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經典化的重要裡程碑(文化隻眼)

2020-12-24 雲南網

原標題:網絡文學經典化的重要裡程碑(文化隻眼)

近日,閱文集團與國家圖書館達成戰略合作,閱文集團掛牌成為國家圖書館第二家網際網路信息戰略保存基地,包括《大國重工》《朝陽警事》《慶餘年》《鬥羅大陸》《琅琊榜》《全職高手》《盜墓筆記》等100部各題材類型的優秀網文佳作被國家圖書館典藏。這標誌著網絡文學的歷史化步入新階段,成為網絡文學經典化的又一重要裡程碑。

隨著網絡文學聲勢日益壯大,網絡作家頻頻登堂入室,網絡文學從中國走向海外,影響力輻射世界。近年來,網絡文學的歷史化、經典化進程也明顯提速:從主流媒體紛紛開闢網絡文藝類專欄專刊,到各地各部門舉辦各級網絡文學評獎和徵文,從國家級社科、藝術、出版課題基金的網絡文學立項,到國內多家高校網絡文學研究中心(基地)的設立以及各類文藝評論研究刊物對網絡文學的關注度的持續提升,此類種種均為網絡文學的歷史化和經典化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和制度支撐。

歷史意識的勃興,是一個行業成熟的重要標識。網絡文學的歷史化,首先是網絡文學作品的歷史化和經典化。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樣式,網絡文學因應網絡科技的發展不斷自我更新。隨著資本力量、國家政策及新生代作者讀者群體的進場,網絡文學生態日益豐富駁雜,經營模式、IP改編、海外傳播等結構性因素都會形塑網絡文學的歷史構成。在此過程中,重申網絡文學的作品本位顯得尤為重要。

在大浪淘沙的歷史化進程中萃取精華,鑄就經典,是包括網絡文學在內的文學的永恆命題。而此次由閱文集團推薦入藏國家圖書館100部網絡文學作品,則顯示了網絡文學經典化獨具一格的時代特徵,即市場企業主體與文化事業單位的聯袂合作,為文學經典化提供了別樣的路徑——換句話說,「在市場上受歡迎」成為了網絡文學經典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對於好作品的標準,網絡文學不僅要回應「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經得起人民評價、專家評價、市場檢驗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同時,也可以理直氣壯地申言:「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市場與政府、民間與官方等功能主體在構建文化秩序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似乎並沒有像概念預設中的那樣迥然有別。近年來在中國作協及各相關部門的努力下,網絡文學圍繞如何創作推介更多健康優質作品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始於2014年的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以及常規性的重點作品扶持項目等,每年都會扶持推介一批網絡文學精品力作——而此次由閱文集團推薦入藏國家圖書館的100部作品中,大多數作品都曾入選過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或重點作品扶持項目。此前,由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協會、閱文集團聯合推出的「中國網絡文學20年20部優秀作品」,大多數也在這100部作品名單裡。可見,不同主體所主導的網絡文學作品經典化進程,都大致共享了「網絡特質、大眾審美」的原則。

文學經典化非一日之功,網絡文學也不例外。正是有了諸多網絡文學評獎評優,有林林總總形如國家圖書館典藏100部優秀網絡文學作品這樣的活動,網絡文學經典化才有足夠的源頭活水。網絡文學的發展,也只有擁有了經典作品這樣的壓艙石,才能真正行穩致遠。

(作者系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副研究員)(唐 偉)

相關焦點

  • 《儒林外史》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與經典化建構
    作品先後歷經英譯譯介、文學史錄述、文本研究等,跨文化的文學書寫形式在英語世界得到廣泛傳播,同時也經歷了中國文學作品在英語世界中從缺席到出場直至經典化的整個建構過程。  英語譯介與傳播  文學作品在他者文化中的流傳與接受往往始於作品從本族語到外語的譯介過程,它為異域文化中的普通讀者與研究者提供了最為直接的閱讀依據。
  • 《安娜·卡列尼娜》——俄羅斯近現代文學與文化崛起的裡程碑
    《安娜·卡列尼娜》——俄羅斯近現代文學與文化崛起的裡程碑 2020-09-28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網絡文學海外傳播:與時代、世界和文化趨勢合拍
    孔雪松和任我行一樣,熱愛中國文化、武俠小說和玄幻網文,同時又熟悉英語的表達和西方讀者的口味,得天獨厚的主觀願望與客觀條件讓他們領潮流之先,藉助網際網路優勢、大眾文化全球化趨勢,構架起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的先行力量。此外,東南亞以及歐美國家諸多網絡文學翻譯平臺、渠道,對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傳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一類網站在發展過程中,通常靠廣告、打賞和眾籌等方式運營。
  • 李暉︱終有襄陽城破時:金庸武俠小說的英譯與經典化
    金庸小說的經典化過程10月30日以來,隨著潮水般湧現的悼念文字,公共話語空間裡對金庸先生的封聖活動已經拉開序幕。與之並存的,卻是武俠小說能否躋身文學經典之列的根本質疑。無論這些質疑有無道理,金庸小說的經典化其實已經在上世紀展開。
  • 文化孤兒(十)網絡文學與馬斯洛需求
    二十五、網絡小說僅僅滿足讀者最低級的需求麼?低俗、低級欲望與低級需求看上去可以劃等號,前面已經聊過低俗了,為什麼還要單獨討論低級需求呢?只因為世上有個馬斯洛。這種高檔的、頂配的需求,網絡小說肯定滿足不了吧?說啥呢!誰都知道,網絡小說的主角,通常是作者最想成為的那個人——大明星、大富豪、名將、大帝、長生不滅者、被王子救下的公主、總裁最寵愛的老婆等等。剛剛說的洞悉生命的奧秘,哪本修仙小說的主角,最後不是變成全知全能的聖人、主神一級了?「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
  • 從電影和網絡文學看中國文化「走出去」
    暫且拋開結果不談,《長城》在產業意義上在很多方面夯下了中國電影「走出去」的裡程碑。    首先是內地導演第一次執掌上億美元的好萊塢大製作。這裡不僅僅是說從預算規模的角度而言,更重要的是對於導演張藝謀和參與此片的中影和樂視影業來說,都是第一次真正地作為一個局內人感受了好萊塢的製片人中心制。張藝謀此番在《長城》的製作中,只是一名受僱的導演,剪輯權在片廠手中而非在張藝謀手中。
  • 這20部優秀網絡文學作品裡,有沒有你逝去的青春?
    《間客》貓膩 貓膩的《間客》是網絡小說的巔峰之作,他書寫了廣闊宇宙之間生存著戰鬥著的地球人類,在整個網絡文學視野中獨樹一幟。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痞子蔡 這部作品是第一部由「網人寫網戀供網友閱讀」的網絡小長篇,它對中國網絡文學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作品本身。
  • 「不惑」和「知天命」之間:一代人的文學命名
    類似於1980年代的文學整體性革命和思潮性推進在1990年代是乏力的,文學和寫作者都不再是時代的中心,也不再有力地參與時代建構。表面上1990年代以來並不缺少期刊策劃和文學命名,但往往是有話題卻推舉不出共識經典。1980年代想像的文學共同體讓位於文學邊界和空間的不斷漂移和改寫。尤其是隨著資本入場和網絡技術迭代更新,不同的文學空間更加自我部落化且以鄰為壑。」
  • 中國文學外譯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
    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對中國傳統精神、思維方式、社會結構的表達,中國現代文學對政治生活、民族生活的闡釋,當代文學對國家夢想、個體關懷和網絡文化等當代文化特點的關注等,都用文學手段對中華民族文化圖景進行了建構。
  • 五大特點,三大問題,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現狀探析
    中國網絡文學已經發展為一個不容忽視的文化現象,在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網絡文學的發展成就、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前景,有必要進行正確估價,以推動其健康發展,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 卡迪夫的10個文化裡程碑
    在威爾斯歷史上的這一重大事件發生60多年後,作家和記者馬克裡斯探索了這座城市過去的十個文化裡程碑。 現在開車去卡迪夫灣,當你穿過冰冷的水域進入曾經工業化程度很高的碼頭區時,61年前你會看到一個幾乎無法辨認的景象。重建的海濱現在擁有高聳的地標,繁榮的酒吧區,多樣化的藝術綜合體以及設有威爾斯國民議會的Senedd大樓 這個大概是1955年許多人無法想像的概念。
  • 文化孤兒(二)網絡文學真的垃圾嗎?
    所以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雖然都自稱為講故事的人,但技巧上誰高誰低還真的很難講。說個題外話,網絡寫手最愛講「故事最重要」,意思是傳統文學為了思想性而忽略故事性。然而莫言在諾貝爾領獎的演講題目就是《講故事的人》。
  • 共享文字情感 加深文化認同 網絡文學熱風吹兩岸
    國臺辦新聞局局長馬曉光在頒獎典禮上發出邀請,期盼兩岸青年能夠共同追尋夢想起航的新起點,攜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網絡文學走向前沿主流自1998年臺灣作家蔡智恆在網絡上寫下《第一次親密接觸》,網絡文學的種子被吹過海峽,以迅猛的速度進入到兩岸民眾的生活中。
  • 基於「從上網開始,從閱讀出發」的理念——關於《當代中國網絡文學批評史》
    作者:歐陽婷(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誕生僅有20餘年的中國網絡文學,已積累起千萬級的作品存量、數以億計的讀者,其廣泛的影響力波及海內外。面對這樣一種新興文學,對它的歷史清理和經驗總結就顯得重要而緊迫。然而,由於時間短暫,頭緒紛繁,要對數量龐雜的網絡文學進行歷史考辨,特別是要釐清網絡文學批評的歷史脈絡,是極富挑戰性的課題。
  • 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開啟 加速「文化出海」
    目前全國網絡文學IP改編市場中,上海佔比超70%,僅去年一年滬上網絡文學企業就向合作方授權約160部網文改編;2019年上海網絡文學產業銷售收入達83.5億元,同比增長77.5%;890萬作者、1340萬部作品形成網絡文學產業鏈,不少網文甚至「火」到了國外,網文海外傳播能力進一步加強,全球用戶數穩步增長……迭代升級的「網文出海」新模式正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持續賦能,成為海外傳播的新亮點
  • 網絡文學IP賦能歷程與現狀:網絡文學IP價值得以持續釋放,文化產業...
    ,網絡文學IP價值得以持續釋放,網絡文學IP運營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的「新常態」。 由此網絡文學的IP價值賦能現狀和模式的研究,對於未來網絡文學IP產業良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基於此,IP價值官(IP-Valuer)發布《2015年-2020年網絡文學IP賦能價值報告》,研究近5年以來網絡文學IP價值實現的歷程及現狀。
  • 網絡文學,正伴隨一代人成長(青春派·網絡流行文化下的年輕人①)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網際網路形態下的流行文化也逐漸孕育發展,對當代年輕人的生活行為方式、價值觀念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如網文文化、貼吧文化、網紅文化、粉絲文化等等,這些獨特的流行文化,背後都有孕育它們的大大小小的網絡生態圈。 新青年周刊將選取其中幾種網際網路流行文化形態作為切片,展示其背後的文化生態圈,講述這些生態圈中年輕人的故事,探究網絡流行文化對他們的影響。
  • 建立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的評估體系——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
    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網絡文學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網絡文學IP改編形成影視劇創作新的潮流。這些熱播網劇一方面製作上越來越精良,另一方面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經得起人民評價、專家評價、市場檢驗的作品。」
  • 厲害了,南京分布文化!網絡文學全國排名前三
    目前分布文化在國內網絡文學原創、在線閱讀和內容分發領域屬於前三名,是掌閱科技、書旗、百度、網易、愛奇藝等多家知名渠道的第一大內容供應商。   分布文化用時間打磨網際網路文學   談起分布文化你可能不太了解是哪家公司,但告訴你紅薯中文網,一定有很多愛看網絡小說的人知道
  • IP玩法新突破 看華雲文化為何搶鏡網絡文學+大會
    月14日,2018年第二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在京舉行,大會以「網絡正能量,文學新高峰」為主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現了21世紀中國網絡文學新作為,致力於推動精品創作的生產。其中,「IP交易峰會」作為大會的重要環節之一,圍繞10部優秀網絡文學IP開展了路演、交易、籤約等活動環節。