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僅僅打了三年,蔣介石的數百萬軍隊就兵敗如山倒。到了1949年,哪怕如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他在大陸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了。
下面是蔣介石1949年在大陸的路線圖:
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蔣介石逃亡廣州;
10月14日,解放軍佔領廣州,蔣介石逃亡重慶;
11月30日,重慶失守,蔣介石逃往成都……
這簡直是一路被解放軍追著打的節奏啊。
蔣介石在成都也沒能呆多久。隨著雲南省盧漢宣布起義,和西康省劉文輝宣布起義,加上正在日夜迫近成都的由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第二野戰軍主,成都已被解放軍四面包圍。
於是,12月10日下午2時,蔣介石帶著蔣經國,乘坐專機「美齡號」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倉惶逃往臺灣。
從成都飛往臺灣,要經過廣州。當時,廣州已經解放,解放軍第四野戰軍15兵團已接管了廣州白雲機場。只不過,在廣州白雲機場仍然有很多國民黨工作人員,維持機場的正常運轉。
蔣介石的專機從成都出發之前,成都鳳凰山機場的工作人員與廣州機場的工作人員進行了聯繫,了解廣州方向的天氣情況。所以,很快,15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洪學智就通過廣州白雲機場方面獲悉了蔣介石將經過廣州逃亡臺灣的消息。
廣州白雲機場對洪學智提出建議,一是用戰鬥機把蔣介石的專機迫降下來,二是乾脆用高射炮將蔣介石的專機打下來。
洪學智感覺此事甚為重大,他無法做主,就把情報報告給葉劍英。葉劍英當時任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廣州市市長、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葉劍英表示,這件事怎麼處理,需要請示中共中央。但是,請示中共中央後,遲遲沒有等到回復。
怎麼辦呢?蔣介石的專機很快就會經過廣州上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洪學智很是焦急向葉劍英提出:「乾脆先斬後奏,先打下來再說。」
葉劍英否決了這個建議。他說:「中央沒有回音就不能幹。」
就這樣,由於中共中央沒有及時批准回復,當日下午,蔣介石的專機順利經過廣州上空,逃亡到了臺灣——當日,蔣介石本人可不知道,自己的乘坐的專家,差點在廣州上空被解放軍高射炮部隊打下來。
葉劍英為何不同意打蔣介石的專機呢?等待中共中央的命令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這種緊急情況下,葉劍英是有權根據現場情況,做出處理意見的。所以,有人認為,葉劍英在學三國時候的關羽,在華容道上放走曹操。
這種說法可能也有一定道理。
翻開並不久遠的歷史,當年,葉劍英是黃埔軍校籌備組20位建校元老之一,開學時任職副教育長。作為黃埔軍校的校長,蔣介石非常器重並信任葉劍英。當時,唯有他一人可以佩劍進入蔣介石的臥室。
為了拉攏葉劍英,蔣介石甚至表態,要葉劍英去指揮他的嫡系部隊一師。
只不過,後來蔣介石排擠共產黨,並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大肆屠殺共產黨人。葉劍英在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在江西吉安通電反蔣,與蔣介石決裂,走上了一條與蔣介石截然相反的道路。
所以,就像關羽因為舊日恩情,義釋曹操,葉劍英念及當年的黃埔舊情,放蔣介石一馬,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