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大部分寶寶3、4左右就上幼兒園了,這個年紀很多生活技能才基本熟練,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上廁所,遇到陌生人會手足無措。對於剛上幼兒園的寶寶,寶媽處於擔心,每天會問很多關於幼兒園的問題。
一天辛苦工作後,洋洋媽媽好不容易把孩子接回家,在沙發上休息的時候,這才發現洋洋的褲子是溼的。媽媽立刻給寶寶換褲子,換完後一想,這褲子估計已經溼了很久了,問了洋洋才知道,放學前他就尿褲子了,一直都沒換。
寶寶穿溼的衣服很容易感冒,洋洋媽媽擔心寶寶在學校裡經常這樣,於是立馬在幼兒園的家長群裡質問老師:"孩子的褲子怎麼是溼的?你們好幾個老師,就讓孩子一直這麼溼著嗎?"
老師看到洋洋媽媽的質問,一方面承認自己工作中存在失職,但也表示家長們也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能什麼事情都賴老師。此話一出,洋洋媽媽開始在群裡懟老師,沒想到其他家長紛紛附和,覺得老師說得沒錯,有位家長還回懟,表示她也要教孩子一些事情。
孩子經常在幼兒園尿褲子,家長確實也有些責任,老師教育的同時少不了家長的教導。家長在送孩子去幼兒園之前,需要教孩子一些自理常識,畢竟幼兒園一個班裡很多孩子,老師不可能只圍著一個孩子轉。老師偶爾太忙疏忽掉了,家長可以提醒,雙方多些互相理解才能更和諧。
1、 多和老師溝通
孩子會有很多的小狀況,老師可能很難第一時間發現,家長們可以提前說。比如打電話稍微給老師提醒一下,但別打得太頻繁,老師也有很多事要處理,這樣的話他們會感到厭煩。孩子上幼兒園之後會有新的習慣,家長多和老師溝通,能較快獲知孩子的信息,教育孩子。
2、 客觀看待孩子犯的錯誤
很多家長疼愛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出事犯錯後,沒有了解清楚狀況就開始護著孩子,跟老師爭吵,傷了和氣,結果發現是自己孩子的錯。家長愛護孩子的心情大家都能理解,但是也需要有個度。明白事情原委後,該承認的錯誤要承認,事後耐心教育孩子。
3、 多培養孩子獨立
孩子離開家上學到出社會工作,其實就是一個漸漸獨立的過程。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可以提前教孩子,告訴他們要自己好好吃飯,餓了渴了就跟老師說;冬天午睡起來自己穿衣,女孩子頭髮亂了可以主動找老師綁,身體不舒服就說,教會孩子表達需求。
在和老師相處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佔理的時候不要得理不饒人,理虧的時候積極認錯、端正態度,以後大家才能繼續和諧相處。
今日互動話題:你和老師是如何相處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