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後說話仍不流利?家長巧用「媽媽腔」,提升寶寶語言能力

2020-12-17 好媽媽郝女士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引言:

對孩子來說,他們處於語言敏感期(3歲)的時候,是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最重要的一個階段。而在這個時候,父母對於孩子語言的引導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家長會發現孩子在過了語言敏感期的時候,語言表達能力依然比較的薄弱,說話不利索這很有可能是因為父母沒有掌握在語言敏感期給予孩子採用媽媽腔的教育。

實例簡析

麗麗的孩子現在已經三歲了,前段時間關於孩子說話的問題,她也非常的苦惱。他朋友的孩子和她的孩子年紀是相仿的,但是現在朋友的孩子已經能夠運用很多的詞彙去表達一個完整的句子。

而麗麗的孩子現在明明也已經過了語言敏感期,但是說話也依然斷斷續續不利索,只會一些簡單的詞語無法表達出一個完整的句子。有一次,麗麗帶孩子去商場的時候看到零食區的薯片和餅乾。

孩子也只能夠一直指著零食區的薯片餅乾來表達他想要買這兩樣東西,但是他卻無法把這整個需求用一個句子完整的表達出來。這時候朋友就開始緊張了,而麗麗正好有個朋友是學心理學的,便去詢問了原因。

但是做了相關的檢查,也沒有檢查出孩子在某方面出現了什麼問題,最後朋友問到他平時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是採用怎樣的方式?這時候麗麗才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平時她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才用的也是成人語言的簡潔表達。

和孩子溝通時,語言選擇的重要性

由此可以看得出來孩子的接收能力和成人是不一樣的,所以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採用的語言方式也是應該要不一樣的。

如果家長一直都用成人的簡潔語言和孩子溝通,孩子是不會有任何反應的,也會直接的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這個時候不妨採用媽媽腔的方式去和孩子進行溝通。

那麼什麼叫做媽媽腔呢?

所謂的媽媽腔,他指的是許多的媽媽發現和使用一種能夠促進孩子提升說話腔調的技巧。特別是對於三歲以下的孩子處於語言敏感期的階段是非常的有幫助的。

在生活當中也可以有相關的例子,比如在帶孩子去公園看到了金魚的時候,有的媽媽會直接的說這是金魚。這種表達方式是成人之間簡潔明了的表達,而所謂的媽媽腔是指寶寶,你看這個是紅色的小金魚,它會在水裡遊來遊去,你來看看它是怎麼遊的呢?這段話對於孩子才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這種能夠引起孩子反應的強調便是所謂的媽媽腔。

而在運用媽媽腔的時候有幾個誤區是要避免的,主要有這3點

1.區分兒語和媽媽腔。

小孩子在沒有掌握複雜的語言表達方式的時候,他們說話一般會說吃肉肉,讓孩子睡覺的時候會說睡覺覺。這種便是我們所說的兒語。

而媽媽腔和兒語之間是有著非常明顯區別的,媽媽腔是一種可以引導孩子理解語言和認知世界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會比兒語來得更加的細緻,而且也不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感。

2.媽媽腔是有時間限制的。

媽媽腔的運用也是需要根據孩子的具體年齡而做出判斷的,因為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的時候,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會更加的強,這個時候如果還採取媽媽腔去和孩子對話的話,只會讓孩子覺得非常的幼稚。

一般來說,孩子在六歲之前,孩子思維能力和理解力多發展的不夠完善,在這個時間階段家長更應該注重的是去幫助孩子掌握更多的語言表達技巧。

所以在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採用媽媽腔去和孩子溝通,但是孩子如果過了這一個階段的話,就不要再採用媽媽腔了,會直接的阻礙孩子的語言發展。

3.媽媽腔並不是只有媽媽能用。

很多人聽到媽媽腔這個名詞之後,會顧名思義的理解成為是媽媽專屬用的一種和孩子溝通的方式,但是其實並不是如此,媽媽腔他指的只是一種引導孩子去理解世界,理解語言的技巧,所以無論是媽媽還是爸爸還是任何人都是可以採用的。

家長學會使用媽媽腔去和孩子進行溝通,在六歲以前是能夠促進孩子去理解外界提升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那麼媽媽腔,在具體親子溝通中,又應該如何去運用呢?

1.內容一定要具體。

由於孩子理解能力比較的薄弱,所以在採用媽媽槍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對於事物的描繪一定要具體把他所有的特性都用語言表達出來。

比如前面在說金魚的時候,如果只是簡單地用這是金魚來表達的話,孩子對於金魚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但是如果換成媽媽腔告訴孩子金魚是遊來遊去的,紅色的小金魚,這樣的話孩子也會更加的有興趣,也更加容易理解。

並且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也可以通過媽媽腔來掌握金魚的一些特點和習慣。

2.重點一定要重複。

父母說出一番話的時候,孩子不一定能夠抓住這一番話的特點,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提煉出來。你想讓孩子聽到的重點一定要反覆的去給孩子大腦產生刺激,不停的重複,這樣孩子的大腦就會形成一種慣性。

3.語句儘量簡短一些。

對於成人來說,長難句的主謂賓定狀補都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夠,所以對於這樣的複雜句式是不能夠像成人那樣去進行剖析的。

而且他們也不明白哪個詞語的重音的變化會產生怎樣的區別。他只能夠簡單的從你所說的這一段話來理解它們的字面意思,所以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儘量不要說讓他們無法理解的長難句,用簡潔的方式去表達。

4.語速要放緩。

孩子理解能力會比成人來說慢的多,所以在和孩子講話的時候也一定注意語速不要過快,因為孩子在接受了你所說的話之後,需要一段的時間進行消化,才能夠真正的接受到你所要表達出來的信息。

所以在用媽媽腔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語速,儘量不要太快要有耐心去向孩子傳達出你要表達的信息,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完全的接受。

5.語言表達要清晰。

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都是很大的,尤其是孩子現在處於一個模仿階段非常強的時候,家長在發音的時候,如果有一些不良習慣,孩子也很容易模仿。而一旦孩子模仿了父母發音上面的陋習之後,也會影響他們之後的語言開發。

語言表達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能力,擁有一種好的語言表達行為也能夠讓孩子在未來的學習和社會交往過程當中有著更大的優勢,而且這種語言表達能力的語言敏感,其實需要父母不斷的去引導,這個時候的父母一定要掌握這個關鍵期。(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相關焦點

  • 孩子過了「語言敏感期」說話還不利索?因為你還不懂用「媽媽腔」
    她的孩子已經三歲了,說話還是不利索,只會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簡單的語句。作為孩子的家長小張一家很是著急。急忙跑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孩子健康,沒什麼問題。但是小張很奇怪,沒什麼問題,為什麼自家的孩子過了語言敏感期了說話還是不利索。醫生解答說:"可能是你們教孩子說話的方式不對。你們平常是怎麼教孩子說話的呢?"
  • 孩子3歲仍說不清話?媽媽要及時使用「媽媽腔」,正向引導孩子
    「媽媽腔」是指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儘量把事物具體化,用溫柔的語氣去引導孩子。比如父母想要讓孩子拉臭臭的時候告訴自己,父母要跟孩子說:寶寶,你肚子疼的時候要記得告訴媽媽,媽媽帶你去拉臭臭。父母將拉臭臭這件事情具體化,孩子才能正確理解拉臭臭是怎麼回事?自己想拉臭臭時要怎麼做?使用「媽媽腔」能夠豐富語言魅力,讓孩子更好地理解。
  • 寶寶開口說話時,媽媽堅持4個引導方式,孩子「口齒清晰」又流利
    兩歲以上的孩子基本就可以說出簡單的句子了。但是要想讓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強、口齒清晰,在孩子開口說話後父母的引導是必不可少的。媽媽堅持4個引導方式,孩子「口齒清晰」又流利1.用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引導開口說話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讓他開口說話其實是很難的,這時家長就可以通過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來引導孩子說話。
  • 孩子說話沒有邏輯,聰明的家長巧用故事,提升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孩子,說話辦事邏輯能力特別差,明明很簡單的一件事情,他非得繞個大圈,說了半天結果別人也沒搞明白。總之每次和這樣的孩子說話,都特別的費勁,根本聽不出他說話的重點。小西兒子都5歲了,在幼兒園裡面經常被老師「冤枉」。兒子本來就比較調皮,在幼兒園一會也不閒著,在班裡是出了名的調皮搗蛋。
  • 3歲孩子還不會說話,找到原因做好調整,輕鬆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
    兒童基本的語言形成在三歲左右,有的孩子開口說話早,基本到了兩歲半以後就能使用流利的語言進行正常的交流;有的孩子開口說話晚,即使快到三歲或者已經滿三歲了,還不太會說話,也屬於正常情況。當然這些範圍裡也要排除一些本身就有語言障礙,大腦發育遲緩的孩子。
  • 3歲孩子還不會說話,找到原因做好調整,輕鬆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
    兒童基本的語言形成在三歲左右,有的孩子開口說話早,基本到了兩歲半以後就能使用流利的語言進行正常的交流;有的孩子開口說話晚,即使快到三歲或者已經滿三歲了,還不太會說話,也屬於正常情況。當然這些範圍裡也要排除一些本身就有語言障礙,大腦發育遲緩的孩子。
  • 娃說話晚,可能是他的「布羅卡氏區發育」落後,3個方法激發寶寶語言能力
    但是有的孩子兩三歲也說不出來一句流利完整的話,就讓很多家長都非常的擔心,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夠流利的說出一大段一大段的話,怎麼自家的孩子就做不到呢?前段時間去閨蜜家裡做客的時候,剛進家門,閨蜜就叫他的兒子說:"向阿姨問好,說歡迎阿姨到家裡來玩。"
  • 寶寶說話晚怎麼辦?家長正確引導,讓孩子越說越流利
    文/可馨育兒 案例:亭亭都一歲多了,媽媽對她說的話,她都可以聽得懂,但是就是回應的比較少。別的寶寶跟媽媽都有很多話說,可亭亭這裡卻很少說話,看著自己的孩子就是不想說話,媽媽可是擔心壞了。就想辦法去引導亭亭說話,比如,跟婷婷講故事,然後問她喜歡哪個人物;或者帶她去動物園給她說都是什麼動物,問她喜歡哪些動物;或者帶她到兒童樂園,讓她去交朋友等等。通過媽媽不間斷的努力,亭亭慢慢的也說話了,雖然不像那些外向的孩子一樣說話很多,但起碼是個說話正常的寶寶了。 寶寶說話晚怎麼辦?
  • 寶寶說話太晚?不願說話?家長用這4招,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科學研究,一歲左右的孩子通常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但是,由於成長環境不同,每個孩子的情況也不同。有些孩子在兩歲左右就已經非常靈敏了,口齒伶俐,甚至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但是有的寶寶在三歲左右還未開口說話,或者不願意表達。大家都明白,語言表達對孩子的未來尤其重要。
  • 孩子多大說話才正常?關於孩子語言發展的規律,家長知道多少?
    一、孩子什麼時候說話和三大因素有關1、觀察能力孩子在最開始學習語言的時候都比較聰明,只要家長們多重複,經常在寶寶的耳邊念叨,他很快就會掌握這項內容,就算是他還不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在身體其他方面的反應也會做出相應的回饋,比如爸爸媽媽說看桌子,
  • 3個方法提升寶寶語言表達能力,家長多堅持,孩子「能說會道」
    有很多孩子好似天生就長了一張「巧嘴」,能言善辯,但其實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後天的養成和家庭環境有著異常緊密的聯繫,如果想要孩子溝通無礙,「內外兼修」就必不可少。3個方法提升寶寶語言表達能力只有腦中有大量的閱讀量與儲存量,才能顯示出孩子語言能力的強弱。閱讀大量的書籍古典,將書中的黃金屋化為自己的珍寶,才能在話語出口之時,形成緊密的邏輯思緒,說起話來,也才更加頭頭是道,有頭有尾。家長只有多引導孩子閱讀,養成閱讀好習慣,豐富認知,孩子的語言能力必然會得到提升,出口成章的能力也不在話下。
  • 孩子說話晚,別再認為「貴人語遲」,巧用「繪本」提升語言表達力
    說到「貴人語遲」的代表,當屬發明家愛因斯坦,據說愛因斯坦3歲才開口說話,但是這種現象是「特例」,家長千萬不要「以偏概全」,認為孩子說話晚沒關係。孩子的語言發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只有每個階段給孩子正確的引導,才可以輔助推動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 寶寶開口說話遲?不願說話?家長用這四招,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科學研究,一歲左右的孩子通常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但是,由於成長環境不同,每個孩子的情況也不同。有些孩子在兩歲左右就已經非常靈敏了,口齒伶俐,甚至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但是有的寶寶在三歲左右還未開口說話,或者不願意表達。
  • 2歲就能流利背古詩,怎麼教的?家長堅持3件事,你家寶寶也能做到
    3件事堅持對孩子說話「說話」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也很「沒用」,但其實對增強寶寶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是大有幫助的。很多寶寶說話晚、認知能力差就是因為日常接收到的語言太少,結果說話都比較晚又怎麼能達到流利背古詩的程度呢!從寶寶出生之後,家長就要每天堅持和寶寶「對話」,不管寶寶是否能聽懂,家長都要一直說。
  • 想要寶寶說話早,抓住語言高峰期,2招讓寶寶口齒清晰又流利
    球球都3歲了還停在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層次,每當球球媽看到別人家孩子能和大人對話,羨慕得要死,那時我一邊安慰球球媽媽,一邊也為球球擔心,3歲還不會說話當真是有點晚了。語言是每個人表達自己感受的最直接的方式,根據條件的不同,人在嬰幼兒時期開始說話的時間都有區別,涉及的不只是先天條件,也有後天條件的影響。在不考慮先天條件的情況下,越早教會孩子說話,越有利於寶寶的大腦發育。
  • 在2-3歲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媽媽這樣做,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大
    比如同齡的孩子,有的明顯高一些、壯一些;有的卻看起來瘦小一些;那麼瘦小一些孩子的家長就自然而然的會向高高壯壯孩子的家長討教一二飲食營養等方面的養育心得;而家長間相互的交流大多都是熱心的、無功利的,知無不言的。昨天就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個4歲的孩子用他出類拔萃的語言能力,成功徵服了一票媽媽粉。
  • 大寶2歲半不會說話總愛哭?巧用"寶寶語言",跟娃"開懷暢談"
    文丨小凡媽媽-育兒點金術(歡迎新手爸媽交流育兒經驗,老手爸媽探討養娃心得)前幾天一位寶媽琳琳來向我求助,說是家裡的孩子2歲半了,但還是遲遲不會說話,遇到什麼事情只會通過哭鬧來表達,我們耐下心來跟他說話也不聽,有時候生氣了連飯也不吃。
  • 3歲孩子被指責說話不清楚,家長需要注意這6種情況
    3歲孩子說話「大舌頭」,平捲舌不分3歲孩子語言功能還沒有完全好,說話不清楚,平捲舌不分,把「褲子」說成「兔子」,是很平常的事情,家長也不必過於著急,一遍遍地教他說話,這樣會適得其反的。建議平時在家裡多與寶寶溝通,同時要注意說話時候稍微放慢節奏,引導孩子慢慢清晰地吐詞,經過一段時間後會好轉的。現在的孩子都注重說話,三四歲就開始上口才班,學習怎麼能說好話,發好音。還有一種就是病理上的,這種就需要去醫院就醫小孩聽力不好,會造成他的說話遲鈍,反應慢,口齒不清楚。
  • 0-6歲是寶寶的語言敏感期,家長做好引導,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其實孩子的成長發育,都是遵循著一定規律的,特別是語言能力的發展。0-6歲是寶寶的語言發育的敏感期,家長抓住機會培養好孩子的語言能力,日後工作生活都會事半功倍。語言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語言敏感時期是寶寶語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是與聽覺能力發展相對應的,而並非僅僅指孩子已經開始學會說話的時間。所以一般來說,孩子的語言敏感時期起始於懷孕6個月後,也就是孩子還是胎寶寶的時候。
  • 0-6歲是寶寶的語言敏感期,家長做好引導,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其實孩子的成長發育,都是遵循著一定規律的,特別是語言能力的發展。0-6歲是寶寶的語言發育的敏感期,家長抓住機會培養好孩子的語言能力,日後工作生活都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