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進」垃圾「吐出」肥料,開學季「武漢造」黑科技將校園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武漢的新學期來之不易!新學期要立新的flag!這個學期就從有機垃圾的『重生之旅』開始。」武漢工商學院後勤管理部副部長葉育樁告訴記者。時隔大半年,武漢的開學季註定不同以往,學生返校之後餐食亦成為關注焦點。在武漢工商學院,利用一種專門對付廚餘垃圾的「黑科技」,可以將無用的廢料轉化成再生的肥料,日均「吃進」5噸廚餘垃圾,可以「吐出」500公斤肥料,處理1噸垃圾的成本僅為70元。
-
武漢校企聯合研發垃圾處理新技術:「吃進」垃圾「吐出」肥料
「武漢的新學期來之不易!新學期要立新的flag!這個學期就從有機垃圾的『重生之旅』開始。」9月8日,武漢工商學院後勤管理部副部長葉育樁告訴記者。在武漢工商學院,利用一種專門對付廚餘垃圾的「黑科技」,可以將無用的廢料轉化成再生的肥料,日均「吃進」5噸廚餘垃圾,可以「吐出」500公斤肥料,處理1噸垃圾的成本僅為70元。
-
武漢工商學院,參與研發環保新科技,變廢為寶還改善環境
武漢工商學院今年初參與研發的一套有機垃圾生化處理一體機可將廢料轉化為可再生的肥料,變廢為寶的同時極大改善了校園環境。」機由武漢工商學院環生學院科研團隊與湖北君集水處理有限公司共同研發,它能在24小時內將餐廚垃圾通過水、氣、渣的綜合治理,生產出佔垃圾重量10%的有機肥。
-
吃2000噸垃圾吐96萬度電能!垃圾在這裡變廢為寶
這個地方森林環抱,鳥語花香,也許你會以為這裡是一個新開的郊野公園,但其實這裡是一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這裡每天會吃進2000多噸垃圾,吐出96萬度電,按照每個家庭一天六度的用電量來算,可以供給16萬戶家庭。這一切就發生在這裡。這裡是上海天馬生活垃圾末端處置綜合利用中心。
-
廚餘垃圾變廢為寶培育健康土壤
「小豬能吃的就是溼垃圾,最愛吃的就是剩菜剩飯、瓜皮果殼,湊合吃的花卉、綠植。」這些被靈魂拷問的溼垃圾,就是指的餐廚廢棄物、廚餘垃圾這樣的有機垃圾。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嘉博文」)利用微生物技術將這些垃圾變廢為寶還田利用,讓有機質從土壤中來再回到土壤中去,改良土壤,減少化肥,既生產出安全美味健康的農產品,又產生了減排和土壤固碳雙重效應,實現資源循環再利用。
-
來圍觀:綿竹市遵道學校垃圾變廢為寶 廚餘垃圾堆肥學起來!
11月26日下午,冒著冬日的寒氣,遵道學校組織各班少先隊員代表開展了廚餘垃圾堆肥實驗。實驗中,隊員們積極參與到集肥前的知識培訓活動中,一起來到學校的落葉堆肥池,打開堆肥池大家都發出了驚呼「好神奇呀……」成都根與芽指導老師魏老師為孩子們做著講解,肥料是如何堆成的?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了解步驟,堆好肥。
-
西昌一小區垃圾分類奇招:廚餘垃圾變肥料,發酵15天能種菜
「居民提供廚餘垃圾實行積分制,可以免費兌換果蔬。」同時,肥料還可提供給小區居民種花,下一步還準備在小區推廣「一平米菜園」,試圖攻克家庭端,找到社區生活垃圾分類難題的一個破解之道。12月4日中午,該小區居民張阿姨一家吃完午飯後,在洗碗時比以往多了一個步驟:把不能食用的剩菜剩飯,專門裝進一個小桶內。張阿姨說,這個小桶是社區專門免費發放給小區居民的,專門用來裝廚餘垃圾的。「以前,什麼垃圾都裝在一個垃圾袋裡,直接拿到小區樓下垃圾桶就扔了。」
-
環保酵素讓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8月13日訊(通訊員 李文婧)近日,長沙縣星沙街道望仙橋社區發動居民家庭、餐飲門店、水果店、轄區單位食堂,製作環保酵素,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從源頭上減量垃圾,打造垃圾分類新引擎。活動現場,來自長沙縣城管局的專家詳細介紹了垃圾分類的背景、分類方法與構建體系,以及長沙縣目前的實踐情況,從講政策、講法律的角度,說明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隨後,來自長沙市的公益團隊對如何將廚餘垃圾中的植物部分製作成環保酵素,變廢為寶進行了講解,並進行現場演示。 什麼是環保酵素呢?
-
長沙縣:製作環保酵素 讓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公益團隊現場演示如何將廚餘垃圾中的植物部分製作成環保酵素,變廢為寶。李文婧 攝紅網時刻8月13日訊(星沙時報記者 李文婧)近日,長沙縣星沙街道望仙橋社區發動居民家庭、餐飲門店、水果店、轄區單位食堂,製作環保酵素,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從源頭上減量垃圾,打造垃圾分類新引擎。
-
「吃」塑料的蘑菇,180天降解還能當肥料,農村大哥變廢為寶!
蘑菇「吃」塑料你信嗎?那麼有沒有一種材料能夠替代塑料呢,別說還真有,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小不點的蘑菇(小孢盤多毛孢)能「吃」塑料,這種真菌能夠消化和分解聚氨酯塑料,即使垃圾填埋場的底部沒有空氣也能發揮作用。目前的技術不是很成熟,無法大範圍推廣,但我國有位農民大哥做了一件變廢為寶的大事。
-
【民生】廚餘垃圾處理機「吃」骨頭「吐」肥料!這種神器,你住的小區想要不?
工作人員接過潘依伯手中的紅色垃圾袋,將廚餘垃圾倒進收集桶內,進行分揀。「有時候會有一些塑料紙啊,牛奶罐啊,這些沒法分解,都得揀出來。」經過仔細「檢閱」,廚餘垃圾被倒入廚餘垃圾處理機,開始了被轉化為肥料的過程。
-
有了它,溼垃圾變廢為寶,越多越好!
這恐怕就得從農場的溼垃圾回收,利用益生菌發酵說起了。農場的院子裡整整齊齊堆放了四五十個陶罐缸,而陶罐裡裝的是廢棄的蔬菜葉、果皮、等一些溼垃圾,並且加入益生菌,泥土,放在陽光下的大缸裡慢慢發酵。這樣產生的肥料取自自然又用於自然,非但沒有通常肥料難聞的氣味,而且成了天然的有機肥料。
-
【環保】餐廚垃圾不出校園,青浦高級中學變廢為寶助力科研
【環保】餐廚垃圾不出校園,青浦高級中學變廢為寶助力科研 2019-12-17 2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漢工商學院生化處理廚餘垃圾
本報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藍靜 彭寵)「吃進」5噸廚餘垃圾可以「吐出」500公斤肥料,處理一噸垃圾的成本僅為70元。秋季新學期開始,武漢工商學院在校園裡推廣應用有機垃圾生化處理一體技術,將廚餘垃圾轉化成再生肥料。
-
如何把果皮「變廢為寶」做肥料?北京農學院15門視頻課增加生活中的...
正值倡導垃圾分類之際,如何把果皮變廢為寶,成為種植肥料?北京農學院的老師教您這麼做。首先,準備好新鮮的水果果皮,將果皮切碎成小塊,北京農學院北農耕讀教育中心老師王樹濤告訴記者說:「,新鮮水果果皮可以用蘋果、西瓜、橙子、香蕉等,時令果皮都可以,首先,準備好新鮮的水果果皮,將其切碎,「切成小塊是為了縮短肥料發酵的時間。」
-
武漢工商學院生化處理廚餘垃圾
本報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藍靜 彭寵)「吃進」5噸廚餘垃圾可以「吐出」500公斤肥料,處理一噸垃圾的成本僅為70元。秋季新學期開始,武漢工商學院在校園裡推廣應用有機垃圾生化處理一體技術,將廚餘垃圾轉化成再生肥料。
-
雲課堂•精彩回顧 | 第三講《我會垃圾加減法——垃圾的處理》
8月19日下午,由共青團武昌區委員會、武昌區青少年宮共同舉辦的「垃圾分類雲課堂——我會垃圾加減法《垃圾的處理》」開課啦!這是《垃圾分類》系列課程的最後一節課了,青少年們通過這節課學習了分類後的垃圾都到哪裡去了,垃圾應該怎麼處理。同時,青少年們還跟隨老師一起做了一個「變廢為寶」的創意手工——環保鉛筆袋,學會將身邊的「垃圾」變廢為寶。
-
東莞道滘有位「大胃王」,專「吃」廚餘垃圾,每天最高消耗10噸!
廚餘垃圾,常見於家庭、餐館的廚房裡,包括丟棄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等。廚餘垃圾產生量大,容易產生異味,傳播細菌,一直是垃圾處理中讓人頭痛的部分。近日,東莞市道滘鎮廚餘垃圾處理中心建成投入試、運行,每日最高10噸的廚餘垃圾將在這裡變廢為寶,實現廚餘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
-
變廢為寶的垃圾回收
垃圾分類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把有用物資,如紙張、塑料、橡膠、玻璃、瓶罐、金屬以及廢舊家用電器等從垃圾中分離出來單獨投放,重新回收、利用、變廢為寶。 垃圾焚燒 變廢為寶 一個500噸的垃圾填埋場至少佔地1000畝,而且平均壽命10年多,填滿了必須換新地方。各種填埋方式佔目前垃圾處理的76.3%,不僅佔地面積大,降解過程可長達百年,而且滲濾液已經影響到了城市地下水,垃圾釋放出來的甲烷、硫化物等也會形成氣體汙染,從而影響我們的環境。
-
用廚餘垃圾做肥料 把小旮旯當「菜園」,胡同邊角地迎來大豐收
八條社區平臺上,冬瓜等蔬果熟了。「西紅柿、豆角都熟了,黃瓜又脆又甜。」井輝展示了自己的秘方——用廚餘垃圾製作的肥料。「平時切菜、切水果,果皮就順手放進水瓶裡密封好,有些豆子生蟲或過期了,也收集起來,差不多一周時間,這個肥料就可以用了。」作為社區的垃圾分類志願者,井輝對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深有體會。7月以來,井輝陸續把成熟的瓜果分給居民品嘗,還順帶分享了廚餘垃圾變廢為寶的理念,很多居民也開始行動起來。在東四五條,同樣也有一片茂盛的「瓜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