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延禧攻略》的朋友,一定記得劇中愉貴人剛生下小阿哥時,眾人被孩子那渾身赤黃、瞳孔金色的模樣嚇一大跳,認為這是不吉祥的象徵必須立馬處決,所幸遇到民間聖手才知小阿哥患的是黃疸。
其實黃疸在臨床上是極常見的現象,有著「十個寶寶九個黃」高概率稱號。臨床醫學把出生28天以內的新生寶寶的黃疸問題稱為「新生兒黃疸」,主要因為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的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若肝臟難以排除就會導致寶寶面部、身體皮膚、黏膜及鞏膜等部位出現黃染特徵。
這時,家長就會發現寶寶是個「小黃人」,但一般情況下黃疸值偏低的寶寶會自行痊癒,而黃疸值較高的新生兒,則需要「照藍光」緩解病情。
一、新生兒黃疸的分類有哪些?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下面我們來細說一下這兩種情況。
1、生理性黃疸:臨床上有70%左右的寶寶都是生理性黃疸,主要就是因為膽紅素代謝特點引起的暫時性黃疸,一般新生兒出生2天後開始慢慢出現,在7天時間左右會達到最高峰。不過由於生理性黃疸只有皮膚和眼白微黃的症狀,寶寶並沒有其他不適情況,大概2周左右這種病症會自行消退。
2、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能自行治癒不同的是,病理性黃疸出現時間早,基本上在寶寶剛出生的24小時內出現,而且頭部最先最先發黃症狀然後逐漸發展到腳部直至全身肌膚黃染。如果說寶寶在經歷2周時間長還不見好轉且有嚴重現象,那就必須立馬送往醫院檢查治療。
二、孕期幾個壞習慣會加重新生兒黃疸
1、喜歡吃刺激性食物
孕前期的孕吐反應會折磨孕媽很久,甚至於吃啥吐啥精神極為憔悴。在此情況下媽媽們會選擇吃些味重、刺激性強的食物促進食慾滋生。
殊不知,孕期階段比較特殊孕媽們應儘量避免吃些辛辣油葷重的食物,不然很容易導致便秘從而讓身體積累的毒素難以快速排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胎毒,為寶寶出現黃疸打下前提基礎。
2、不重視維生素補給
懷孕期間孕媽需要全面補充營養,特別是一些維生素纖維素的補給非常重要。要知道這些綠葉瓜果蔬菜中就含有較豐富的纖維素和維生素,對於有效預防黃疸有關鍵性作用。因此,孕期孕婦切不可只食用大魚大肉,必須講究營養均衡。
3、孕期溼氣重會引起黃疸
女性懷孕後,身體受激素影響會發生比較大的影響,其中有些孕媽懷孕後會有特別明顯的反應,比如說喜歡吃甜食。要知道糖分多的食物本身性質黏膩很容易在人體內儲存溼氣和肥胖,不利於孕期進食。
另外甜食吃得過多對新生兒黃疸沒有任何幫助,因此孕期少吃或多吃些糖分低的食物對孕媽身體素質更有幫助。
4、孕期不重視產檢
基本上多數新生兒黃疸都比較常見可以自愈,但若是寶寶出生24小時內出現皮膚黃疸,並快速發展為全身黃疸,則很容易導致寶寶出現貧血甚至膽紅素腦病,留下終身殘疾。
而引發這種病症的關鍵性因素就是新生兒溶血症,多發生在O型血孕媽身上。因此,如果孕媽是O型血,懷孕後必須認真跟醫生說明自身情況,及時關注溶血可能性,這樣寶寶出生後出現嚴重黃疸概率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三、新生兒出現黃疸怎麼辦
1、做好寶寶日常護理
當寶寶出現黃疸,氣場生活中寶媽需要多給孩子做清潔護理,特別是肚臍和臀部需要不要過度擦拭,以免損傷寶寶肌膚造成細菌感染。另外,家長還需要在日常護理中觀察他們的身體變化,比如說寶寶精神懨懨地、吮吸母乳沒有力氣等情況,必須及時送醫院接受醫生診治。
2、學會判斷黃疸
如果家長不確定寶寶是不是黃疸,有個很簡單的辨認方法,在你覺得是黃疸的哪個部位稍微按一下肌膚,如果肌膚按壓時是白色那就不是黃疸。而且就算出現黃疸也不用太過緊張,畢竟多數生理性黃疸都是會隨著時間消失的。
3、觀察寶寶大便顏色
當寶寶每天的排洩物變成白色或顏色越來越淡的話,這時就需要重點觀察下,要知道正常情況下人體膽紅素會使糞便帶有顏色,如果說寶寶的大便顏色淡薄或身體肌膚又出現黃染,那就需要看看是否是肝臟有問題
最後要說的是,多曬太陽對於寶寶黃疸好轉也有一定的幫助作用,所以說每天多帶寶寶曬曬陽光也是很好的治療方法。但由於寶寶的視線較為脆弱,家長儘量避免陽光直射寶寶眼球,以免讓寶寶出現不適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