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在心不在的父母麼?

2021-02-18 小樹苗兒童教育

本文轉載自臺灣的《親子天下》,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我們是很拼的父母。處在認知學習為主流的教養環境下,我們總想給孩子學更多的「競爭力」,借用許多企業管理的高效能理論,把小孩當成「專案」處理,時常忽略情感上與孩子同在

我們也是很忙的父母。身在分心、快節奏的時代,等早餐、搭電梯就算只有一分鐘,都要滑一下手機,我們不能靜,靜下來似乎會引發莫名的焦慮。

我們好擔心孩子沉迷3C,但陪伴孩子的當下,比較沉迷的有時是我們自己。「人在,心不在」的陪伴,有時是工作萬不得已,但忙亂的生活步調長久下來竟會侵蝕親子關係。

心不在的陪伴:不利情緒教養

二○一四年,美國醫學期刊《小兒科》報導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研究指出,用餐期間家長愈沉迷使用手機,跟小孩的互動愈焦躁、愈容易變成「怒吼媽」。親子互動時間減少更可能延緩孩子正常的語言發展。

還有,臺灣首次針對幼兒的大型長期研究「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研究」,已將「新手媽媽一邊哺乳、一邊使用3C產品」的行為跟時間,列入可能不利情緒教養的指標之一。因為缺乏眼神交流的互動,親子就無法建立安全依附關係。

二○一四年,大陸一份《國民家庭親子關係報告》指出,七成家長陪孩子時會變成低頭族。中國媒體形容,缺「心」的陪伴會讓孩子嚴重缺乏「被愛感」,根本是種「冷暴力」。

愈努力、愈挫折,我們明明那麼認真當父母,也不是不願意改,問題是「如果我們沒自覺,要怎麼改」。

在一個靜下來就會焦慮的分心時代,父母最需要的是鍛鍊「正念教養」的內功。這樣內功把注意力拉回當下,看看自己怎麼了?仔細觀察自己的身體、情緒跟想法,並且不批判的接受自己當下狀態。

正念教養將重點放在父母身上,而非傳授教小孩的技巧,唯有父母照顧好自己,才有機會看見並關照孩子真正的需要。「正念」二字聽來很玄妙虛無,但情緒教養專家楊俐容解釋,正念核心概念就是心理學常用的「自我覺察」跟「接納」,再搭配許多的身心放鬆術。

職業婦女惠晴經歷重要客戶提案失敗的挫折,身心疲憊仍硬撐拼出一頓營養滿點的晚餐,小孩先抱怨不好吃、接著打破碗,飯菜四散讓她失控怒飆小孩:「我需要一個新的人生!」先生卻一旁淡定說:「沒必要,你現在只需要一個新的碗。」如果當下惠晴能先避開餐桌戰場,深呼吸、感覺肩頸的緊繃,看見壞情緒早已超載,下次放過自己直接去外面吃,而小孩只是不小心觸發了地雷,她就不用如此挫折。

若缺乏正念沉澱的內功,父母容易被常有的負向情緒、以及孩子的反覆行為卡死,正念可以幫助你打破教養壞習慣

精神科醫師林怡青解釋,正念教養就像告訴父母做教養不忘維持淡定,透過呼吸、冥想,回頭看看自己的狀態,「親子關係的問題如同一杯水的雜質,就像等一杯搖晃的水慢慢靜下來,混濁的雜質自然會被看見。」

企業界:Google用它提升員工效能

沒有自覺並非父母獨有的困境,而是整個分心世代的挑戰,這也說明了為何三十六年前就有的「正念」風潮至今風靡全美。一九七九年正念祖師爺、美國麻省理工博士喬·卡巴金(JonKabat-Zinn)在麻州大學醫學院推行了「正念減壓」(MBSR)課程,有效幫助一群失眠、焦慮跟受慢性疼痛所苦的病人。

正念不是宗教,經豐富科學研究證實,正念可達到身心放鬆減壓、提升專注力、增加認知控制與情緒穩定度。《時代》雜誌過去兩年以兩次封面故事報導,正念除了醫療更跨足企業、軍事跟教育,成為社會主流思想的盛況。

美國科技公司Google從二○○七年獨創的員工正念成長課程「搜尋內在自我」(Search Inside Yourself),教授專注、自我覺察跟打造心智好習慣,原本被譏為「嬉皮玩意」,現在卻是排隊大爆滿,員工不僅找回專注力、提升工作效能,更學會傾聽、控制壞脾氣,改掉以往面對壓力的壞習慣,正念帶來的自覺跟平靜,對個人生活、婚姻關係都大有益處。

教育界:心寧靜運動讓孩子更穩定

相對於習慣外求的傳統教育觀念,正念能帶來發自內在的穩定力量

臺灣有些地方已默默在實踐「正念教養」。比方提倡情緒覺察管理的靈鷲山心寧靜全球教師團,四年來也已在全臺五十個學校推廣「上課前寧靜一分鐘」運動,舉辦多次「心寧靜情緒管理教師研習營」。宜蘭市凱旋國中的親師生大調查發現,心寧靜運動明顯增加孩子專注程度與學校效率、降低考試失誤,讓狂飆的青少年能自發寧靜下來。

臺北市石牌國小老師張世傑從三年前推廣的PQ(Present Quotient)覺察教育,把很玄妙的覺察功夫變成一連串好玩的生活練習;心理衛生界則有「正念心理學」課程的推廣;以「正念靜心」為關鍵字的教養書也在書市上大量出現。

其他學校系統也有類似概念早就持續進行中。譬如華德福學校在孩子八年級前拒絕3C、電視的刺激,以保護孩子的感官體驗,讓孩子專注打毛線、在一天課程中穿插動與靜的內容,早上晨圈、放學結束圈儀式來幫助孩子整理身心;蒙特梭利幼兒園強調孩子獨立「專注工作」、放音樂「走線」的做法,都是在幫助孩子自我覺察跟整理身心。

資深老師常嘆道,現在的孩子很聰明、但是情緒很浮躁,校園內也不時傳來暴走、攻擊等極端性格的個案。教育現場長年推廣的品格教育,似乎無法解決校園情緒困擾的內在問題。

臺北市忠孝國小老師陳建榮說,當這些孩子的家長被請到學校處理問題時,老師一看到家長,問題根源就瞭然於胸,因為「暴走兒的背後,通常有一個更為暴走的家長。」張世傑感嘆,不管是品格教育或外在的獎懲要求,「傳統教育把孩子成長責任往外推給老師跟家長,強調優勝劣敗、高低比較,不斷讓孩子受傷,我希望用覺察教育讓他們看見自己,並且有能力接納自己。」

親子一起練,享受相處的同在感

除了許多的競爭力,想一想,你可以送孩子最珍貴的人生禮物會是什麼?華人正念減壓中心負責人、同時是兩個孩子媽媽的胡君梅說:「正念是發自內在、安頓自己的能力。但學校幾乎沒教,我們自己也不太會。」學習正念後她才發現,她教育孩子時會不知不覺把過去、現在、未來通通扯在一起。孩子愈大,父母未覺察的期待擔憂愈高,衝撞自然愈多。正念讓她把注意力拉回「當下」。衝突中她覺察到自己身心失衡時,會先照顧自己;也溫和的提醒自己不需那麼快評斷是非對錯。用心看見孩子當下的真實樣貌,接納他們的本質,是對孩子、更是對自己的仁慈。

正念教養不是魔法,不會一覺醒來就變成溫柔堅定的父母。卡巴金自己身為父親跟祖父,三十幾年來四處教授、練習正念,仍經常做不到平靜、仁慈、溫柔、專注當下、不困惑、不失落,但他說只要秉持正念,便得以用全新的眼光看待教養,有彈性採取未曾使用過、微小卻重要、有時甚至非常關鍵的改變。

4G手機廣告詞「世界愈快、心愈慢」,是很有正念精髓的一句話,但請記得先關掉電腦螢幕、放下手機,把注意力拉回自己跟重要的家人身上,創造珍貴的同在感。

楊俐容還小時,母親在烤麵包機外頭的布上,用粗線繡了楊俐容跟哥哥、弟弟的小人形狀。烤麵包機啟用那一天,母親還特地把三兄妹叫過來,指著那塊布說:「看,這就是你們三個喔!」就像現在年輕人酷愛自拍一樣,楊俐容看著手工繡的三個牽手小人代表著自己,覺得超得意,心頭一陣暖,到現在三兄妹見面都會聊起那一個很有「同在感」的時刻。

從今天起,不妨試試正念教養,慢下來,捕捉並享受為人父母稍縱即逝的幸福感。

破除對正念的8種誤解


1.正念不是佛教,練習正念不會出家,而是自我覺察、觀照內心。

2.正念跟正向心理學不一樣,不會要求對抗或迴避負面情緒,正念接納不完美、不勇敢。

3.正念不只是瑜伽、冥想跟靜坐,這些都只是達到正念狀態的途徑之一,重點在內觀。

4.正念練習不硬性規定服裝、場地的要求,一切從簡單的深呼吸練起。

5.正念教養不會要求禁止大人、小孩使用3C產品,而是拒絕無意識的過度刺激。

6.強調「接納」的正念教養不代表不能管教小孩,情緒無好壞、但行為仍有對錯。

7.正念教養有其限制,不能保證孩子從此很好教,仍需補充教養相關知識。

8.正念教養幫助生活不再像過去一樣支離破碎,幫助你成為「比較好」、更有自覺的父母。

微信公眾號:forbaby1

這裡有最新的教育資訊和教育理念,一個分享教育方法及教育資源的平臺,每天和孩子一起進步,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

1.回復"手工"可查看熱門親子手工文章

2.關注後回復"資源"可下載國內外精品資源

點擊"👇"按|單|手工|科學|資源|查看更多文章

相關焦點

  • 男朋友不想他父母知道你存在是真的不愛你麼?
    也許你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會覺得有些可笑,覺得這還用問麼?都不讓他父母知道你,渣男無疑啊!可是真的就一定是渣男了麼?很多女生如果遇到了如題所說的男生,肯定會覺得不開心,甚至是氣憤,但是現在不光男生會這樣,很多女生同樣也會「雪藏」男朋友,不秀恩愛,不嗮朋友圈,不告訴父母自己有男朋友,所以現在愛情真的是越來越難有了麼?
  • 父母的心
    你們的父母是如何深深地愛著你們,懷念子女的父母之心是多麼溫暖、多麼廣闊,直到現在不是依然使大家感慨萬千、激動不已的麼?啊,用不著閉上眼睛,你們大家無論早晚不是深深地感到雙親之恩麼?這個故事,肯定也是讓你們知道父母之心是多麼偉大的故事之一。故事發生在從神戶海港開往遙遠的北海道幽館的船上。船出了瀨戶內海,航行在廣闊的志摩附近海面的時候。
  • 那些愛打擊孩子的父母,自己卻不接受任何批評,你的心缺少同理心
    有種父母喜歡打擊孩子,他們並非不愛孩子,而是習慣性的用打擊甚至詆毀的方式來激勵孩子,讓孩子「憤而起之」來證明自己,專家稱這種情況為反向激勵。我媽媽就是這種人,畢業後我想考研,我把這個想法和我媽說了以後,我媽的第一反應是:你肯定考不上!氣得我和我媽狠狠地吵了一架。看到我沒動靜,我媽說:我就說你考不上吧,就是動動嘴而已。
  • 塗磊:「你想養兒防老,那你又對自己父母做到了麼?」
    可能你還感覺不到自己思想跟幾年前有什麼差別,但是你的身體變化已經告訴你!本期重點內容:養兒防老!您又對於自己父母做到了麼養兒防老,這個話題其實幾十年來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問題。生兒育女,傳宗接代,這也是幾百年,幾千年來的傳統,自家香火不能斷,無後為大!
  • 「刀子嘴」不可能是「豆腐心」,父母的語言暴力,孩子無法承受
    而多數人覺得「刀子嘴豆腐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並不存在。看著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下降,馬豔便忍不住對孩子怒吼:「你真是給我丟人,好幾個老師找我問你是什麼情況,你說我好吃好喝的供著你,你就不好好學習,你對得起誰?」玲玲聽到媽媽的一頓數落,本來想告訴媽媽,報這麼多課程自己實在是學不過來,但聽到這一番話,孩子什麼也沒說,便默默的回了房間。
  • 多少父母,每天都在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卻不自知,你中招了麼?
    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明明我們是那麼愛孩子,極力給予他我們所能做到的最好,可有時卻控制不住自己,對著我們最愛的孩子說出了最傷孩子心的話。可這些,都會成為利劍,割傷孩子的心。少年說裡有很多這樣的語言暴力案例,父母每天都在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卻不自知。
  • 你們的父母也都是這樣麼?我不知道我做得對不對
    選自《賀生的日常隨筆365》第21篇百善孝為先,這是大家都應該懂得一個道理,就是做兒女的無論你走到哪裡,離家多遠,當父母的都會念掛於心,可能還沒有做為人父或為人母的人不太理解這個道理,他們會認為父母整天嘮嘮叨叨的實在是沒必要,因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了
  • 川端康成:父母的心
    你們的父母是如何深深地愛著你們,懷念子女的父母之心是多麼溫暖、多麼廣闊,直到現在不是依然使大家感慨萬千、激動不已的麼?啊,用不著閉上眼睛,你們大家無論早晚不是深深地感到雙親之恩麼?這個故事,肯定也是讓你們知道父母之心是多麼偉大的故事之一。故事發生在從神戶海港開往遙遠的北海道幽館的船上。船出了瀨戶內海,航行在廣闊的志摩附近海面的時候。
  • 孩子長大後不孝順父母,只是因為父母做了這些錯事,很扎心
    父母從小對孩子錯誤的教育方式,會把孩子慣成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如果父母發現孩子這些方面已經苗頭,一定及時糾正1)孩子沒有感恩的心很多家長都有一種心理,別人家孩子有的,自己家孩子一定要有。父母年歲大了,孩子自己卻沒有長大,逐漸就成了別人眼中的巨嬰。這些巨嬰們,有些時候不是不想孝順父母,但是已經習慣了父母所做的一切。3)不尊重父母有些時候,你會在外邊看見,很多小孩對父母、甚至爺爺奶奶打罵著,這些孩子的家人非但沒有阻止,還覺得很好玩。
  • 你的孩子,與你越來越像了麼,或者你有沒有覺得越來越像父母
    你觀察過周圍的人的性格跟他們養育出來的孩子的性格麼?有一次,媽媽交代弟弟去辦一件事。在我得知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叮囑了弟弟要注意些什麼。弟弟說了一句「你現在跟咱媽越來越像了,說的話都隻字不差,連語氣都是一樣的」。
  • 你的孩子對你沉默不語麼?
    那也許你會問,那當媽的應該怎樣我的想法,活好自己,成為榜樣,讓孩子自由而不是自己復仇的工具劇中爸爸角色社會人,有錢事業有成,有了新婚,非常疼愛自己的嬌妻和新家的女兒,對朝陽是物質上的滿足,陪著朝陽遊泳玩,但我不知道大家發現沒,在劇中爸爸對兒子的愛有些假假咕咕的,好像他的心已經不在兒子的身上了,新家孩子去逝時,爸爸拿著錄音筆去套親生兒子的話,看是不是兒子殺了晶晶,那種感覺真的是很不舒服,他離開朝陽家庭後,心也就不在原來的家了。
  • 你不幸福孩子敢幸福麼?
    愛負荷著重量父母們經常對我們說的一句就是:「我們都是為了你!」比如有的父母覺得為了孩子才沒離婚,有的父母覺得為了孩子吃各種苦……什麼都是為了孩子,然後當兒女畢業、結婚、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人會突然覺得不知道為了誰而活……曾和很多老人聊過天,他們竟然說孩子結婚了,自己和老伴突然覺得生活不知道怎麼行進了,特別沒有樂趣,每天都開心不起來……
  • 郭麒麟現在單身的原因 三點原因很扎心你知道你為什麼單身麼
    郭麒麟現在單身的原因 三點原因很扎心你知道你為什麼單身麼時間:2020-10-28 19:4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郭麒麟現在單身的原因 三點原因很扎心你知道你為什麼單身麼 近日,在某綜藝節目中,德雲社的相聲演員郭麒麟在接受訪問時,郭麒麟很直接的說出了自己單身的原因
  • 美團休息站出現餓了麼外賣小哥,網友:餓了麼的衣服,美團的心!
    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到了吃飯的時間,拿出手機在網上訂餐,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就會有外賣小哥讓餐送到我們的手裡。這也漸漸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更多的依賴手機網際網路行業。在外賣平臺上有兩個行業競爭者,一個是美團,一個是餓了麼。在大街上我們總是會看到他們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和各種小區之間。他們每天為完成訂單不停地奔波,無論颳風還是下雨,完成訂單是他們的最後使命。
  • 中式教育下,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麼?
    「……」這樣的對話想必每位家長都不陌生,這種情況必然發生過。為人父為人母的你們本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良苦用心,生怕子女走上「歪路」,所以,錯的永遠是孩子。當今社會似乎對這種教育方式認可度蠻高,不論是在潛意識裡或是在生活當中,人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然而,從真正教育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可取嗎?
  • 父母被孩子氣哭了,可笑麼?可悲麼?
    有時候很糾結,不知道怎麼做?都說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大人要理解孩子,是因為是你的孩子,你不得不去想辦法理解。作為家長你有這樣的困惑麼?想哭,你去理解他,他還小不能理解你。多麼希望他理解,但是一想,他還小,可以憑心情隨意的瘋鬧,是他的狀態,我就慢慢地消化了自己的情緒。
  • 汪培珽:你願意,再生一個孩子麼?
    汪培珽:臺灣作家,16年前在自美取得MBA學位歸國,原本應該事業順逐的她,卻在銀行工作9年後,心甘情願選擇辭職回家帶孩子,多年之後,逐漸成長為臺灣最受歡迎的幼兒親子教養作家。周末的早上,我們一家習慣去爬山走走路,運動加上曬曬太陽,過了中午,我和先生倒頭就睡,真是享受。可是,孩子是不用午睡的動物。即使他們大了點——6歲好了,沒有獨處的安全顧慮,當我和先生倒頭就睡的時候,如果我心裡知道只有孩子一個人在房門外,想說話,沒人回答,想玩遊戲,只能自己跟自己玩,我心裡會沒有一絲絲歉疚感麼?能睡得安心麼?
  • 陸兄,你是精明人物,這簫聽風安的什麼心,你不明白麼!
    陸兄,你是精明人物,這簫聽風安的什麼心,你不明白麼!玄大成直接道,「我們獸魂宗又不是唯一的聯盟商會成員,真要是拿出一部分當初從商會獲得的利益,那大家都要拿!」這話一出,道元門和天元派的人都是鬆了口氣,獸魂宗主玄大成卻是冷冷道,「陸兄,你是精明人物,這簫聽風安的什麼心,你不明白麼?」「我安什麼心了?我不過是實話實說而已。」簫聽風當即道,「你們獸魂宗自己有問題……」「夠了。」
  • 「心窮」的人富不了,「心富」的人窮不了
    「買啥買呀,你不是吃過了嗎?可以再吃點!省得買了!」那女人笑著摸著孩子的肚子,「你看看,你肚子都快吃飽了,回家飯都不用吃了!哈哈!」旁邊的人看了看她們娘倆,嘴撇得好長。看到她們最後離開超市的時候,竟兩手空空。唉,又不是家裡沒有東西吃,靠試吃來解饞填溫飽嗎?不勞而獲的東西怎麼能享受得如此心安理得呢?真擔心這孩子會被養成什麼樣子,起碼她身上有她母親的影子。
  • 心窮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但沒想到的是對方根本不同意,一口咬定要五千萬。龔先生不同意,他們就一直賴在裡面不走。其實現在太表姑奶奶家庭尚可,兩個兒子生活也算圓滿。但是心窮的人,計較慣了,是便宜就想佔,更何況是分房款這種「天大的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