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定義的社交能力強的孩子,都是一些在人群中非常活躍,對人非常熱情,非常善於攀談,社交活動中精力旺盛的孩子。
以上是一個外向孩子的典型特徵,他們很容易成為孩子裡面話題的中心,顯然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得到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認同。
但是不是就意味著,外向的孩子,在社交中就完全沒有問題了呢?
其實外向的孩子主要是依賴外界的評價來獲得內在的能量和滿足感,因此這類孩子很容易出現以自我為中心,過分關注自我表現,忽略對別人內心的關注。
同時在人際交往中,因為經常出現人來瘋的狀態,導致時常讓人產生熱情過度的感覺,很容易滑向社交的另一面,招人反感。
作為外向孩子的父母,對待孩子一定要注意設立孩子的社交邊界,否則任其自由發展,很可能放縱孩子成為惹人嫌棄的熊孩子。
教育這類活躍的外向孩子時,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兩點關注核心,一點是設立孩子的內部邊界,另一點是設立孩子的外部邊界。
內部邊界:在家一定要設立基本的規矩。
所謂內部邊界也就是孩子的安全舒適圈內的邊界,簡單說就是孩子在家裡需要有一些規矩,這是孩子走出去後能否遵守規則的基礎。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依靠人,也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安全的依靠,因此父母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孩子基本很容易接受,尤其是在七八歲之前,基本上父母怎麼說,孩子就會怎麼做,我們千萬不要錯過培養孩子習慣的黃金期。
當然,要想孩子在家裡真正講規矩,那作為孩子的父母,也同樣要做好表率工作,人們常說:沒有好父母,也就不可能培養出好孩子。
外部邊界:在外一定要設立打交道的邊界。
所謂外部邊界也就是孩子離開安全圈之後的行為規範,簡單說就是孩子在外面需要執行一些提前制定好的規則。
當孩子在家裡習慣了遵守規則之後,必然非常有利於孩子在外面適應父母為他定製的外界規則,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負責人,可以在孩子失去對自己控制時,及時制止孩子的過度行為,甚至將其帶離社交現場。
這裡切記不能對孩子不管不問,外向孩子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也很難感受別人的內在感受,因此不受控的外向孩子,很容易產生對別人的攻擊性,卻又不自知,如此非常不利於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
關於外部邊界,重點要關注孩子對別人感受的關注,讓孩子養成觀察周圍人感受的習慣,即使因為本性容易忽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外向孩子也能培養出超出普通內向孩子的內心感受能力。
總之作為外向孩子的父母,不要被孩子在社交上的表面活躍蒙蔽了雙眼,不是善於自來熟的孩子,就一定是善於社交的孩子,社交不僅僅是交流,還有內心的深層溝通。
因此培養活潑外向的孩子社交能力,為其設立社交邊界,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
點讚+關注,感謝大家對「中國關心下一代身心健康工程」全國義演上海站的支持。
編輯:思想大喇叭
鏡入未來聲明:本號發布的所有作品,都是由全國義演上海站公益志願者作者發布,內容僅代表發布作者本人觀點,如有歧義,請與作者本人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