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麗的遇見是靜待花開

2020-09-07 中國教育新聞網

走近2020年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我真的太意外了,完全沒想到我會入選。」9月4日,教育部公布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四川省瀘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肖敏獲此殊榮。當天,在成都參加全省教師節「最美教師·榮耀四川」節目錄製的肖敏說:「這是黨和國家對特殊教育和特教教師的一份期待,也是我們應該承擔的使命。」

1996年,肖敏從樂山師範學校特殊教育專業畢業,成為瀘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教師。當她沿著藍田小鎮的六角形石板路走進小巷深處的特教學校,看到視障學生、聽障學生、智障學生時,感覺自己的心像攥緊了似的。

「從那一刻起我便告訴自己,要好好教他們,做個好老師。」肖敏暗下決心。

悅納特殊學生,從愛和等待開始

24年前,19歲的肖敏剛踏上講臺,迎接她的是全校最高年級、最調皮的12名聽障學生,打架、半夜翻牆去打遊戲,甚至舉起椅子與肖敏對峙。

那時的肖敏常常與這群叛逆又憤怒的聽障學生發生衝突,大發雷霆,師生關係嚴重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消耗在了師生對峙上,課堂上想用力,卻用不上力。」屢屢碰壁的肖敏動了放棄的念頭。

第一個月放假回家,肖敏的喉嚨已經嘶啞到發不出一點兒聲音。同為教師的母親對她說:「那些孩子聽不見,你對他們發洩情緒毫無意義。你要以教師的身份去主動解決問題,多為他們的未來著想。」

肖敏靜下心來反思,漸漸地,她領悟到,溫暖、期待、包容才是特殊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

「教育無他,唯愛而已。」當肖敏讀到這句話時,她重新審視自己的挫敗。幾近崩潰時,她告訴自己別放棄,並問自己:「你心無芥蒂地接納學生的一切嗎?你發自內心地愛他們嗎?」

面對這群聽障學生,肖敏試著敞開心胸,選擇溫情陪伴。與學生們一桌吃飯、一同讀書、一起遊戲,帶他們走出校園,探索學校附近迷宮一樣的小巷子。

在肖敏的堅持下,孩子們有了變化。講課時,開始有一雙又一雙專注的眼睛給她回應;和學生一起拔草勞動時,孩子們會悄悄撐起校服為她遮擋太陽……

今年1月的一次畢業學生聚會上,有兩名已為人父的學生對肖敏說:「肖老師,對不起,以前惹你生氣,現在我當爸爸了,我能理解到當時你對我的心情和爸爸媽媽的一樣。」這讓肖敏感受到,對學生的教育是需要等待的。

愛的更高層次,是提供專業而個性化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肖敏發現,作為一名特教學校的教師,僅僅有愛是不夠的,還必須學會懂得特教學生,才能真正地幫助到他們。

小凡在普通學校上完三年級後轉到肖敏班上。他既不會說話,也不會手語,識字不多,數學更糟,但畫畫很不錯。他很沉默,總是低著頭,不看任何人。

肖敏思前想後,動手做了很多笑臉,每個都不一樣。有的畫在硬紙片上,有的是個印章圖,有的是一個剪影……每天早上到教室,就過去塞給小凡一個。

有一天,肖敏發現小凡把收到的笑臉拿著玩,雖然還是低著頭,唇角卻露出了一絲笑意。肖敏知道他不會再抗拒自己了,就拉著他,用圖片、實物對應著教他漢字和手語。漸漸地,小凡融入到班級和校園中。

學生有語言障礙,肖敏會在學生將手語轉換成書面語時,準備好適用的句式;講解某些抽象的詞彙時,她會舉各種具體事例;學生有情緒問題時,她會知道某個學生抓破同學的手背只是情緒問題使然,最要緊的不是勸解、懲罰,而是消除刺激源……

肖敏班上曾經有個脾氣特別大的女孩,走路、推門、拿碗、放水桶……都會弄出很大聲響。她在學習上挫敗感很強,老師輔導,同學幫助,自己也很努力,但就是不開竅。

然而,手工老師卻發現,教學中最難的蜀繡工藝,只有她漸變色部分做得極其精緻。肖敏與大家商量,減掉她部分習題量,鼓勵她學手工藝。期末表彰時,女孩第一次上臺領獎,無比開心。

「要懂得特殊孩子並不容易,因為特殊教育是個太廣泛的領域,各類殘障、各個學科、各年齡段……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肖敏說,必須要懂得他們,把握他們的需求,才能實施科學的教育幹預。這需要足夠專業,專業支持下的懂得,才是更高層次的愛。

用星星之火,點亮更多特殊兒童的未來

多年來,肖敏和同事們跑遍了瀘州的每個路口和車站,成了各個派出所的常客,但聽力障礙學生的出走率仍然很高。肖敏意識到,找學生不是辦法,當務之急是解決聽力障礙學生出走的根源問題。

「對學生的教育,不能局限於課堂,師之愛生要為之計深遠。」肖敏覺得,對學生的教育應該著眼於他們的生命成長,著眼於他們的未來生活。

於是,肖敏領著老師們分別走訪學生家庭,摸底調查學生的出走問題,變「撲火式」教育為預防教育,在此基礎上形成研究課題。

短短幾年,學生的出走率降低了,就業率提升了。已經畢業的學生小濤,利用肖敏教給他的自救知識,成功解救了受犯罪團夥控制的一名師兄。到2004年,學校再無聽力障礙學生出走現象。

2014年出臺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提出「全面推進全納教育,使每一個殘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適的教育」。肖敏便和老師們開展調查,統計了瀘州市江陽區300多名3至15歲殘障兒童入學情況,並對偏遠農村的43名重度、多重殘障兒童進行入戶調查。

在擬定細緻的殘障兒童送教上門服務工作方案後,2015年1月,學校正式啟動送教上門服務。每個周末,肖敏和同事們背著教具,不懼風雨,不怕勞累,辛勤地奔走在送教的路上。

2018年4月,肖敏經過遴選成為教育部首期名師領航班學員。12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中,肖敏是僅有的兩名特殊教育教師之一。

華東師範大學培養基地院長周彬勉勵肖敏:「特殊教育需要發展,個人的優秀已經不是你們現階段最重要的目標。你們必須帶動更多的人,承擔起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使命。」

2019年1月,肖敏領銜的國培計劃名師領航工程名師工作室獲批成立,除了專業引領外,肖敏還鼓勵大家「聚成一團火,散作特教星」,將「溫暖—專業」的特教理念根植於心。

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開學,學校組織教師對聽力、視力、智力障礙學生開展線上教學。肖敏發動工作室團隊和學校教師精心籌劃和細緻準備,從2月10日開始,「一部一案」「一班一案」「一生一案」地創造性實施。比如,針對聽力障礙學生的「錄製手語視頻」「手語直播課堂」「學案+在線指導」「微課+任務單」,針對盲生的「口授盲文」「音頻聽讀」「居家定向行走」,針對智力障礙學生的「學習資源美篇」「任務分析操作示範」等。

4月份,肖敏與同事們分成小組走進126名殘障學生和53名送教學生家庭,送去新教材、學習資源包、防疫和心理疏導、家長指導。結合線上輔導讓殘障學生們科學防疫,安心居家學習,直至順利複課。

「愛心接納、真心懂得、用心鑽研、誠心擔當」,這是肖敏心中一名特教好老師必須有的素質,「我們要用支持、欣賞、包容、期待的眼光去幫助他們,去成全每一個特殊孩子」。

24年過去,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肖敏心裡的答案逐漸明晰。

《中國教育報》2020年09月07日第1版

作者:通訊員 殷濤 本報記者 倪秀

相關焦點

  • 《靜待花開》第20期《知遇之恩》
    知遇之恩謝靈玲(莆田學院畢業 安溪西坪中心小學老師)知遇是久旱逢甘霖;是管仲遇見鮑叔;是俞伯牙遇見鍾子期;是我們遇見陳老師。)(如果出現點讚數量相同,則按你的微信相冊轉發《大美安溪》或《靜待花開》文章數量最多的為獲獎者)。
  • 家長會 | 家園攜手,靜待花開
    踏著初秋的腳步,來一場奇妙的遇見,一場幸福的遇見。前期籌備,靜待初遇準備就緒,靜待家長們的到來……小班新生家長會遇見你·是我們的小歡喜遇見你,是我們的小歡喜。相信在今後的時光中,通過家園合作、細心陪伴,孩子們定能健康快樂的成長,讓我們一起靜待花開!新的學期開啟新的希望, 新的學期承載新的夢想, 我們願與每一位期待中的家長共識, 我們願與每一位幸福的孩子相約, 相約美好,共同成長。來源:福鼎市機關幼兒園ND1903
  • #星光教師在頭條# 教育需要理性,靜待花開?真的可行嗎?
    教學生活中,常常會遇見學生學習吃力的現象,為了安慰學生和家長,我總會與他們說:「每個孩子的花期不一樣,也許孩子將來會很有出息,我們靜待花開吧!可是,這樣真的可行嗎?而相信靜待花開的理論,那麼,你家的孩子與北大清華可能就無緣了。家長多與孩子讀繪本是很重要的。
  • 上善若水,靜待花開,是最美的教育情懷
    唯有懷揣上善若水、靜待花開的情懷,審視自身之不足,明確發展之方向,以主動發展、勤奮上進為帆,划動終身學習之槳,在學習中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將自己站成一棵頂天立地的樹,塑成一朵無所不能的雲,修煉成一個盡善盡美的靈魂。只要還站在講臺上,就能時刻保證具有搖動其他的樹、推動其他的雲、喚醒其他的靈魂的無窮力量。
  • 教師教學反思——《教育是靜待花開的過程》
    教育的意義在於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知識,完善自身的認知結構,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所以我們教師要做的是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引導、規勸、幫助,然後靜待花開!「我不怕學生學得慢,我可以慢慢教,就怕學生不學……」在教學過程中,遇見不願意學習的學生是常事,明明頭腦聰明,記憶超群,就是貪玩不用心。每次碰到這樣的學生我們都深感可惜,然後比遇見不會的學生更生氣,可到最後才發現,生氣也只是為難了自己。那如何讓自己做一個不生氣的老師呢?首先,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 除了「靜待花開」,還要「默默耕耘」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信息傳遞的越來越廣泛,人們往往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學習西方的「快樂教育」,放手散養,處處」尊重「孩子的需求,讓孩子釋放他們的天性,快樂、自由、獨立地成長,期待孩子的「靜待花開」。在快樂、自由、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我們是否想過,是否只看到了西方教育的片面,西方同樣有精英教育,很多孩子也有升學、應試的壓力,除了」靜待花開
  • 「慢中教育,靜待花開」,父母需要做好這一點
    看到我一臉的驚訝,KK解釋說:「等孩子大一點能自理了再接回家,現在教育孩子不都說『靜待花開』嗎?我也是在保姆家長大的,現在不也過得挺好嗎?」 靜靜地等待,什麼也不做就能等到花開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 多點耐心,靜待花開
    我最深刻的一個感受,就是做父母的,不要因為比較而焦慮,應該對孩子多一點耐心,靜待花開。還記得孩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看到很多朋友同事的孩子,這麼大已經可以騎車了,我們也嘗試讓他們學騎自行車。可是,寶貝怎麼都學不會,磕磕絆絆上不了車,好不容易上去了,騎的歪歪扭扭,走不了幾步就倒了。經常失敗讓孩子失去了信心,後來根本不願意去嘗試了。
  • 時光不語·靜待花開《媽媽的心路》
    時光不語·靜待花開《媽媽的心路》 2020-05-07 2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靜待花開還是拔苗助長
    相信孩子,靜待花開。」對於孩子,作為家長,我們都是傾其所有,盡其所能。家長朋友們,只要我們正確引導,用心❤️澆灌,孩子總有綻放優秀的一天,請靜待花開。
  • 相信孩子,靜待花開
    所以我在沉默中靜待我的花開。在我的不斷鼓勵下,女兒仿佛也感受到了我對她能力的無敵信任,她也慢慢的自信起來,不再懼怕語文,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或是有了什麼收穫,都會來和我分享。63分的歷史也一去不復返,女兒開始受到老師的表揚,時常會有進步的小獎狀,到下學期成績一直穩定在上遊。她還跟我發感慨,原來語文沒那麼難啊,有很多知識是相互貫通的。
  • 教育需要靜待花開
    人的一生就像一株植物,要經歷無數次花開花落。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植物,花期不同,有早有晚。家長都希望孩子優秀,並且最好是隨時隨地、每時每刻都的優秀,時時刻刻都在綻放,家長在這種綻放中虛榮心會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可是花怎能常開?
  • 真正的靜待花開
    共勉:真正的靜待花開
  • 青島第六十二中學:心懷尊重 靜待花開
    我記得溫和的劉老師,文採飛揚的陳老師,美麗的胡老師和認真的黃老師,還有每天門口招手歡迎的劉校長……」這是青島六十二中畢業生、正在青島二中讀高二的黎想同學在給學弟學妹的信中最先寫下的是自己對校長、老師的感恩之情。她說,今年聽說考入二中和五十八中的學弟學妹有30多人,我覺得特別驕傲,感受到母校正經歷一個「快速起跳期」。 「青島六十二中的學習氛圍很好,郭金娟老師親切幽默的話語至今仍在耳邊迴響。
  • 教育是要「靜待花開」,還是一直要努力「推孩子」
    本文導讀: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教師屆和家長屆都一直略受爭議的話題,教育到底要不要「靜待花開」?有的人覺得教育是一場優雅的放養,我們什麼都不需要刻意去做,相信孩子,他遲早會自然成長,老師所指出孩子現有的問題,也都是「時候未到」而已,無須恐慌;有的人卻覺得所謂「靜待花開」,是懶父母為自己撒手不管找的藉口,你給孩子什麼,孩子就會變成什麼樣子,因此絕不能「袖手旁觀」,要每天悉心澆灌……
  • 靜待花開---有感期末考試成績
    很喜歡「靜待花開」這句話,靜待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施肥澆水,但不要用力過猛,自主的開放,才是真正的花開。
  • 回眸與展望|匠心堅守 靜待花開
    回顧2020,有太多的感想與感動,在這不同尋常的年份我們默默耕耘,靜待花開,為讀者獻上一本本好書,收穫友誼與成長。《靜待花開》書影早在2019年底,《靜待花開》一書的選題雛形就已經在醞釀之中。立德樹人是我們教育的中心環節,如何做好育人工作,是全體教育者永遠的課題。我們打算在特級教師系列圖書中,增加 「育人」這一維度。然而學校育人工作紛繁複雜,而且與社會、家庭息息相關。怎樣劃分「育人」的維度才能使圖書的邏輯清晰?
  • 努力耕耘,靜待花開
    努力耕耘,靜待花開   ——之不忘初心,愛我中加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三閭大夫屈   很幸運能夠來到美麗典雅的麓山中加,成為中加的一份子。當步入中加,看到孩子們童真稚嫩的臉龐,聽到孩子們甜甜朗朗的歡笑,我知道這就是我的初心,一直沒有改變,哪怕也曾有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彷徨苦悶,也曾氣勢洶洶不苟言笑地對著孩子們,也曾有因頻頻備課教研出卷閱卷不一而足的事情而馬不停蹄的忙碌的抱怨和焦慮。
  • 上海特級教師、校長們又一集體力作《靜待花開
    2020年8月14日,《靜待花開——百位特級談育人智慧》新書首發式在上海書展友誼會堂拉開帷幕,近50位上海教育界大咖齊聚,與青年教師們面對面,開啟了一場教育的盛宴。《靜待花開——百位特級談育人智慧》在系列圖書中增加了「育人」這一維度。不管是處於職業初期的新手教師,還是處於發展期的成熟教師,都能尋找到教育問題的相同點、教育情境的相似點,獲得前行的動力。每一粒種子都會開花結果,我們的教師就像靜待花開的園丁,傾聽生命拔節成長,收穫滿園春色的幸福。
  • 蘇春嵐:堅守師者初心,因材施教靜待花開
    在博羅縣育英學校,初中部語文教師蘇春嵐是大家公認的「帶班能手」,她始終懷著一腔教育情懷,傳道、授業、解惑,讓一批批學生遇見了更好的自己。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精心呵護靜待花開春風化雨,桃李芬芳。堅守三尺講臺25載,蘇春嵐精心呵護每一個孩子的理想之花。「每一個理想都是值得珍惜,都是有可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