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教學應該是語文老師們最頭疼的地方,對於我這個新教師來說更是一臉的茫然。怎麼教這些單調的字母呢?尤其是部編本教材《拼音2》將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整合在一起,我瞬間懵了,不知如何下手。
通過網上查詢資料,請教老教師,尤其是9月13號聽了楊校長的對拼音教學的評課指導,我漸漸有了眉目,頓時豁然開朗。楊校長說:「要先摸清孩子的拼音基礎。在拼音教學中音、形、拼讀、書寫是重點。」大部分的一年級小學生都上過幼小銜接,有一定的拼音基礎。對拼音的發音應該來說不是問題。我非常認同楊校長的觀點:應該把教學的重點放到形、拼讀和書寫上來。通過一周的拼音教學我也有了一些小心得:
1.讓學生當小老師。
學生是最好的老師。一年級的學生比較喜歡表現自己,我發現只要我說請一位同學來當小老師,同學們都會表現的很認真,很積極。所以,我就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學生教學生。讓那些上課表現越來越好的,發音比較準確的孩子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這樣學生教學生,孩子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還可以全班教一個學生。課堂上,一年級學生注意力時間短,別的同學起來回答問題的時候,他們往往開始交頭接耳,事不關己的狀態。可以在拼讀字母或者音節的時候,請一個同學讀一遍,全班同學跟讀三遍。如果這個學生讀得不標準就可以讓全班的學生做小老師,一起教他三遍,這種學生教學生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忙起來,有事情可做。
2.重視個別讀。
學習拼音的時候,我基本上是採取範讀——齊讀——指名讀。在齊讀的時候,聽起來全班都讀準了,我以為都會了。在指名讀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有幾個學生分不清二聲和三聲。但是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我不能叫每一個同學起來讀,於是就放棄了。在課下,布置作業的時候,我在作業區提了一下個別學生出現的這個問題。回家後,我仔細琢磨,還是得注重個別讀,這樣我可以了解全班的學習情況,以便做到及時糾正。於是在第二天的課上,我主要進行開火車讀,小組讀,使得學生讀的範圍擴大,遍布全班。果然,逮到幾個「渾水摸魚」的同學。這樣,我就有針對性的進行個別指導了。在進行個別指導的時候,我發現張弛同學一、二、三聲總是讀不準,我讓他在讀的時候加上聲調手勢,就會讀的特別準了。我鼓勵他同全班的同學加上手勢讀,他受到我的肯定後非常高興。另外還可以通過家校合作,改正學生的拼音學習問題。
3.將遊戲融入拼音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拼音教學如果形式單一,學生就會不認真聽講,走神,甚至厭學。這一點,我在講拼音1的時候深有體會。剛一上課,a 這個音還沒開始學,就有幾個同學說:「老師,這些拼音字母我早就會了,為什麼還要學呀?」「老師,我在幼兒園就學過了,怎麼上一年級還要學呀?」我當時在想:「是呀,這些拼音字母他們都接觸過,都會讀了。那我應該怎麼教,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呢?」於是我上網搜集資料,將遊戲、兒歌等多種方式融入到拼音課堂教學中來。比如說,字母手指操。我擺一個字母手勢,讓孩子們來猜是哪一個字母。並讓學生也自己來做一做手勢,同桌之間相互合作——你來做我來猜。讓孩子們有事情做,課堂紀律好了,孩子們學習專注度也高了。
4. 組織課堂秩序,令行禁止。
我發現教學環節安排不當很容易引發混亂。每當出示一個字母或者音節,沒等老師開口,好多同學就開始扯著嗓子喊個不停。課堂秩序混亂。所以,要給他們制定規矩,老師指黑板的時候學生念,老師手放下時,就要停止聲音。老師伸出一個手指頭,示意學生只讀一遍;老師兩隻手做暫停的手勢,學生要立即安靜下來等等。要通過多種手段組織教學,使學生令行禁止。
一年級的學生愛表現,有著強烈的競爭意識。因此,還要充分利用孩子的這種求勝心理,進行小組之間的評比。 上課開始,可比賽哪個小組做得最快最直;上課過程中,可比賽哪個小組聽講最專心;書寫時,比賽哪個小組書寫姿勢最正確;朗讀時可以比賽哪個組的朗讀的聲音洪亮。
最後,總結一下本周的教學心得:一是教學要基於學情,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只教不懂得。二是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採用多種方式來記憶字形,比如:順口溜、動作表演等,結合多種生動的遊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每一個孩子都要在老師面前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