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煮雞蛋的注意了,為了家人健康,牢記「2不吃」,很多人不懂
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文章,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是:『煮雞蛋,只用清水是「外行」!多加1樣,軟嫩好剝殼,不懂可惜了!』
雞蛋價格便宜,營養豐富,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它的做法多樣,也比較簡單,比如煮雞蛋、煎雞蛋、炒雞蛋、蒸雞蛋、雞蛋湯等等,可以和任何食材搭配,不管怎麼做都好吃。
很多人的早餐,都必吃一個煮雞蛋。很多人認為煮雞蛋很簡單,把雞蛋放進水裡煮就行了。其實,想煮出又香又嫩的煮雞蛋並不簡單,用什麼水煮?煮多長時間?每一步都是有技巧的。很多人煮雞蛋,把雞蛋放進水裡後也不看時間,等想起來後才關火。
煮的時間長,雞蛋口感又老又硬,一點都不嫩,還流失了營養,有時還會煮爆裂了,很難吃。
通常,家裡的雞蛋都是在冰箱裡冷藏著的,雞蛋從冰箱裡拿出來,不能直接下鍋煮。用清水洗乾淨,再用清水浸泡10分鐘,給雞蛋「解凍」,然後再煮,就能防止被煮裂了。
只要是水煮蛋,小到鵪鶉蛋,大到鵝蛋,都必須是冷水下鍋,千萬不要開水下鍋,那樣雞蛋外熱內冷,很容易爆裂。正確做法就是冷水下鍋,然後用小火煮。在煮雞蛋時,大多數人會加一勺鹽,認為這樣雞蛋會更加入味,還好剝殼。
實際上加鹽只能讓雞蛋入味,並不會好剝殼,有沒有其它的方法呢?
在煮雞蛋時,水裡加入一勺白醋就可以了。蛋殼的主要成分是鈣,所以比較堅硬,而白醋含有醋酸,和鈣形成醋酸鈣,蛋殼就會變軟,這樣就不會破殼了。
為什麼有人煮的雞蛋殼兒很難剝,有人的一剝就掉了,那是因為少做了一步。煮好的雞蛋馬上放入冷水中浸泡2分鐘,然後再剝殼,保證3秒就能剝掉。又香又嫩的雞蛋,煮幾分鐘才好呢?牢記下面的時間表,煮雞蛋才能更好吃。
【煮雞蛋的時間】
2分鐘以下——蛋清和蛋黃都是流動的,也就是生蛋,不能吃。
3~5分鐘——蛋清有些凝固,蛋黃還是流動的,也是生蛋,不能吃。
6~8分鐘——蛋清已經凝固,但蛋黃還有些流動,就是溏心蛋。
10~12分鐘——蛋清、蛋黃都凝固了,是全熟蛋,口感剛剛好。
13分鐘以上——蛋白、蛋黃的口感很硬,就是煮老了,蛋黃表面泛青,說明煮時間長了。
想要口感好,營養好,最好是煮10分鐘,我每天早上都是煮10分鐘的,口感很軟嫩。
雖然煮雞蛋既好吃又營養,很多人每天都吃,但很多人盲目地吃,為了健康,一定要牢記「2不吃」,很多人都不懂。
①不能吃沒煮熟的雞蛋
什麼是沒煮熟的雞蛋?就是溏心蛋,很多人都愛吃溏心蛋,覺得這種雞蛋才營養,這是錯誤的認識。生雞蛋中含有不少細菌,尤其是蛋黃中,只有徹底煮熟後才能消滅細菌,如果是溏心蛋,細菌還沒有徹底殺死,吃了對身體不好,所以堅決不吃不熟的雞蛋。
②不能吃太多的雞蛋
雞蛋營養高,很多人就認為多吃可以多補充營養,這也是錯誤的認識。一天吃一個雞蛋即可,雞蛋含有大量的膽固醇,膽固醇攝入過多,也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今天的文章對您有用嗎?如果覺得有用,請大家給我點讚、評論、轉、關注,讓更多的人都學到技巧,下次我會繼續給大家分享有用的美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