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因為挨著岱海,涼城縣岱海鎮三蘇木行政村趙家村(自然村)走上了發展旅遊致富之路。
趙家村南靠4A級景區岱海湖,北通4A級景區岱海國際滑雪場及溫泉冰雪小鎮,東臨匯祥寺,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造就了趙家村發展鄉村旅遊、體育旅遊完善的基礎。
△航拍趙家村
民宿就是趙家村最亮的燈
張勇是烏蘭察布市文化旅遊體育局副局長,與全國19萬奮戰在一線的第一書記一樣,他是駐三蘇木行政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
△張勇
當過兵,在地方工作,又下駐到鄉村,張勇經歷豐富。在與記者前往民宿的路上,不時有村民和他打招呼。
「張書記來家裡坐坐,剛煮好的玉米,你拿上吃。」身穿一身軍綠色衣服、頭戴草帽、皮膚黝黑的張勇,在老百姓眼裡,就是致富領頭人,跟著他,生活慢慢會變好。
張勇告訴記者,第十四屆冬運會坡面障礙技巧、大跳臺、障礙追逐3個分項的比賽將在岱海國際滑雪場舉行;加上距離岱海不足3公裡的原因,趙家村地理位置絕佳,發展旅遊業成為了首選。
△趙家村的「杏花小築」民宿
在去往趙家村的鄉間小路上,一些別致的小院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
走進「杏花小築」民宿,幾間不同風格的房間內,會看到「村主任家的風箱」、「隔壁大媽的炕桌」的擺件,醃菜缸做成的噴泉景觀、廚房、大烤爐、棋牌室、陽光房等,一應俱全。其中一間客房內,特意留下的一塊舊牆體,是想讓遊客知道,這間民宿是由危房改造而成。
優雅的環境加上現代感的裝飾,「杏花小築」與「沁竹悠築」民宿就是村裡兩道別致的景色。兩間民宿分別設有三間臥室,遊客在這裡還可以動手做一些簡單的食物。
△張勇為兩間民宿申請了6個公益性崗位
這兩間民宿,是張勇向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申請了80萬元的專項資金改建而成。每間房屋每年會返還精準戶4000元的租金,運行15年後,房屋整體設施都將歸村民所有。張勇正在和當地的旅遊公司協商,將兩間民宿託管給企業,企業每年還要返還村集體經濟10000元,同時承擔精準戶的租金。
張勇為兩間民宿申請了6個公益性崗位,工資按照400元+的模式,提供給村裡的精準扶貧戶。在張勇的帶領下,三蘇木行政村正在考慮著將村裡更多的房屋改造成民宿,以迎接「十四冬」帶來的旅遊熱潮。
投入百萬元經營農家院
楊素娟的農家院現在是涼城縣巾幗脫貧農業示範基地,記者來到她家的時候,楊素娟剛剛忙碌完生意。
△楊素娟
在趙家村,楊素娟是第一批做起了農家院的村民之一。
白牆灰瓦、紅色復古的大門,大氣的院落裡,綠樹悄悄探出了頭。
△楊素娟的農家院生意非常好
「那時候,政府為了鼓勵村民做農家樂,專門出臺了扶持政策,我們租房子,政府負責裝修,就可以開農家院了。」2014年,楊素娟與丈夫在趙家村租了兩間民房開起了農家院,一幹就是好幾年。
生意很好,但房子最終不是自己的。2018年,楊素娟和丈夫商量後,花10萬元在趙家村購置了房屋,又投資80多萬元,建了這家屬於自己的農家院。
△靠著農家院,楊素娟去年的收入達到了20多萬元
「以前的農家院也掙了點錢,但環境以及各方面設施都不如現在,我們總結了原先農家院不足的地方,對新的農家院做了更為人性化的設置,這樣檔次也提高了,慢慢的,回頭客也越來越多。」楊素娟說。
通過夫妻倆的努力,今年,楊素娟農家院被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評為五星級農家院,去年的收入更是達到了20多萬元。
向現代化新農村邁進
從做民宿到水果採摘再到休閒遊、養生遊……趙家村正在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現代化新農村邁進。
「既然下來工作,就要做好。村裡的老百姓都看我們的了,與其坐著,還不如真正地去做一些事。」張勇說,2014年,趙家村建檔立卡戶人均收入2400元,通過各項產業的發展,現在人均收入達到了7000元。
今年,趙家村正在申報國家重點旅遊新村。張勇告訴記者,圍繞「十四冬」,村委會的領導班子正在規劃建設一個房車露營基地。基地一旦投入使用後,將會增加村集體經濟的收入,同時還可以為村裡精準戶提供50個公益崗位,這樣,村裡精準戶基本可以實現就業。
來源:內蒙古晨報融媒報導組
原標題:《書記張羅建民宿,村民做起農家樂;岱海旁的趙家村端起旅遊「金飯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