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乘坐飛機逃亡臺灣 葉劍英為何不下令打其座機?

2020-12-23 勇哥讀史

解放戰爭僅僅打了三年,蔣介石的數百萬軍隊就兵敗如山倒。到了1949年,哪怕如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他在大陸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了。

下面是蔣介石1949年在大陸的路線圖:

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蔣介石逃亡廣州;

10月14日,解放軍佔領廣州,蔣介石逃亡重慶;

11月30日,重慶失守,蔣介石逃往成都……

這簡直是一路被解放軍追著打的節奏啊。

蔣介石在成都也沒能呆多久。隨著雲南省盧漢宣布起義,和西康省劉文輝宣布起義,加上正在日夜迫近成都的由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第二野戰軍主,成都已被解放軍四面包圍。

於是,12月10日下午2時,蔣介石帶著蔣經國,乘坐專機「美齡號」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倉惶逃往臺灣。

從成都飛往臺灣,要經過廣州。當時,廣州已經解放,解放軍第四野戰軍15兵團已接管了廣州白雲機場。只不過,在廣州白雲機場仍然有很多國民黨工作人員,維持機場的正常運轉。

蔣介石的專機從成都出發之前,成都鳳凰山機場的工作人員與廣州機場的工作人員進行了聯繫,了解廣州方向的天氣情況。所以,很快,15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洪學智就通過廣州白雲機場方面獲悉了蔣介石將經過廣州逃亡臺灣的消息。

廣州白雲機場對洪學智提出建議,一是用戰鬥機把蔣介石的專機迫降下來,二是乾脆用高射炮將蔣介石的專機打下來。

洪學智感覺此事甚為重大,他無法做主,就把情報報告給葉劍英。葉劍英當時任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廣州市市長、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葉劍英表示,這件事怎麼處理,需要請示中共中央。但是,請示中共中央後,遲遲沒有等到回復。

怎麼辦呢?蔣介石的專機很快就會經過廣州上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洪學智很是焦急向葉劍英提出:「乾脆先斬後奏,先打下來再說。」

葉劍英否決了這個建議。他說:「中央沒有回音就不能幹。」

就這樣,由於中共中央沒有及時批准回復,當日下午,蔣介石的專機順利經過廣州上空,逃亡到了臺灣——當日,蔣介石本人可不知道,自己的乘坐的專家,差點在廣州上空被解放軍高射炮部隊打下來。

葉劍英為何不同意打蔣介石的專機呢?等待中共中央的命令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這種緊急情況下,葉劍英是有權根據現場情況,做出處理意見的。所以,有人認為,葉劍英在學三國時候的關羽,在華容道上放走曹操。

這種說法可能也有一定道理。

翻開並不久遠的歷史,當年,葉劍英是黃埔軍校籌備組20位建校元老之一,開學時任職副教育長。作為黃埔軍校的校長,蔣介石非常器重並信任葉劍英。當時,唯有他一人可以佩劍進入蔣介石的臥室。

為了拉攏葉劍英,蔣介石甚至表態,要葉劍英去指揮他的嫡系部隊一師。

只不過,後來蔣介石排擠共產黨,並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大肆屠殺共產黨人。葉劍英在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在江西吉安通電反蔣,與蔣介石決裂,走上了一條與蔣介石截然相反的道路。

所以,就像關羽因為舊日恩情,義釋曹操,葉劍英念及當年的黃埔舊情,放蔣介石一馬,也是有可能的。

相關焦點

  • 1949年蔣介石乘坐飛機逃亡臺灣 葉劍英為何不下令打其座機?
    下面是蔣介石1949年在大陸的路線圖: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蔣介石逃亡廣州;10月14日,解放軍佔領廣州,蔣介石逃亡重慶;11月30日,重慶失守,蔣介石逃往成都……這簡直是一路被解放軍追著打的節奏啊。蔣介石在成都也沒能呆多久。
  • 蔣介石逃往臺灣時 解放軍為何沒打其座機?
    12月20日,蔣介石的住所——中央軍官學校附近出現「可疑人物」,於是他在恐慌中登機升空欲從廣東逃往臺灣。這時,廣州已經解放,解放軍15兵團接管了廣州飛機場,但飛機場仍留有國民黨人員。蔣介石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前,成都機場人員與廣州機場聯繫,了解廣州方向的天氣情況。由於他們過去在一個系統,都非常熟悉,廣州的機場問:「是誰的飛機呀?」
  • 蔣介石乘機逃去臺灣,葉劍英為什麼不下令攻打?是念舊情嗎?
    解放戰爭到了後期階段,蔣介石的部隊已經士氣低迷,他知道自己就要在這裡待不下去了。後來蔣介石去了成都,但是不久成都就被劉伯承和鄧小平率領的第二野戰軍給包圍了。蔣介石決定要帶著自己的家人趕緊離開,逃往臺灣。
  • 窮途末路:蔣家王朝的「臺灣大逃亡」,黃金為何不翼而飛?
    對新生政權虎視眈眈的國民黨軍隊,駐紮在全國各地,想要伺機反撲的蔣介石想要轟炸北京,但是天時不對,美國軍隊又不支持,不得已,蔣介石選擇了放棄,他告訴自己再堅持五分鐘,他想等著國際局勢的改變,再重新洗牌國內政局,所謂的「五分鐘」談何容易!軍心渙散,民意已失,這仗還能怎麼打呢?
  • 蔣介石是如何撤退到臺灣的?為何說他不死,自己不必逃到臺灣?
    1949年前後,從大陸用各種方式前往臺灣的人達到二百萬,其中軍人約有六十萬。在國民黨的傳統宣傳裡,這是「蔣公率領二百萬軍民同胞跨海東遷的壯舉」。考慮臺灣島內原有人口才六百萬,二百萬人這數字太驚人了,這數字裡包括的,還有胡適這樣的大學者。
  • 此人是第一任臺灣行政長官,被蔣介石下令槍決,死後墓地遭人噴字
    蔣介石親自下令槍決的國軍將領很多,有臨陣脫逃的、有怕死投向日本人的。但要數下蔣介石處決的國軍上將,大家恐怕沒知道幾個,有大家熟知的山東省主席韓復渠,牆頭草的漢奸石友三等。廣州革命軍北伐時期,陳儀私底下同老同學蔣介石搭上了線,並秘密投靠了北伐軍。北伐勝利之後,蔣介石任命陳儀為軍政部兵工署署長、軍政部常務次長,後來更是擔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可見蔣介石是多麼的信任他。此後陳儀一直被蔣介石當做心腹,為蔣處理過不少的事情,抗戰時期陳儀擔任過國民黨中執委委員,行政院秘書長等職務。
  • 這位上將說,蔣介石定要我去臺灣,我就在飛機上跳下去
    在一二八淞滬抗戰中,陳紹寬奉蔣介石之命,密令各艦隊:「獲日海軍司令部來函:『此次行動並非交戰,如中國海軍不攻擊日艦,日艦亦不攻擊中國軍艦,以維友誼』等情,凡我艦隊,應守鎮靜。」結果,2月1日下午,日本海軍在下關對中國海軍開炮,陳紹寬下達緊急命令:「不準還擊」。
  •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命人去大陸接一個漂亮女人,她是誰?
    1946年3月17日下午,國民黨軍統局頭子戴笠乘飛機從北平途經青島飛往上海時,因飛機遭遇雷雨天氣,在距離板橋鎮大約十公裡處的馬鞍山撞山,機毀人亡。戴笠死後,悲痛欲絕的蔣介石下令給戴笠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在蔣介石心中,有兩個人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第一個是他的夫人宋美齡,第二個則是戴笠。
  • 張治中把他五花大綁:你差點要了蔣介石的命
    在「中山艦」事件中,劉峙率軍忠實地執行蔣介石的命令,扣押了第二師和海軍中的所有黨代表及黨員。遭到大家痛斥時,劉峙振振有詞說:「這事,我也不完全了解,但我是以蔣校長的意思為意思,校長命我幹啥,我就幹啥。」劉峙對蔣介石忠心不二,是蔣介石的嫡系,屢獲老蔣重用。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國軍上將,在抗戰時期卻因自作聰明,差點讓蔣介石、白崇禧機毀人亡。
  • 49年金門大敗,後來我軍有飛機,遠程大炮,為何不打了
    那麼中國在建國以後,就算建國之初,忙著打抗美援朝,沒時間來管金門,那麼後來中國經濟,軍事力量強大後,為何卻又不打金門了?金門島,在福建南部廈門以東的地方,距離大陸僅僅只有5.5海裡,那麼近的距離,以中國現在的軍事力量,隨時唾手可得,當時不打是有原因的,臺灣離我們有百公裡遠,而金門只有幾公裡,如果我們攻下了金門,就離蔣介石的軍隊太遠了
  • 他是葉劍英元帥的秘書,被蔣介石委任少校,後來成為一國主席
    作為一名共產黨人,胡志明的公開身份,不是越南共產黨領導人,而是訓練班副教育長葉劍英的秘書。遊擊幹部訓練班教育長是湯恩伯。一次,國民黨方面要求大家填表。胡志明雖然是葉劍英的秘書,但只是二等兵,又是黨支部書記,不知道怎麼填才好,就去找葉劍英。葉劍英告訴他如何如何填寫。「表上面還要填寫軍銜,八路軍沒有軍銜,咋辦?」胡志明說。
  • 1949年蔣介石退往臺灣,為什麼不敢直飛臺北,而是降落在高雄
    臺北在日據時代就一直是臺灣的中心城市,1945年,臺灣光復後,臺北成為臺灣省轄市,依然是省內中心。1948年,隨著戰爭形勢的不斷變化,蔣介石有意準備後路,便將自己的心腹陳誠任命為臺灣省主席兼任臺灣警備總司令,駐紮在臺北,主管臺灣所有的民政、軍政、整編大陸來臺軍隊事宜。
  • 抗日空軍戰神:蔣介石將座機獎勵給他,民國空軍節由他而來
    他不是個好父親、好丈夫,為了進入中央航空署上陣殺敵,「空軍軍官不能與外籍女子通婚」一紙規定,白俄妻子被驅逐出境,從此音信全無,4歲的大女兒被留在家鄉,之後再未謀面;但他卻是戰功卓著的軍人、崇高的愛國者,曾對日締造6比0的戰果,首開對日抗戰空戰全勝紀錄,被譽為「空軍戰神」,蔣介石曾將座機獎勵給他
  • 「臺灣研究蔣介石第一人」的學者王豐解讀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的...
    《蔣介石心傳》出版,「臺灣研究蔣介石第一人」的學者王豐解讀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的艱難自保現代出版社 毛崑崙   關於蔣介石研究極有創新性的系列作品《蔣介石心傳》,從不同時間段、不同側面全面還原了蔣介石的人生際遇與心靈歷程。
  • 蔣介石當年有三條退路,為何最終選擇了臺灣?退守臺灣優勢在哪
    這是臺灣獨有的優勢 說起來,這是蔣介石自己的想法,更是他的智囊團隊分析之後得出的結果。畢竟,後退到臺灣這一步棋關係重大,不可能來自於一朝一夕,也不可能憑一己之力就能下決斷。因此,當時蔣介石為此沒少費腦筋。
  • 1949年蔣介石要逃往菲律賓,此大學教授力勸後說道:還是去臺灣好
    關於何去何從,號稱一代"文膽"的蔣介石首席秘書陳布雷在服藥自盡前曾勸老蔣:"打是沒有出路的,只有罷兵弭戰,舉行談判,早日結束內戰,國民黨或許還能坐半個江山。」
  • 蔣介石下令「火燒長沙」,其目的是什麼,誰又當了替罪羊
    很多學者也一直在研究,這場大火是否和蔣介石有關係?從小編的角度來說,答案是肯定,蔣介石是幕後的策劃者,其他人只是替罪羊而已。抗戰時期,蔣介石一直遵循「焦土抗戰」,所謂的焦土抗戰就是燒掉所有可以資敵物資,包括房屋、糧草、設備,用空間來換時間。
  • 蔣介石下令處決此抗日名將,10年後他失聲痛哭:要是你還在就好了
    黃埔一期,出了之後許多威名赫赫的將軍,「山東三李」尤為知名,這三李分別是李玉堂,李仙洲,李延年,在這三人中,李玉堂尤為優秀,抗日戰爭中,國民黨有五大主力部隊,而李玉堂雖不是蔣介石嫡系,但是他的第10軍也尤其威猛,不輸五大主力。
  • 蔣介石當年敗走臺灣之前、離開大陸之時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呢?
    我們都知道,蔣介石在1945國民黨節節敗退之際,選擇逃亡臺灣,那麼當時是一種什麼什麼樣的情況呢?其實在蔣介石選擇離開大陸之前,就已經想好了要逃到臺灣的,在走之前將大陸的很多金銀珠寶、古董字畫一批一批往臺灣運,臺北也有一個故宮,裡面陳列的都是蔣介石帶去的古董,有很多珍貴的東西都被運走了。
  • 淞滬會戰,75萬國軍浴血奮戰為何打不過28萬的日軍?
    值得一提的是,孫元良是臺灣的著名影星秦漢的父親。吳克仁,來自東北軍的吳克仁,九一八事變後他就發誓要打回老家,淞滬會戰時,吳克仁任軍長,在完成守城三日的任務後,率隊突圍,不幸犧牲,是淞滬會戰中犧牲的最高的中國將領。淞滬會戰中,中國空軍首次參戰,飛行員閻海文座機不幸被日軍擊中,跳傘時落入敵軍陣地,被圍時,寧死不降,拔出手槍擊斃多名日兵後,開槍自盡,精忠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