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拾遺:冰心吳文藻——時短情長,一生惟夠愛一人(中)

2020-12-15 彌度尚奢

冰心入學不到三個月,肺支氣管舊病便復發了。醫生要求她靜心休養半年。因此,她不得不住進療養院。而冰心生病,吳文藻當時並不知曉。直至1923年聖誕節,吳文藻途徑波斯頓去紐約度假,和清華同學聚會時,才得知冰心吐血住院的事。他隨即同幾位好友專程到療養院去看望冰心。好友來訪,冰心的抑鬱之情隨之一掃而空,而吳文藻也萬分心疼因病痛折磨愈發憔悴的冰心。

半年的療養,讓她倍感抑鬱。但這半年時光恰恰是她無拘無束的自由活動時間和讀書的好時光。病痛中她也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愛與同情,使她刻骨銘心,久久不能忘懷。她曾在《寄小讀者》中深情寫道: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落,也不覺是悲涼。

人與人的相遇、相處,是上天註定的緣分——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若非當初許地山在遊輪上找錯了人、誤點了鴛鴦譜。給了冰心和吳文藻這次相遇的緣分,也就不會有以後的相愛甚至是結伴走過一生、白頭到老的姻緣。

我們都知道從相遇相識到相親相愛,乃至相伴一生、白頭到老這樣一段漫長的路程何其遙遠、何其艱難。最初的信件固然能夠增加彼此的了解,若要真正走入對方的內心還是需要共同相處的,如同我們所認為的異地戀是沒有奔頭的。恰好他們在一次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一個可以共同相處的機會。

在美國若要獲得碩士學位,按照慣例學生需要掌握至少兩門外語,即除了英語還需修習第二外語。

1925年的夏天,冰心到達紐約東部綺色佳小城在康寧奈爾大學暑期學校補習法語。當她去補習法語時,恰好碰見同到此處修習法語的吳文藻。或許是他們心中暗湧的情愫感動了上天,才給了他們一個絕妙的重逢和朝夕相伴的機會。

兩個人在一處,又對對方互有好感,在一起也就水到渠成。吳文藻如何跟冰心表明心跡,在冰心的《我的老伴吳文藻》這篇文中雖一筆帶過,但卻又一種平實動人的美。冰心說:

綺色佳是一個風景區,因此我們幾乎每天課後都在一起遊山玩水,每晚從圖書館出來,還坐在石階上閒談。夜涼如水,頭上不是明月,就是繁星。到那時為止,我們信函往來,已有了兩年的歷史了,彼此都有了較深的了解,於是有一天在湖上划船的時候,他吐露了願和我終身相處的想法。經過了一夜的思索,第二天我告訴他,我自己沒有意見,但是最後的決定還在於我的父母,雖然我知道只要我沒意見,我的父母是不會有意見的!

走到一起的兩個人有了更加頻繁的書信往來。他們把愛情刻畫在書信上,相互盼望對方的回信,希冀對方看信時也總會嘴角不自覺上揚,笑出聲來。 吳文藻對冰心的用心在一個細節上就能夠體現——每每給冰心寄信的信紙,上面都會印著冰心姓名縮寫的英文字母,這樣的禮物在今天便是獨一無二的定製禮物。冰心在《我的老伴吳文藻》文中也描述過這個細節,她這樣說道:

一九二五年秋,他入了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離波士頓較近,通信和來往也比較頻繁了。我記得這時他送我一大盒很講究的信紙,上面印有我的姓名縮寫的英文字母。他自己幾乎是天天寫信,星期日就寫快遞,因為美國郵局星期天是不送平信的,這時我的宿舍裡的舍監和同學們都知道我有個特別要好的男朋友了。

1926年夏天,冰心從威校畢業。那時,她面臨兩個抉擇——去牛津大學繼續深造,另一個便是應邀回母校燕大任教。當時吳文藻決意留下攻讀博士學位,而冰心三思之後拒絕了深造機會,選擇了後者。吳文藻尊重冰心的意願,隨後寫了一封很長的信,還附了一張自己的相片,叫冰心帶回國給她的父母。希望通過這封情真意切的信,去說服冰心的父母,同意將女兒許配給自己。

這紙求婚書字斟句酌,言辭懇切,可謂範本,一度成為美談,流傳至今——吳文藻在開篇就表明自己用白話是出自真誠,接下來他就開始闡釋自己對於他和冰心之間的愛情以及婚姻的看法。讚美冰心是一位"新思想、舊道德"兼備的完人。他對她由敬佩而戀慕,由戀慕而摯愛,由摯愛而求婚。信的最後,表達了自己的緊張與惶恐,標明了這一生的成功或失敗,快樂或痛苦,都繫於長者之一言。足見他對冰心的情真意切與重視。

冰心回國後,並不敢當面向父母說起這件事。只在晚上的時候偷偷地把這封求婚書放在了父母房間。可父母第二日同沒事人一樣,也未同她談過這件事。故此次的求婚,父母未做回應,也宣告吳文藻的首次求婚以「失敗」告終。但這樣一封千古一絕的求婚書,冰心的父母其實內心早已認可,這才有1929年二人婚約的應允。

相關焦點

  • 冰心,為什麼會愛上吳文藻且一生不離不棄?
    -02-愛學習的冰心,家庭環境不錯的冰心,隨著五四運動的驚雷,將她「震」上了寫作的道路,開創了「冰心體」、「繁心體」(也有稱為春水體),二十歲出頭的冰心,已經名滿中國文壇。冰心給梁實秋的信中說道: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處就得不著,女人的壞處就使他犧牲了。這話說的,林徽因也不客氣,直接把冰心的名字翻譯成Ice Heart,就是冰冷的心的意思,不言而喻。第一回合不分勝負,第二回合開啟了。
  • 冰心與吳文藻:因萍水伏白首雙星,相知相愛度一生
    演出第二天,好幾個男同學到冰心寄身的美國同學家看她,對她的表演極力讚美,機靈的冰心,朝這幾個男同學打量過去,一個人眼熟得很,即使沉默,躲得遠遠的,她還是認出他,吳文藻。她忍不住轉身,噗嗤一笑,心想,這人真真可氣又可……愛!說好不來,原來早在臺下看完全出!這才是好戲呢!吳文藻不敢看冰心,只覺她的目光在燙著他臉頰。
  • 吳文藻與冰心的愛情,「志同道合」與「情投意合」共築幸福的婚姻
    1986年1月17日,冰心女士在《婚姻與家庭》雜誌上發表的文章《論婚姻與家庭》中寫到:「戀愛不應該只感情地注意到『才』和『貌』,而應該理智地注意到雙方的『志同道合』(這「志」和「道」包括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等等),然後是『情投意合』(這「情」和「意」包括生活習慣和愛好等等)。」
  • 冰心與吳文藻:因萍水伏白首雙星(1)
    鳴聲呦嗚的汽笛,卷濺的銀浪,或皺褶或敞闊的藍空,營營的人語,冰心常常和吳文藻在這種壅塞枯燥中依欄交談。冰心學的文學,吳文藻學的社會學,冰心沒想到,面前的青年,不僅學有所專,對文學也頗多涉獵,所讀書籍,有不少竟是她所未讀未聞過的,這讓有些驕傲的女作家感到些許慚愧,不覺對吳文藻心生好感。吳文藻對冰心早已聞名,如今,見了「真人」,更為敬慕。
  • 冰心與吳文藻:因萍水伏白首雙星(2)
    冰心在無數文章裡謳歌過的母親楊福慈,去世了,冰心悲痛至極,後來,她在《南歸》這篇長文裡,追記了母親病重而離去的全程,她的無告和悲切,盡在字裡行間。緊接著,是吳文藻父親吳煥若的永去。吳謝兩家籠罩在濃稠傷慟中。孤單的吳母來到北平,和冰心夫婦同住,謝葆璋因退休也返回北平。這時,冰心的二弟謝為傑和吳文藻的妹妹吳劍群,都升入燕大,他們雖住宿舍,卻常到冰心家探望。
  • 冰心和吳文藻的愛情,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但卻把僅有的刻薄給了她
    她在回憶丈夫吳文藻的文章《我的老伴吳文藻》中說自己還從沒有聽過這麼逆耳的忠言,也正是如此,大概冰心覺得眼前的這個男人,有才氣,與眾不同,後來到了美國,大家互相留下聯繫方式,冰心和吳文藻也留了聯繫方式。冰心到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院攻讀文學學位,吳文藻在達特茅斯學院攻讀社會學,兩人相隔甚遠,但也不忘時常通信。
  • 冰心:燕南園
    大量的評論與研究的文章出現,各種不同的聲音都有,為了配合《冰心全集》的出版,北新書局編選了一本冰心論集。編者李希同尋訪了冰心自從走上文壇之後的所有評論文字,從中選出24篇,兼容了各種不同的觀點,對沒有入選的文章也在跋中列出了篇目,定名《冰心論》。《冰心論》與《冰心全集》一樣,基本上反映了直到上世紀30年代初,冰心創作與對冰心批評的全貌。
  • 冰心寫作生涯長達70餘年 單純、自然、優美曾被稱之為「冰心體」
    20歲出頭的冰心,已經名滿京華。在去美國的「傑克遜總統號」郵輪上,冰心與吳文藻相識。冰心在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院攻讀文學,吳文藻在達特默思學院攻讀社會學,他們從相互的通信中,逐漸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吳文藻不約而同到康奈爾大學補習法語,美麗的校園,幽靜的環境,他們相愛了。
  • 冰心親孫子對冰心的評價:枉為人表
    「誰的童年被愛的陽光照耀著,那他就會互相創造幸福,就會對父母的言語、對他們善良的心意、對他們的勸導和贈言、對他們的溫存和警告有著特殊的敏感和接受能力。」突顯這一問題的並不在吳平本人,而是2010年,因冰心的孫子吳山在冰心與吳文藻夫婦墓碑上寫下的「教子無方、枉為人表」而起,人們在嘆息吳山對於祖父母如此不敬的同時,更是對於每個人都要經歷的童年教育進行了深深的思考。
  • 冰心:母愛與童心的化身,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
    所以,冰心寫作中常常流露出一種超越塵世煩憂的泛愛主義。在她看來,人們只要憑著愛心,就能夠消除人的隔膜和對立,可以解決社會上的壓迫和紛爭。吳文藻直言不諱,「如果你不趁著國外時間看一些課外書,這次到美國就是白來了。」冰心自尊心強,初聞不免刺耳,可兩人卻成了相伴一生的伉儷。
  • 冰心的孫子為何在她的墓碑上,寫「枉為人表,教子無方」8個大字
    素有「文壇祖母」之稱的冰心乃是我國著名的詩人、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她的著作《寄小讀者》乃中國兒童文學的開山之作。其詩句溫柔動人,著名作家巴金就曾說過:希望一代代的青年人能多讀些冰心的書,都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因為讀冰心的詩能夠感受愛和懂得愛,對青年人和孩童的心理健康成長起重要的作用。
  • 平如美棠成絕響:愛一人比海更深
    在上海自然博物館門口,90多歲的饒平如,總愛順著博物館邊沿走一圈,一邊再把整個牆壁摸一遍,走不動了,就坐在臺階上發呆。他不幹什麼,他只是想她了。是啊,怎麼能忘呢?從前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02冰心,原名謝婉瑩,被稱為二十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她與吳文藻也有一段愛情佳話。冰心和丈夫吳文藻的愛情故事,開始於遠洋客輪上的一番陰差陽錯。1923年,上海開往美國的輪船上,冰心代同學找弟弟找錯了,似乎是上天有意安排的一樣遇到了吳文藻。
  • 冰心生命中永遠的「小桔燈」——母親楊福慈
    在冰心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她所展現出來的溫馨、深切的母愛之情。這是因為母親楊福慈的人生理念,就像一盞小桔燈一樣,雖然光很微弱,但卻照進了冰心的生命裡。楊福慈對生活的態度、看法和理念,深深並長久地影響著冰心。
  • 林徽因和冰心,兩位奇女子的恩怨人生,結局卻老死不相往來!
    林覺民的侄女叫林徽因;謝鑾恩的孫女叫謝婉瑩,筆名冰心。本以為這是林徽因和冰心的極為偶然的間接交集。但實際上,後來的歷史如此捉弄,讓兩人的恩恩怨怨眾說紛紜。2、兩位傳奇女子的相識冰心的丈夫吳文藻,中國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
  • 冰心實力「坑」老公,偷換照片、說錯花名,梅貽琦:真是書呆子
    情人之間不僅要彼此相愛,還要志同道合,愛才能持久。有趣的人,能把和愛人的生活處成趣味橫生的段子,即便有了矛盾,也能機智的化解。冰心和吳文藻的相遇,也是源於一段趣事,冰心的迷糊讓兩人陰差陽錯認識了。當時冰心的一個朋友請她幫忙照顧一個姓吳的弟弟,冰心認錯了人,將吳文藻當成了要照顧之人,兩人因此認識了。吳文藻對溫婉的冰心一見鍾情,鼓起勇氣要了她的住址,從此開始了追妻路。當時冰心的追求者很多,他們都給她寄信,只有吳文藻寄的是明信片,因此引起了冰心的注意。
  • 細說「恨水」與「冰心」的故事,「恨水不成冰」,真如謠言那般?
    張恨水和冰心都是民國時期的作家。張恨水的《金粉世家》描寫了上層社會的生活百態。冰心在《繁星》中以愛的哲理歌頌愛情。回顧他們的一生,他們很少見面。那時,張恨水還不認識冰心,從時間軸上看,「恨水」這個筆名與冰心無關。除了「恨水不成冰」的誤讀外,為什麼謠言傳播得如此之廣?這要從張恨水奔放不羈的性格說起。 張恨水有很多孩子,稿費應該可以維持全家的生計,由於忙於寫作,自然沒有時間去注意謠言。然而,隨著謠言越傳越廣,張恨水不得不出面澄清。
  • 冰心與紅玫瑰|紀念冰心誕辰120周年
    今年是冰心先生誕辰120周年,中國作家協會、中國現代文學館等單位組織了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冰心女兒吳青,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李敬澤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向冰心墓敬獻紅玫瑰,緬懷一代文學巨匠。冰心玫瑰玫瑰花是冰心先生一生最愛的花。
  • 冰心與孫立人將軍的友情
    談及冰心和孫立人的交往,最早可能要追溯到1923年8月。那時,梁實秋、吳文藻、顧毓琇、孫立人等80多位清華學生乘坐美國郵船傑克遜號一起前往美國留學。冰心則作為燕京大學的學生一同乘坐了該船。在船上,冰心通過燕京大學的許地山結識了清華大學的梁實秋和吳文藻,並逐漸熟悉。但冰心似乎和孫立人並不認識,也許在船上曾擦肩而過。
  • 冰心是著名作家,寫出很多優秀作品,為何卻被孫子罵「枉為人表」
    冰心一生作品頗多,寫出很多優秀的作品,她的作品到今天也深受人們的喜歡,但是這位優秀的女作家,死後的墓碑上卻被親孫子刻了「枉為人表,教子無方」八個字。冰心後來的很多作品中,都描寫了她童年時期在海軍軍營中的生活,那是一種獨特而幸福的經歷,吸引著當時很多沒見過世面的中國人。冰心在文學寫作方面也是很有天賦的,她小時候讀一些古典小說,小小年紀就能寫作,是天生聰慧的作家材料。
  • 林徽因和冰心的丈夫是同窗,二人還曾合照留念,為何後來交惡?
    冰心和林徽因都是福建人,算是老鄉;年齡又相仿,冰心比林徽因大了4歲;她們倆都是民國著名詩人,冰心有《繁星》,林徽因有《人間四月天》。她倆雖是同鄉,但一開始並不認識。因為各自的男朋友,她倆才相識。冰心的男朋友是吳文藻,林徽因的男朋友是梁思成,吳文藻和梁思成是清華同班同學,還是上下鋪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