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宇虹: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

2020-12-27 搜狐網

  法蘭克福學派是由1922年在德國成立的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構成的學術團體,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為阿多爾諾、霍克海默、馬爾庫塞、洛文塔爾、哈貝馬斯等。無論從代表人物的數量,還是從其成員理論建樹的深度和廣度來看,它都是20世紀最大的馬克思主義流派,是西方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現代西方哲學的重要流派之一。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是其整個社會批判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最富特色的主題之一。該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國際性影響,並成為當代大眾文化研究與批評的最重要的理論基礎。

  一、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產生的時代和理論背景

  法蘭克福學派人眾文化批判理論誕生於法西斯德國這一特殊的社會語境中,馬爾庫塞曾對那個時代做過這樣的描述:「該時代是一個充滿集權恐怖的時代:納粹統治的力量登峰造極,德軍的鐵蹄踐踏著法蘭西,西方文明的價值和標準,不是與法西斯制度的現實同流合汙,就是被法西斯制度的現實取而代之」。正因如此,法蘭克福學派對法西斯利用人眾文化操縱民眾意識有痛切的感受與極端的反感,今天看來許多悲觀、偏激、敵對等情緒化的批判是他們在極為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對現實的極度反應。他們發現,納粹主義利用的是經過藝術和審美化的文化包裝後的東西來控制和操縱人們的思想,而不再像以往一樣是一種赤裸裸的意識形態。

  由於處境危險,法蘭克福研究所於1934年遷往紐約,法蘭克福學派理論家流亡美國。在此期間,他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旅美文化批評,對美國式的大眾文化展開了激烈的批判。這主要是因為,法蘭克福學派深受歐洲古典文化的影響,屬於上流文化保守主義和人文主義,本能的反感美國的大眾文化,同時,美國大眾文化的危機與人的生存困境客觀存在。大眾文化淪為賺錢的手段和工具,其本身也不再服從於自由的創造本性和審美的精神需求,而走向迎合民眾的需要和口味,走向平庸和媚俗。可以說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是在法西斯德國和消費主義的美國這兩種典型的社會環境之中形成的。

  二、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的主要內容

  在了解該理論的主要內容(或觀點)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的認識和界定。馬爾庫塞和霍克海默把大眾文化概括為「肯定的文化」,這種文化的特徵是通過為人們提供一個不同於現實世界的幻想的精神世界而平息社會的內在反對性和反叛欲望,通過使人們在幻想中得到滿足而美化和證明現存秩序,為現實辯護。阿多爾諾和霍克海默把大眾文化概括為「文化工業」,他們在《文化工業:作為大眾欺騙的啟蒙》中提出了文化工業的概念,用於指憑藉現代科技手段大規模地複製、傳播商品化了的、非創造性的文化產品的娛樂工業體系,在推銷文化商品的同時操縱了大眾意識。法蘭克福學派對文化工業持否定批判態度。大眾文化批判理論對後現代文化工業的本質進行了深刻的剖析,並指出其對社會的負面影響。

  首先,大眾文化是一種技術性、商品性的文化。現代西方社會是一個高度成熟的商業社會。商品化原則支配著社會的一切生產分配系統、社會權力結構乃至人們的思想觀念。於是,法蘭克福學派理論家認為,在資本主義商品制度的前提下,文化藝術已經同商業密切融合在一起,被價值規律所統攝,具有共同的商品形式和特性,更直接地說,文化藝術已經成為一種商品。這種批判根源於他們對藝術本質的獨特理解。深受歐洲古典主義影響的他們認為藝術是人的存在的一種理想化的、自由的和超現實的領域,它超越了為生存壓力所困擾的、瑣屑的日常生計和程式化的、常規化的社會活動,成為人的創造性的生存方式,藝術是一種個體的、自由的、超越的精神存在物,不同於現實世界,它是否定現實世界非自由因素的精神力量。

  其次,大眾文化是一種標準化的文化。由於資本主義文化市場對文化商品的需要日益增長,大眾文化產品的標準化大批量生產和大規模複製具有了必要性,更關鍵的是,由於現代生產技術特別是大眾傳媒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使之同時具備了標準化、批量化生產文化產品的可能性。這種標準化的文化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法蘭克福學派認為:藝術本質的喪失「像工業產品的零件一樣,大眾文化的'原材料'走向文化生產流水線」,標準化、模式化的文化生產線先設計出許多固定的標準情節、人物和結構,之後便毫不費力地進行大規模的生產。這種標準化的文化藝術勢必是雷同的、個性泯滅的文化藝術,其藝術價值的低下是可想而知的。這就是標準化大規模生產帶來的文化,準確地說這是一種製作而非創作。

  再次,大眾文化具有一種潛在的強迫性。在法蘭克福學派看來,大眾文化是一種「意識形態」。阿多爾諾指出,意識形態純粹是謊言,這種謊言不是自截了當地說出來的,而是用誘惑的方式和錘鍊的方式--大眾文化表達出來的。它對人的操縱與欺騙比早期統治相對粗暴的方式更為微妙而有效,它能把它的犧牲者安撫進入被動接受狀態,使其不知不覺地按統治者的意願行事,它使民眾天真而固執地相信統治者所宣揚的一切,人們明明生活在一個惡劣的現實和對抗的世界裡,壓抑苦悶,惴惴不交,可是,大眾文化卻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假象。再有,大眾文化是一種視聽文化、娛樂文化。視聽文化提供了高密度的信息內容,使接受者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有意識的信息整合和深層次的意義提煉,受眾被激起的更多的是生理和低級心理上的反應,而不是深刻的思想與藝術的感悟,談不上對生命意義更深層次的探索和思考。而這種美學追求也是不被法蘭克福學派認同的,因而也是被該學派批判的。

  三、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的現實意義

  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蘊含著一種深沉的人文主義精神和犀利的價值批判態度,他們對「文化藝術的異化」這一世紀性課題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也正是其歷史貢獻之所在,它以恢宏的學術視野精闢地分析了以媒介組織及媒介產品為代表的大眾文化與社會的關係,與過去的單純從剝削、不平等、暴力統治等肉體強制的角度認識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相比,文化工業批判顯得更發人深省,也更有說服力。

  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的批判的意義顯然不局限於西方文化領域,昔日法蘭克福學派所揭露的大眾文化的種種弊端,現在可以說不但是原封不動,而且是變本加厲地注入了今天的消費社會、媒介社會、信息社會和電子社會。文化媒體正在製造當今世界新的話語--全球化話語。資本主義的全球文化擴張已呈一種蔓延之勢,形成了全球資本主義文化意識形態的擴張。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製造了「霸權文化」向第三世界國家進行文化輸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需要我們更重視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價值,該學派理論對大眾文化的批判給我們以足夠的啟示,它對我們思考現實文化問題和合理地規範文化的價值取向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四、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的局限性

  儘管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有其重要的文化和歷史意義,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該學派理論家的自身學術背景和學術視野的限制,在不斷發展的社會現實條件下,該學派的理論也無法避免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一,法蘭克福學派由于堅持自己的精英文化而導致了另一種形式的文化霸權主義。法蘭克福深受歐洲大陸古典主義文化的影響,在藝術上追求一種完美、超越,追求的是「陽春白雪」,因此,在他們眼裡,這種商品化、技術化、標準化、批量化的大眾文化就成了「下裡巴人」。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的排斥表現了一種精英主義的文化態度,在對通俗文化的鄙視中透著一種精英論。

  其二,片面否定了資本主義大眾文化的存在價值。由於其精英論的立場,他們沒有意識到大眾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使廣大民眾更接近文化藝術,使得文化藝術不再是只為上流社會、精英階層所獨享的盛宴。正是由於有了現代工業技術上的支持,大量的繪畫、雕塑等藝術走出了博物館,隨著大量複製品的傳播而走進了普通民眾的視野,使他們得到了接近藝術的可能。此外,在大眾媒介的傳播下,廣大民眾接受到了多樣的思想、潮流、觀念等信息,無形中豐富了民眾的思維。大眾文化以其迅猛的發展勢頭體現了強勁的生命力和活力,現代技術所提供的日益完善的大眾傳媒,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化的普及,拓寬了人的知識視野,豐富了人的文化生活,使得大眾文化的市場突破狹小地域的限制,形成了全球規模的文化市場,這些不能不說是大眾文化做出的貢獻,但是這種貢獻被法蘭克福學派全面地否定和抹殺了。

  其三,過度強調受眾的被動性,忽視了受眾的主觀能動性。大眾本身的認識能力、選擇能力和判斷能力決定了他們並不是完全被動的接受機器。大眾文化為大眾提供了一個認同立場,每個人都有權利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品味去欣賞自己喜歡的東西,不必顧及意識形態的道德的要求。大眾文化使得大眾擁有比過去任何一個歷史時代多得多的選擇機會,實際上具有了更多的主動權,並不完全像法蘭克福學派所描繪的那樣是被這種「意識形態」所強迫全盤接受的,是被完全地、溫柔地控制著的。

  其四,網絡時代的特徵也使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面臨挑戰。網際網路由於具有這種多媒體功能,故能實現印刷媒介與電了媒介的整合,而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兩者的不足。網上文本以「超文本」的形式出現,愈加強化了閱讀者的主體地位。更進一步的是,網際網路除直接運用文字外,還將文字閱讀的特點賦予影音視聽,由於網上節目是「點播」式的,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興趣,對各種節目加以選擇,還可以調整節目的播出狀態,相對於在傳統電子媒介中飽受「言說者『控制的狀態,受眾的自主空間無疑已獲得極大拓展。並且,網際網路的雙向化促成了文化反饋的豐富性。網際網路的多媒體性質將電話單純的人際互動發展為錯綜繁雜的大眾交流,鼓勵越來越多的或相互認識或彼此陌生的人們參與到暢所欲言的談論之中,這不僅使得個體話語紛紛凸現,並且還意味著這些個體話語也能成為一種民主的建設性力量。凡此種種,無不表明法蘭克福學派針對傳統大眾媒介提出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將在很大程度上被改寫於網絡時代。

  從以上對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的簡單分析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在已經進入文化工業時代的社會背景下,我們如何建立既能滿足時代的經濟要求,又有藝術水準的,健康而有活力的大眾文化市場,如何對大眾文化因勢利導,已經成為廣大文化建設者必須用心思考的問題。

(來源:愛思想)

cul.sohu.com true 愛思想 http://cul.sohu.com/20160417/n444568009.shtml report 4391 法蘭克福學派是由1922年在德國成立的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構成的學術團體,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為阿多爾諾、霍克海默、馬爾庫塞、洛文塔爾、哈貝馬斯等。無論從代表

");}

相關焦點

  • 為何法蘭克福學派被稱為命運多舛的悲觀主義批判者?
    近期,我們烽火臺將進行一系列傳播學派的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持續關注並在文末留言互動~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批判學派的代表之一:法蘭克福學派,下面就一起看看吧!作為批判學派的開山鼻祖,法蘭克福學派最大的特點也許就在於不屑地、毫不妥協地批判。
  • 芝加哥學派、哥倫比亞學派、法蘭克福學派、伯明罕學派
    (代表人物)法蘭克福學派主張從哲學、社會學角度研究和批判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文化危機以及現代西方文明進行批判,主要觀點集中於對資本主義社會商業化體制下文化工業的批判,剖析和批判了西方傳播的壟斷化和「霸權主義」本質。
  • 評析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
    法蘭克福學派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一大學派之一,該學派認為,馬克思主義作為批判資本主義的理論並沒有過時,而且在馬克思主義的整個學說中最有價值的就是對資本主義所作的批判,為此,他們高舉起發揚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的旗幟,越出了抽象的思辨王國,積極關心社會問題,致力於從經濟、政治、法律、文學藝術、社會心理等各個方面去研究和批判資本主義,從而形成了法蘭克福學派特有的 「社會批判理論
  • 批判學派包括哪些學派,各有哪些特點 | 19北大傳播學碩
    參考答案 批判學派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歐洲,在70年代逐漸發展起來,是與實證經驗學派相對立的另一套理論源流。這一學派從宏觀入手,強調用整體的眼光把大眾傳播與社會環境聯繫起來進行考察,尤其重視大眾傳播制度與整個社會、政治統治以及意識形態之間的關係。
  • 考研新傳:批判學派的主要知識點
    一、法蘭克福學派   法蘭克福學派是1922年由盧卡契和科爾斯首先提出與創辦的,得名於它的誕生地——德國萊茵河畔的法蘭克福大學社會學研究所。這一研究所是後來學派的組織基礎,又稱「社會批判學派」,主體機構是1923年成立的社會研究所。
  • 批判學派包括哪些學派,各有哪些特點|19北大傳播學碩真題解析
    參考答案 批判學派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歐洲,在70年代逐漸發展起來,是與實證經驗學派相對立的另一套理論源流。這一學派從宏觀入手,強調用整體的眼光把大眾傳播與社會環境聯繫起來進行考察,尤其重視大眾傳播制度與整個社會、政治統治以及意識形態之間的關係。
  • 劉寶傑:法蘭克福學派的技術理性批判演進
    法蘭克福基於黑格爾的「主奴辯證法」,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系統闡述了異化勞動理論。基於此,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流派——法蘭克福學派開啟了技術理性批判。20世紀30年代起,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從韋伯的合理化理論出發,結合物化理論、異化理論,提出技術工具理性批判,開啟了技術理性批判的徵程。及至《啟蒙辯證法》,他們回到現代社會的肇始處,對西方啟蒙運動所倡導的理性本身進行了批判,揭示了人類社會進步的代價。
  • 新傳考研的傳播學學派——批判學派、經驗學派、媒介環境學派……
    如果你分得清楚法蘭克福學派和批判理論的異同點,知道伯明罕學派和政治經濟學派嗎?如果不知道,一定要往下看!從昨天的反饋——【百問百答 | 熱點專題如何整理?如何背新聞史?如何複習真題?你想問的這裡都能有答案】來看,各位童鞋最近都被一個叫學派的傢伙困住了。學派是什麼呢?
  • 必備衝刺名解10 | 經驗學派、批判學派、媒介環境學派
    (定義)批判學派是在法蘭克福學派的影響下,以歐洲學者為主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學派。(起源)批判學者認為促銷文化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一般傾向;他們著重分析大眾傳媒是怎麼樣表現和強化這一傾向的;關心的焦點是資本主義壟斷媒介是如何剝奪了人的尊嚴和自由的;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探討恢復這些被剝奪的人的基本價值的方法和途徑。
  • 經驗學派、批判學派、媒介環境學派/一篇搞定傳播學理論最難考點
    批判學派受到法蘭克福學派影響,以歐洲學者為主。目的是研究現代社會的一般趨勢,探討大眾傳播的社會作用和人的基本價值。二、主要流派及理論(一)法蘭克福學派社會哲學流派,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中心」為中心,20C西方馬克思主義主要流派之一,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徹底批判」,"新馬克思主義
  • 一文搞定批判學派,建議你直接列印!收藏起來!
    (2019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批判學派(2019上海大學)美國批判學派(2019吉林大學)法蘭克福學派(2018西南交通大學)傳播政治經濟學派(2018重慶大學)簡答題批判學派的思想來源,主要在西歐。流亡至美國的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的一些學者,通過論證意識形態霸權的美國形式——大眾文化,開始與萌芽時期的經驗主義傳播學對立。
  • 張亮 霍克海默與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創新道路
    伴隨著它的成功,霍克海默那種在思想領導方面無為而治的歷史形象就逐漸定型並廣泛傳播開來,忽略其曾經發揮的思想領導作用也就變得不可避免了。20世紀70年代末以後,和其他歐美國家一樣,德國的新左派運動也趨於平復。對法蘭克福學派及其批判理論的歷史考察,由此被提上德國學界的日程。
  • 學習現代哲學,你得知道法蘭克福學派,不然白學!
    法蘭克福學派——法蘭克福學派主要人物當代西方的一種社會哲學流派,也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流派。創建於1923年,誕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由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的領導成員在20世紀30—40年代初發展起來,以批判的社會理論著稱。
  • 霍克海默:文化工業打造的世界是虛幻的,大眾正喪失掉獨立的大腦
    文化批判是霍克海默這一代法蘭克福學派批判實踐的重點,也是他們批判影響最大的一個方面,他們的文化批判是現代文化批判的先河,為現代文化批判奠定了基礎,成為後來一切現代文化批判的寶貴資源。該派被看成是西方哲學發展過程中的激進派別,對西方思想文化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霍克海默雖然不是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的創始人,但他在職期間,奠定了法蘭克福學派的基本發展方向,鑄造了法蘭克福研究所的研究風格,對法蘭克福學派影響深遠。一、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法蘭克福學派孕育於1923年建立的德國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
  • 批判理論的「前世今生」:審美、社會與批判理論的旅行
    批判理論並非指向某個具有明確界限的單一理論,而是一個理論「群」的概念。它是通過揭露制度和文化中的霸權對畸形社會(如奴役、不平等、壓迫等)的製造和複製,以期啟蒙人的自覺、反抗的意識和能力,以獲得自由、解放的理論。在這之中,文化成為理論研究的重心。文化商品化進而出現的「文化工業」都成為了令人憂慮的社會現象。該理論的提出與發展和法蘭克福學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 流亡對法蘭克福學派理論的影響
    流亡對法蘭克福學派理論的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暴行將許多歐洲大陸的猶太知識精英帶到了美國和英國。軸心國的迫害不僅針對少數民族,而且還迫害了一系列知識分子和政治思想家。其中包括被稱為法蘭克福學派(TFS)的政治和哲學機構。
  • 法蘭克福學派從20年代的社會研究所開始,經歷了漫長的時期
    「法蘭克福學派」指的是在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大學中,聚集起一批具有強烈批判意識的知識分子,他們企圖以對現實社會進行無情批判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來揭示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和各種危機,來超越無視其抗議的文化容量。
  • 資本家投資建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法蘭克福學派的誕生
    法蘭克福學派是當代西方的一種社會哲學流派,也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流派,因其研究所——社會研究中心建立在法蘭克福大學得名。法蘭克福學派以以批判的社會理論著稱,很多著名的的哲學家和社會批判學家,例如霍克海姆、阿多諾、馬爾庫塞、哈貝馬斯皆出自法蘭克福學派,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的前沿陣地之一。
  • 社會批判理論 | 新傳理論33
    法蘭克福學派學者們認為,批判理論超越一切哲學之上,並與每一種哲學對立;這種批判否定一切事物,同時又把關於一切事物的真理包含在自身之中。這一理論系統而深入地批判了實證主義、理性主義,開創了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進行跨學科研究和批判的先河。(一)文化根源法蘭克福學派深受浪漫主義的影響。
  • 新傳考研er,你理不理解《理解大眾文化》呢?(上)
    費斯克曾在伯明罕當代文化研究中心工作過,他深受伯明罕學派肯定大眾文化傳統的影響(這也是他被劃分為文化研究學派代表的原因),試圖扭轉法蘭克福學派確立的批判和否定大眾文化的方向,從而建立不同於法蘭克福學派的樂觀的大眾文化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