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臥底洽洽香瓜子 給瓜子噴香精問題多(圖)

2020-12-19 搜狐青島



  一到年底,每個家庭都要備下瓜子、花生、開心果等,洽洽瓜子是大家熟知的一個品牌,廠家在生產、包裝瓜子的過程中有沒有存在一些問題?

  從11月30日到12月15日,記者以一名打工者的身份應聘進入安徽省合肥市的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先後進入高檔堅果車間和香瓜子生產車間 。整個生產工序的嚴謹性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記者發現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不少員工赤手挑揀瓜子,而且不戴口罩……

  A  不辦理健康證,不戴手套挑揀瓜子

  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外面掛著一個醒目的紅色廣告牌,上面寫著「生產線員工,常年招聘」。11月26日,記者撥打了招聘廣告上的電話,人事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最需要的是女工。11月29日,記者再次撥打了此電話,對方讓記者第二天帶著身份證複印件等到公司門口集合。第二天,記者準時到達公司門口,來應聘的還有十幾個年輕人,除了一位腰部受過傷的年輕小夥被勸退外,其他人都被帶到公司的培訓室內。工作人員介紹了公司的的上班制度以及工資發放方式,然後讓大家考慮一下,「覺得接受不了可以離開,如果覺得可以,現在就可以籤合同,下午參加培訓,明天就可以上班。」

  記者應聘成功後,該公司並沒有要求記者及其他員工辦理健康證,也沒有統一做體檢。然而車間內貼著的規章制度上寫著「員工應辦理健康證,不能有不適宜參與食品生產的禁忌症」這樣的內容。記者隨後諮詢了人事部的工作人員,對方的答覆是「公司會找機會為大家統一辦理,等通知就行。」但是入職十多天,一直都沒有接到要求辦理健康證的通知。

  進入公司大門,院子兩邊堆放著很多白色的袋子,上面都印著「葵花子」三個字,還註明了葵花子的品種、顏色等信息。車間一位老員工徐師傅告訴記者,廠裡的葵花子產地主要是內蒙古,洽洽瓜子的生產過程要經過多道工序,有些瓜子甚至要選三遍。「光挑揀瓜子的車間就有好幾個,每個車間的任務不一樣,有挑揀生瓜子的 ,也有挑揀熟瓜子的 。有些瓜子要挑揀三遍,進貨後,先用機器篩選一遍,進生產車間前還得再挑揀一遍,煮完後還需要再挑揀一遍。」

  記者所在的車間在一棟廠房的二樓,在該廠房的一樓是人工挑揀瓜子車間。挑揀瓜子的車間裡放著五六張長條形的桌子,每張桌子兩邊都坐著三四位婦女,每人面前都放著一堆堆瓜子,每張桌子上還有幾個綠色的小盆子,她們都低著頭在桌前挑揀瓜子。記者看到,只有一兩位女員工戴著口罩,她們一邊說笑,一邊工作。

  揀瓜子是一項細緻活,要將瓜子鋪在桌面上,揀出空殼或者有蟲眼的次品,將次品撥到一邊。記者注意到,大部分女員工沒有戴一次性手套,而是赤手在桌上將瓜子撥來撥去。有一位員工戴了手套,但手套有的地方已經發黑。

  B  煮完瓜子的水不是一次性換掉

  煮瓜子的車間是個比較神秘的地方,也是門禁最嚴的地方。記者發現,這裡有兩個瓜子生產車間,都有門禁,員工進入車間需要打卡,生產車間員工的工作服也和別的車間員工的不一樣。牆壁上貼著相關規定:「與本車間生產無關的人員禁止進入生產區域」。記者幾次進入生產車間,都因為穿著不同的工作服被工人問「你是幹什麼的?來找誰?」這樣的問題。

  12月8日,記者第一次走進瓜子生產車間,進門右拐有鐵製的臺階,車間裡有水蒸氣,臺階有些生鏽。順著臺階走上去,就是瓜子的煮製區,這裡被分成兩個部分,一邊是清真瓜子煮製區,另一邊是香瓜子煮製區。記者走進清真瓜子煮製區,這裡只有一位工人。四個直徑一米左右的圓形鐵罐上面蓋著蓋子,不斷有水蒸氣從裡面冒出來。工人告訴記者,車間內的機械化水平已經很先進了,「將葵花子放在罐內煮,時間到了後經過冷卻等幾個環節就可以直接裝到袋子裡了。」

  12月12日,記者來到香瓜子煮製區,五六位工人在那裡忙碌著。兩個人用小車將葵花子拉到車間門口,兩位大姐將地上的黑色積水掃到一邊。

  「我想來這個車間來上班。」記者對大姐說。大姐有些驚訝:「這兒的活又髒又累,你們年輕人幹不來的 。」

  記者看到有兩位操作工人每人搬了一袋葵花子來到大罐子前 ,將葵花子倒在裡面,一共往裡倒了十幾袋,後來鐵罐中還濺出了黑色的水。「一袋葵花子90斤,一罐能裝 0.7噸。」一位工人告訴記者。

  記者只看到工人往罐子裝瓜子,卻沒有看到工人換水。

  一罐要煮0.7噸的葵花子,煮過後不會影響水質嗎?記者詢問工人,一位工人告訴記者,煮葵花子的各種配料都在罐子內,煮一罐就倒一次水很浪費。「罐子裡面都有管道,水在裡面是流動的 。煮完一次後會排出一部分水,然後放進一部分清水,這樣既能節約水 ,還能保證配料的濃度不會太低,等到濃度低到規定的標準時,再重新加料。」

  C  給瓜子噴香精,香精生產日期有貓膩

  12月13日,記者申請調到生產車間,負責將生產出來的香瓜子用尼龍袋裝好,並放到倉儲區。生產設備有兩個出口,可以將尼龍袋放在在出口,打開擋板之後瓜子就會裝進袋子裡,每袋裝大概裝18.4千克,前後不能相差太多。然後將裝好的瓜子擺在身後,堆了 30袋後拉到倉儲區。這樣的工作,需要技巧也十分耗費體力。瓜子裝得差不多時,要將擋板放下,然後將袋子搬到秤上稱重,同時要拿一個新袋子,另一個人將瓜子放到身後。擋板放下的時間不能太長,否則設備中瓜子積得太多,會從通風口冒出來。一開始記者完全跟不上節奏,只能負責搬運瓜子,然後拿一些空袋子過來。裝瓜子的尼龍袋的裡面還套著一個塑膠袋,記者看到大部分都有些破舊了 ,原本白色的塑膠袋有些發黃。

  當天下午,記者開始負責裝瓜子。同組的大姐叮囑記者,地上有瓜子要趕緊掃乾淨,「如果讓主任查車間的時候看到了,會挨罵的。」剛開始可能有些緊張,記者多少有些手忙腳亂。會不小心將瓜子掉到地上,同組的大姐便拿著掃帚,每隔一會就將地上瓜子掃一遍,然後收集到一個盒子裡。「這些瓜子掉到地上可能弄上頭髮,一會送到前面去。」記者看到前面有個設備,上面寫著「清選線」。掉到地上的瓜子送到該設備前 ,風會把髒東西吹走,之後這些瓜子就可以進入下一個環節了。

  給瓜子裝袋前,記者聞到了一股特別的味道,香得有些嗆人。記者看到有個小型噴槍不斷噴出來白色的霧。同組的同事叮囑記者,這是香精,「這個噴頭你得一直盯著,如果不噴了,就得到那邊換一桶香精。」記者這才注意到,機器旁放了三個乳白色的小桶,旁邊有個牌子,上面寫著「香精放置處」。記者看到香精桶上本來有標籤,現在上面又貼了一個白色的標籤,寫了名稱,生產批號,以及保質期等。記者將這張白色標籤撕了下來,看了原廠貼的標籤,是由上海一家香料公司生產的 。讓記者奇怪的是,原廠貼的標籤上註明生產日期是 2012年7月,但是新貼的標籤上卻註明2012年11月,相差了整整四個月。「為什麼要重新貼上標籤?而且生產日期差了四個月?」記者問同事,他們笑著搖搖頭說「不知道」。

  花絮  想讓員工不偷吃,難啊!

  記者剛拿到工裝時,就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工裝上衣只在胸口處有一個口袋,兩側沒有口袋。一位工人告訴記者,以前的工裝兩側是有口袋的,但是後來為了防止員工偷吃瓜子,所以新的工裝兩側就沒有口袋了。「不過瓜子那麼小,只要想吃,用手抓一把就行,怎麼能管得住?」老員工說。記者在工作的時候,看到幾位老員工一邊嗑著瓜子,一邊聊天。

  記者在廠區內走動的時候也經常發現,員工從餐廳出來一邊走一邊嗑瓜子,將瓜子皮吐到地上,十分悠閒。「趕緊吃完,讓領導看見了也不好。」香瓜子包裝車間一位員工跟記者說,「我們下班的時候一般都會抓一把帶回家。」

  好的方面  進車間必須戴帽子

  記者探訪時發現,廠區大門的門禁系統比較嚴 ,每次刷卡僅容許一人通過,到了晚上下班或者早晨交班的時候,門衛都會在門口站崗,對於拿著大袋子、行跡可疑的人會進行檢查。記者下班的時候都會用塑膠袋拎著工作服回住處,每次都被站崗的門衛攔下檢查包內的東西,確認沒有公司的產品之後才放行。

  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對於生產上的一些嚴格要求也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記者入職的第一天,班長培訓的時候就一再強調 ,進車間的時候必須戴好帽子,並且要將所有的頭髮收進帽子裡,一點也不能露在外面。這樣的規定似乎已經成為每個車間員工的共同習慣,記者走訪瓜子包裝車間、瓜子生產車間等幾個車間時,進門前都有員工提醒記者,「先把帽子戴好才能進車間,沒戴帽子不能進入車間。」

  沒有發現陳瓜子

  在公司官方網站上有一篇聲明,是專門用來回應之前有媒體曝光公司使用陳瓜子進行生產的,但記者看到,大部分葵花子外包裝上貼著的生產日期都是在2012年9月以後,並沒有看到陳瓜子。一位老師傅告訴記者,「年底產量那麼大,每天都是24小時不停地生產,哪可能有陳貨?」

  員工挺照顧記者

  在工作過程中,其他車間員工對記者的照顧也讓記者覺得很溫暖。從進入瓜子生產車間的第一天開始,隔壁生產線上的老師傅就建議記者多學點技術,「這種活是我們四十歲以上的工人做的,你們太年輕了,一天幹下來肯定渾身疼,不如趁腦子好使時多學點東西,到時候跟班長申請當個主操作手,這個工作還輕鬆一點,也有前途,整天幹體力活沒前途。」跟記者同一組的大姐對記者十分照顧,記者不擅長這種體力勞動,一開始的時候她都一點點耐心教記者,幾乎把裝袋、稱重的活全包了,記者只要搬運就可以了。「剛開始可能會累點,熬過這一個星期就好了。」記者跟她抱怨累時,她笑著說。到了中午,因為生產線上不能沒人,所以大家必須輪流吃飯,大姐總是讓記者先去,等中午12點半記者吃完飯回來之後她才去。

  文/圖 本報記者(A4~A5版圖文版權所有,未經信報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恰恰稱煮瓜子「不換水」是專利 所噴香精符合標準
    有媒體記者臥底洽洽後報導稱,公司生產的瓜子在裝袋前噴香精、煮瓜子不換水,流程、管理問題重重。那麼報導所稱問題是否屬實?洽洽瓜子到底食用起來安不安全?  嗑瓜子本來是放鬆的事兒,這兩天一條新聞卻讓人繃緊神經。本月,有記者以打工者身份應聘進入安徽合肥的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隨後報導指出公司生產、管理環節諸多問題。其中「瓜子裝袋前噴香精」一項,引發輿論譁然。
  • 洽洽香瓜子「黑水百煮」 生產日期人為延後數月
    一到年底,每個家庭都要備下瓜子等,你吃的瓜子放心嗎?24日有媒體爆料,洽洽瓜子生產車間存在問題,比如,不少員工赤手挑揀瓜子,且不戴口罩……在給瓜子裝袋前,車間香得有些嗆人,生產工人說,這是香精的味兒。  24日,洽洽食品股價下挫,收盤跌3.12%。
  • 洽洽瓜子黑水煮 生產日期人為延後
    24日有媒體爆料,洽洽瓜子生產車間存在問題,比如,不少員工赤手挑揀瓜子,且不戴口罩……在給瓜子裝袋前,車間香得有些嗆人,生產工人說,這是香精的味兒。A 不辦健康證 不戴手套揀瓜子11月30日,記者應聘成功,來到在安徽合肥市的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但該公司並沒有要求記者及其他員工辦理健康證,也沒有統一做體檢。
  • 洽洽食品被曝瓜子臭籽率兩成 讓消費者年味發黴
    而此前,洽洽食品也曾經深陷「香精門」等質量事件,接二連三的問題被媒體曝光,令洽洽食品這一著名品牌敲響警鐘。「臭籽」問題最突出春節假期剛剛結束,食品安全問題再次引起關注,這次輪到知名品牌——洽洽食品。根據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網的報導,時下多家著名食品品牌均不同程度出現「臭籽」等質量問題。
  • 石家莊:瓜子生「怪味」 頂頂嘉香瓜子遭投訴
    長城網1月11日訊(耿麗娜)瓜子作為休閒食品一直受到許多市民的喜愛,嗑瓜子成為許多人茶餘飯後的樂趣,遍布城市大街小巷、品種繁多的一顆顆小小瓜子,吃在嘴裡噴噴香。在回家的路途中磕上一袋瓜子更是一件愜意的事情。可誰會料到,包裝完好、外表鮮亮的瓜子吃起來卻並沒有那麼「香」。
  • 一粒瓜子的世界盃營銷——洽洽食品世界盃創意營銷(上篇)
    洽洽香瓜子是安徽華泰集團出品的一種葵瓜子。洽洽香瓜子是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水煮葵花籽。它開創了香瓜子的煮製工藝,實現了香瓜子規模化、機械化的生產流程。洽洽是一個香瓜子品牌,遍布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小型連鎖超市和便利店,雜貨店乃至高速公路旁邊加油站裡的便利超市。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談一談洽洽瓜子的營銷案例,看看洽洽是如何通過短短幾年時間,成為炒貨行業的第一品牌。
  • 洽洽食品:瓜子配堅果,增長到底穩不穩?
    洽洽食品的瓜子在覆蓋面上做的很好,無論是在城市中的商超或便利店,還是鄉鎮上小賣部,都能看到洽洽瓜子的身影。其中綠色包裝的原香瓜子和紅色包裝的五香瓜子,相信大多數朋友都買過或者吃過!
  • 從洽洽瓜子到上市公司,洽洽食品創始人究竟做了什麼?
    從洽洽瓜子到上市公司,洽洽食品創始人究竟做了什麼? 2011年3月,當「洽洽食品」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時,人們才猛然發現,洽洽這個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已悄然成為中國炒貨行業的霸主。所有人不禁好奇,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如何能靠著小小的洽洽瓜子便赫然起家,並成就30多億身家的人生傳奇?
  • 洽洽瓜子百吃不厭,創造徽派炒貨之精品
    洽洽瓜子突破傳統炒貨之工藝,創造徽派炒貨之精品。改炒為煮,將葵花子與多種有益於人體健康的中草藥,通過特殊調配後,經"煮"這一特別的工藝,就有了現在百吃不厭的"洽洽香瓜子 "。" 煮 "瓜子是洽洽瓜子獨特生產工藝的突出代表。在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看來,創新就是要幹別人沒幹過的事;如果別人幹過,那洽洽就一定要做到最大、最好。
  • 洽洽瓜子是怎麼煉成的?精英級別的葵花籽遇見入味香的煮製工藝
    洽洽瓜子作為全球領先的瓜子生產企業,洽洽瓜子在內蒙古、新疆、甘肅、東北等地打造了100多萬畝向日葵種植基地,精心挑選原產地,從一粒種子開始,接受最優質的培育。此外,洽洽瓜子還積極開展海外葵花籽原料種植基地。目前全球葵花籽產量俄羅斯最大,為了保障原料的優質,洽洽瓜子迅速搶佔優質的原料產地,也即刻將向日葵奉為「國花」的俄羅斯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物理條件成為洽洽瓜子拓展海外種植基地的首選。
  • 合肥對炒貨生產線專項檢查 洽洽稱煮瓜子不換水是專利
    摻陳瓜子、數蟲眼、噴香精、煮瓜子不換水……最近,合肥洽洽瓜子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昨天,記者跟隨質監部門走進其炒貨產品生產線進行了專項監督檢查。洽洽集團生產管理部負責人童華清對近期針對洽洽瓜子的質疑給予了回應。質疑一:成品瓜子咋還有蟲眼?
  • 徽派炒貨之「洽洽」篇--給洽洽「百煮」瓜子幾個上市的理由!
    徽派炒貨「洽洽」以其獨特的包裝和精明的市場意識與膽略,已發展成為行業無可爭辯的領軍人物,成為首個瓜子類的「中國馳名商標」。2004年對於整個炒貨行業來說將面臨三大嚴峻考驗:1、銀行緊縮信貸令企業遭殃,據報導對於今年我國緊縮銀行貸款和遏制過度投資的舉措是否能控制經濟的大幅增長這個問題,雖然人們還在爭論不休,但越來越明顯的是,一連串的政府指示讓各銀行在向中小企業和官方認定的過熱行業放貸時變得更為謹慎,緊縮信貸使企業資金源受到影響,投資受到較大的限制!
  • 洽洽瓜子質量安全,新鮮速達
    洽洽瓜子更是「賣瘋了」,有消費者告訴記者「疫情期間囤點瓜子其實挺合適的,飽腹感強,幸福感高,而且保質期還長。」當記者問到為什麼會選擇洽洽瓜子時,有不少消費者表示「洽洽瓜子口感好,不容易上火,而且洽洽質量安全有保障,值得信任」  雖然此次春節少了走親訪友的快樂,活動空間被局限在家中,但人們卻開始主動或被動地認真經營家庭生活,花更多時間去關注和嘗試新的休閒食品,進而發現為生活細節消費原來能帶來這麼多的幸福感。
  • 洽洽轉債:瓜子行業龍頭蓄力開拓堅果市場
    洽洽轉債規模中等,債底保護較好,平價高於面值,市場或給予16%的溢價,預計上市價格為121.85元左右,建議積極參與新債申購。洽洽食品基本面分析瓜子行業龍頭企業,蓄力開拓堅果市場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於2001年成立於安徽合肥,是堅果炒貨行業的龍頭企業,一家以傳統炒貨、堅果為主營,集自主研發、規模生產、市場營銷為一體的現代休閒食品企業。
  • 36歲科長下海,靠瓜子成安徽首富,如今坐擁120億財富
    我們現在走進任何一家超市,在休閒零食區都能看到瓜子這種零食,而只要想到瓜子,很多家庭不約而同第一選擇一定是洽洽瓜子。洽洽瓜子能夠成為家喻戶曉的一個休閒零食品牌,還要得益於創始人陳先保的眼光。
  • 洽洽是如何取代傻子成為瓜子帝國的?
    1986年春節前,傻子瓜子公司在全國率先搞起有獎銷售,並以一輛上海牌轎車作為頭等獎,3個月實現100萬元,但好景不長,中央下文停止一切有獎銷售活動,讓年廣久的銷售計劃大亂,公司血本無歸。  1987年底,蕪湖市對年廣久經濟問題立案偵查,1991年5月,蕪湖市中院判決年廣久犯有流氓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期3年。1992年,年廣久因經濟問題不成立而獲釋。
  • 洽洽:「炒煮」的海外商機
    7月1日,洽洽第一個海外工廠在泰國投產,該工廠具有最先進的智能化生產線,產品可更快地輻射到東南亞以及歐洲等海外市場,並提高產品新鮮度。日前,洽洽又舉辦品牌升級大會,以掌握核心保鮮技術為基礎,洽洽董事長陳先保宣布五年內做到中國堅果第一品牌。對此,洽洽副總裁王斌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洽洽以做棒棒冰起家,靠賣瓜子成名,經歷了多元發展後,再次聚焦到堅果。
  • 洽洽擴充每日堅果矩陣,上半年淨利增長逾三成
    記者 | 張欽 編輯 | 昝慧昉 1 8月10日,「堅果+」戰略驅動下的洽洽食品發布了半年報。
  • 四川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合格率97.6% 洽洽徽記等抽檢不合格
    四川中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周偉)2月12日,省食藥監局發布2015年春節前四川省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通報披露,在該局抽檢的660批次樣品中有16批次不合格,總體合格率為97.6%,其中洽洽、徽記等知名品牌企業產品抽檢不合格。
  • 洽洽瓜子粒粒飽滿的奧秘是什麼呢?
    一說到洽洽瓜子,大家應該都聽過,或者是吃過,洽洽瓜子是2001年問世的,到2020年已經將近20個年頭了,不管是從味道還是產品質量洽洽瓜子都越來越好,不僅僅是產品的原材料,洽洽瓜子的煮製工藝,也讓洽洽瓜子更加的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