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村變網紅景點!東莞樟木頭助力韶關一貧困村增產增收

2020-12-20 中國視窗

2020年,省級貧困村——韶關市曲江區楓灣鎮大筍村,因一片花海變身網紅景點。景區內風景如畫,遊人如織,節假日單日吸引遊客超1萬人次。

這一切成果離不開東莞市樟木頭鎮人民政府派出駐楓灣鎮大筍村精準扶貧工作隊(以下簡稱「扶貧工作隊」)的不懈努力。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扶貧工作隊堅持在「深、細、實」上下功夫,不僅及時向貧困戶送溫暖,還在產業扶貧上作新突破,打造出「軍田百日菊種植基地」,昔日的貧困村換了新容顏。

凝聚社會力量情暖貧困戶

今年春節前,扶貧工作隊與村委會幹部深入貧困戶家中走訪慰問,並為每戶貧困戶送上200元春節慰問金。1月初,扶貧工作隊使用黨建專項經費5070元,為各貧困戶添置了一床棉被和被套。

此外,扶貧工作隊與東莞對口幫扶幹部陸續到村入戶進行一對一走訪慰問,為每戶貧困戶送上500元慰問金。

疫情發生以來,扶貧工作隊逐家逐戶向貧困戶宣傳疫情防護知識;解決貧困學生在疫情期間上網課遇到的問題,確保了貧困學生順利上網課;還主動參與大筍疫情防控點值班工作,同村幹部一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同時,扶貧工作隊還加大對貧困戶的救助,利用扶貧收益資金為22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派發了臨時救助,每戶發放臨時救助金1400元,共發放金額30800元。

發展產業扶貧農戶多方式增收

扶貧工作隊針對每戶貧困戶的病因因戶施策,對症下藥,施展教育、就業、家庭產業、醫療等幫扶手段,取得不俗的效果。

今年4月以來,扶貧工作隊規劃好大筍村22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產業幫扶計劃,為貧困戶每人免費發放60隻雞苗,11包飼料,共發放雞苗4620隻、雞飼料789包,價值總計23萬元,確保貧困戶2020年收入穩定。

扶貧工作隊還利用扶貧收益資金14.4萬元,給13戶貧困戶修繕房屋,改善了貧困戶的居住環境。扶貧工作隊還積極發動東莞愛心企業和個人捐款,改善貧困戶生產生活。

今年以來,共收到來自東莞市各界捐贈的善款1.9萬元和一批物資。

念好旅遊經打造網紅景點

扶貧工作隊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結合經濟發展優勢和經濟要素特點,在產業扶貧上尋求新突破。

為了打造大筍生態鄉村旅遊產業,駐村工作隊同村兩委幹部、村民代表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討論研究了百日菊基地和竹子壩古樹公園一體發展生態旅遊鄉村的思路,並提出「完善村公共設施建設,提升村居環境、服務水平和接待能力;積極引導村民開辦農家樂、做民宿、開發特色農副產品銷售;引導各村小組參與大筍村生態鄉村旅遊建設,謀共同發展。

2020年,由東莞企業出資建設的「軍田百日菊種植基地」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色,成為楓灣鎮的網紅景點。

每逢節假日,景點人流如織,單日吸引觀光、賞花遊客超1萬多人次。

(劉獻兵、盧佳、樟木頭宣)

[責任編輯:趙雅]

相關焦點

  • 期貨公司助力扶貧開發與貧困村結對幫扶
    新華網瀋陽12月5日電(記者白湧泉)為深入落實國家扶貧開發戰略,發揮企業優勢,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大連良運期貨近日與吉林省汪清縣羅子溝鎮的五個貧困村建立了結對幫扶關係。雙方近日籤訂了鎮企幫扶協議。在特困幫扶方面,雙方通過設立扶貧基金等方式,助力建檔立卡戶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在發展生產方面,通過支持扶貧產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公益事業建設等,幫助村屯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推動產業發展與升級。此外,大連良運期貨公司還通過開展期貨知識培訓、農產品產業技術培訓、金融知識培訓等,進行智力扶貧,提升村民致富發展能力。
  • 貧困村變網紅村 村民吃上旅遊飯
    這麼一個景色優美、民宿林立、村民安居樂業的鄉村,很難想像,它曾經是一個省定貧困村。如今,它搖身一變,成為惠東縣為數不多的網紅打卡地。 橫江村的蝶變,是惠東縣16個省定貧困村走出貧困的縮影。近年來,惠東縣多措並舉落實各項扶貧政策和措施,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像橫江村這樣,通過黨建引領,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和民宿取得明顯效果的村子還有不少,村民脫貧奔小康。
  • 2020東莞十大年度字「勝」|盡銳出戰,寫好三部曲
    當時,東莞對口幫扶的6個縣(區)有貧困人口82.18萬人、貧困村874個。產業發展基礎弱、規模小、效益低,是制約東莞對口幫扶昭通6縣(區)產業發展的癥結所在。如何將昭陽蘋果、巧家生豬、彝良天麻、鎮雄西瓜草莓的資源優勢,轉化為脫貧致富的勝勢,帶動農民增收?
  • 遠見ESG丨「益」路同行,龍光助力桂林貧困村脫貧攻堅
    作者: 東莞特價房扶貧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桂林市平樂鎮老埠村是國家「十三五」貧困村,也是平樂縣貧困人口最多的貧困村,當地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60戶,1262人。該村地少人多,村民增收單一,年輕人均外出打工,留守的大部分為中老年人和少年兒童,嚴重製約該村發展。在得知村民困境和需求後,龍光迅速與當地政府聯繫,並籌集50000元資金專項用於老埠村基礎設施建設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 南寧交投集團掛點幫扶貧困村系列報導一
    先後派出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員、聯絡員共48人,聚焦聚力深度貧困和產業扶貧等重點難點,在「實」和「新」上下功夫,產業扶貧從「補短板」到「搭跳板」,貧困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步實現「造血式」扶貧。目前,掛點貧困村貧困發生率從高數值降至3%以下,已有4個貧困村整村脫貧,兩個貧困村將於今年脫貧。
  • 清水縣高橋村:一個深度貧困村的巨變
    高橋村:一個深度貧困村的巨變這個深度貧困村有6個自然村167戶731人,2013年底時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9戶404人,貧困發生率高達56%。  近年來,這個深度貧困村發生了巨大變化,全村現剩餘貧困戶9戶44人,貧困發生率降至6.02%。  好日子是幹出來的  在高橋村提起樊建軍,沒有人不點讚:「那可是個勤快人,是勤勞致富的好榜樣!」
  • 扶貧故事 | 珠實集團:情系貧困村,責任扛上肩
    2019年5月由公司選派到省定點貧困村梅州市興寧市龍田鎮碧園村任駐村第一書記。他和村幹部共同努力,多措並舉推進黨建、扶貧工作,促進產業興旺、村民增收、道路暢通……他的堅守與奮鬥,化為碧園村的悄然蛻變。情系貧困村疫情防控責任扛上肩 「我不僅是扶貧幹部,也是村裡的第一書記,扶貧要在一線,抗擊疫情更要在一線。」
  • 重點貧困村的美麗「蝶變」
    坐落於山東聊城市東阿縣銅城街道南部的井楊村,兩年前還是遠近聞名的亂村窮村,產業發展滯後,信訪矛盾突出,環境衛生髒亂差,群眾生活生產條件亟需改善,被評定為省級重點貧困村。如今的井楊村,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富農產業方興未艾,一躍成為脫貧攻堅「優等生」,村集體收入逾25萬元,15戶貧困戶的生活有了奔頭,一場井楊「變形記」正如火如荼上演。
  • 昔日貧困村 今成「網紅地」
    原標題:昔日貧困村 今成「網紅地」   行走在山間小道上,路邊的茶花林沿著平緩的山坡漸次鋪展,在這寒冬時節,那如翠玉一般的綠葉、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更讓人感受到勃發的無盡生機
  • 一個貧困村的新起步
    白石村是臘樹鎮唯一的貧困村,由於地理位置偏僻,基礎設施條件差,村級集體經濟一直處於落後狀態。2017年,白石村成功出列,由貧困村變先進村。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起來了,受益最多的還是村民。如今,白石村集體經濟猶如「一池活水」流入群眾心田。「路面硬化到家門口,一出家門滿眼都是綠色,來村裡遊玩的人都誇我們村美。而且我還在家門口就業,一年收入都有上萬元。」說到村裡的變化,脫貧戶方明伢高興得合不攏嘴。「村級集體經濟才剛剛起步,我們要在帶領農戶脫貧增收的同時,實現特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壯大,力爭今年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萬元。」白石村駐村工作隊副隊長趙根結充滿信心地說。
  • 市人大代表、市經協辦主任陳慧貞:完全有信心助力貧困地區打贏脫貧...
    特別今年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報告也專門提到要全面完成精準脫貧攻堅戰任務,體現出市委、市政府把中央、省委交給東莞的對口幫扶和精準脫貧工作任務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使命和責任擔當去全面落實好。」11日,市人大代表、市經協辦主任陳慧貞在參加市十六屆人大六次會議,聆聽政府工作報告後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完全有信心克服疫情影響,助力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 貧困村升起新希望
    肖坡村人多地少,位置偏僻,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以前村裡吃水難、行路難,到處破破爛爛的。村裡的小學陳舊落後,生源流失。前年暑假,13名教師有7人遞交了調動申請,5個班級僅有64名學生。」肖坡村小學校長郝新軍說。 而幾裡外的雙溝鎮中心小學卻是另一番景象,因教學質量高,辦學效益好,生源爆滿。
  • 幫扶企業情暖塘步鎮貧困村
    在活動中,志願者們還以綿薄之力帶動消費,採購家禽、大頭菜、砂糖橘、番薯等農產品,價值近萬元,並把塘村土貨在網上「曬」一把,力爭把土貨變成「網紅」產品,幫助塘村農產品打通銷售渠道,助力農戶增收。    志願者走家入戶,給每個貧困戶贈送大米、食用油及慰問金,為他們送上一份節日的溫暖和關懷。志願者還走進塘村小學,為孩子們帶來了建築學、夢想職業、美學賞析、防拐騙術等知識拓展課程。
  • 助農增收 變廢為寶 小小青花椒「撬活」貧困村
    拔除窮根 廣種青花椒帶動農戶增收致富「要趕在到9月中旬全部採摘完成,需要的人力缺口還很大。」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天,整個基地1.1萬畝花椒已經全部投產,光在用人上估計就要付出500餘萬元的工費。」在東興區一個如此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裡,這一顆顆青花椒早已成為周邊村民的「脫貧致富果」。
  • 山東費縣大田莊鄉: 山區貧困村有了生態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消息:山東費縣大田莊鄉座落於蒙山之陽,是費縣的北大門,全鄉轄12個行政村,總人口2.2萬人,總面積96平方公裡,全鄉有省定貧困村1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2233戶6048人,其中一般貧困戶1908戶5377人,低保貧困戶325戶671人,是典型的山區貧困鄉鎮。
  • 大嶺山幫扶的10個省定貧困村全部脫貧
    在大嶺山對口幫扶的惠來縣10個貧困村有很多貧困戶像詹錫河一樣,家裡條件得到不斷改善。目前,大嶺山幫扶的10個省定貧困村和526戶貧困戶2452人全部實現脫貧。2019,大嶺山挑選了12名幹部外派至揭陽市惠來縣隆江鎮、溪西鎮共10個省定貧困村開展幫扶工作,積極實施扶貧項目、政策保障、就業幫扶、消費扶貧等系列措施。
  • 廣安湧壩村:昔日貧困村 如今「小康村」
    2014年,湧壩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9戶203人,被認定為貧困村。2017年,全村貧困戶全部脫貧,但是湧壩村還沒有退出貧困村序列。2018年,湧壩村黨支部開展扶貧「回頭看」,看貧困戶脫貧後怎麼鞏固?看貧困村如何摘帽?
  • 視頻+圖文丨清水高橋村:深度貧困村"變形記"
    高橋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貟武軍告訴記者,為了助力脫貧攻堅,生豬代養、苗木代育代銷、食用菌帶貧等一系列幫扶項目陸續落地實施,加上公益性崗位給貧困戶帶來的收益以及扶貧車間的啟動運營,讓貧困戶開始有事做、有錢掙,極大地鼓舞了村民脫貧致富的信心。
  • 衡水故城縣「五金」扶貧產業助力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 河青新聞網...
    強化資金支持,創新模式促增收。他們依託「五金」扶貧產業,探索了「黨建引領、龍頭帶動、農戶入股、合作經營、金融保險兜底」的「五金」產業扶貧模式,為貧困群眾開闢了多元增收渠道。一是「金雞」模式。貧困村集體以扶貧資金入股,建設泰國正大肉雞全產業鏈的養殖環節生產設施,交給正大集團租賃經營;累計發放扶貧收益3119萬元,每村年均增收3.21萬元、貧困戶年均增收800元。
  • 惠東這個網紅景點火了!
    (圖片來源:小紅書@姍姍的小宇宙)(圖片來源:小紅書@婭恩YY)這個天然水潭位於惠東縣白盆珠鎮的白馬村,而這個新晉的網紅景點,叫「連心谷」也叫「愛心潭」,是天然原生態形成的美景,猶如世外桃源。但是,在成為「網紅景點」前,白馬村由於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經濟基礎薄弱,曾是當地有名的省級貧困村,近年來,隨著美麗鄉村建設,以及扶貧工作的深入,這個曾經名不見傳的小村莊,搖身變成了「網紅」打卡點,祖輩留下的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幸福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