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博士赴美留學,回國為藥物研究做貢獻!用行動抒寫愛國情懷!

2020-12-14 小城生活資訊

隨著當下全球化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個國家都開始重視多方面領域的科學人才,而近些年我們國內教育界最為常見的話題,莫過於人才流失國外的事情了!

當初國內一些有機會留學國外的學子,都懷揣著「一腔報國熱血」,但學成以後,不少學子卻為了豐厚的報酬、待遇留在了國外,但也有一些學子還是毅然決然的回到了祖國!雖說前者的選擇我們不鼓勵,但我們也不能強加「愛國思想」來譴責他們,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但願意回到祖國報效國家的人,就值得我們去稱讚和敬佩了!

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名叫——吳蓓麗!她的事跡就非常值得大家稱讚,一起來看看吧!

當年的吳蓓麗曾以優異的成績進入眾多學子夢寐以求的北京大學,並於2001年獲得了該校的生物化學專業學士學位!這樣的學習成績,已然是非常優秀了!但吳蓓麗的「學習光環」並沒有因此而結束,在北大學士畢業後的同年,她進入了國內知名學府——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獲得該校生物物理專業博士學位後的吳蓓麗,為了能夠在該專業能有更多的了解和更深入的研究,她選擇了出國深造!並優異的成績進入了美國知名的Scripps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的研究工作!

而回國後的吳蓓麗深深知道,作為一個海外留學回來的學子,一定要用自己的所學來報效祖國!2011年回國後的她,在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從事GPCR的結構生物學研究!可能大家對於這個專業術語的概念非常模糊,說的簡單點,世界上超過40%的西藥,都以GPCR作為基礎的!這樣說,大家是不是覺得,她所從事的工作是一件非常利國利民的好事!

從事這項研究的吳蓓麗最值得大家稱讚的是她在愛滋病病毒的研究中,獲得了重大突破,以往在世界針對愛滋病,有著馬拉威諾已經上市,但它發揮的作用機制並不是特別「一針見血」!而吳蓓麗研發的候選藥物——塞拉維諾,效果副作用都要優於前者!目前已進入臨床醫學實驗階段!不僅在抗艾藥物研究有著突出貢獻,針對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上,她測定了神經肽Y、受體Y1R,為藥物研發也提供了明確的依據!

而吳蓓麗也因為在從事GPCR的結構生物學研究上有著重大突出的成就,入選了2011 年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並先後獲得了青年創新獎和中國青年科技獎!

小編也希望吳蓓麗在未來的研究道路上,能夠研發出更多的藥物,來造福人類!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14歲天才滿分考進清華,重點培養赴美留學,卻表示再也不想回國了
    相信很多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有所成,能夠考上一些著名的院校,能夠成為對於社會有用的人,而很多孩子也同樣如此,希望在自己辛苦寒窗苦讀下,能夠獲得優異的成績,考上知名的大學。而在大學中,北大清華,作為國內最頂尖的學府,是眾多學子要下苦功夫學習才能實現的目標,是很多人苦苦追求多年希望踏入的學府。
  •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學成後拒不回國,轉頭加入美國國籍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拒不回國但他卻在學成之後,拒不回國,轉頭加入了美國國籍,變成了美國科學院的院士,他所獲得的所有獎項榮耀,都為美國做了嫁衣。在1982年的時候,董欣年獲得了赴美留學的名額,並在美國深造生物學的博士學位
  • 曾是清華保送生!赴美留學取得了科研成果,回國後行為令人稱讚!
    但也有一些愛國情懷的學子在學成之後毅然決定回國發展,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就是施一公!並在約翰霍普斯金大學醫學院深造博士學位!由於在實驗研究當中的施一公表現非常出色,所以時常被導師稱讚!而優秀的施一公更是受到普林斯頓大學的青睞,獲得分子生物學的終身教授!由於在科研成果上取得不錯成績的施一公更是不忘父母給自己取名字的含義:一公,一心為公!
  • 清華北大近些年為國家科技發展做了哪些貢獻?
    而且,根據美國政府的統計,在各國赴美留學的國家中,中國博士生滯留美國的人數最多,每年達到了2000多人,佔到了中國留美博士總人數的92%,也就是說,僅有8%的人選擇了回國效力。根據教育部官網發布的2018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情況統計:從1978年到2018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85.71萬人,其中153.39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和研究,432.32萬人已完成學業,365.14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4.46%。
  • 施一公的「賢內助」,出國留學事業穩定後,鼓勵丈夫回國做貢獻!
    1967年出生於河南鄭州的施一公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並獲得美國約翰霍普斯金大學的功讀博士的機會!以優異的表現和在生物學科研方面的學術成果被譽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等等,眾多榮譽稱號!後不忘本,學成以後回到祖國創立了西湖大學並擔任校長,還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為培養國家生物學領域方面的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清華北大面對留學不歸的洶洶輿情,校長講話顯格局,我們狹隘了?
    他曾在1936年赴美留學,多次拒絕哈佛大學的挽留毅然回國參加祖國水利建設。你以為邱勇院士只是單純讚揚張光鬥院士的功績嗎?這更是他對國內對於清華大學留學生一去不回指責的回應。留學生學成回國報效祖國,這是邱勇院士所希望看到的。
  • 中國留美博士92%不回國,誰之過?施一公逆行理由與他們截然不同
    國內頂尖的兩所高校非北大和清華莫屬,是所有學子為之奮鬥的方向和目標,能夠進入其中一所高校,就意味著畢業後前程無憂。高校耗費資源和精力培養傑出人才,不少同學在本科階段就已經跟著老師一起做科研工作,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不少人才在本科畢業選擇出國留學之後,便一去不復返了。因此,有人吐槽:「國家培養出來的人才,卻為他國做了嫁衣裳。」
  • 「兩彈元勳」留學後都回來報效祖國,為什麼現在的清華生不行?
    姚桐斌,畢業於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獲工學學位,後在英國伯明罕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57年回國。趙九章,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後赴德國攻讀氣象專業,獲得博士學位,1938年回國。彭桓武,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8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獲得博士學位,1947年回國。程開甲,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系,1946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獲得博士學位,1950年回國。黃緯祿,畢業於中央大學電機系,在英國倫敦大學留學,獲得碩士學位後回國。
  • 中國第二個錢學森,拒絕美國天價薪資待遇,毅然回國做大貢獻
    從先秦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到現如今耳熟能詳的「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愛國」一直是中華兒女心中亙古不變的主題,而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為祖國的建設貢獻一份力,是每一個人兒時的夢想,更是中華兒女永恆的追求。
  • 北大天才回國六年後又赴美,臨行前留下的三句話,令人深思
    近些年來,去國外留學的風氣一直有增無減。以加拿大為例,2017年有49.45萬名國際學生在加拿大各地求學,其中最多留學生來自中國,比例達到了28%。不僅是加拿大,包括美國、英國以及澳大利亞在內的熱門留學目的國中,中國留學生是國際學生中最主要的構成部分。
  • 清華大學真拿著國家最多的資金卻淪為了為美國做貢獻的預備營嗎?
    近來,有眾多文章紛紛表示清華、北大都是他國預備營,沒有為國家作出應有的貢獻,甚至稱80%清北畢業生都赴美為美國做貢獻去了,真是這樣的嗎?我們就以清華大學為例,先來看看2019年清華大學學子在國內的優秀程度:獲獎情況:2019年,清華大學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2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4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1項。
  • 清華學姐留學美國名校,為博士學位出賣國家機密,精緻利己的毒瘤
    清華學姐留學美國名校,為博士學位出賣國家機密,精緻利己的毒瘤最近幾日,國內著名高校「清華大學」被送上熱搜,不過,並非什麼好消息。在外界看來,家庭背景深厚,又有清華碩士學歷傍身,這位清華學姐必將有一片錦繡前程。然而,這位被外界看好的清華學姐畢業後卻沒有選擇留在國內,而是踏上飛往美國的航班,要去國外深造。誰也沒想到,她這一去,未來將給我國帶來千億損失。清華學姐高杏欣到了美國之後,在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
  • 在「出國留學不歸」的質疑下,清華北大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種回應
    92%的清華留學生選擇留美發展;美國矽谷有2萬名清華畢業生在做科研;前陣子「美國認證」的13所高校中,沒有清華和北大。總之,在他們的眼裡,清華和北大就是美國「異地辦學」的產物。2002年在美國拿到科學或工程博士的中國博士生,到2007年仍然留在美國比例為92%,總人數為2000多人。
  • 張伯科博士歸國 為解決世界痛風難題再做新貢獻
    作為世界級醫療專家,張伯科博士以諸多國際發明專利技術,突破痛風診療技術瓶頸,引領痛風治療進入精準時代。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傑出而優秀的科學家不乏其人,但堅定而無畏的赤子心並不多見。據《紐約時報》報導,中國留美博士92%留在美國,高居世界第一。成就斐然的留美博士張伯科卻逆行回國,美國機構千萬美元的重金誘惑也擋不住他回國的腳步。
  • 河南女神童,14歲考進清華,赴美留學不願回國,現今怎樣?
    在河南,有這樣一位女神童,年僅14歲,考進了清華大學,之後赴美留學,卻不願回國,現今她的情況怎麼樣了呢?她的家庭條件不錯,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看到女兒確實有天賦,他們就為其準備了一系列的學習計劃,為女兒的未來籌謀,而何碧玉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年僅11歲,就成了河南新鄉一中的高中生,堪稱「神童」。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全部赴美留學卻一去不返,如今現狀怎樣?
    前言毛澤東曾經評價錢學森院士:&34;在1935年錢學森院士赴美留學,他想盡辦法回國,為祖國奉獻一生。錢學森院士是國家的棟梁之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這些高端人才本應該像錢學森院士一樣回國為祖國做貢獻,可是前有顏寧赴美,後有北大四大才子留美任教。我國培養出的高端人才,為何頻頻上演&34;的戲碼?北大四大才子留學美國一去不復返,現在狀況如何呢?
  • 直言從未考慮回國,盤點幾位公費留學卻留在國外的「高材生」
    愛國一直是我們從小就接受的教育,也是中華民族屹立5000年的基石,古有楊門忠烈,近有無數抗日英雄,這些人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歌頌的榜樣。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愛國志士;相反,背叛國家、利慾薰心的人也層出不盡,今天我們就來盤點幾位公費留學卻留在國外,為他人做貢獻的「高材生」。
  • 文化和科學沒有國界,為何赴美留學生一去不返?
    文化和科學沒有國界,為何赴美留學生一去不返?相關統計顯示,清華赴美留學生五人中回國的不足一人。十四歲上清華的狀元何碧玉沒回來,數學奇才張鉞留在了美國,物理天才尹希成了哈佛的終身教授,天才回國仿佛成了另類奇葩。
  • 何碧玉:國內唯一高考750學霸,14歲進清華,後赴美留學工作不歸
    後來何碧玉更是取得了神經學博士學位,並且在美國研究機構從事研究工作。直到何碧玉擔任美國一個研究所的教授助理的時候,何碧玉仍然只是二十出頭,十分年輕的年齡。二十出頭就取得了如此研究成果,可以說,何碧玉是一個很成功的天才學者了。
  • 天才少年曹原的愛國情懷
    不僅可以為曹原提供美國國籍的「綠卡」,很多大學和科研機構向他拋出了橄欖枝,甚至有大學為他提供一份教授的職位。這麼多誘惑的條件,可是曹原拒絕了。曹原說:「我是中國人、我要回國」。表示要回到中國和家鄉研究石墨烯超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