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雍正順利繼位當晚就想要殺鄔先生?

2020-12-17 宋安之

雍正帝剛剛繼位並不是要殺鄔先生,而是試探或者猶豫殺不殺,總之就是動了殺機。

雍正帝之所以動了殺機主要有兩點。

一是鄔先生太聰明了,在整部電視劇中如同bug存在,很多時候都可以猜透康熙帝所想,有點脫離了雍正帝掌控,產生了威脅。

二是登上帝位就需要使用上帝視角了,天子行的是正大光明之道,最起碼是表面上的正大光明,鄔先生多是使用的陰謀詭計。而且在輔助雍正帝奪嫡的過程中出了太多計謀,知道了很多見不得光的事情。知道的太多了總是容易被人滅口的。

鄔先生身為雍正帝奪嫡的智囊,是功不可沒的,像雍正帝之子弘曆能受皇爺爺喜愛就是鄔先生一手教導的。康熙帝駕崩前夕免了雍正帝胤禛一切差事,胤禛心灰意冷之下都要打發鄔先生走了,還是鄔先生一番頭頭是道的分析讓胤禛燃起信心重整旗鼓的,可見這個人的聰明恐怖之處。

雍正帝登基後對於這種人肯定是忌憚多於喜愛的。必然會想之前可以猜透康熙帝心思,現在猜透我的心思還不是很簡單事情。是個正常人都害怕被人猜透,更何況九五之尊呢。而且萬一鄔先生為政帝老八所用呢,豈不是心腹大患。

鄔先生的計謀屬於陰謀詭計,可以出其不意的起到奇招逆襲作用,但對於登基為帝的雍正帝並沒有太大用處了,因為皇帝大權在握,要行正大光明之事,生殺予奪,陰影之下的事情自然有人做。簡單來說,皇帝位置的胤禛不需要智囊了。

九子奪嫡何其慘烈,鄔先生知道雍正帝很多見不得光的事情,沒有成功時是患難與共,成功以後就是很大的威脅了。

雍正帝繼位後自然是動了殺機,所以當晚回去以後並沒有欣喜若狂,而是神色有些詭異的見了鄔先生,想要試探鄔先生,如果鄔先生不急流勇退肯定是殺人滅口了。

鄔先生最後還是聰明的,雍正帝說會安排起用他的,實則為試探,他以自己是殘廢之身和為先朝欽犯而拒絕了,又通過半隱的方式方便雍正帝監督,才使其放心。巧妙的躲過了這一劫。

謝謝觀看,覺得還可以就點個讚唄,覺得不行評論吐槽一下唄,歡迎關注哈~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老四繼位後內有八爺黨外有西北之患,為何沒留鄔先生?
    那麼今天宋安之就來分析一個劇情,來看看雍正王朝對於人性刻畫的入木三分。那便是老四為什麼在繼位以後,當時可謂是內憂外患,正是用人之際,為什麼沒有留下鄔先生來輔佐他呢?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宋安之具體來說說。
  • 雍正登基要殺謀士,鄔先生用什麼方法死裡逃生?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在登基當夜回到府中,他當時說突逢大變,怕宮裡不安全,同時也要回來看看鄔先生。鏡頭轉到鄔先生處,他眼中似有淚光……當初看的時候,有些奇怪,雍正初登基,各種事情千頭萬緒等他處理,怎麼跑到鄔先生處演起「主僕情深」了?
  • 雍正王朝中雍正賜死高福,在李衛回京後為什麼讓他先見鄔先生!
    雍正王朝中雍正賜死高福,在李衛回京後為什麼讓他先見鄔先生!中國古代有過不少人才,其中以清朝為例,就曾有過李鴻章、嶽鍾琪一類。而在雍正時期更是人才輩出的年代。雍正帝身邊曾有很是寵信的宦官高福,但是高福卻被九子奪嫡的另一位主角十四皇子的擁立者八皇子的管家收買後,因事情敗露被感念高福服侍多年的雍正帝賜死。而與高福相關的清朝名臣李衛在回京後雍正沒有先準他去宮中請安,而是讓他先去找鄔思道。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為什麼李衛回京後雍正讓他先去見過鄔思道。
  • 雍正王朝:為何老四拿到金牌令箭不放老十三,反而先給了鄔先生?
    而在這中間,老四登基的當晚可以說是最為驚心動魄是一次,比之後來的八王議政還要緊張,因為老四稍有不慎就沒有後來的雍正了,只有失敗的四王爺胤禛了。 而在這段劇情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劇情,那便是老四拿到如皇帝親臨的金牌令箭以後,並沒有直接派人去救老十三,而是先交給了鄔先生,讓鄔先生安排人去救老十三,多少有些多此一舉。
  • 雍正王朝:秋月臨終那句「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到底什麼意思
    《雍正王朝》中的皇四子胤禛或許根本就不懂愛情,又或許在那種特定的政局環境下,尤其在接過康熙皇帝手中虛晃的盛世後,根本沒有機會也沒有精力去應對愛情。或許蔡鍔將軍那句「奈何七尺之軀,已許國,何以許卿」 的無奈和苦痛更適合用在皇子時忙於奪嫡;繼位後忙於朝政的雍正皇帝身上。
  • 鄔先生是四爺謀士,他半隱之時雍正遲遲未來送行,十三爺只知其一
    鄔先生一直被作為謀士看待,也算是雍正的功臣,雖然沒有職務。後來雍正登上皇位,當天晚上雍正便回家探望鄔先生,當時十七阿哥來求見,雍正本是沒有推辭,但是被鄔先生制止了,他告訴五哥傳話,天子深夜回家不得召見一律不可自來,如果是國家之事直接奏請相關部門,如果是私事天子沒有私事。雍正當時聽到後愣了愣,他不知鄔先生為何如此,但還是接受了。
  • 雍正王朝:並非只為殺鄔思道,這3件事,才是雍正返回潛邸的原因
    但是,對於剛剛升級成為雍正皇帝的胤禛而言,對大清皇權的承繼過程還遠遠沒有徹底結束,對於雍正皇權的諸多威脅還遠遠沒有消除。掌握自己太多陰謀權謀和負面信息的鄔思道,算是影響雍正皇帝正面形象和皇帝權威的一個隱患,但他遠遠不足以讓雍正皇帝在繼位當晚,會捨棄「孝子守靈」的祖制傳統,返回潛邸。
  • 《雍正王朝》鄔思道對十三爺韜光養晦的勸解為什麼沒起到作用?
    在《雍正王朝》中,當四爺胤禛成功殺出重圍晉升成雍正皇帝後,作為他曾經的智囊鄔思道也馬上脫身出走了,就在他出走的時候十三爺胤祥前來送行,當時鄔思道就勸解十三爺胤祥一定要拼死辭掉鐵帽子王,同時要記得韜光養晦,不能太露鋒芒,這樣才能保的一生平安。
  •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登基後,居功至偉的鄔思道為何要跑?
    雍正登基初期,內有八王黨羽如林,外有十四王手握重兵,可謂「內外皆困」。 雍正皇帝不得不步步為營,將該殺的殺掉,該監的監視起來。八王黨、十四王,自然是該監的。那麼哪些人該殺呢?為什麼要殺呢?胤禛做的這每一件事,都是鄔先生給他謀劃的,所以鄔先生知道胤禛做的所有不可告人的事情。只有死人才能絕對地保守秘密,因此雍正很想殺了鄔先生。此外,鄔思道太了解雍正了。皇帝的權力,在十步之外、千裡之內。對於十步之內的皇帝身邊的人來說,皇帝不僅沒有任何神秘感,而且和普通人也差不多,一樣生老病死,一樣喜怒哀樂。
  • 雍正王朝:老十三都不算是雍正心腹,那麼誰才是他真正的心腹?
    田文鏡在康熙四十六年老四下江南賑災時挖掘回來的人才,可以說一直對他很是重用,等到繼位以後,馬上以他為河南巡撫,同江蘇巡撫李衛一般,同時試行新政。但是信任歸信任,重用歸重用,雍正對田文鏡還不是那麼推心置腹,不輕易對臣子說的話,從來不對田文鏡說,至於機密之事更是如此,甚至連鄔先生這個助他奪嫡的第一功臣的身份都沒有向田文鏡透露,以至于田文鏡沒有發揮好鄔先生的作用,雖然新政卓有成效,卻被既得利益集團反噬的不輕,最後更是因為鄔先生的一激將,放跑了鄔先生這個有著大用的人才。
  • 雍正王朝中,胤禛為何對鄔先生「言聽計從」,原來是因為這兩件事
    導語:雍正王朝中,胤禛為何對鄔先生「言聽計從」,原來是因為這兩件事文/小青菜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有個鄔思道,此人是四阿哥胤禛的師爺,對外是胤禛的兒子們的教書先生。在電視劇裡,鄔思道幾乎是神一般的存在。
  • 《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身為大將軍王,為何長期和雍正皇帝死磕?
    哥倆平時也可以相互串門什麼的,至於說老十四從大將軍王和雍正死磕那是雍正繼位以後的事情了。很明顯死磕的原因就在於那把至高無上的椅子。老十四在獲悉四哥打算支持自己做大將軍王的時候就四個長、四哥短的和老四達成了年羹堯的陝甘總督和自己大將軍王相互支持的同盟。老十四也因此獲得八爺黨和四爺黨的雙重支持順利出任大將軍王平定西北。也許在天真的老十四看來,這個大將軍王已經和皇位繼承人劃上了等號。
  • 雍正王朝:鄔思道桀驁不馴,不願出仕為官,卻為何甘願為胤禛出謀劃策
    一 背景 在《雍正王朝》這部歷史劇中,要說最有智謀的一個人,那就是鄔思道了。鄔思道不僅能夠猜透康熙的意圖,還能為胤禛出謀劃策。正是由於鄔思道的輔佐,胤禛才能從九子奪嫡中勝出,成為雍正皇帝。
  • 雍正為什麼不殺十三弟?
    老十三因為為人俠義,並且在軍中有很多的部下和故舊,在雍正決定爭奪皇位的時候,即便自己被圈禁,也給了雍正一份自己故舊的名單,讓雍正居中聯絡這些人,這既是幫助又是交底。雍正去江南賑災籌款,十三阿哥是他的好幫手,雍正一些不方便說的話,全部由十三弟幫他說出來。後來雍正受封郡王,他還冒著頂撞康熙的危險,為十三弟求賞賜。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從田文鏡離開後為什麼說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答案很簡單,這個人就是雍正。為什麼曾經鄔思道竭盡全力輔佐的雍正會讓他如此害怕呢?這還得從雍正繼位說起。鄔思道輔佐雍正之後,為他制定了奪嫡戰略,還為他教導出了弘曆來取悅於康熙,弘曆從而又為雍正在康熙心目中加了不少分,最終在鄔思道的出謀劃策之下,雍正順利獲取了康熙喜愛和信任,登上了皇位寶座。
  • 再看《雍正王朝》:五個風姿綽約的女人
    我們會由衷地讚嘆焦晃版的康熙有皇者風範,卻很少會對那個因為忠於太子,死在圖裡琛手裡的小太監報以同情之心,甚至還會為圖裡琛辦事麻利點讚;我們會讚美雍正銳意改革,王師傅大事不糊塗,但鄭春華有什麼罪?雍正默許王師傅勸殺鄭春華,當皇帝後處理以前給自己辦秘密差事的人,令人膽寒,他並不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這是鄔先生為什麼要半隱自保,十三爺為什麼會變得謹小慎微的真正原因。
  • 雍正王朝:為何鄔思道很匆忙地離開田文鏡還說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這一切還得從四爺繼位的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說起。一、雍正繼位當晚,鄔思道和雍正的心裡博弈四爺繼位當晚,看似驚心動魄,各方都在博弈,八爺一夥、張廷玉、隆科多、四爺、張五哥、鄔思道,每個人都在盡情的發揮著各自的表演天賦,實際上康熙早已為四爺鋪平了道路,其他人再怎麼折騰也是沒有用的。
  • 如果十三爺長壽並向雍正求情,弘時還會不會被殺?
    而雍正本身就刻薄寡恩且深受九龍奪嫡的危害,所以最終下狠手的可能性還是很大。況且弘時不但要謀害弟弟篡奪太子之位,而且還聯合老八搞八王議政陰謀推翻雍正;皇權面前無父子,雍正面對這樣的情況必然會鴆殺弘時。雍正子嗣相對單薄,弘時作為長子在老八的薰陶下自然萌生了奪嫡的心思。對於八爺黨來說從來就沒有真正臣服過,志大才疏的弘時被鼓動奪嫡不過是九龍奪嫡的延續。
  • 《雍正王朝》中康熙彌留之際,為什麼還是不肯放出監禁的老十三?
    《雍正王朝》中的康熙,是一位父親,更是一位皇帝。在對待老十三時,康熙為了當一位好皇帝,為繼任者雍正鋪路,而做了一位壞父親,把老十三囚禁了十年。第一,康熙為什麼要傳位給雍正?因為康熙後期,吏治腐敗,而康熙諸皇子中,只有雍正敢於向官僚們開戰。因此康熙只有選擇雍正,才能刷新吏治,拯救清朝。這一點,在胤禛追比國庫欠款的時候,康熙就已經看到了。第二,康熙為什麼要囚禁十三阿哥胤祥?其實有兩點原因,康熙只說了一點。康熙說,胤祥膽子大,容易闖禍。
  • 清廷紅人隆科多是雍正親舅舅,雍正繼位後2年,為何除掉他?
    康熙帝駕崩時,隆科多是唯一陪伴其左右並承領遺命的大臣,並由他宣讀了康熙帝遺詔,因此,許多清代筆記將其描述為篡改遺詔以協助雍正帝繼位的謀劃者。隆科多劇照隆科多什麼人物?隆科多是雍正的親舅舅,生在這樣的家庭,註定了他一生位居極品,成為康熙、雍正兩朝的關鍵性人物。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隆科多任一等侍衛,先後歷任鑾儀衛鑾儀使、鑲白旗漢軍副都統、正藍旗蒙古副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