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秋最愛山裡紅,樹樹掛滿紅燈籠。」到了成熟的時期山楂,成為金秋十月的一抹深紅。果農們將辛勤的成果從枝頭摘下,成長的歷程在此刻結束,但集味道、功效於一身的山楂,在人們舌尖上的美食之旅才剛剛開始。從豐收一刻的收穫到入口時的各種「花樣」,被天南地北的快手用戶分享出來,形成了山楂的「生命圖譜」和「旅行日記」。
雖說每顆山楂都凝聚著果農的汗水,但很多果農仍選擇質量第一。山楂採摘後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把「小不點」淘汰掉。許多網友恍然大悟:「我說怎麼山楂都那麼大個,之前我還嘀咕呢,給你們手動點讚!」
「都說冰葫蘆兒酸,酸裡面它裹著甜……」這首80後、90後們耳熟能詳的《冰糖葫蘆》承載著太多兒時記憶。快手用戶「楊師傅冰糖葫蘆」(用戶ID:549467731)是河北邯鄲一位做了30年冰糖葫蘆的老師傅。在快手上,楊師傅大方地公開了熬製糖水的配比與製作方法——一斤水,三斤白砂糖,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熬製的過程中沒開鍋前大火熬製,開鍋後改為中火,按楊師傅的話說:「熬到金黃色就嘎嘣脆了!」
除了冰糖葫蘆,山楂糕、山楂片等同樣是大家的童年記憶。快手用戶「月亮愛美食」(ID:moon851215)詳細講解了山楂糕的製作教程:對半切開後用清水煮出紅色,裝入榨汁機成泥後,再加入砂糖與冰糖熬至粘稠,定型後就能大飽口福了。許多老鐵在看過視頻後都躍躍欲試:「饞到我了,周末就動手試試。」
同大多數美食一樣,由山楂演變的美食也在不斷創新,以滿足人們挑剔的味蕾。酸甜交錯的山楂雪球從簡單地裹上糖衣,進化成山楂下鍋炒制,讓山楂的每寸「肌膚」都能和糖水親密接觸,充分入味的同時,也完成了冰糖葫蘆的「本質升級」。
在這個注重養生的年代,具備消食健胃、活血化淤等多功效的山楂,被人們挖掘出了它的無限潛能。將山楂與紅棗、蘋果按比例熬製成湯羹,融合口感的同時,將三者的益處發揮出最大功效。在這個深秋,一碗自製的「山楂蘋果紅棗羹」連著湯肉一起下肚,養胃又暖心。
山楂罐頭是許多人的童年解饞記憶,買兩斤山楂給家人做一頓全程無添加的山楂罐頭,強心、降血壓血脂、消食化積、活血化瘀……滿滿的親情啊。好多媽媽都會做這道罐頭給孩子,幾百顆一顆顆地洗淨、去核、再煮熟。有用戶評論道:「我想吃但我懶得做,也許只有當媽的才能如此不厭其煩吧。」
山楂不僅是製作各種吃食的重要食材和調料,為了更好地「配合」山楂的價值,還衍生出切山楂神器,大顆的山楂滾入機器後瞬間「變」成了山楂片,或入茶,或入藥。小小的山楂之旅是不是很有趣?快手上可不僅有類似的「山楂之旅」,還有「百香果圖譜」、「木瓜日記」等更多水果夥伴的記錄哦。打開快手,對水果兄弟們一探到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