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植物所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取得進展
昆明植物所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取得進展 2018-03-20 昆明植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立松課題組對亞洲和非洲的擔子地衣展開了系統分類學研究,通過形態學,化學和分子系統學的研究發現,中國之前報導的雞油菌目多枝瑚屬(Cantharellales, Multiclavula)物種,實際上是隸屬於蓮葉衣目(Lepidostromatales)中的麗燭衣屬(Sulzbacheromyces)。
-
科研進展|薄唇蕨屬植物的系統進化與分類研究取得進展
我國有古語「名不正則言不順」,Pante等(2015)在綜述整合分類學研究時曾參考此諺語寫道「The first part of knowledge is getting the names right」。然而客觀地認識並定義自然界的物種並非易事,分類研究過程中物種名稱的變化以及由此表現出來的「分分合合」正體現出分類學者為給物種正確命名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
研究動態 | 蕨類植物瓦韋屬的最新系統和分類學研究成果
該屬植物約80種,以東亞地區為多樣化中心,少數種類分布至熱帶亞洲、非洲和太平洋島嶼。然而目前,瓦韋屬與其近緣類群,尤其是禾葉瓦韋屬、扇蕨屬、盾蕨屬、鱗果星蕨屬、毛鱗蕨屬以及伏石蕨屬的系統關係仍然模糊不清,而且瓦韋屬內部各個枝系的親緣關係由於支持率偏低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這些系統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對瓦韋屬進行系統分類的深入研究。
-
今天的分類學在做什麼?
系統學有3個彼此緊密相關的研究領域,除了分類學之外,還有演化過程研究和系統發育研究。因此,分類學不應該獨立於系統學而存在,但也不應該從系統學中完全剔除出去。 第二,在今天的系統學框架中,分類學主要是其中負責生物多樣性信息存儲和提取的部分。現代科學創造了浩如煙海的生物多樣性信息,必須有個快捷的、方便的方法,能夠把這些信息及時整理存儲起來,並在需要的時候能迅速查到。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方面取得進展—新聞...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貴州植物分類學研究概述
1944年又在土壤特刊甲種第5號上發表了貴州南部酸性土及鈣質土之植物組合。建國前貴州的植物分類學研究多為外國學者,以標本採集為主,我國僅少數學者在貴州採集標本,少見國文的研究記錄。2 1949年後貴州植物分類學研究概況2.1 上世紀貴州的植物分類學記錄1949年之後,中國與西方世界隔絕,到上世紀70年代,貴州植物分類學的研究幾乎沒有外國學者的報導。
-
LSEB動態 | 蕨類植物瓦韋屬的最新系統和分類學研究結果
該屬植物約80種,以東亞地區為多樣化中心,少數種類分布至熱帶亞洲、非洲和太平洋島嶼。然而目前,瓦韋屬與其近緣類群,尤其是禾葉瓦韋屬、扇蕨屬、盾蕨屬、鱗果星蕨屬、毛鱗蕨屬以及伏石蕨屬的系統關係仍然模糊不清,而且瓦韋屬內部各個枝系的親緣關係由於支持率偏低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這些系統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對瓦韋屬進行系統分類的深入研究。
-
動物分類學為什麼重要?分類學之父是林奈,介紹分類學專用術語
在有爭議的分類「群」中,經典分類學預見能力是很低的,必須藉助更先進的分類學方法諸如比較解剖學、細胞遺傳學或分子分類學等求得解決。這說明尋求「自然」分類,即與可能起源的資料一致的分類是正當的。作為獲得情報的系統分類。分類同樣可以完成實踐功能。它應該便於記載其後找到的與所研究的分類單元有關的任何資料。給予一個分類單元的名稱,就像是打開寫字檯各個抽展的鑰匙。
-
研究解析核心十字花科植物的系統發育關係
十字花科(Brassicaceae或Cruciferae)植物約有351屬3977種,是一個全球分布的自然類群,包括常見綠葉類蔬菜、油料作物油菜、園藝觀賞植物香雪球等
-
座囊菌目及相關類群屬間關係的系統學初探
菌物學報 15 March 2009, 28(2): 161-170座囊菌目及相關類群屬間關係的系統學初探李文英1,2 莊文穎1*1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統學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1012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廣州 510640摘 要:本研究對座囊菌綱部分類群的18S和28S nrDNA部分序列片段進行分析,探討它們屬間的系統學關係。
-
瓶爾小草科的系統分類研究取得進展
該科植物世界分布,全球約有120種,其主要特徵為整個植株通常由一片具三維結構的葉組成,肉質的葉片能同時分化出不育部分和能育部分(圖1: B, E, H, K),根無毛具內生真菌(圖1: C, F, I, L)。瓶爾小草科部分種類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應用歷史,如「一支箭」、「一朵雲」是該科植物用作中藥的代表。該科瓶爾小草屬的染色體多達1270條,是目前已知染色體數目最多的生物。
-
ZJLS:周紅章等隱翅蟲科分類與系統發育研究獲進展
近日,國際著名雜誌《林耐學會動物學刊》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刊登了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甲蟲多樣性與分子進化研究組周紅章研究員領導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在隱翅蟲科分類與系統發育研究上取得新的成果。
-
文獻解讀|ISME:在不同生物分類學解析度評估群落與環境的關係以揭示群落構建背後的進化驅動力
但是請注意,由於工作量的限制以及正確識別所有個體到種水平所需的專業知識,種水平的群落數據並非總是能夠獲得的,因此,分類學替代或分類學充分性的概念(即使用高等級的生物分類數據代替種水平數據)已經在生物評估研究中進行了廣泛使用。
-
廣義攀蜥屬Japalura sensu lato系統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期的分子系統發育研究均顯示,就已有分子數據的5種攀蜥(變色攀蜥、三稜攀蜥、麗紋攀蜥、草綠攀蜥和琉球攀蜥),其系統發育關係並非單系,而是散布於整個飛蜥亞科之間 (Macey et al. 2000; Pyron et al. 2013)。研究結果暗示廣義攀蜥屬包含了多個獨立的演化支系,其分類關係急需修訂。
-
澳大利亞的分類學能力現狀--看完可能會覺得這是勸退專業
通過觀察別國的分類學變革,或對我國的分類學研究有所啟示。報告來源:澳大利亞環境與能源部摘要:背景:澳大利亞生物資源研究計劃(Australian Biological Resources Study)主要致力於促進和支持澳大利亞分類學和系統學領域的研究人員。
-
昆明植物所豆科分類和含羞草分支葉綠體基因組學研究獲進展
91%的屬和20%的種)的豆科系統發育樹,並結合形態證據,提出了六個亞科的新分類系統。新的分類系統對豆科分類學、基因組學、發育生物學和進化生物學研究將會產生重要影響。此外,還發現含羞草分支區段的序列分化有很大的差異,葉綠體基因組能有效解決含羞草分支的系統發育關係。該研究為進一步研究含羞草分支乃至整個豆科系統發育基因組學提供了重要基礎。
-
神經元極化和軸突發育研究獲進展
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近日在神經元極化和軸突發育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現了神經元軸突發育過程中細胞膜的不對稱插入機制。
-
系統學研究(一. 進化系統學)
第二,自然的或者說基於系統發育的分類在分類學應用的實踐中不見得好用、易用。生物學的命名系統包括基於分類範疇的垂直分組系統,從方便應用出發以逐級遞增的方式進行排列(種->屬->科->目->綱->門->界)。然而系統發育的結果則包含了後代的分支模式。
-
十足目對蝦總科分類與系統演化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沙忠利研究團隊在十足目對蝦總科高級階元分類與系統演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動物學領域期刊Zoologica Scripta上。儘管在經濟生產和生態系統中佔據重要地位,但對蝦總科內的起源及系統發育關係一直存在爭議。
-
珊瑚礁發育模式研究取得最新進展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李淑)近日,中科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珊瑚礁及其環境記錄學科組陳天然研究員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趙建新教授等合作,在珊瑚礁發育模式研究上取得最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總體環境科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