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家規和家訓,大多數人的反應是,這是古代家庭教育中有識之士教育的寶貴理念,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有些人認為這是一件過時的事情。
如今,生活節奏很快,教育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創造學習條件,更注重孩子技能的提高。
我認為最明顯的區別是:過去,教育更多的是教人們如何生活,但現在是教人們如何謀生和做事。但這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內容。今天我們談論的是一位醫學大師制定的家庭規則。
所提及的是中醫腎病學大師鄒雲翔教授,他的學術思想是中醫腎病學的理論基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的女兒鄒燕勤,(也是一名中醫腎病專家)表示,她的父親在去世前留下了一句話:無論研究知識有多深,現代科技發展有多快,都有一條鐵律不能打破—不準家人和孩子們吃冷飲!
最初,中醫腎病專家鄒教授曾提出冷飲與腎臟的關係。他指出:「胃喜溫而不喜寒」,「腎亦喜溫而不喜寒」,冷食對胃危害極大。人體的氣血和穀物的營養必須依靠脾胃來吸收和運輸;保護脾、胃和腎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體的代謝毒素被腎清除。
這讓我想起不久前在網上看到的一個短片,一個父親向他的孩子展示了為什麼他不能吃冷飲。在圖中,父親首先用酒精燈加熱空罐,然後迅速將它們放入一盆冷水中,卻看到罐在進水的瞬間收縮成一個球,這可以說是熱脹冷縮原理的一個非常生動的演示。同樣,我們的胃處於溫暖的環境中,如果我們突然喝冷飲了,遇到冷熱交替,可以想像我們的胃會受到「傷害」。
事實上,研究早已證實了冷飲對胃的影響。中醫不僅提到「胃喜溫不喜涼」,而且在20世紀60年代,醫學界也對冷飲和胃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發現冷凍平衡液確實能使胃腸血管收縮,減少胃液、胃蛋白酶等消化物質的分泌,可用於治療胃潰瘍。但它也有一個更嚴重的併發症:胃黏膜損傷!實驗犬胃黏膜出現出血性壞死。
老中醫不讓他們的家人和後代吃冷飲,因為他們傷了胃和腎。與傷胃相比,更多的人不明白為什麼傷腎?
事實上,從西醫的觀點來看,吃太多的冷食會影響腎臟的血液循環。此外,冷飲富含糖類、反式脂肪酸和各種添加劑,這無疑會增加腎臟的代謝負擔。
冷飲對人體的危害一直是熱門話題,更不用說它真的不解渴,而且它的營養價值幾乎為零,幾乎都是糖和各種添加劑。吃太多糖會導致肥胖,肥胖對心血管系統有害,心血管系統是許多疾病的根源。
因此,那些建議你喝熱水的人才是真正關心你的人。當然,熱水不應該太熱,溫度太高容易損傷食管黏膜。
對於老中醫所定下的家規,你有什麼想要說的嗎?歡迎留言評論,感謝您的支持,若覺得文章有用,別忘了點讚並轉發給身邊的家人朋友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