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都屬於一定的民族和國家,當語言被其他國家的人學習或使用,這種語言就具有了外語的性質。外語原來所屬的國家稱為「本土國」,學習和使用外語的國家稱為「外語國」。比如日語的本土國是日本,日語是中國的外語,中國是日語的外語國。有時一種語言為多個國家所有,其本土國就是一個國家群。比如英語的本土國有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加拿大等,這就是一個「本土國群」。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幾乎都是英語的外語國,因為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學英語。
對一個國家來說,選取哪種語言作為外語,哪些外語對外語國有哪些作用,哪些人群學習哪些外語,都是有規律或有傾向性的。某種外語對外語國所發揮的作用,稱為「外語角色」。根據外語所發揮作用的不同,可以把外語角色大致分為六大類:
A. 外事外語(Diplomatic Languages)
一般情況下,不管一個國家的國力如何,總有其他國家的人來學習其國語或官方語言,這是為了滿足外交外事的需求。凡是具有國語或國家官方語言身份的語言,都有成為「外事外語」的可能。一般來說,外事外語是最早進行的外語學習(3),無論地理距離的遠近,無論是否接壤,國家之間一般都有外事溝通的需求。因外事需求而學習某種外語,其學習者人數較少,群體單一,且一般都是成年人。中國高校這些年開設的許多所謂「小語種」「非通用語種」(4)專業,都屬於外事外語性質。
B. 領域外語(Foreign Languages for Special Fields)
一個國家(或「國家群」)在某個領域或某些領域有較為突出的表現,這個或這些突出領域,往往會吸引他國人來了解、來掌握。要了解這些領域的情況,掌握這些領域的知識,需要先學習這個國家的語言。比如一般說來,學美聲者要學習義大利語,學中國傳統文學、中國古代哲學等,要學習漢語。這時的外語扮演著「領域外語」的角色。
領域外語的學習目標,一般都指向某國在國際上的「優勢領域」,如德國的哲學與地理學,印度的梵文、宗教與古典哲學等。領域外語的學習者,多數是成年人,一般都是要到「本土國」去留學。
除優勢領域外,外語學習有時也涉及國家安全問題。當一個國家認為某國對它存在軍事、政治危害時,就會從國家安全出發,動員特定的人群學習某國語言。如美國2006年開始實施的「關鍵語言」戰略,把阿拉伯語、漢語、朝鮮語、俄語、印地語、日語、波斯語、土耳其語等8種語言列為「關鍵語言」,鼓勵美國公民、特別是國防和外事人員學習這些語言(5)。這些關鍵語言也可以歸入美國的「領域外語」範疇。
C. 泛領域外語(Foreign Languages for Multi-fields)
一個國家(或「國家群」)在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有了較高的發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綜合國力,就會吸引更多的人來學習它的語言。學習語言的目的超越優勢領域,向其他領域延伸。此時的外語,扮演的是「泛領域外語」角色。泛領域外語的學習者,仍多是成年人,但是學習者不僅可以去本土國學習,也可以在自己國家學習,外語國的高校、培訓機構也要開設相關的外語課程或外語專業。
D. 基礎教育外語(Foreign Languages in Basic Education System)
當一個國家(或「國家群」)的發展水平,可以明顯有助於他國發展、甚至影響他國未來時,其語言就會進入外語國的基礎教育體系,成為「基礎教育外語」。前三個階段的外語學習者基本上是成年人,可以稱為「成人外語」。少年兒童學習外語與成人有諸多不同(6):
1. 學習動機不同。少年兒童的學習動力主要是興趣。年齡越小,興趣越是學習的主要動力;而成人的學習動力主要在語言的功用。
2. 學習方式不同。少年兒童的語言學習方式主要是「習得」。所謂習得,是在語言的汪洋大海裡自然獲取語言。而成人,其主要方式是在課堂中「學得」。當然,只有學得,學不好一種語言,成人也需要使用較多的習得方式。
3. 學習結果有差異。少年兒童最易建立語感,最易產生語言感情,並由語言感情、語言認同進而產生文化興趣、文化好感,甚至產生跨文化認同。成人的外語學習,可能會產生文化興趣、文化好感,但要產生跨文化認同則相當困難。
歐洲的許多國家有外語教育傳統,基礎教育外語一般較多。例如奧地利,其基礎教育外語有英語、法語、義大利語、捷克語、斯洛維尼亞語、斯洛伐克語、匈牙利語和克羅埃西亞語等(參見謝倩2011)。近20多年來,一些國家也在積極調整外語教育政策,加強學校的語種教育。例如澳大利亞,1991年確定了14種優先語言,不久後又出臺《澳大利亞學校亞洲語言與研究戰略》,把漢語、韓語、日語、印尼語作為更優先的語言(參見王輝2010)。中國的基礎教育外語,過去是英語、日語、俄語3種,《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英語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公布後又增加了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總數達到了6種。當然這對於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6種基礎教育外語是遠遠不夠的。
E. 重要外語(Important Foreign Languages)
一個國家(或「國家群」)的綜合國力長期居於世界前列,其語言就會作為世界眾多國家的重要外語,甚至成為第一外語。「重要外語」既是教育領域的概念,也是生活領域的概念。在基礎教育中,位列前三位的都可以稱為重要外語。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往往相互關聯,即基礎教育的重要外語也常常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外語。
教育領域的重要外語,也往往是日常生活使用的重要外語。比如在街道、商店、道路、交通樞紐的語言景觀中,除本國語言外,還需要使用外語。語言景觀中的這些外語,一般就是生活領域的重要外語。比如,英語是中國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中的第一外語,有條件者小學三年級就可以開設外語課,其中主要是英語。在生活中,英語標識也是最為常見的;除英語外,在中國不同的地區還有日語、俄語等語言標識。
F. 重要語言(Important Languages)
由於殖民、移民等因素,一種外語在某國家、某地區長期居於重要地位,這種語言就會逐漸失去外語色彩,成為某國或某地區的「重要語言」。重要語言有兩大表徵:第一,是某國的官方語言、教育語言,這是從語言地位上看的。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俄語等在一些國家或地區,都有這樣的語言地位。第二,是多數國民的第一語言或者主要使用的語言,這是從語言獲得和語言使用的角度看的。比如墨西哥,西班牙語是絕大多數國民的第一語言,雖然在歷史上西班牙語是外來的,當地有印第安人和印第安語。再如吉爾吉斯斯坦,多數吉爾吉斯人從小說吉爾吉斯語,但是也學習俄語。長大之後,主要使用俄語進行交際。對於吉爾吉斯人來說,俄語具有「準母語」的性質。
「重要語言」這種外語角色,都是在特殊歷史背景下形成的,絕大多數是殖民統治、軍事佔領的歷史遺存,也有一些因國家分裂所致。現代社會,殖民統治和軍事佔領發生的可能性已經較小,但是國家分裂還有可能,比如前蘇聯和前南斯拉夫的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