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組「軟蛋」,能推翻過去幾十年的假設?

2020-12-25 騰訊網

從蒙古烏喀託哈荒蕪的戈壁沙漠,到阿根廷的高地,再到冰天雪地的南極……這三個地方看似毫無關聯,卻被兩項新的研究聯繫在了一起。

這兩項研究最初的故事略有相似。1995年,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Mark Norell和他的蒙古同事在一次戈壁沙漠的考察中,發現了十幾枚恐龍胚胎化石。這些胚胎大約有7200萬年的歷史,它們屬於原角龍(Protoceratops)。

原角龍胚胎化石。| 圖片來源:Norell, M. et al.

化石標本一直放在Norell的辦公室柜子中,在那裡他珍藏了很多「最高優先級」的標本。耶魯大學的博士生Jasmina WiemannMatteo Fabbri經常去紐約拜訪Norell,和他討論一些化石研究。有一次,Norell給他們看了這些古老的原角龍胚胎,並直接地說:「我真覺得它們(恐龍)的蛋是軟殼的。」

乍一聽如此「顛覆」的話,Wiemann和Fabbri的第一反應覺得不太可能,但經過仔細觀察,他們似乎在胚胎的周圍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結構。

與此同時,在前往阿根廷高地的科學考察中,阿根廷古生物學家Diego Pol發現了更為古老的鼠龍(Mussaurus)胚胎化石,它們大約來自2億年前。但令科學家困惑的是,他們在胚胎周圍找不到任何留下的鈣化硬殼的痕跡。

Pol是Norell曾經的博士生,他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前導師。他們倆很快意識到,來自蒙古和阿根廷的兩份恐龍胚胎化石都不尋常地少了鈣化的蛋殼。最終,在Wiemann和Fabbri的合作下,Norell的團隊確認,這些最古老的恐龍蛋是軟殼的,這和以往古生物學界對恐龍蛋的認識大相逕庭。

鼠龍胚胎化石。| 圖片來源:Norell, M. et al.

在地球的更南端,相似的情節也在上演。2011年,在智利南極研究所組織的科考中,智利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了一枚神秘的化石,它看上去就像一個洩了氣的足球。將近10年過去了,這枚化石一直收藏在智利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標本並未加標記,也從未被研究過。受到經典科幻懸疑電影《怪形》(The Thing,電影圍繞著一種冰封在南極大陸的古生物展開)的啟發,科學家一直用「The Thing」代指這枚化石。

智利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David Rubilar Rogers是當初發現化石的科學家之一。他會把這枚化石展示給每一位來到博物館的地質學家,希望有人對化石有一些想法,但一直沒有找到任何合適的人選,直到2018年,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古生物學家Julia Clarke教授到訪。

「我把化石給她看,沒過幾分鐘,Julia告訴我,它可能是枚癟了的蛋!」Rogers說。

南極發現的軟殼蛋化石,它被命名為Antarcticoolithus。| 圖片來源:Legendre, L. J. et al.

後來,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分析發現,這枚化石確實是一個巨大的軟殼蛋,距今約6600萬年。它長約29釐米,寬約20釐米,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軟殼蛋,也是已知的第二大的蛋,大小僅次於之前發現的馬達加斯加象鳥(Aepyornis maximus)蛋。

新研究中的軟殼蛋化石與其他蛋類的尺寸對比示意。| 圖片設計:雯雯

這是在南極發現的第一枚化石蛋,被命名為Antarcticoolithus。它突破了人們之前所認為的軟殼蛋能夠生長的極限。除了尺寸驚人之外,這枚化石還具有重要意義,因為科學家認為它應該屬於一種滅絕的巨型海洋爬行動物,比如滄龍(mosasaurs)。這一發現挑戰了人們普遍認為的這類生物不下蛋的看法。

近日,這兩項研究在同一天登上了《自然》雜誌。有關這些「軟蛋」證據的研究吸引了古生物學家和大眾媒體的眼光,它們共同挑戰了這些古老的史前生物的繁殖方法的假說,或許能為古生物繁殖與進化的後續研究打開一扇大門

羊膜卵(amniotic egg)的出現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一個關鍵事件。羊膜是一層封閉的膜,它可以保護胚胎不會失水而死。在進化史上的另一個關鍵是堅硬的蛋殼的出現,硬殼提供了更多保護與支持。這讓爬行動物能夠在約3億年前佔領陸地,同時也為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崛起鋪平了道路

以往發現的恐龍蛋大多和現代的鳥蛋一樣,擁有堅硬的蛋殼。這是因為硬殼更容易保存在化石記錄中。鳥蛋的蛋殼中還有一層方解石的礦石,讓蛋殼更加堅固,鳥可以「坐」在蛋上孵化雛鳥。古生物學家過去一直猜測,由於恐龍擁有類似的硬殼蛋,它們很有可能也採取類似的育幼方式。

但以往發現的蛋類化石記錄也帶有明顯的「缺點」,讓科學家感到困惑。比如,已知的會下蛋的恐龍的種類非常有限,從地質學上來說,大多恐龍蛋也顯得相當「年輕」,它們大多存在於白堊紀的巖石中,也就是恐龍進化的後期階段。還有許多化石記錄僅僅只包含著骨骼的遺骸。

Norell等人的這項新研究在某種程度上解答了這些疑問。研究團隊先採集了原角龍化石上的一些小的樣本,將它們切成薄片,在顯微鏡下觀察。橫截面顯示,在胚胎周圍的「光暈」一樣的結構厚約1/3毫米,在周圍並不存在恐龍蛋標準的那種鈣化結構。

隨後,科學家用雷射手段推斷出了原角龍和鼠龍蛋的化學特徵,發現這些數據與其他軟殼蛋的化學數據相似。軟殼蛋無法很好地保留水分,這意味著,這些更為古老的恐龍可能是像海龜或者鱷魚一樣把蛋埋在地下

為了追蹤恐龍蛋的進化軌跡,研究人員還繪製了一個進化樹,追溯到約2.5億年前。他們認為,所有恐龍的共同祖先很有可能是產下軟殼蛋的。蛋殼的鈣化很有可能在恐龍中進化了三次,而非之前認為的一次。

在另一項研究中,來自南極的巨型軟殼蛋Antarcticoolithus同樣帶來了驚人的結果。研究主要作者Lucas Legendre介紹,這枚蛋與蜥蜴和蛇的蛋最相似,它可能來自這些爬行動物的一個巨型親屬

滄龍在水下下蛋的科學幻想圖。| 圖片來源:John Maisano/UT

Legendre利用顯微鏡發現了幾層膜,這種結構與今天一些蛇和蜥蜴產下的能快速孵化的透明的蛋非常相似。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化石所在的地方是一個淺水的育嬰場所,那是一個小海灣的環境,年輕的個體在那裡擁有安靜的成長環境。

然而,由於化石蛋已經孵化出來了,其中並不含骨架,Legendre不得不用其他手段來確認究竟是哪種爬行動物產下的蛋。

他整理了一組數據,將259隻現存爬行動物的體型與其蛋的大小進行比較,發現Antarcticoolithus的「主人」從頭到身體末端的長度應該超過6米,這還不算尾巴。根據它的大小和現存的爬行動物的親緣關係來看,它應該是一種古老的海洋爬行動物。除此之外,發現化石蛋的巖層中還保存著幼年滄龍和蛇頸龍(plesiosaurs)的骨骼,以及成年個體的標本。

滄龍復原圖。| 圖片來源:Francisco Hueichaleo/UT

但這也帶來了一些謎團。滄龍是一種呼吸空氣的動物,如果這些蛋確實屬於滄龍,剛出生的幼體很有可能在孵化出的那一刻就不得不立刻浮出水面呼吸。那為何又要冒這樣的險在水中下蛋呢?

論文中沒有討論這種古老的爬行動物是如何下蛋的,但科學家有兩種主要的不同的猜想。一種觀點認為,這種爬行動物是在開放水域孵化蛋,這是一些海蛇的生蛋方式。另一種觀點則傾向認為,爬行動物是將蛋下在海灘上,孵化出的幼體會像小海龜一樣衝進大海。

滄龍在水下下蛋的科學幻想圖。| 圖片來源:UT

兩項新的研究也帶來了一些更有趣的猜想。比如,來自南極的Antarcticoolithus有沒有可能是恐龍下的蛋?

Legendre曾表示,Antarcticoolithus和恐龍蛋有一些明顯的不同。但如今,新的研究同樣改寫了以往對恐龍蛋的認識。前段時間,還有研究發現了第一種已知的水生恐龍(詳見《在裡能跟霸王龍抗衡,但實際上……》)。

研究的進展不斷豐富著人們對史前生物的認識,科學家期待著能進行更多發掘工作,或許能夠串起這些地球曾經的主人的背後更宏大的歷史畫卷。

「我們一直以為恐龍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爬行動物……但越來越多的研究告訴我們,至少在早期,它們可能並沒有那麼特別。或許我們正在推翻過去幾十年的假設。」Fabbri這樣說。

參考來源:

https://news.utexas.edu/2020/06/17/egg-from-antarctica-is-big-and-might-belong-to-an-extinct-sea-lizard/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science/2020/06/first-dinosaurs-laid-soft-eggs/

封面設計:雯雯

素材來源:Flickr/pexel/Legendre, L. et al./Norell, M. et al.

相關焦點

  • 史丹福大學研究推翻了這一假設
    這項發現對頂尖公立學校應該是什麼樣的慣常假設構成了挑戰。在許多家長眼裡,判斷一所當地公立學校的優劣,歸根結底是看其平均考試分數和投入這所學校的資金數額。史丹福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推翻了那一套假設,該項研究是針對美國約1.1萬個公立學校學區的4,500萬學生進行的。研究發現,地區社會經濟狀況與該地區學生平均考試分數之間沒有相關性。
  • 歐洲專家的假設被推翻,鴻蒙的兩條傳言是假的
    歐洲專家的假設被推翻,華為底氣源於哪裡? 因為谷歌對華為實行斷供是在19年的5月份,而鴻蒙發布的時間僅僅在三個月之後的8月份。 針對這兩個傳言華為總裁王成錄正式回應,他表示鴻蒙系統並非安卓系統的拷貝,而是針對制裁而開發出來的,研發鴻蒙的立項是在2016年,也就意味著就算谷歌沒有對華為實行斷供,華為也早就在暗中研發國產的作業系統了。
  • 葡萄牙語|假設語氣·過去式
    用法:用於所有意味著假設或祈使之過去式句子裡,如前面假設語氣現在式詳述的四種情形之過去式外,表示不可能的假設(即與事實相反的假設)
  • 葡萄牙語|假設語氣·過去複合式
    用法:用在所有過去式的句子裡所涉及到的比過去式再過去的有假設或祈使意味的子句內。在過去式句子裡,常常需要涉及到再過去的事實,當這再過去(大過去)的事實有假設或祈使意味存在時,就應該用過去複合式於此假設或祈使子句裡以示其大過去之時態。
  • 那個被庫裡晃的暈頭轉向的「軟蛋」,40歲了!
    但歷史無法改變,11年那個冠軍,是這個「軟蛋」證明自己是全聯盟最堅強的硬漢的榮耀!你們知道嗎?被你們嘲笑的這個男人可是在11年單核打敗了由詹姆斯、韋德、波什組成的不可一世熱火三巨頭啊!想想當今聯盟能有誰?你們知道嗎?
  •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良心決斷
    第一步,提出研究假設。這時,學者的角色是控方律師。這個階段,是胡適先生說的「大膽假設」。第二步,審視零假設。這時,學者的角色既控方律師,又是辯方律師,雙方唇槍舌劍,都是為了說服陪審團的成員。學者想寫文章,必須推翻零假設,所以要看有利於推翻放棄零假設的證據;同時,學者要保證研究結果站得住腳,所以也要看不利於放棄零假設的證據。這個階段,是胡適先生說的「小心求證」。
  • 戴維斯+詹皇+字母哥組三巨頭?NBA聯盟不得哭暈過去?
    真瘋狂,戴維斯+詹皇+字母哥組三巨頭?NBA聯盟不得哭暈過去?就在最近一段時間,看到了這樣一條的新聞,濃眉之所以到現在也沒有和湖人續約,是有原因的,其實他是在等待字母哥哥的回應。第二,這三個人必須具備足夠優秀的心理素質。第一個挨噴的就是詹姆斯,我大概可以幻想到,那時侯黑粉們的出口成章:「我去,這個詹姆斯挺會抱團的啊,就算拿一千,一萬個總冠軍,也和喬丹相差十萬八千裡」!
  • 勿用過去的假設對待現在和未來的事情
    人的行為來源於決策假設的建立和對於假設的評估,而通常人們對於假設的建立和假設的評估因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而做出錯誤的對待。其中,人們經常也最容易做出「用過去的假設對待今天和未來的事情」,失去對事物的客觀對待;對未來慣用「經驗「對待,停止創新和創造,也停止了成功!讓90後談談對抗美援朝的看法,也許他們都會說:唉,國人還吃不飽,何必援朝。
  • 延遲滿足的謊言,被推翻了
    即,找一組小朋友,面前擺一個棉花糖,告訴他們可以現在吃,也可以在15分鐘後得到2個棉花糖。然後跟蹤這些小朋友的成長軌跡。實驗發現,能夠等待15分鐘的孩子長大後意志力更強,學習更好,人生更加成功。之前我們也提到過「延遲滿足」這個概念,但今天,我們要推翻它。
  • 數據分析必備統計學(二):假設檢驗
    假設我有一袋豆子,袋子裡有紅豆,也有黑豆,我想知道紅豆和黑豆是不是一樣多。若是一個個去看怕是要瘋了。於是偷個懶,從袋子裡拿了一把豆子,看看這把紅豆多還是黑豆多。用這把豆子作為樣本,去推斷這袋豆子。既然是用樣本推斷總體,就有抽樣誤差的可能性。不管袋子裡紅豆多還是黑豆多,這一把不一定能真實反映這袋豆子,那怎麼辦呢?這就要用到假設檢驗了。
  • 假設檢驗的邏輯
    假設檢驗首先需要設定一套假設體系,其遵循的基本邏輯是,要讓舉證反駁的成本最小化。在此舉一個例子。設想人們在一個巨大的房間裡活動後,發現身上有些瘙癢,於是有人認為:房間裡有跳蚤。若要對這一觀點進行證據檢驗,則存在如下兩種假設體系設定方式:  方式一:原假設為「房間裡有跳蚤」,而對立假設為「房間裡沒有跳蚤」。如果要用證據反駁原假設,那麼你可能要把房間的每一個微小角落都仔細搜尋一遍。
  • 「假設」家族大起底!如何正確區分科學假設、統計假設和機器學習假設?
    雖然同為假說,這三個東西其實還真不太一樣!今天,文摘菌就帶你來區分一下「假設」三兄弟。了解完它們的區別後,你會對假設一詞在不同領域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對於更好的使用假設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時。對於機器學習的入門者來說,這樣一篇文章對於個人今後在該領域的發展就是如虎添翼。
  • 否認了達爾文,進化論就被推翻了嗎?
    否認進化論的人,在證據完全做不到,就轉而去攻擊達爾文,好像找到了達爾文說過的錯話,就可以推翻進化論似的。就目前在大陸的自媒體上,進化論已經被「民科」們推翻了無數次,幾乎每個月都能看見聳人聽聞的大標題——進化論被推翻了!可是,進化論還是巋然不動,無論它在自媒體上被推翻了n+1次。
  • 《自然》:最早的恐龍蛋是枚「軟蛋」
    作者認為鈣化硬殼蛋在恐龍中至少獨立演化了三次,而且可能從一系列原始軟殼型發展而來。軟殼蛋可能被埋在溼潤的土壤或沙中,之後藉助植物物質分解所發的熱來孵化,就像如今的某些爬行動物一樣。他們通過定量質譜法分析了從細菌、古細菌到植物和人類共100個物種的蛋白質組,獲得了800萬個蛋白數據集以及它們的5300萬個關聯。他們發現,在這些物種體內,負責維持蛋白質內穩態和摺疊的蛋白質組都佔了很高的比例,說明不同生物都有著維持蛋白質結構的需求;此外,儘管不同生物的新陳代謝方式不同,但負責新陳代謝的蛋白質組在不同物種中普遍很高。
  • 日本的入侵,它是個重磅炸彈,擊碎了過去一些最重要的假設
    日本的入侵,它是個重磅炸彈,擊碎了過去一些最重要的假設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東南亞標誌著一個不可逆轉的節點。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世界大戰日本的勝利。日本的入侵不僅僅是一個或者一系列重大的軍事事件,它是個重磅政治炸彈,擊碎了過去一些最重要的假設。日本人進軍到東南亞明顯地強調了該地區民族主義者多年來一直提倡的一個觀點:亞洲人能夠擊敗殖民國家和他們在東南亞的代表。不僅擊敗他們,而且在他們被擊敗之後,人們能夠將白皮膚的外來人從他們在社會中的特權位置上推翻,讓他們變得比苦力好不了多少。
  • 中金:關於港交所(00388) 兩個與過去不同的估值假設
    公司 中金:關於港交所(00388) 兩個與過去不同的估值假設 2018年1月9日 14:50:54
  • 邏輯每日一題 | 論證的假設(二)
    論證的前提假設是論證部分的常考點,很多題會考查考生是否讀懂了論證過程,會通過找論證前提假設的方式來考查。昨天同學們學習了「什麼是論證的假設」和「歸納論證的假設」,今天我們接著學習「類比論證的假設」。通常把使用類比推理的論證稱為類比論證。不過,在日常思維的論證中,使用比較方法的論證和使用類比方法的論證的界線不是十分清楚的,所以,在解題過程中我們不必把這一界線看得很清楚。
  • 雙語地理01:地球自轉速度比過去幾十年都快
    原子鐘在幾十年前的發明讓科學家能將時間的測量精確到毫秒。科學家隨後發現地球自轉是有變化的,而地球過去幾十年在緩慢的降低自轉速度, 但去年開始地球的自轉變快了,以至於有人建議是否需要引入負的閏秒。科學家指出去年的7月19日是有記錄以來最短的一天——比標準時間少了1.4602毫秒。
  • 3頁紙能做什麼?能推翻一個數學猜想!
    Yaroslav Shitov是一名俄羅斯的數學家,他在arXiv發表了一篇論文,在這篇只有3頁長(主體部分僅有2頁)的論文中,他推翻了數學家Stephen Hedetniemi在1966年提出的一個猜想。
  • 對假設檢驗中的一些問題的思考
    這裡先假定天下烏鴉一般黑就是假設檢驗裡的原假設,而我懷疑的東西——天下烏鴉不是一般黑的就是假設檢驗裡的備擇假設。而能不能找到一隻白烏鴉就是能不能找到這樣的樣本數據,要是經過檢驗這個樣本數據是白的,那就大功告成。要是樣本數據還是黑的,那我還是無可奈何,不能把原假設怎麼樣。那怎麼來判斷樣本數據是白的還是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