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貴族飲食「銅碗餐」:離三八線8公裡的午飯 一盆「參雞湯」260...

2020-12-24 瑞視覺

朝鮮最具特色的開城銅碗餐(據說是古代皇帝所食用的餐)。(王子瑞 攝)

朝鮮的銅碗餐有些類似於南朝鮮的「韓定食」,據說是當年朝鮮王室的標準用餐。將小菜、湯和主食放到大小不一的銅碗裡,每人一套,搭配燒酒和米飯同食。種類頗多的配菜加上金光閃閃的餐具,視覺效果很棒,叫人食慾大開。

開城曾是高麗國的首都開京,擁有眾多的歷史遺蹟和文物,最有代表性的是高麗博物館——曾經是高麗王朝行宮「大明宮」和後來的國子監「成均館」。最為人知的是板門店韓朝軍事分界線也在開城附近。銅碗餐和人參燉雞是開城最有名的美食。

遊客參觀完板門店三八線,中午用餐在開城市內一個涉外餐廳解決,每人一份,大小9個銅碗,還有銅勺銅筷子。

打開小金碗一看,米飯、海帶湯、泡菜、涼拌豆芽、豆腐、粉質的凍兒、土豆、綠色蔬菜、鹹菜,唯一的葷菜就是大約十條幹鹹魚,比筷子還細,這分明是一頓清湯寡水的減肥午餐。

平壤去開城的路上,導遊介紹完我們中午要在開城品嘗的特色飲食「銅碗餐」後,又說開城是高麗參的產地,「參湯雞」十分有名,營養價值高,別有風味。如要品嘗屬於自費,每份260元,需要提前兩個小時預定。

大家一致認為:既然來了,特色美食必須享用,雖然,確實貴了點。

自費的人參雞湯,將糯米、人參、紅棗等和當地土雞一起燉2-3小時,雞肉軟爛,味道不錯。一份260元,可以幾個人拼一份一起吃。

銅碗餐,每個碗裡都放不同的菜品,雖然每隻碗都很小,但是卻葷素搭配合理,有人也許會說這樣的小碗雖然多,但也小氣吝嗇。也許,這正是朝鮮人節約的體現,不弄大盤的浪費,每人分餐而食,經濟實惠節約衛生。

《高麗半島影像》百家號發布的朝鮮題材照片全部是本人原創作品,盜用必究,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或者收藏!王子瑞繼續為您奉獻獨特視角、有溫度的朝鮮題材新聞紀實影像大餐!

相關焦點

  • 清晨之國——朝鮮篇
    朝鮮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首都平壤。朝鮮人多為朝鮮民族和韓民族,通用朝鮮語。朝鮮人的飲食以飯、湯、醬、泡菜為主要飲食,飲食口味喜辣、甜、香、蒜味,同時注重湯的調料,愛喝啤酒和汽水類飲品。朝鮮冷麵聞名國內外,冷麵一般為蕎麥麵,用牛肉湯或雞湯搭配辣白菜、肉片、雞蛋、黃瓜絲、蘋果條等一起食用,在碗內放少量涼湯與適量麵條,再放入佐料,最後再次澆湯。冷麵條細質韌,湯汁涼爽,酸辣適口。韓國人一天三頓離不開泡菜,朝鮮人也同樣。朝鮮泡菜是具有代表性的傳統發酵食品,是以米飯為主的朝鮮族飲食生活中最重要的食品之一。
  • 朝鮮戰場著名的「三八線」,竟是他在地圖上隨手一划決定的!
    ▲三八線哨所1945年8月9日0時,中蘇邊境線上,成千上萬顆信號彈一起飛上天空,兩萬六千門火炮齊聲怒吼,蘇聯紅軍由十一個合成集團軍、一個坦克集團軍、三個空軍集團軍、一個戰役集群編組成的三個方面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向盤踞中國東北40年之久的日本皇軍之花——「關東軍」發動猛攻。蘇聯對日宣戰!
  • 上海旅行社7月將推出全國首個朝鮮包機遊
    上海錦旅昨天宣布,7月1日起將率先在滬開出朝鮮包機遊,3個小時就能直達平壤,而目前轉機加上飛行時間需要六七個小時。朝鮮這個「神秘」國度,將變得不那麼遙遠。據悉,朝鮮包機團行程分為4天3晚和5天4晚兩種行程,報價分別為5999元和6260元。包機團首發後,每周二和周五都將開班,並持續到11月31日。這將是全國首個朝鮮包機遊線路。
  • 起於三八線,終於三八線:抗美援朝打成平手?來聽聽李奇微怎麼說
    到1953年雙方籤字停戰時,對峙地點在北緯38度線。如果從純粹軍事地理角度而言,南北雙方基本維持了戰場均勢,而且戰前的分界線也是三八線,很難說哪一方獲得了戰爭勝利,似乎是個平手。然而幾十年來,比較公認的看法是志願軍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而不是什麼平手。為何這樣講呢?第一點,是中國軍隊在朝鮮的實際戰果。
  • 三八線,看似尋常的緯度線,只因一個年輕人而成為兩國的分界線
    1950年6月25日,一道道火光連續升空,只見這些火光越過三八線急速向南飛馳,隨後劇烈的爆炸聲在遠處炸裂開來,或許駐紮在三八線附近的南方士兵們瞬間便意識到北方的部隊正在進攻,但他們絕對不會想到在那個陰雨連綿的夜晚,那些來自北方的急促的炮彈裹挾著的已經不是北方士兵們短暫的進攻欲望,而是長達三年之久的韓戰。
  • 古代帝王實行一日「四餐」 隋唐時期「午飯」成「三餐」中主餐
    戰國時期貴族多了夜餐實行一日「三餐制」《戰國策》記載:「士三食不得饜」實際上,此時的一日三餐只是一日兩餐的補充,其中的第三頓飯有點「夜餐」的味道。當時在貴族中間吃夜餐並不新鮮,在《晏子春秋·內篇雜上》中,就有齊景公深夜將宴席搬到晏子家的記載。從根本上說,「三餐制」是特權階層的飲食制度,最早是周王的專利。周王的日常飲食除了朝食外,就是「燕食」,燕食分別在日中(中午12時)或日夕(下午3時-5時)。
  • 「聚焦」近期大連有12班包機直達朝鮮,想去旅遊的抓緊哦
    朝鮮勞動黨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執政黨。南部與韓國以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分隔,北部與中國和俄羅斯接壤,西臨黃海,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東臨日本海。首都平壤(朝鮮文:),全稱為平壤直轄市(朝鮮語: ),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朝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壤位於朝鮮半島西北部,大同江橫跨其中,因其地勢平坦而得名。
  • 外媒:中國吃下禁果 播出韓戰電視劇《三八線》
    《澳大利亞人報》6月11日文章,原題:隨著韓戰電視劇播出,中國吃下禁果中國已開始播出一部製作成本高達2000萬美元、以韓戰為主題的重磅電視劇。據說,這一度是一個不被允許的製作主題,因為北京不希望讓那場戰爭的主要對手美國感到不舒服。
  • 朝鮮,憑票就餐的國營飯店,服務員拌麵給你吃
    客觀說,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都捨不得發了,原因很簡單,秀色和面均可餐啊。 導遊傾向於後者,我們當然也這樣認為,玉流館冷麵,那可是世界上的美食一絕啊。 圖片中,就是清流館的女服務員,每天一早,她們都會接受崗前培訓,明白一天的主要接待任務,各自的崗位職責。
  • 第三次戰役,志願軍打過三八線,他們是怎麼做到的?說來你別不信
    這一天,三八線附近寒風刺骨,大雪滿天。16時40分,志願軍發射的一發發炮彈呼嘯著飛向敵軍的陣地,炮聲隆隆,火光映紅了天際,泥土、石頭夾雜著敵人的殘肢四處飛濺。炮火過後,志願軍向「聯合國軍」三八線的防禦陣地發起進攻。二百公裡寬的戰線上,二十萬中國士兵奮勇爭先,前僕後繼。
  • 朝鮮邊境禁區邊上,第一場國際音樂節
    音樂節說是在三八線上,實際上,離三八線的那根線還有一點點距離。但是,也已經是目前政局所能允許的情況下靠得最近的地方。沒去過三八線的人——大多數人應該都沒去過——可能不太了解,三八線到底是一個什麼概念。火車開過了農田,開過了因為美軍駐紮而形成的村莊,開過了韓國軍營,最後開到了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位於DMZ外、民間人統制線內的朝鮮勞動黨舍。這裡距離三八線僅僅4公裡。朝鮮勞動黨舍修建於1940年代,韓戰爆發之前。
  • 午飯的起源:一日三餐的演化
    金字塔銘文記載有法老號稱「五餐」,朝鮮李朝時國王也一日五餐。上層人物每日多餐,在中國歷史上亦然:漢代時最高統治者每日四餐,貴族三餐,而平民只兩餐,可見向三餐的演變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側面。曹錦清等在調查浙北農村時發現當地村莊「一日四餐:早晚各一頓粥、中午飯、午後點心」,這種午後點心可想肯定是由於類似的原因,在兩餐之間發展出來的。一日三餐中多吃稀飯正如少餐一樣是較貧窮的象徵。因此,「點心」才在某些吳語中演化出了「午飯」的意思——無獨有偶,在韓語中,「點心」[ch?m-shim]也指午飯。有趣的是,中國的佛教僧侶同樣出現了加餐的情形,原因也是為了接續體力。
  • 站在邊境小城圖們眺望朝鮮:一座橋盡然兩種顏色
    元旦乘坐長白山度假村大巴達到長白山機場轉飛機去往延吉,從長白山去往延吉的飛機是一架螺旋槳支線客機,飛行高度低,噪音大,舒適性相對較差,登機的時候是下午,估計飛機上剛剛吃過午飯,上飛機一股鋪面而來的菜味,好在味道不是很重。一瓶地面售價2塊錢的礦泉水成了這次航班飛機餐的全部。
  • 朝鮮玉流館的這碗國宴級冷麵,讓我終生難忘
    在玉流館吃冷麵,算是朝鮮冷麵最頂級的地方了,剛走進玉流館,你根本想像不到成千上百人一起吃冷麵的場景,讓我大開眼界,同樣也讓我對朝鮮冷麵多了一份期待。當一大盤冷麵擺在面前的時候,真的出乎我的意料。說的是吃之前要用筷子將冷麵給跳起來,然後用白醋從筷子處淋下去,讓白醋與麵條之間充分的柔和在一起,再將麵條放進碗中,加上些芥末,口感更佳。
  • 從平壤到開城,經歷朝鮮不封閉、無收費站的高速公路
    新義州,朝鮮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和丹東毗鄰,火車過了鴨綠江友誼橋就來到這裡,不到10分鐘的樣子,在新義州,你需要經過一小時左右的等待,各種手續辦理。當然,很多中國遊客是奔著這裡的銅碗宴來的,據說在古代,只有王公貴族才可以享用。除了這三大城市,給我們印象深刻的就是從平壤到開城的高速公路了,說實在的,這條路整個賦予了我們對高速公路全新的認知。這條路從平壤樂浪區到開城板門店,全長172公裡,1987年12月開工,1992年4月15日通車。
  • 韓國為4000名中國遊客舉辦參雞湯派對 一晚吃掉8000隻雞
    新華網北京5月7日電 首爾盤浦漢江公園廣場,3個足球場大小的活動場地上擺放了近400張桌子,400多名服務員馬不停蹄地為4000餘名中國遊客準備熱騰騰的韓國傳統飲食參雞湯。這是6日晚一個中國旅行團參加在這裡舉辦的參雞湯派對的壯觀場景。
  • 午飯的起源:人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一日三餐的
    金字塔銘文記載有法老號稱「五餐」,朝鮮李朝時國王也一日五餐。上層人物每日多餐,在中國歷史上亦然:漢代時最高統治者每日四餐,貴族三餐,而平民只兩餐,可見向三餐的演變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側面。曹錦清等在調查浙北農村時發現當地村莊「一日四餐:早晚各一頓粥、中午飯、午後點心」,這種午後點心可想肯定是由於類似的原因,在兩餐之間發展出來的。一日三餐中多吃稀飯正如少餐一樣是較貧窮的象徵。因此,「點心」才在某些吳語中演化出了「午飯」的意思——無獨有偶,在韓語中,「點心」[chəm-shim]也指午飯。 有趣的是,中國的佛教僧侶同樣出現了加餐的情形,原因也是為了接續體力。
  • 為何是三八線,而不是三七、三六線,史達林後悔的直拍大腿
    如對朝鮮半島的爭奪。這塊已經吃到嘴裡的肥肉,史達林硬生生的又吐出來了一半,給了美國。這實在讓人費解。根據《雅爾達協議》,在解決了德國後,蘇聯紅軍在家躺了個把月後,又生龍活虎的奔向遠東地區,在中國東北,蘇軍大口喝細水,三下五除二的就將日本關東軍打的哭爹叫娘,乖乖投降,隨後蘇軍南下朝鮮半島,到了當年8月底,蘇軍前鋒部隊就已經抵達了開城地區,如果蘇軍再加把勁,步子邁大點,那麼很快就能將日軍趕下海,自己獨自佔據朝鮮半島了。此時美軍還在千裡之外的琉球鏖戰。
  • 仁寺洞在朝鮮時代曾是貴族家宅密集地,至今仍有著原汁原味的古韻
    仁寺洞在朝鮮時代曾是官府和貴族兩班家宅密集地,至今仍保存著原汁原味的古韻,是首爾獨具特色的文化商業街。仁寺洞以中央大街為中心,兩旁有許多傳統工藝品店、古董店、陶瓷店、畫廊等,在這裡可以買到很多具有當地特色的紀念品。
  • 韓戰的米格走廊
    韓戰的米格走廊 1945年8月9日,盟軍第一次提出了三八線的規定,指的是將朝鮮半島上北緯38°線作為美國跟蘇聯對日本軍事行動和受降範圍的暫時分界線。而後日本投降,隨之這條三八線成了韓國跟朝鮮的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