抓飯?」而我陷入沉思中……之後我腦補的畫面就算了,於是選擇上網查了查——印度國宴。
  • 國宴七十年:國家級別的飯局都吃啥?
    長安街上戰車方陣嶄露頭角,國賓館裡國宴大軍也將亮出真容。國宴,是廚子們精心排練的閱兵場。 佛跳牆 基辛格在回憶錄中寫「給我一隻北京烤鴨,讓我籤什麼都行。
  • 故宮,讓我處於永無止境的探索中
    13000多箱故宮文物,踏上了南遷的路途,開始了輾轉遷徙的歷程。南遷文物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歷代宮廷收藏,是國寶級存在。在這些文物南遷的15年中,行程上萬裡,穿越大半個中國,沒有一件丟失,也幾乎沒有毀壞,堪稱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蹟。  作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故宮博物院「故宮文物南遷史料整理與史跡保護研究」的組成部分,《故宮文物南遷》大型紀錄片於2020年啟動。
  • 揭秘國宴上的頂級餐具
    導語:國宴被稱為一個國家最為頂級的「飯局」,以烹製精細名揚四海,而其餐具更是具有一個民族特有的風格。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在我國國宴上曾經出現過的一些餐具。 亞信峰會國宴餐具 潔白如玉的瓷面,裝飾色調取自敦煌壁畫的沙黃色,絲帶飄繞的祥雲、頭頂罈子的少女、沙漠、寶塔、遠山、船舶、棕櫚樹等圖案縈繞在盤碟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