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的根本是什麼?

2020-12-09 回鋒收筆

孫過庭《書譜》云:"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

用白話文講,當解讀為:草書以點畫傳達書家的情感與性靈用筆的使轉作為草書創作的基本要素。從中可看出"使轉"是草書創作最基本要素,"點畫"是書家傳達主觀意識的橋梁。《書譜》又云:"草乖使轉,不能成字"。如果草書缺乏使轉,就不能稱之為草書了。因此,使轉是草書基礎,如果使轉不存,草書焉能立耶?

何為"使轉"?使指縱橫牽挈,轉指鉤環盤纖。草書中的"使轉",是書家對運動中絲絲環扣、迴繞曲折的線條的駕馭能力。草書的線條是運動的,迅疾而書,草書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書家對線條"使轉"的駕馭能力。從唐張旭、懷素以來,到當代林散之,草書線條的"使轉"在繼承中不斷創新。今天我們能見到的使轉筆法包含圓轉、方折、絞轉。

草書的圓轉

何謂"圓轉",即我們執筆於右手,做圓弧線運動,通過手的環狀動作,保持筆鋒垂直於紙面,並使筆尖始終在線條當中,線條的中鋒之圓潤、凝練。

蔡中郎《九勢》舌:"令筆『記常在點畫中行"。後如徐錠小篆,畫之中山'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於屈折處亦當中,無有偏側處,蓋得中郎之遺法也。

圓轉之妙貴在線條屈折處筆鋒亦在當中。擅圓轉者的線條之實,不擅者線條纖弱無力。縱觀張旭懷素草書名作筆勢縱逸,點畫連綿纏繞,線條以曲線圓轉為主,幾乎不見方折。如張旭《古詩四帖》,用筆中鋒圓轉疾行,線條圓澗、凝練、渾厚,其狀如水火,筆勢雄強。懷素《自敘帖》,其筆勢相比張旭《古詩四帖》更為急速奔放,如驟雨旋風般行進,線條纏綿環環相扣且瘦勁如鐵,狂放清逸之氣躍然紙上。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張旭懷素用筆的圓轉駕馭能力,筆到勢到。

草書若不擅圓轉,其線條纖弱無神,勢單為薄。我們看宋徽宗《草書千字文》,用筆雖是張旭懷素圓轉之法,但線條相比纖弱、輕飄,如圖中第二行第一字"空"的第一筆、第二行末字"聲"的最後一筆連帶,轉折處都未能做到筆鋒在筆畫當中行筆,導致線條偏扁偏弱。再看清宋曹《節臨懷素〈自敘帖〉軸》,與懷素原帖對比,線條單薄,原帖神韻不存,如"走贓"二字使轉處瘦弱纖細,毫無懷素圓轉線條瘦勁中實感。

圓轉方折交替轉換

用筆方折在魏碑唐楷中最為常見,行書次之,草書中用筆方折很少。我們在黃庭堅、祝枝山、王鐸等草書作品中可以見到用筆方折的運用。黃庭堅草書繼承張旭、懷素筆法「圓轉」的同時加以創新,線條時而圓轉,時而方折,時而圓轉方折交替轉換。在黃庭堅《諸上座帖》中的運用非常明顯,如右邊第一行「僧」字圓轉,「在」字方折而下連著「眾」字又成了圓轉,而第三行又都是「圓轉」。在草書創作中部分放棄了前人草書中奔放的節奏,同時增加了線條的提按,增強了筆畫線條的雄勁。

姜愛方:"然而真轉而後道,草折而後勁,不可不知也"。

細品黃庭堅草書方折處真如白石道人所言乃折而後勁也,一語中的。黃庭堅的小品草書《花氣詩帖》,雖具草書之形,但其用筆介於行草間,線條轉折處常見方折,如"花、氣、其、實、春、節"等字線條使轉處皆用方折,線條更為中實,其用筆與同為小品草書的張旭《肚痛貼》、懷素《苦算帖》圓轉迴異。從《花氣詩帖》與《肚痛帖》、《苦努帖》比較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作為純粹草書迅疾而書,其用筆使轉是無法做到筆筆方折的,而是以圓轉為主,方折為輔或圓轉方折交替使用。

黃庭堅草書中的方折、或方圓交替被祝枝山、徐渭、王鋒等狂草書家繼承。如祝枝山《前後赤壁賦》中線條使轉方折、圓轉兼用,如中"吾、與、.喜、而"等字使轉處方折。王鋒草書也可見方折,如《王屋山圖詩》,其開頭兩行"送、六、載"三字皆用方折。

草書的絞轉

所謂絞轉,即為線條使轉時毛筆筆鋒的筆亳交織翻轉。草書絞轉在當代林散之草書中比較常用。林散之草書在繼承傳統技法與墨法的基礎上,勇於創新。其草書線條的獨創之處在於用羊毫長鋒的「絞轉」。特別是林散之枯筆絞轉,線條形成特殊的蒼茫遒勁視覺效果。如其草書條幅《陸遊·劍廣 道中遇微雨》作品中「不消」、「細雨騎」二組字的枯筆絞轉處,線條尤顯蒼茫道勁。

使轉的好壞是衡量草書的標準

使轉的好壞是衡量草書成功與否的標準。

後人作草,心中之部分,既無定則,豪端之轉換,又復魯莽,任筆為體,腳忙手亂,形質尚不具備,更何從說到性情乎!

「草以使轉為形質」,包世臣眼中的後人,如晚明詹景鳳輩,其作品《杜甫詩軸》給人的感覺就是「形質尚不具備」,其作品內容為杜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品中「劍」、「初」、「書」、「白」、「鄉」、「襄」等字均不可認,好像手忙腳亂,在使轉中點畫交代不清,失去草書字法的重業情調酒嚴謹性。毫無形質可言,又哪來的情性呢?杜甫此詩本是表達流落異鄉突然傳來收復失地佳訊,表現喝出迫不及待地想回家鄉的無比喜悅的心情。縱觀詹景鳳此作線條狂怪繚繞,絲毫不見詩人心境。

相關焦點

  • 草書經驗之談,古今名家草書必學《十七帖》,王羲之入門草書
    這就是我們練習草書的第一道瓶頸,就像學習刀劍般,沒有日復一日的基本動作的削砍,哪能有上層的功力?越想要快,就應當從慢到極致來突破,慢才能夠體會到草書的精髓。從草書字帖上逐個擊破,有一定基礎了就要學習其他的字帖,這是個不可或缺的過程,小草跟大草筆法也是有不同的地方的,這些書法上面的變化都不離其中的根本「書寫」,都是建立在堅實的楷書功底上面的。
  • 如何欣賞草書,以及草書的水平高低判斷
    大篆草書是書法的最高境界,這是在書法界得到認可的。我就草書的基本概念簡單地介紹一下,草書是漢文字的快寫,這在書體的形式上就有的表現,不用解釋過多。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也就是從圖形中演化而來,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不斷地發展和趨向成熟和完美,使漢字提高到藝術的高度。漢字也是中國文化的核心部分,如果沒有漢字也就沒有今天大一統的中國。漢字是維繫中華文明最重要的一個載體。
  • 好草書的標準是什麼?一定要按標準草書來書寫草書嗎?
    草書結體為求簡約,其偏旁都用符號代替,草書點畫的形態也與楷書和行書有很大的不同。草書結體上的變化,與楷書、行書的結字有很大的差距。草書在點畫、結字上有自身的特點。但草書無論怎麼變化,還是受草法約定俗成的規矩制約,草法是有嚴格書寫規則的,它絕對不是信馬由疆的任性亂寫。
  • 從草書起源和發展,到于右任創立標準草書的得失:漫談草書
    需要欣賞者掌握一定的草書書法知識,具備一定的欣賞水平才可以盡情領略它的藝術之美。今天我就試著回溯一下草書的起源和發展。將草書不斷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長河中,值得提及的重要事件逐一加以介紹和分析,希望用我的糙磚能引來美玉,引來更多有關草書書法知識的真知灼見,並能給書法愛好者在掌握草書知識上帶來些許幫助。
  • 草書部首符號大全
    什麼是草書?草書是什麼意思?
  • 草書的境界
    那個時候的草書,就叫草書,直到另一種連綿奔騰的藝術性很強的草書的出現,我們才叫他「章草」,因為要和「今草」區別。 草書很快流行開來,而且不可思議的風靡一時。趙壹在他的《非草書》中告訴我們,當時研習草書的人以這個事兒為專業,鑽研最難懂的,以最高水平的崔瑗、杜操等為偶像,忘記疲勞,日夜練習,廢寢忘食。
  • 草書英語是否瀕臨滅絕?
    我的聽眾似乎希望,作為一個對書寫之美著迷並且其雕刻工具本身似乎是一種草書工具的人,我將楓木或櫻桃般的小木製表簧的小捲髮剝落,我會同意這一點。他們並為草書的衰落和數字寫作形式的興起哀嘆。而且,我是他們的同齡人:我66歲,和他們一樣,我在小學時就被教草書(也就是說,字母和連字的組合像乘法表一樣被灌輸給我)。
  • 草書藝術之草書
    草書的產生和生產力的提高息息相關,從古至今依舊生生不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接觸過和使用過。草書分為兩大類章草和今草,今草又分為兩類小草、大草(又名狂草)。章草是草書鼻祖,為今草打下基礎。由於有了章草奠定的基礎,草書進入了另一個發展期,產生了一批高手,如張芝、二王父子等。在草聖「張芝」的推動下,草書魅力慢慢散發出光芒來,其代表作是《終年帖》。其特點是一改以往單個字的書寫,兩個字或者幾個字連寫是其主要特點,進一步推動了生產力,視角效果更好。
  • 善用草書的「使轉」筆法,草書會有飛起來的觀感
    無論寫行書還是草書,能有使轉筆法,是書法是否有靈秀之氣的關鍵。王良虎諸書皆能,獨以使轉筆技,收穫到草書和行書的暢意之美。而自由的根本生理基礎就是書法時指腕的無比靈活性。經過數十年的書法修功,王良虎的指腕靈活程度已達十乘水準,所以使轉落墨,得墨韻大成,承由二王筆法,再展自由神縱,令人賞心悅目,讚嘆不已,是同類題書中,最有靈性,最為飄逸的行書作品。使轉之能,無人能追的高度。當然,王良虎使轉行筆,落墨成美跡的行書技能,很容易就遷移到草書創作中。草書創作,比行書創作更需要使轉筆法。
  • 什麼是標準草書「右上符」?掌握它,很多草書寫起來易如反掌
    記得讀中學時,有個同學做筆記經常會寫幾個草書,夾雜在通篇的行楷書中,顯得別致,有學問。其中見得比較多的是《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的「照」字,「熟能生巧」的「熟」字等(見圖一、圖二)。于右任先生在《標準草書》裡,專門講了「右上符」,讀後才讓我豁然開朗。我覺得地理老師不僅研究地理,還是學過標準草書的!漢字中有許多「上二下一」組成,即上部兩個部首,下部一個部首。如「盤、祭、照、熟」。「盤」字,上面是個「般」,左為「舟」,右為「殳」,下面是個「皿」。合在一起叫做「上二下一」。
  • 包俊宜一件草書999元,他本來以篆書見長,草書也不錯
    包俊宜一件草書999元,他本來以篆書而見長,寫草書原來也不錯。那麼到了近當代寫篆書,真正能夠站在考古研究的角度去創作篆書的書法家、文化家就比較少見了,許多書法家寫篆書,無非就是拿著毛筆畫線條,根本沒有篆書書法的筆墨味,也沒有篆書的文化修養。我們看到包俊宜先生的篆書作品時,對他的書法探究與文化修養就肅然起敬起來了,包俊宜先生的篆書可謂是傳承了清代碑學興盛之後的再一次篆書文化小高潮。
  • 罵不死的草書——再讀《非草書》
    筆走龍蛇,揮灑恣肆的草書,一直頗受書家青睞,甚至有書法評論家說,不會草書的人是稱不上書法家的。由於草書在認讀和實用上的局限性,加之南郭先生太多,真假摻雜,泥沙俱下,使的自誕生以來就有諸多非議。其間最為著名的莫過於東漢靈帝時期趙壹所著的《非草》。作為辭賦大家的趙壹,文風華麗,排比鋪陳,氣勢磅礴,讓人讀了拍案叫絕。對草書的熾熱之心卻從未冷卻,對古人學習草書的痴狂之態敬重不已。用現在的話說,趙老先生這是一記神助攻啊。
  • 學習草書的「使轉筆到」
    草書最早萌芽於篆書草寫的草篆之中,隨著草篆嬗變為草隸,又繼續在草隸的快速書寫中發展,經許多書家的整理完善而形成了章草。又在章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流行至今的今草。東漢張芝所創造今草再經東晉王氏父子的進一步變古求新,筆畫省簡,字勢連綿,筆意暢達奔放,人稱「一筆書」。
  • 帶你從零學草書 | 引言——認識草書符號的特點
    王羲之草書《遊目帖》草書符號的特點我想沒學過草書的朋友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漢字那麼多,各種草書符號之間到底有沒有規律呢?「以」和「比」草書寫法對比給學習者的建議學習草書需要識記各種草書符號,所以記憶力很重要,
  • 「淹留」:務必要把草書的慢寫學會——「心」字草書技法
    田蘊章:下面我們介紹一下「心」字的草書寫法。在寫草書的時候,這個「心」字往往就寫得比較寬了。寬到什麼程度呢?這要書法家在臨場根據情緒、書體風格的不同等,寫出來就有很大的不同。這個「心」字在草書當中,比較準確的應該是這樣寫。
  • 怎樣學好草書
    寫好草書有哪些技巧呢?下面主要談談什麼是草書以及寫好草書的方法。 中國書法所說的草書,不是潦草的寫法,而是一種規範寫法的獨立書法形式。草書是典型的線條藝術,具有高度概括與抽象性,形似龍蛇飛舞而又神採飛揚,精神煥發,這就是草書的魅力。 草書入門大全 一、什麼是草書?
  • 魏晉草書與唐代草書之比較
    學書法的人都知道,草書應該從王羲之的《十七帖》,智永《千字文》、孫過庭的《書譜》入手,米芾說草書若不格徒從下品,草書的傳承怎樣,究竟魏晉唐宋各自的好處和差別在那裡,學書者未必真正看得清楚,往往後人只重優點,而忽略其不足。
  • 網友提問:如何區分草書大家和江湖草書
    草書好的人,楷書沒有差的,林散之,于右任等,去看他們的楷書。楷書好的人,草書未必好,比如啟功,曾國藩,有法度,但是沒有氣勢。此非說書法不好,只不過各有所長。加個點就念成不是什麼字都可以加點的比如「神」有人寫草書後加一點這個不算錯,因為古代神右邊的申有一異寫類似「臾」形所以那一點,點的出來時捺,不是憑空加的。
  • 草書如何「入格」?
    一、草書之「格」的含義 「格」究竟指什麼呢?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古漢語大詞典》對「格」有16種解釋,其中兩種解釋值得我們特別關注:其一,指一定的標準或式樣;其二,指品質或風度。
  • 行書與草書如何完美混搭?
    他比較苦惱的問題是:創作一幅行草作品時,行書和草書相互搭配有何技巧?前提就是小明要對於常用漢字的各種行書、草書結構都要瞭然於胸,且能夠做到信手拈來。想寫某個常用字的行書,不用思索就能寫出,草書字形亦然。而且這兩種結體的字形結構,都要有「來歷」——能夠從古代法帖中找到根據。如果能夠有這個大前提,那麼小明根本不需要做過多的安排,想怎麼搭配就怎麼搭配。這就好比一位頂尖級的廚師,你隨便給他一些食材,他總能隨心所欲地做出美味佳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